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闲言碎语说亲情(随笔)
亲情无限
人生最大的情莫过于父母儿女情,最深的情莫过于夫妻情,最近的情莫过于兄弟姐妹情。然再浓的情犹有淡时,再淡的情也有着无法割舍的元素。曾有老人言,人生有三勤,娶媳妇勤,分家勤,生子勤。其实娶妻、分家、生子,正是夫妻情、兄弟情、父子情的缘起。
人一生中,青年男女相识相爱,爱得难分难舍,最终从爱情走向婚姻,开启人生新生活,甜蜜而美好,然居家过日子,生活的艰辛多于婚前的风花雪月,团结勤奋,建功立业成为主旋律。为了发展,为了生活用度,精打细算在所难免,有时不再优雅大气,甚至抠抠搜搜的。这时候纯纯的爱情遭遇平淡,甚至窝囊的缠绕,这时夫妻生活,如同兄弟姐妹结伙过日子,需要二人共同使力,方能修成正果。如果有一方埋怨,嫌弃,撂挑子,那夫妻情份算是到头了。最近浏览短视频,有许多段子,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一则,青年男女就要领证结婚,新买房子,媳妇要住带卫生间的大卧,准婆婆不允,婚姻散伙,评论区分裂为支持婆婆的和抱怨婆婆的两大派。另一则,自由恋爱步入婚姻殿堂,夫妻勤奋过日子,度过艰难岁月,一线城市,有儿有女,有车有房,一个想继续艰苦奋斗,让事业再上台阶,一个不甘再受贫穷,想享受生活优雅与从容,于是冷暴力弥漫,家不再是温暖的港湾,小两口孰对孰错?三则是一对夫妻年轻时,夫唱妇随,和睦相处,家庭充满温暖,及至儿女成人另立门户,却渐生罅隙,生分了起来,他们都觉得为了子女委屈了多半辈子,这下要为自己活了,各自设置了自己神圣的生活空间和心理空间,好则礼义相敬,不好则恶语相向,不让寸毫,老了生分了。
父母子女间的情分是人世间最大最深至死也割舍不了的亲情。即使反目成仇的,其内心深处也有着无法用言行来正确表达的纠结。中国人结婚生子天经地义,生儿育女,享天伦之乐,付养育之劳。年轻时出门有工作有同事有朋友,回家来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伴侣需要照顾,实在不容易,但是再不容易,父母总是把子女放在第一位的。子女的生日父母会牢牢记住,终生不忘。子女的压岁钱年年都有,与年俱增。子女患病,父母日夜守护,寝食难安,只有子女康复,父母才恢复笑容。为了子女教育,买玩具,买学习用品,报校外辅导班上千支出毫不犹豫,为了子女择校,购置学区房,多掏几十万元,也执意而为。父母对子女的爱,如阳光普照,如雨露滋润,爽朗无私。有时也如园丁修剪花木不忍下剪,如新媳妇烙饼既怕烙焦又怕生着。有人说父母的心在儿女上,儿女的心在石头上。此话对也不对。子女忙,子女的孩子还小,父母已是经验老人,如果身体不是很糟,子女很难做到体贴入微。难怪乎人说,养儿方知父母恩,晚景才晓老来难。有些老年人总得儿女们不孝不顺,其实是因为他们忙,没有静下心来换位思考,也因为他们缺乏直接间接老年人的相关知识。他们只是觉得父母老了,人唠叨了,说话吞吞吐吐了,智力退化了,他们以为人老了都这样,对父母不大关注任其自然,这将是常态,到底是父母不慈,还是儿女不孝,没有人能说得清楚。父母老了,终将永别,父母临了,还在考虑给儿女减负,儿女往往粗枝大叶留下悔恨。
兄弟姐妹手足情,是父母亲情的扩展。年轻时既是玩伴,又是争宠的对手。成人成家立业时,既是攀比对象,又是工作生活的帮手。虽然不及父母亲情,但在父母不在的岁月里,帮衬兄弟姐妹,更是思念父母感恩父母的具体表现。人常言,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人到晚年兄弟姐妹们一起话话家常,说些心里话,互相鼓励一番,何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当然没有血缘,但因姻亲关系走到一起的亲人,也是生命中重要的贵人,他们一年至少一次的聚会交流,吃饭喝酒吹吹牛,喝茶聊天,谈天说地,海阔天空,释放压力,描绘未来,算是幸会。脾性不投,敬而如宾,礼义相往,也是对血亲相连的支持,差异性的存在更显人性的真实。
