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神奇玄奥的天宫院(散文)

精品 【流年】神奇玄奥的天宫院(散文)


作者:五十玫瑰 举人,5806.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8发表时间:2024-12-12 15:31:35

烟雨中,一片古建筑矗立在龟背似的石台上,掩映在绿山的环抱中,宁静,安然,肃穆,那就是天宫院。
   在宾馆里,听老板介绍天宫院时,我感到亲切,也感到这个名字似曾相识,可又想不起在哪听过见过,好奇心的驱使,使我想尽快见到它。
   车子在乡路上行驶,两边葱茏的树木,一棵棵地向后倒去。初冬的阆中,还停留在夏末时节,气候温润,体感舒适。路面空荡荡,只有雨雾与我们相伴前行。雨雾缥缈中,远处山峰若隐若现,亦如仙境。
   峰回路转,车子转过弯,出现了热闹的场景,路上汽车排着长队,蚂蚁似的在爬行,路右边停着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路左边一溜,是兜售物品的摊位,有挂着的衣服帽子,冒着热气的食物,还有摆在地上各式各样的物品。人们撑着雨伞,在摊位前驻足挑选,烟火气旺盛。路牌上写着天宫乡。
   车子又行驶十分钟,就来到了天宫院景区。下着雨,又是旅游淡季,天宫院门前冷落,只有几个散客,显得萧条。我们冒雨走过罗盘广场,拾阶而上,走进了天宫院。
   院儿里树木苍翠,遮天蔽日的,与雕梁画栋的大殿相得益彰,古老,肃静,我恍若穿越到了远古。天宫院始建于唐朝,是为纪念天文学家袁天罡、李淳风而建,这些建筑,是明英宗天顺三年又重新建的。袁天罡、李淳风何许人也?带着疑问,我走进了风水博物馆。
   展板上介绍,袁天纲是隋唐的官员,法名袁天罡,四川人,他不但是玄学家、天文学家,还是数学家。贞观年间,唐太宗命袁天罡到西南步测王气,他在阆中蟠龙山锯断龙脉,留下了痕迹。唐高宗时,他又到阆中盘龙山、锦屏山观天象测王气,认为阆中有山有水,风水又来自昆仑山,并策划建了阆中城。
   读到这里,我似信非信,真有风水吗?有关风水,我一直持有怀疑态度,认为那是迷信。可博物馆的介绍,有根有据,还有科学性,打消了我的疑虑,我专心地品读起来。可时间有限,不容我仔细品读,望着渐渐远去的家人和朋友,我把展板一一拍照,带回家慢慢品读。
   越往前走,有关风水的介绍,越是吸引人,我的脚步也越来越慢。当介绍到李淳风时,我彻底挪不动脚步了,对前面的家人和朋友大喊,你们等等我,我马上就来了。
   李淳风是陕西人,是我的老乡,是他给风定级的,被称为天坛巨匠。他著有《法象书》《五曹孙子》《算经十书》等,还撰写了《典章文特志》。他的学术研究涉及到如今的天文,数学,历法,星占,气象等多个领域,不仅如此,李淳风还是朝廷宰相、太史令。他的父亲李播,也是朝廷官员,隋末的道士,也是观天象大师,子承了父业。
   可风水是什么?我慢慢地向前走,眼睛紧盯着展板,一字不落地去寻找,终于看到了答案。风水就是对地质,生态,景观,建筑,伦理,及美学的综合考虑。读到这里,我似乎明白了,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环境与人,存在着一定的关联,而与每个人的关联又不相同。所以说,古人盖房屋或寻找活动场所时,都要观天象,选地形,定方位,要与自然和谐,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这就是风水。
   古代的天文学,古代的地理学,还有人体科学,支撑起了风水学,天地人合一,是风水学的最高境界。
   要做到天地人合一,离不开好风水。然而,好的风水,是离不开山和水的。亦如阆中,有嘉陵江三面环绕,有蟠龙山,锦屏山依靠,山水相依,是风水宝地。风水学认为,龙能生气,沙能聚气,而水则能载气,龙是藏在山脉中的。
   仔细想想,凡是古城,都有江河环绕,都有高山挺立。我的故乡西安,有渭河,泾河,沣河,捞河,灞河,镐河,橘河,浐河,八大河流环绕,还有秦岭山绵延。丽江古城,有金沙江,黑龙潭环绕,有玉龙雪山,象山,狮子山挺立。
   我继续向前走,展板上介绍的《推背图》,图文并茂,说是一本神奇的书,由袁天罡和李淳风共同创作。由于他俩同在朝廷做官,又都是卜算之人,常在一起谈论天象。有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命令他们,去预测一下大唐的命运。二位风水大师领旨后,一点也不敢怠慢,寻找一僻静处背靠着背,一个写字,一个画图,根据《周易》知识,把诗词和谜语结合,运用拆字、会意、谐音、图像等方法,一象,二象,三象……一直预测到六十象,著成了我国古代第一预言奇书。
   《推背图》这本奇书,不但预测了大唐的国运,还预言出了大唐之后两千年的国运。据说,武后称帝,岳飞抗金,天下统一,中华腾飞,还有中华民族兴衰荣辱的历史,都能找到对应的预言。到目前为止,书中的六十象,已证实了四十三象,还有十七象有待证实。可见二位大师是多么的神奇。
   更为神奇的是,他们对阆中风水的认可。袁天罡喜爱阆中,不仅在阆中生活,在天宫院定居,竟然把归宿地,也选在了阆中,距天宫院一公里处,观稼山的山腰上,坐落着袁天罡的墓。
