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神奇玄奥的天宫院(散文)
烟雨中,一片古建筑矗立在龟背似的石台上,掩映在绿山的环抱中,宁静,安然,肃穆,那就是天宫院。
在宾馆里,听老板介绍天宫院时,我感到亲切,也感到这个名字似曾相识,可又想不起在哪听过见过,好奇心的驱使,使我想尽快见到它。
车子在乡路上行驶,两边葱茏的树木,一棵棵地向后倒去。初冬的阆中,还停留在夏末时节,气候温润,体感舒适。路面空荡荡,只有雨雾与我们相伴前行。雨雾缥缈中,远处山峰若隐若现,亦如仙境。
峰回路转,车子转过弯,出现了热闹的场景,路上汽车排着长队,蚂蚁似的在爬行,路右边停着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路左边一溜,是兜售物品的摊位,有挂着的衣服帽子,冒着热气的食物,还有摆在地上各式各样的物品。人们撑着雨伞,在摊位前驻足挑选,烟火气旺盛。路牌上写着天宫乡。
车子又行驶十分钟,就来到了天宫院景区。下着雨,又是旅游淡季,天宫院门前冷落,只有几个散客,显得萧条。我们冒雨走过罗盘广场,拾阶而上,走进了天宫院。
院儿里树木苍翠,遮天蔽日的,与雕梁画栋的大殿相得益彰,古老,肃静,我恍若穿越到了远古。天宫院始建于唐朝,是为纪念天文学家袁天罡、李淳风而建,这些建筑,是明英宗天顺三年又重新建的。袁天罡、李淳风何许人也?带着疑问,我走进了风水博物馆。
展板上介绍,袁天纲是隋唐的官员,法名袁天罡,四川人,他不但是玄学家、天文学家,还是数学家。贞观年间,唐太宗命袁天罡到西南步测王气,他在阆中蟠龙山锯断龙脉,留下了痕迹。唐高宗时,他又到阆中盘龙山、锦屏山观天象测王气,认为阆中有山有水,风水又来自昆仑山,并策划建了阆中城。
读到这里,我似信非信,真有风水吗?有关风水,我一直持有怀疑态度,认为那是迷信。可博物馆的介绍,有根有据,还有科学性,打消了我的疑虑,我专心地品读起来。可时间有限,不容我仔细品读,望着渐渐远去的家人和朋友,我把展板一一拍照,带回家慢慢品读。
越往前走,有关风水的介绍,越是吸引人,我的脚步也越来越慢。当介绍到李淳风时,我彻底挪不动脚步了,对前面的家人和朋友大喊,你们等等我,我马上就来了。
李淳风是陕西人,是我的老乡,是他给风定级的,被称为天坛巨匠。他著有《法象书》《五曹孙子》《算经十书》等,还撰写了《典章文特志》。他的学术研究涉及到如今的天文,数学,历法,星占,气象等多个领域,不仅如此,李淳风还是朝廷宰相、太史令。他的父亲李播,也是朝廷官员,隋末的道士,也是观天象大师,子承了父业。
可风水是什么?我慢慢地向前走,眼睛紧盯着展板,一字不落地去寻找,终于看到了答案。风水就是对地质,生态,景观,建筑,伦理,及美学的综合考虑。读到这里,我似乎明白了,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环境与人,存在着一定的关联,而与每个人的关联又不相同。所以说,古人盖房屋或寻找活动场所时,都要观天象,选地形,定方位,要与自然和谐,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这就是风水。
古代的天文学,古代的地理学,还有人体科学,支撑起了风水学,天地人合一,是风水学的最高境界。
要做到天地人合一,离不开好风水。然而,好的风水,是离不开山和水的。亦如阆中,有嘉陵江三面环绕,有蟠龙山,锦屏山依靠,山水相依,是风水宝地。风水学认为,龙能生气,沙能聚气,而水则能载气,龙是藏在山脉中的。
仔细想想,凡是古城,都有江河环绕,都有高山挺立。我的故乡西安,有渭河,泾河,沣河,捞河,灞河,镐河,橘河,浐河,八大河流环绕,还有秦岭山绵延。丽江古城,有金沙江,黑龙潭环绕,有玉龙雪山,象山,狮子山挺立。
我继续向前走,展板上介绍的《推背图》,图文并茂,说是一本神奇的书,由袁天罡和李淳风共同创作。由于他俩同在朝廷做官,又都是卜算之人,常在一起谈论天象。有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命令他们,去预测一下大唐的命运。二位风水大师领旨后,一点也不敢怠慢,寻找一僻静处背靠着背,一个写字,一个画图,根据《周易》知识,把诗词和谜语结合,运用拆字、会意、谐音、图像等方法,一象,二象,三象……一直预测到六十象,著成了我国古代第一预言奇书。