两口子,在一起过日子,也算是前世修来的缘分,茫茫人海中,你幸遇了他她,他她就是你生命中最最重要的人,他她是你人生最长最长的陪伴,千万不要辜负对方。两口子不仅有如胶似漆的爱情,更多的是天长地久的平淡厮守。双方要始终秉持爱的初心,无论富贵贫穷,无论风风雨雨,都要用爱心去呵护。当然爱之要有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所欲之,亦无施于人,不要强求,不要难为,不要抱怨,不要讽刺,遇事别指责,只说建议,给对方思考时间,给对方独立空间,不要试图了解对方全部心思,留给对方一定的隐私空间,不要查看手机,不要控制对方钱物,把对方当皇上皇后,对方肯定会待你如心肝宝贝。不信,你试试看。
人生一世,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不容易,就看你是怎样认识的。
父母爱子女就在其未成年时,倾其所能,好好教养,莫要在子女已成年,自己已暮年时,指手画脚。老了要对子女多多包容,不论聪明的会来事的,还是迟笨执拗的,都要包容着。自己能做到的一定自己做,不要麻烦孩子,自己想要的必须的,特别是头疼脑热需要就医的,一定要告诉孩子,让他们尽尽心,不要窝在心里,窝出怨恨,留下遗憾。子女们要学会倾听,再忙也要有意抽时间和父母聊聊天,说说心里话,不要嫌弃父母啰嗦。过新年过春节并不是和父母吃一顿饭发发红包给逝去的亲人烧几张纸,重要的是交流和沟通,滋润亲情。不单单是像有些视频段子里说的,父母就是期盼你回来和他吃一顿饭,那么表面。他们用辛苦准备的饭菜,想换来的是心灵的沟通和契合。他们期望的是儿女还是从前的那个儿女,父母还是从前的那个父母。兄弟姐妹们,姻亲兄弟姐妹,都要以爱为先,和睦亲近,平时多交流沟通,互相劝勉。有困难就要出手相帮。老一辈要给小一辈做好示范,形成良好家风,惠及子孙后代。
爱之要意
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原本生活很恩爱很幸福的人,恩爱往往被日常的柴米油盐消磨,慢慢的就有了抱怨,冷漠,甚至仇恨。“爱”就如同磨刀石,被霍霍的岁月之刀消蚀成灰绿的水滴,渐次消散。最近常看到身边人,网上事,深感相当的年轻人爱的很累很苦。他们怕是在夜深人静,掐死的心都有,真应了爱恨就在一瞬间那句话。
“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挂在嘴边的词。就连三岁儿童,也是爱呀爱的。正因为常常用,太熟悉,习以为常,所以一般情况下,人很少探究“爱”究竟为何物。今天寡人,就作一点儿探究。
“爱”在新华词典中的解释为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这种很深的感情,还可表述为喜好,同情,容易(发生某种行为或变化),重视。从词的本义可以看出,爱就是一种积极的情绪或行为。
寡人以为,作为最原始的人而言,所谓的爱,实际上就是维持生命之物质需要。如同植物需要阳光和水分,如同动物需要食物和温暖。这个阶段,人之原始生活最基本的需求,就是自己的最爱。这时候人就在提高技能,利用环境,获取食物,搭建适合居住环境中,这最初级的爱就是爱食物,而达到自我满足。
人在自然生活中,为了种族繁衍,为了共同抵御自然灾害,为了抵抗外族残害,人与人之间,逐渐形成了集体。人结成了集体成员,抱团取暖。参与共同活动,共同抚育后代,共享生活用品,相互嘻戏,这就是人群聚时,较为松散宽泛的爱。虽然是宽松,但脱离集体之后,无法生存。所以这时候的爱仍然是联合形式下的自我索取。
