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都江堰之道(散文)

编辑推荐 【东篱】都江堰之道(散文)


作者:杏花寒 白丁,3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7发表时间:2024-12-11 06:35:25
摘要:拜读《都江堰》所思所想

余秋雨先生游历都江堰后感慨道:一个一两千年前的水利工程,竟然没有成为西风残照下的废墟,没有成为考古学家们的难题,而是直到今天还一直执掌着亿万人的生计。
   在他看来,世人皆知长城规模宏大,在群山峻岭、无垠荒漠中绵延万里,是古人用汗水、泪水、血肉铸就的,是民族毅力和决心的象征,可惜它的功能早已废弛。都江堰的规模不能与长城相媲美,无法像长城那样骄傲地向月球宣示它的存在,但都江堰千秋万代的功能是长城无法相比的。有了它,才有了刘备、诸葛亮指点江山的运筹帷幄,才有了李白、杜甫出川入川的诗情万丈,才有了抗日战争时期源源不断提供储备的安稳后方。有了它,四川平原不再旱涝无常,正如岷江的江水经过都江堰之后对四川平原的滋润,节节延伸,婉转绵长,这又何尝不是万里?
   可我想,长城也好,都江堰也罢,它们都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向世界展示着中华千年灿烂的文明!
   余秋雨先生笔下的江水是活的,飞奔、撒野、恼怒、咆哮,让人脑海里瞬间呈现出江水翻腾的场景,耳旁仿佛呼啸着隆隆的轰鸣声。余秋雨先生心中的郡守李冰是活的,岗亭前的石像就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守护者,站在江心指挥着奔腾而来的江水该走向何方,任江水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的地步,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向。“你走这边,他走那边”,江水从规矩到窜出到转身再到调整,无不听从着守护者的指令。在李冰父子的指挥下,整个江水井然有序地奔腾向前,欢快地奔赴各自的终点,蜿蜒千里滋润着山川平原,整个都江堰活了!
   李冰到蜀郡之前,岷江水患泛滥,百姓叫苦连天。李冰任郡守后,他看到岷江的情况决定采取措施进行治理。他和他的儿子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水情、地势等情况,制定了治理规划,设计了宝瓶口、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李冰带领治水队伍凿石开山,劈水围坝,用八年的时间凿开一个二十米宽、四十米高、八十米长的缺口,将岷江水一分为二,用十四年的时间将都江堰建成。自此,岷江水患得以治理,成都平原得以滋润,百姓农田得以灌溉。
   几千年前的水利工程屹立至今仍然在默默地为川府大地提供着庇护和濡养,这一切除了李冰的智慧、毅力和坚持之外,也证明了当初的建造理念是何等的先进、建造水平是何等的过硬、使用的材料是何等的优质、建造队伍是何等的优秀。更主要的是作为蜀郡郡守的李冰从来没有迷失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方向。
   而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却时不时地被爆出豆腐渣工程,某高速公路桥梁垮塌了,某天桥垮塌了,某医院门诊楼坍塌了,某宾馆坍塌了……
   垮塌原因无外乎某些玩弄权术的政客层层牟利,某些利欲熏心的商人偷工减料,某些被利益腐蚀的人员滥用职权等。每垮塌一处,其垮塌场景无不触目惊心。难道说现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缺建造理念、缺先进的建造水平、缺优质的建造材料,缺优秀的建造队伍吗?我想这些都不缺,缺的是李冰、是李冰精神……
   汉代水官建造李冰石像放在江心是懂得李冰的心意,唯有那里才是其最合适的岗位。人们传说中李冰儿子的石像,头部残缺,手上紧握长锸。引得现代女作家以“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这是现代女作家的政治期待,也是余秋雨先生的,更是人民大众的。
   余秋雨先生说,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却是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我想,治水之道,李冰之道,都江堰之道,亦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之道。所以,很多腐败行为被打击,很多腐败分子被惩处。我们相信“只要李冰精魂不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
   请原谅我历史没有学好,也请原谅我读书太少,读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后才更深层次的了解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了解到李冰,领会到李冰精神。
   读罢,对都江堰充满了向往,向往有一次属于自己的“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共 15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也是文化深思之旅。作者以散文家余秋雨的一段评价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话开篇,将都江堰和长城做了比较,认为都具有万里的气势,而且,长城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功能,而都江堰依然造福川府,润泽周围人们的生活。作者描绘了治水人李冰父子的丰功伟绩,是他们父子改变了都江堰的水流格局,八年的时间,将岷江水一分为二,这种治水智慧,千古之后,依然令人惊叹。以今天的眼光看,都江堰的治水理念、建造水平、使用的材料、建设队伍以及权为民生所用的情怀,都给我们深度思考。对比当下的描写所谓的工程,动不动就是豆腐渣,真的是让人汗颜。人物的雕塑可以残缺,正如蒙娜丽莎,一点也不影响雕塑的精神存在价值。何谓治水?顺应是治水之智慧。治水之道,为人之道,原来都是一体。这篇散文,从“道”的角度,解释治水工程都江堰,深挖治水者的精神底蕴,批评了当下描写建造工程者的贪腐。作者的文章,一直触及古文化,开辟了散文创作的思路,写出了内容丰盈、知识性强的文章,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希望作者在东篱这片沃土上得到更好的发挥,创作出优秀作品。【东篱编辑:怀才抱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11 07:57:26
  带着余秋雨,走向都江堰,挖掘都江堰的历史,缅怀造福后代的李冰父子,感叹今天的某些工程的粗制滥造,守住文明的底线和成果。作者的文章,格局大男人丰盈,写得精粹。感谢作者选择东篱投稿,愿你在东篱创作收获更多的快乐!遥握,问候冬祺!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杏花寒        2024-12-11 16:39:51
  谢谢社长鼓励和指导!
2 楼        文友:佳华        2024-12-11 16:50:03
  都江堰和长城,之所以一个福泽后世,一个功能废弛,我想皆因建造的初心不一样。一个为民生,一个为统治,而民生是代代不息的。
回复2 楼        文友:杏花寒        2024-12-12 08:17:56
  是的是的,长城重在防御功能,当长城之外的土地纳入版图内它就失去了建造之初的功能,重在向世人展示那段历史。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