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义务兵的情怀(散文)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1962年,台湾海峡风云变幻,在台湾当局“反攻大陆”的疯狂叫嚣声中,我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应征入伍。在威震上甘岭的特级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当了九年义务兵。
义务者,有不计条件、不计报酬,应尽责任之意。无私奉献的义务兵,都有一种特殊的家国情怀。在那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义务兵实行供给制,每月只发少量的津贴费,随服役期增加逐年提高。第一年每月6元,第二年7元,第三年8元……因而,“6、7、8”成为义务兵待遇的“标配”。
义务兵、义务兵,激情的年代火热的心。尽管义务兵待遇微薄,生活艰苦,训练却从不含糊。我当年被分配到师部直属侦察连。很快投入紧张的军训。战勤跳伞、武装泅渡、攀岩格斗、野营拉练、值班巡逻、摸爬滚打、从难从严。立志扛枪为人民,甘撒热血写青春。义务兵做足了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准备。不少人坐着闷罐车来到部队,下连后便剃了光头,在领章背面标注了血型。老兵说,那是在战斗中负伤后,便于抢救、包扎。床上那条白布单,平时睡在上面,就是铺单,战时“光荣”了,可以盖在身上。那年代,第一次被应征入伍的在校高中生、大学生,被部队视为宝贝重点培养。而经历抗美援朝上甘岭血战的老连长,偏偏爱给学生兵“吃小灶”、出难题。我当班长第一次领兵操练所遇到的窘境,至今记忆忧新,历历在目。
那是我刚被任命为班长的头天晚上,连长对我说,明天全连操练,由你带队。集合的报告词是:报告连长,全连集合完毕,请指示,你要记好了!听到这个消息,我既兴奋又胆怯。兴奋的是,当兵半年多,我这个“新兵蛋子”,居然破格当上了班长。胆怯的是,自己实际上还是个学生,突然担当如此重任,心中没底。当天晚上,熄灯过后,营房内外静悄悄,我怎么也睡不着,心里默默地念诵着报告词,一遍又一遍……
第二天凌晨,天还蒙蒙亮,随着出操号响起,全连指战员迅速在操场上集结,一百多号人整装列队,面对威武雄壮的队伍,我就像大森林中的一颗小树,有点茫然失措。只得鼓足勇气,迈步出列,向队伍前的连长报告。却不料顿时脑子里一片空白,背诵一夜的报告词忘得一干二净。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连长果断下令:重来一遍!这道威严而诚挚的指令,倒使我一下子镇定下来。我调整心态,再次出列,终于喊出了响亮的口令。事后,我痛惜自己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向连长检讨自己不争气。连长竟诡异地笑了。他说,这是给你这个新任班长的下马威,万事开头难,百练才成钢嘛!此后,在连排首长的训导下,我克服了胆怯的毛病,勇于磨练,带领全班战士投入战备训练。苦练出精兵,敢拼就能羸。一年后,作为全连的“尖子班”,参加侦察分队武装泅渡演习,成绩优异,受到军区首长的表扬。
人间情感,没有什么比义务兵战士更纯真无邪。当年每月发放津贴费的日子,连里将每个人的津贴用信封装好,大家排着队到连部领取。钱虽不多,但毕竟是一份“工资”,大家都很高兴。记得一次领了津贴后,我在班务会上组织大家讨论:这笔钱怎么花?战友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人提出到军人服务社买牙膏牙刷肥皂等日用品,有人准备照相,让家人、朋友看看自己的军人风彩,也有人主张将钱存起来,寄回家孝敬父母。唯有四川兵小李在一旁漠不着声,我问他有啥子想法,他说,“我有意见,为什么津贴费发放不平等。为什么女兵要比男兵多7角5分”?班里有的人笑了。我一时也说不清楚,便向连部反映。不久,连里开展了专题教育。指导员在会上讲明,7角5分是女兵的卫生费,是由男女性别差异决定的。连首长深情地说,军人是祖国人民的儿子,国家有难,军人担当,为民分忧,天经地义。比比南征北战打天下的老红军老八路,想想痛击美国侵畧者的上甘岭英雄们,我们尽这份义务的自豪感,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经过教育,指战员们对有限的津贴,都乐于接受。全连勤俭节约不计报酬蔚然成风。六四年,全军开展轰轰烈烈的学习雷锋活动,河南兵全宜富家中遭灾,连队官兵自愿捐款相助。我班战士慷慨解囊,你2元他3元,很快捐出20多元。后来,全宜富还发现,连里有人匿名向他家寄上20元,竟然找不到这个活雷锋。
雷锋就是义务兵的榜样,特别是在尽义务被有些人遗忘,为获取私利而不择手段的今天。我眷念义务兵的岁月,眷恋义务兵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国家实行义务兵役制几十年间,国内外形势风雷激荡。作为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江山的义务兵群体,经受了严酷的考验。在痛击越、印小霸的枪林弹雨中,在保卫南海西沙的惊涛骇浪里,在两弹一星的试验工地上,在抗洪、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到处都有义务兵英勇的身影。有的义务兵虽然退伍了,但仍不忘军旅所赋于的使命,誓言若有战,召必回。岁月流转,眼下,一代义务兵大都步入老年,但义务兵不畏艰险,不计报酬,为国为民的义务兵精神,将在我军千秋军史上熠熠生辉。
在这里,我谨代表江山逝水流年社团诸位同仁,欢迎您入驻本社团,更希望看到您更多的优秀作品呈现给大家!远握!
难能可贵的是,今年虚龄83岁的他,之前已著作等身,本该颐养天年,他却笔耕不辍,为社会弘扬正能量继续写作。
祝陈玉总编写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