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刘婆(散文)

精品 【流年】刘婆(散文)


作者:墨者剑客 白丁,16.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2发表时间:2024-12-10 22:27:46

刘婆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家的邻居,也是我小时候印象最深的老太太。虽说是邻居,但我们共同居住在一座木制阁楼的老式建筑里。这座看上去有些年头的老式建筑位于县城老北街十字路口处。听父母说这里以前是街面上看病抓药的中药铺,现在已经被木板墙隔成左右两家住户了,无论一楼还是阁楼,中间都是用一块块厚木板隔开,屋内结构也简单。我们家前面半间是灶房,后面半间卧室,卧室的隔墙旁,有一个窄后门通往后院。这个房屋除了卧室的隔墙是砖混结构的,其他的墙都是用木板做的,卧室内只有一个方格木窗棂,整个屋内光线昏暗,白天如果不敞开房门,屋内就黑乎乎的。刘婆家的房门跟我们家的房门是紧挨着的,她们家的结构跟我们家差不多,只是她们家前半间是卧室,后半间是厨房,卧室里内也只有一个木制窗户。
   刘婆60多岁了,家有老伴跟儿子,老家远在外地,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传统女性,发髻常盘在脑后,经常穿着灰或蓝色大襟斜扣褂子,白色的绑带缠着裤腿。她裹着小脚,走路很不方便,走远路时,还经常拄着一根拐棍。她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尽管腿脚不灵便,但却穿着干净整洁,还经常忙前忙后的洗衣服、做饭、干家务等,空闲时常盘坐在炕上,戴上老花镜,拿出她的针线铺篮,纳纳鞋底或缝缝补补。刘婆的老伴,我们叫他刘爷,习惯戴顶单帽。他身体胖呼呼的,脸圆圆的,嘴唇上留着胡子,喜欢坐在炕头,背靠着墙,叼着个旱烟锅,听广播,看小人书或老两口谝谝闲传,炕头边上常放着一把旧椅子,放上他喝水的茶缸子,抽完一锅,就在炕沿上敲一敲旱烟锅子,敲出里面的烟灰。
   刘婆的儿子30多岁,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待人随和,对父母很孝顺,他每天都要到离家一百多米的城关小学去挑水。那时候我们周围的邻居吃水不方便,都到城关小学自来水管上去挑,自来水供水的时间是上午11点半到中午1点,过了时间水龙头上就没水了,只要自来水一来,大家都拎着桶,争先恐后地去挑水。刘婆的儿子来回三四趟挑着水,刘婆在家里忙着摘菜、洗菜,儿子给缸里挑满了水,才开始做饭。刘婆跟儿子做好了饭,刘爷就在炕上摆好了小方桌,刘婆的儿子端上饭菜,刘婆、刘爷盘腿坐在炕上,儿子坐在炕沿,给老两口盛菜盛饭。老两口生活节俭,无论吃什么饭,吃完饭都要把碗舔得干干净净,掉在桌上的饭粒或饭渣都要捡起来吃了。儿子洗锅刷碗,收拾厨房。刘婆给刘爷、儿子洗衣服,尽管儿子不让,但她执意要洗,洗完再吃力地搭在门口晾衣服的铁丝上。刘爷性格开朗,只是背有点驼,夏天喜欢在门口放一把木躺椅,躺在上面一边扇着扇子,一边眯缝着眼睡觉,也喜欢叼着烟锅,吊着个烟袋,到处串门,有时背上个背篼到山上去捡拾些柴火。刘婆、刘爷上了年纪,喜欢睡热炕。由于我们两家门是紧挨着的,所以每次刘爷在他们家门口旁边的炕洞里烧炕时,烟就会从我们家门口进来,使我们家烟雾缭绕的,熏得我很难受,只好把门关上,即使这样,仍有烟从门缝里钻进来。有时我会不礼貌出去跟刘爷理论,刘爷只是笑笑。我们家的炕洞在里屋,每次烧炕屋内更是烟雾缭绕,熏得我睁不开眼,所以我们家也只是偶尔烧烧炕。
   刘婆家跟我们家只有一木板墙之隔,只要我们家有什么事,她都会过来看看。记得有一次中午吃过饭,我因琐事跟母亲激烈争吵起来,母亲拿着竹棍要打我,这时刘婆扶着门进来了,说:“她姨,你消消气,有啥事慢慢说,别把你气坏了。”母亲说:“这孩子惯得不像样子了,我还不敢说,一说还厉害得不行。”刘婆对我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看把你妈气的。”我气冲冲地对刘婆说:“你少管闲事。”母亲看我这样,又拿竹棍要打我,说:“你怎么对你刘婆这样说话呢。”刘婆赶紧挡住了母亲,笑着对我说:“我就爱管这闲事。”说着就拉着母亲的手,到她们家去坐了。我自觉没趣,也出门找小伙伴玩了。等我下午回到家时,母亲正在做饭,她没有搭理我,我也没吭声,默默坐在灶台旁,慢慢地给灶台添柴火。这时刘婆端着个碗进来了,母亲赶紧给刘婆让座,刘婆说:“不坐了,今天老家来人捎了些楸子,我给孩子们拿来一点,让孩子们尝尝。”母亲说:“这么远的从老家拿来,你们留着自己吃吧。”刘婆说:“我们牙口不好,让孩子们吃吧。”母亲接过碗,把楸子倒在小盆里,然后对我说:“还不谢谢刘婆。”我站起来对刘婆说了谢谢,刘婆笑着说:“以后可不敢再跟你妈犟嘴了。”母亲让我把楸子端去洗,她送走了刘婆。看到盆里红彤彤的楸子,我垂涎欲滴,要知道那个时候平时能吃上水果都不错了,何况我从来都没吃过楸子这样的果子,还不知道是什么味道呢。它比樱桃稍大一点,类似小苹果,味道酸甜,吃起来很脆,现在已经很少见这种水果了,我感觉那是我吃得最好的水果。
   还有一次我惹刘婆生气了。刘婆在她家灶房窗户下的一个破旧洗脸盆里种了些蒜苗,我跟后院邻居家的小孩淘气,偷偷把她种的蒜苗全拔掉了,这时刘婆刚好从她们家后门出来,看见我俩拔了她的蒜苗非常生气,厉声呵斥我们,拿起她拄着的拐棍想打我们俩,我们俩急忙扔掉拔下的蒜苗撒腿就跑,刘婆拄着拐棍,一摇一晃的在后面追,我们俩一溜烟跑进后院的小胡同里,看见一棵大桑树,顺着大桑树下堆放的柴火,爬上了枝叶茂密的桑树上藏了起来。刘婆拄着拐棍,气喘吁吁地追到了树下,东瞧瞧西望望,不见我们俩的踪影。我们俩在树上捂着嘴偷偷地笑。刘婆找不到我们,喃喃地拄着拐棍走了。下午我一回到家,就挨了母亲的一顿骂,原来刘婆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说:“刘婆上了年龄,种点蒜苗不容易,每天都要看看,浇浇水,你把人家的蒜苗全部拔了,你这孩子咋这么坏呢。”我默默不做声,后来母亲专门到刘婆家向刘婆道了歉。自此之后,我再没见过刘婆的那个破洗脸盆,也没再见刘婆种过蒜苗,这件事一直让我很内疚。
   在我幼小的记忆里,还有一件事让我记忆深刻。那时父亲在乡下工作,家里只有母亲跟我们四个孩子。一个夏末的半夜,当我们正在熟睡之时,突然就听刘婆的儿子“咚咚”使劲敲我们家门,大声喊着“地震了,赶快起来”。母亲听见了喊叫,也听见了房梁上发出“吱嘎、吱嘎”的声音,赶紧叫我们穿上衣服往外跑,哥哥、姐姐、母亲怀抱着弟弟,顾不上穿好衣服,光着脚打开门,跑到了门外的大街上。地在动,房子在摇晃,漆黑的大街上站满了惊恐的左邻右舍的人。这时母亲发现我还没有出来,刘婆的儿子急忙又跑回去,把熟睡的我从屋里抱了出来,没睡醒的我揉着眼睛,还没反应过是咋回事。原来刘婆和刘爷最先感觉到地震了,就赶紧叫醒儿子,让儿子赶快去叫我们,然后才背着刘婆,扶着刘爷来到大街上。尽管那天的地震有惊无险,但我们跟刘婆家那几天夜里都不敢住在家里,跟着左邻右舍的邻居们搭上简易的塑料帐篷,拿上被褥,铺上席子,睡在城关小学的操场上。
   浓浓邻里情,满满的回忆。在那个生活艰苦的年代,我们跟刘婆家是多年的老邻居,后来我们两家先后都搬走了,我很少再见到她老人家,但有时会回忆起她对我的好,让我感受到了那个年代邻里之间真挚的情谊。即使已过去好多年,现在回忆起来,总是感到那么的亲切,是我儿时一抹温暖的记忆。
  