两性相悦,耳鬓厮磨,形影不离,是为爱情。你情我愿的二人世界出现后,忠于对方,忠于家庭,共享幸福,共担风险,同甘共苦,是为婚姻。这时候的“爱”既是一种身心愉悦的精神享受,也是一种互助合作的责任担当。夫妻之爱,父母子女之爱,是一种刻骨铭心的责任担当。家是家庭成员,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团体。这阶段的“爱”仍然是爱别人,是为了更好的爱自己。要爱好自己,就必须好好爱团内成员。这时候爱既是物质的享受,也是精神的享受。
爱情再伟大,天天爱得死去活来,飘飘欲仙是不可能的。甜蜜期过后,除了美妙的两性相悦,更多的是为了吃饱穿暖的平淡与艰辛。人和其它事物一样,具有多样性,多变性,所谓见异思迁,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有的人可能背叛配偶,疏离家庭。所以说在以家为中心的团体里,爱是要经受考验的。
寡人以为,一对情侣,因为爱走在一起,要爱就好好过日子,不爱就放手,一拍两散,大可不必彼此折磨。旧社会由于物质条件限制,加之法制落后,普通人特别是女性,离异后生活无法保障,不到生死存亡的地步,一般是不会分手的。而现在社会高度发达和文明,谁离了谁都能生活下去,所以说,没有了爱,也无法宽容,老是想冷暴力对方,分手不失是好的选择。如果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选择搭伙过日子,那就彼此包容,爱屋及乌吧。从这个意义上说,爱还需要宽容善良的契约精神加持。
寡人还以为,人世间还有一种更加崇高的爱,这种爱就是愿意为所爱之人,所爱之事奉献毕生。无论是对爱情,亲情,还是对所有世人,这种爱发自内心,一旦认定,吃苦受累,甚至赴汤蹈火,也义无反顾。那些宗教领袖,民主先驱,他们这种甘愿舍身成全理想的真性情,是人间荡气回肠的大爱。这是人间“爱”的最高境界,是人间大爱。
爱财物,爱自己。爱家人,爱自己。爱人类,爱自己。这是人间之爱的三个阶段。爱始于索取,终于奉献。爱的真谛是心甘情愿的付出,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会爱了。这便是寡人对“爱”之所感所悟,实乃管窥蠡测之闲言碎语。
夫妻之道
夫妻,俗称两口子,这关系虽然不是血缘关系,但却是血缘关系的源头,是最为牢固最为长久的人际关系。
两个小年轻,因为情爱,跟着感觉走到一起,结为人生最最亲密的搭子。蜜月期,搂搂抱抱,卿卿我我,情人眼里出西施,似乎没有什么过不去的火焰山。在搞钱和抓娃的中青年时期,一般家庭两个人都辛辛苦苦,忙忙碌碌的过日子,大部分人都能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矛盾问题不少,但都在一言半语的争吵中,选择了宽容,达成了谅解,很少中道毁约。
人到了晚境,孩子的大了,生活宽裕了,两口子常常把相互间的关爱看得非常重,他们认识到只有配偶才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们认为自己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辛苦了多半辈子了,受了不少委屈,没有好好享受,没有好好爱和被爱,现在有钱有时间是该好好补偿自己的时候了。然而,问题就出在了这个闲情逸致上,两口子,因为感觉伴侣不安心守正,对自己敷衍,什么心理出轨啦,身体错位啦等等,为这些个问题闹得不可开交,真是闲得蛋疼。
网红营销大咖赵然,对家庭男女关系的阐述,很有见底。夫妻结合,两大任务,搞钱搞娃,搞多多钱,好好教育娃,有钱有娃多幸福。家是讲合作奉献的地方,不是天天讲情啊爱啊的地方。她说,你老公出轨和你孩子生大病你选择什么,你老公出轨和你患癌你选择什么?还能过就退而求其次过,吵吵闹闹有什么用?谁的新欢不是别人的旧爱,不要总是死呀活呀的,把配偶说得猪狗不如,再怎么他也曾是你的最爱,也是孩子的爸爸,贬低他就是贬低自己,是在污辱孩子。要过,他出轨犯错,你可以要求他在钱物方面给你安全感,事儿就让他翻页吧。要继续合作,这是最佳选择。不愿意过,就好聚好散,好好分手,放其一码,给自己和孩子争取足够保障,也算是相互成全。