   李淳风晚年,也来到阆中,是来寻找袁天罡的。当得知袁天罡已去世,李淳风便在西河之畔圣泉岭下居住,在那儿设了观星台,观测研究天文气象,还写出巨作《乙巳占》。李淳风去世后,葬在西河侧面的五里台。李淳风的墓与袁天罡墓遥遥相望,二位风水大师,生前携手观天象,测风水,共同著出神奇的《推背图》,辞世以后,两人又长眠在一起,天宫院就是为纪念他们而建的。
   继续向前走,当读到袁天罡的“称骨”时,我先是一愣,继而心跳加速,不由地想起了聊斋。根据人的出生年月时,在称骨塔称出重量,再用“术学”的方法,推算出人的命运,一生的吉凶祸福,神奇玄奥,难以置信。可是,根据称骨口诀,不少人的称骨结果,都证实了推算的准确性。读到这里,恐惧感再次袭来,毛骨悚然,心脏又一次咚咚地急跳起来。有事实作证,理应相信,可我除了恐惧,却无法接受。
   我捂着胸口,走出博物馆,站在雨地里定了定神,又拾阶而上,走上了崇圣楼,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太极大鼓。据说,这太极鼓是通天的,敲鼓能为自己带来福气与好运。因为喜爱太极,一见太极鼓,我异常兴奋,快步上前与其合影,直后悔没有带太极服来,不然,还能在太极鼓前摆几个太极动作,为自己带来好运,也能显摆一下。
   我站在楼上,呼吸着空气中的负离子,感到神清气爽。我向远处眺望,雨雾缭绕中,四周延绵的山峰若隐若现,左边有条河,右边也有条河,清澈的河水缓缓而来,在门前汇集后,又呈太极之势流入了西河。不说风水,单这风景都让人沉醉。据说,站在后山观龙台上,能清晰地看见九条山脉,像九条龙似的聚集过来,呈“九龙捧圣”之态,龙头聚集的地方,就是天宫院。
   当年,袁天罡与李淳风都选中了这儿的风水,袁天罡先来,埋了一枚铜钱作记号,李淳风后到,埋了一根金针作记号。两人见面,都说自己选中了风水,去挖记号,而挖出的却是铜钱眼中插着金针,二人不谋而合,一同选中了天宫院。
   所以,袁天罡与李淳风选择在这里定居,选择在这里长眠,是因为风水好。他们认为,这里的风水也来自于昆仑山,地形像王冠,位置是正穴,是绝佳的风水宝地,也是绝无仅有的。
   雨还在下着,我们拾阶而下,走出了天宫院。没走多远,就来到了罗盘广场。偌大的广场上,平躺着一个酱红色的大罗盘,上面有天池,圆心是龙凤转椅,周边是六十四面可爱的白鼓,仔细去看,是六十四象挂象鼓,罗盘面上,写着十三层天地人信息,这个大罗盘,堪称世界第一。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晶莹的雨珠,一颗颗地落在罗盘上,溅起的雨花,汇成溪流,把罗盘洗得一尘不染。我伫立在罗盘上,向山上望去,山腰是袁天罡李淳风长眠的地方,二千多年前,二位先贤就能神机妙算,推算出国运,观看天象,寻找风水宝地,除了超凡的智慧,还有渊博的知识,祖先的伟大,让我感到极为荣耀。
   雨水从天而降,是上苍对大地的恩赐,也连接了天与地。我放下雨伞,来到龙凤椅前坐下,不顾雨水打湿衣衫,要与这山、这罗盘、这天宫院合影,沾沾这儿的好风水,把吉祥带回去,把平安幸福带回去。
   车子调转了车头,我们要离开天宫院,离开这风水宝地了。好的风水,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大自然的馈赠,是人生存的佳地,需要我们去维护。风水学提示我们,生态不容破坏,环境需要保护,否则,会破坏风水,对我们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会贻害无穷。

共 322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天宫院位于四川阆中天宫乡,是唐代天文学家袁天罡、李淳风晚年定居和归葬的地方。作者于一个雨天,跟家人一起走进了天宫院,去了解两位“风水大师”的传奇人生。袁天罡、李淳风二人是历史上有名的玄学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袁天罡还被奉为风水学鼻祖,他们不仅为唐朝观天象、堪风水,还为自己选定了定居和归葬之所,他们共同创作的《推背图》推演了千年,至今仍备受推崇。而天宫院能被他们同时选中,更说明这个地方的人杰地灵,风水绝佳。什么是风水?作者给出了最好的解读,“风水就是对地质,生态,景观,建筑,伦理,及美学的综合考虑”,是与自然和谐,天地人合一。“好的风水,是大自然的馈赠”,作为生活在风水之中的人类,理应好好保护这份珍贵的馈赠。这一趟天宫院之旅,不仅让作者窥见了它的神奇玄奥,更悟到了风水的真谛,长了知识和阅历,还获得了快乐和放松,可谓大有收益。散文行云流水,自然晓畅,佳作,流年力荐赏读。【编辑:闲云落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1300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4-12-12 15:38:52
  跟随姐姐的文字,我也游了一遍天宫院,对袁李二人更加敬畏。记得以前在电视剧里看到过他们的形象,对他们的“神技”颇为感叹,原来他们各自都有那么高的造诣,令人刮目。
   感谢分享,问候冬安。
闲云落雪
回复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4-12-13 14:19:44
  感谢落雪的精彩编按,远远地敬上一杯香茗!
