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作品赏析 >> 【丹枫】熟悉的场景,亲切的画面(观后感)

精品 【丹枫】熟悉的场景,亲切的画面(观后感) ——观电视连续剧《西北岁月》有感


作者:安子川 举人,4091.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00发表时间:2024-12-09 19:53:42
摘要:原创首发

陕北,那片被岁月厚植了底蕴的黄土地,于我而言,是魂萦梦绕的精神故园。七度春秋,我投身陕北铁路事业,足迹印满了这片承载厚重革命历史的热土。错落的窑洞、蜿蜒的山坡、先辈们踏过的幽径,我多次往返、驻足,每一回都似翻开一部尘封史书,于历史的缝隙间与过往对望,新的触动如静水深流,漫上心头。
   怀着对这片土地的敬仰、对革命先辈的追思,我将自己游历陕北各处红色旧址、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时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凝于笔端,化作70余篇游记散文,并集结成册,命名为《圣地寻魂》。我满心期许,通过文字引领更多人循着中央红军抵达陕北的时间脉络——从初到吴起镇时的艰难立足,到绕道瓦窑堡的战略抉择;从进驻延安城的意气风发,到东征战阎军的果敢出击;从弃城蘑菇战的灵活周旋,再到重收延安城的荣耀凯旋,直至东渡黄河奔赴全国胜利,去探寻那段波澜壮阔历史中的熠熠细节。
   我渴望人们借此深入了解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无数革命战士在陕北十三年间的热血征程,体悟中国革命从萌芽破土、历经风雨洗礼,逐步发展壮大的艰辛不易;去感受延安精神如何在困苦中孕育而生,又怎样凭借其超凡的凝聚力与感召力,跨越时空,薪火相传。我盼望着这些闪耀理想光芒的故事,能如清泉涤荡心灵,在人们心间种下珍惜当下、拥护党领导的信念之种,鼓舞大家怀揣理想,昂首阔步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壮阔征途。
   时光悄然,三年已逝,这本散文集始终扎根于陕北铁路系统,在每个小站静静散发着思想光辉,化作无形却有力的精神支撑,激励着铁路职工们坚守岗位,精心维护每一寸铁轨,默默为交通运输事业奉献心力。于我这个已然退休的老铁路人而言,它更是无可替代的精神珍宝,闲暇时常翻阅回味,于字里行间重寻信念、净化灵魂。
   恰逢此时,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的39集电视连续剧《西北岁月》,宛如一场不期而遇的重逢,瞬间将我拉回那段热血沸腾的岁月。该剧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全景式铺陈1927年至1952年间老一辈革命家在西北大地的奋斗轨迹,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习仲勋等革命先辈投身革命浪潮,策动渭华起义、两当兵变,创立陕甘红军与根据地的英勇过往;再现了他们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的壮烈场景;更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先辈们为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经济腾飞殚精竭虑的动人篇章。
   剧中诸多中央红军在陕北的经典战役、熟悉场景,竟与我散文中的描述不谋而合,恰似老友久别重逢。从《西北革命的播火者——李子洲》中播撒革命火种的决绝,到《吴起镇,红军长征的落脚点》红军初至时的疲惫与坚毅;从《红都瓦窑堡》会议扭转乾坤的关键决策,到《走进保安革命旧址》见证革命火种的蓄力待发;再到《黄土坡上的三战三捷》的酣畅淋漓、《不能忘却的英雄——刘志丹》的赤胆忠心、《红都之子——谢子长》的英勇无畏、《精兵简政,抗战时期的一大法宝》蕴含的超凡智慧、《红色郝家桥》彰显的军民鱼水情、《自古榆林多强悍》蕴含的豪迈气魄……荧幕上,这些战役、场景经由演员们的精彩演绎、生动鲜活的故事情节烘托,宛如历史重现,扑面而来的震撼直击灵魂深处,亲切感油然而生。
   相较文字,剧集的视听呈现更具冲击力,让那些曾于散文中略显静态的描述瞬间“活”了起来。看着剧中人物穿梭于熟悉的窑洞间,激烈讨论作战方略;目睹战士们在黄土高坡冲锋陷阵,热血染红贫瘠大地,往昔仅靠文字勾勒、凭想象拼凑的画面,此刻跃然眼前,如此鲜活、如此震撼。这不仅为我的散文注入了灵魂,使其更具穿透力,让那些静止的文字仿佛拥有了生命热度;也让我愈发深刻地领悟到,革命先辈们怀揣着怎样滚烫炽热的理想,在这片黄土地上踏出了一条通往胜利的血路。
   剧中,老一辈革命家们坚定的信仰犹如熠熠生辉的火炬,照亮整个西北大地。无论面对枪林弹雨的战场,还是物资匮乏的困境,抑或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他们从未有过丝毫退缩与动摇。习仲勋等先辈在创建根据地过程中,遭遇重重阻碍,对地方反动势力围剿、物资极度短缺、队伍人心不稳,诸多难题如荆棘拦路,但凭借着对革命事业的笃定信念、对人民解放的赤诚初心,他们扎根群众,一步步夯实根据地根基,壮大革命力量。这份矢志不渝的信仰,恰似无声的号角,穿越时空,振聋发聩。
   军民鱼水情也是该剧浓墨重彩描绘的动人篇章。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剧中百姓倾尽全力支援红军的场景:缺衣少食的百姓宁可自己忍饥挨饿,也要将家中仅存的粮食送给战士;寒冬腊月,妇女们通宵达旦赶制棉衣,只为战士们能抵御风寒;战场上,担架队穿梭炮火,救护伤员,不顾生死……这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深情厚谊,构筑起革命胜利最坚实的后盾。
   剧集不仅唤醒尘封历史、重塑革命记忆,更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提供鲜活教材。剧中诸多情节都彰显延安精神的核心要义:艰苦奋斗的作风、实事求是的态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始终。从根据地军民自力更生、开荒种地解决温饱,到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战略战术;从干部深入基层、为百姓排忧解难,无一不是延安精神的生动实践。
   掩卷沉思,《西北岁月》不只是一部电视剧,更是一堂震撼心灵的历史大课、一次刻骨铭心的精神洗礼。剧中熟悉场景唤醒沉睡记忆,亲切画面拉近与先辈距离,让我们得以跨越时空,触摸那段滚烫历史,汲取奋进力量。它督促我们重拾信仰、重塑干群关系、传承红色基因,怀揣先辈遗志,在新时代浪潮中破浪前行,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奋勇进发。愿更多人能走进这部剧,聆听历史回响,传承不朽精神,续写辉煌篇章。
   身为退休党员,我愿做红色精神“火炬手”,将剧中蕴含的宝贵革命传统,带进社区,带进老年活动中心。组织老友们围坐一起,重温剧情、分享感悟,把那些惊心动魄的战役、先辈们的赤胆忠心化作生动鲜活的故事,讲给晚辈听,让红色基因渗进下一代的血脉。用亲身经历补充细节,让孩子们知晓如今安稳生活背后曾经历怎样的惊涛骇浪,告诫他们莫忘先辈拼搏,珍惜当下、勇担未来。
   我也立志做红色精神宣传者,执起笔,继续书写往昔峥嵘岁月与今朝奋斗新篇。把沉淀多年的工作回忆、见证的历史片段,凝练成一篇篇接地气的短文、回忆录,或编写朗朗上口的红色顺口溜、诗歌,广泛传播,让红色理念以轻松的形式深入人心。
   我深信,只要红色精神代代相继,全党全国人民携手奋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如期照进生活,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喜乐安康!而我,也会在余生守好这抹“红”,一路见证、一路助力。
  