最近,网曝老年人出轨,甚至出现25元嫖娼的典型事例。问题老人行为不端,有伤风化,但是事出有因,老年人因为配偶进城给子女领娃,夫妻分居两地,或者丧偶成孤寡老人,他们心理生理缺乏陪伴,长时间处于孤独之中,给犯错以机会。老年夫妻如果缺乏自我疏导,没有找到新的高雅兴趣转移注意力,打发时间,犯出轨类低级错误确是难以避免的。
寡人亦步入老年人行列,不是以食色性也为由,为老年人犯错误留出口,为老年人出轨狡辩,而是觉得夫妻间要换位思考,多付出,少索取,保持相互尊重的距离。子女对父母要设身处地的思考,对老来的父母多关心点,不要一味地索取,尽量做他们的和事佬,他们老了,脑力退化,需要倾听和照顾。当然,老年人亦应自我约束,加强修养。近年来国家社会给老年人提供了好多便利,例如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之家,全民健身场地,等等,老年人要自己找乐子,安度晚年,千万不可窝里斗,互相伤害。配偶再好,终有生离死别,不可能同赴极乐。
时至今日,寡人以为,家是讲奉献,讲合作共赢的地方。人到晚年夫妻间唠叨苛责,适得其反,要放弃掌控,学会成全,宽容配偶,放过熬煎自己,让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孩子已成年,老年人要留给自己和家人最后的体面。
亲爱有度
人是以个体存在的。家庭中每个成年人都有独立的人权,都应该有自由和私密空间,每个人都有对自己身体,财产,事务裁定处分权。过度的参与,干预,甚至粗暴要求,制止,支使,都是一种越界侵权行为。那怕你是认为100%的对,也不能因为是至亲的人,而爱之深,管之宽,责之严。
一个家庭,因为血脉亲情的缘故。本着爱的初心,却做着相互深深伤害的事情。如同两只刺猬,或因亲昵,或因靠近喂食,结果两只刺猬刺对刺,靠得越近,刺得越深。真个是爱有多深,伤口就有多疼。亲人之间冲突怄气,大都是屁大点小事引起的,因为积怨,话赶话,口无遮拦,恶语相向,烈火烹油,最终酿成恶果。相反,人们在处理重大事件时,往往特别冷静,很少发生冲突。小事不忍让,大事才妥协,这种现象很普遍,很有代表性,值得反思改进。确实,我们常常是搞反了。
亲人亲近,而又边界,亦如细水长流,又如菜味淡而韵味长。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向西方人学习,依法养育孩子,及至成年。大人与成年子女,只是互相帮助关系。无论父母或子女,谁也不管制谁,谁也不代替谁。他们彼此相望,互相理解,互相欣赏,互相帮助。和中国传统相比,貌似生分,实则和谐。他们各自为政,互不干涉,互不依赖,互不抱怨,各自安好。亲们,这些确实值得借鉴。
中国的和谐的家庭,是有人当太阳,有人当月亮,有人当星星,才有天空美丽。如若脾性不和,互不相让,都想当太阳,势必互相炙烤,酷热难耐。骨肉亲情,首先要走出来,活好自己,强大自己。随时关注亲人,亲人有困难,需要搭把手的时候,及时施以援手。亲人之间过度关心,过度建议,主动介入,反复指导,多次引领,会使人产生压力,增加逆反心理。
人与人之间性格有差异,生活阅历不同,处事方式千差万别,不可能苟同。如果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要求家人,最终是谁也没有改变谁,出力的没有讨到好,受教的觉得受的够够的了。因此上说,不打扰也是一种关爱和体恤,是最长远的亲情。
(文中“寡人”一词仅取孤独之人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