《推背图》这本奇书,不但预测了大唐的国运,还预言出了大唐之后两千年的国运。据说,武后称帝,岳飞抗金,天下统一,中华腾飞,还有中华民族兴衰荣辱的历史,都能找到对应的预言。到目前为止,书中的六十象,已证实了四十三象,还有十七象有待证实。可见二位大师是多么的神奇。
更为神奇的是,他们对阆中风水的认可。袁天罡喜爱阆中,不仅在阆中生活,在天宫院定居,竟然把归宿地,也选在了阆中,距天宫院一公里处,观稼山的山腰上,坐落着袁天罡的墓。
李淳风晚年,也来到阆中,是来寻找袁天罡的。当得知袁天罡已去世,李淳风便在西河之畔圣泉岭下居住,在那儿设了观星台,观测研究天文气象,还写出巨作《乙巳占》。李淳风去世后,葬在西河侧面的五里台。李淳风的墓与袁天罡墓遥遥相望,二位风水大师,生前携手观天象,测风水,共同著出神奇的《推背图》,辞世以后,两人又长眠在一起,天宫院就是为纪念他们而建的。
继续向前走,当读到袁天罡的“称骨”时,我先是一愣,继而心跳加速,不由地想起了聊斋。根据人的出生年月时,在称骨塔称出重量,再用“术学”的方法,推算出人的命运,一生的吉凶祸福,神奇玄奥,难以置信。可是,根据称骨口诀,不少人的称骨结果,都证实了推算的准确性。读到这里,恐惧感再次袭来,毛骨悚然,心脏又一次咚咚地急跳起来。有事实作证,理应相信,可我除了恐惧,却无法接受。
我捂着胸口,走出博物馆,站在雨地里定了定神,又拾阶而上,走上了崇圣楼,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太极大鼓。据说,这太极鼓是通天的,敲鼓能为自己带来福气与好运。因为喜爱太极,一见太极鼓,我异常兴奋,快步上前与其合影,直后悔没有带太极服来,不然,还能在太极鼓前摆几个太极动作,为自己带来好运,也能显摆一下。
我站在楼上,呼吸着空气中的负离子,感到神清气爽。我向远处眺望,雨雾缭绕中,四周延绵的山峰若隐若现,左边有条河,右边也有条河,清澈的河水缓缓而来,在门前汇集后,又呈太极之势流入了西河。不说风水,单这风景都让人沉醉。据说,站在后山观龙台上,能清晰地看见九条山脉,像九条龙似的聚集过来,呈“九龙捧圣”之态,龙头聚集的地方,就是天宫院。
当年,袁天罡与李淳风都选中了这儿的风水,袁天罡先来,埋了一枚铜钱作记号,李淳风后到,埋了一根金针作记号。两人见面,都说自己选中了风水,去挖记号,而挖出的却是铜钱眼中插着金针,二人不谋而合,一同选中了天宫院。
所以,袁天罡与李淳风选择在这里定居,选择在这里长眠,是因为风水好。他们认为,这里的风水也来自于昆仑山,地形像王冠,位置是正穴,是绝佳的风水宝地,也是绝无仅有的。
雨还在下着,我们拾阶而下,走出了天宫院。没走多远,就来到了罗盘广场。偌大的广场上,平躺着一个酱红色的大罗盘,上面有天池,圆心是龙凤转椅,周边是六十四面可爱的白鼓,仔细去看,是六十四象挂象鼓,罗盘面上,写着十三层天地人信息,这个大罗盘,堪称世界第一。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晶莹的雨珠,一颗颗地落在罗盘上,溅起的雨花,汇成溪流,把罗盘洗得一尘不染。我伫立在罗盘上,向山上望去,山腰是袁天罡李淳风长眠的地方,二千多年前,二位先贤就能神机妙算,推算出国运,观看天象,寻找风水宝地,除了超凡的智慧,还有渊博的知识,祖先的伟大,让我感到极为荣耀。
雨水从天而降,是上苍对大地的恩赐,也连接了天与地。我放下雨伞,来到龙凤椅前坐下,不顾雨水打湿衣衫,要与这山、这罗盘、这天宫院合影,沾沾这儿的好风水,把吉祥带回去,把平安幸福带回去。
车子调转了车头,我们要离开天宫院,离开这风水宝地了。好的风水,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大自然的馈赠,是人生存的佳地,需要我们去维护。风水学提示我们,生态不容破坏,环境需要保护,否则,会破坏风水,对我们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会贻害无穷。
感谢分享,问候冬安。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