共 28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刘婆是作者小时候住阁楼时的邻居,她那时已经六十多岁,是从旧社会走来的裹脚“小女人”。刘婆和丈夫儿子一家三口共同生活,虽然清贫,但也过得有滋有味,跟邻居的关系也很不错。作者小时候调皮,惹母亲生气时,刘婆会主动过来解劝,还把老家捎来的楸子给他们送来,那是作者第一次吃到楸子,是他吃到过的最好吃的水果。他还曾跟小朋友一起把刘婆辛苦种在破脸盆里的蒜苗给拔掉了,尽管母亲跟刘婆道了歉,但刘婆从那再也没种过。地震时,刘婆的儿子不仅来喊作者家人逃命,还冒着危险跑回去抱出熟睡中的作者。都说远亲不如近邻,邻居是我们生命里很重要的社会关系,刘婆待人热情善良,刘婆一家都乐于助人,他们和作者一家的邻里关系和谐融洽,这给作者幼小的心灵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多年后想起,仍然心生温暖。一篇散发着温暖和真情的文章,质朴却动人,佳作,流年推荐阅读。【编辑:闲云落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1200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4-12-10 22:31:21
  读这样的文章,心生温暖。只是现在很少有这样的邻里关系了。感谢分享,期待更多精彩。
闲云落雪
回复1 楼        文友:墨者剑客        2024-12-16 10:07:50
  谢谢老师!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12-12 21:10:18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2 楼        文友:墨者剑客        2024-12-16 10:08:08
  谢谢老师!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