   二○二四年十二月九日

共 26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观电视连续剧〈西北岁月〉有感》是一篇观后感佳作。首先,作者结合自身陕北铁路工作经历与创作散文集的背景,引出对《西北岁月》的观看感悟,字里行间满是对陕北这片土地、革命先辈以及红色历史的深情厚谊,极易引发读者共鸣,使读者好像跟随作者一同回溯往昔,沉浸于那段热血岁月。其次,作者能紧密围绕电视剧《西北岁月》展开,详细阐述剧中诸多关键情节,像渭华起义、两当兵变、军民互助场景等,精准剖析出剧里蕴含的革命精神、延安精神,凸显作品深厚历史底蕴与教育价值,彰显主题的深度与广度。第三,作者没有局限于剧集评论,结尾处升华至现实层面,身为退休党员,立志担当红色精神“火炬手”与宣传者,通过分享、创作等形式传承红色基因,尽显党员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励大众共赴民族复兴征程,拔高文章立意。第四,作者能从个人经历引入,到观剧感受,再到意义挖掘与现实行动规划,层层递进,过渡自然,一气呵成,方便读者顺畅理解作者所思所想,跟上行文节奏。总之,这篇观后感凭借充沛情感、深刻立意与扎实内容,成功传递红色精神与时代担当,为一篇佳作。推荐欣赏。【编辑:纳兰睿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10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纳兰睿王        2024-12-09 19:54:16
  感谢赐稿丹枫,问好作者,期待继续。
2 楼        文友:安子川        2024-12-09 19:55:53
  感谢纳兰老师的辛苦编辑与点评,问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