2 楼        文友:秀针河        2024-12-13 01:05:25
  拜读五十玫瑰老师的美文,天宫院我没亲自去过,袁天罡和李淳风的历史事迹却早已知晓。很多现代人都把“风水学”归于迷信之列,却不知其实风水是一门科学的学问,著名的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亢亮、亢羽教授都是研究风水学的,有很多著作问世,我这里有一本他们合著的《风水与城市》。风水是什么?风水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心思想就是讲究天人合一。天指的是大自然,人不但是指肉体上的人,还有精神上的人,生存环境不但要让人的肉体上感到舒适,精神上还要感到愉悦,这是最简单的天人合一解释。肉体舒适比较好理解,冬暖夏凉,通风采光良好,基本上就可以满足人的肉体需求,精神上的舒适却和传统文化离不开。举一个小例子,凡是搞过设计的工程师都知道,除去宫殿和庙宇,民居几乎没有在正子午线上的(正子午就是正南正北),不信大家可以用指南针测一下自己的住房。这里面不但有“人体工程学”,还有更重要的“环境心理学”在内,环境心理学就包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公园里的长条椅子本来可以坐三个人,假如有一位陌生的女士坐在一头,很少有男人去坐另一头,而公交车里的座位不超过50公分,男士和陌生女士坐在一起都不会感到尴尬,这就是环境心理学最简单的实例。我们搞家装,假如进门的玄关处是一堵墙让人感到压抑,有很多拙劣的设计师给安装一面镜子,岂不知这面镜子会引起你短时间的恐惧,你在晚上刚进门没开灯的时候,迎面一道黑影(自己的影子)是否会让你心跳一下?最好的办法是拉一道幔帐,给人的想象是幔帐后还有很大的空间,这就是环境心理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学”,用现代科学解释就是老祖宗留下的“环境心理学”,而不是所谓的“迷信”。我们传统文化中很多都有现代的科学性,不过是让没文化的歪嘴和尚念经,把经念歪了。老师的这篇文章为袁天罡和李淳风正名,实属难得的佳作,问好老师!
回复2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4-12-13 14:21:34
  感谢老师的精彩留评,讲述的深奥知识,有的第一次听说,学习了!
3 楼        文友:秀针河        2024-12-14 13:37:59
  “形式服从功能”是美国著名设计师路易斯.沙利文提出来的,也是著名工业设计包豪斯学派的理念,我们家庭装修也要本着这个原则。怎样把功能和形式巧妙结合起来,是一个设计人员需要认真动脑子的地方。当年我们给国家纪委一位姓段的司长搞家装的时候,正对防盗门的墙上装着一块电表箱。这位段司长的夫人是强电高工,她经过检查,这块电表箱无法移动。他们去看其他邻居如何处理,发现有的人家放一个小书架,有的放一束花进行掩盖,司长夫人都不满意。后来工长说让我们经理给您设计吧,于是把我叫到现场,经过观察思考,我给设计了一个挂钟,挂钟上面放一块真正的圆形电子钟,下面是一个磨砂玻璃小门,打开小门是电表箱,既不影响使用,进门看见挂钟也很符合实用需求。这个设计把夫妇俩高兴坏了,因为这个设计他们请我吃了几次饭,还送我很多小礼品,后来同一座楼的很多人家都使用了我的这个设计。这个小例子就说明人与环境有机融合的重要性。90年代我曾写过一套12本关于室内装潢设计的书籍,北大一位姓郑的教授想买我的版权,我想著我们两个人的名字他不同意,这件事不了了之,现在这套书存在当时使用的软盘里面,无法再提出来。老师如果有家装工程随时问我,我可以为老师提供些许帮助。
回复3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4-12-14 15:13:20
  没想到,老师还是家装工程的专家,你讲的这些知识,让我受益匪浅,明白了许多。我以后有家装工程,一定去请教老师!
4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12-14 20:10:12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4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4-12-22 13:58:33
  感谢雪,感谢流年!
5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1-27 21:21:05
  拜读老师精心创作的《神奇玄奥的天宫院》优秀散文作品,顿然间对老师的才情产生敬仰。老师将唐代天文学家袁天罡、李淳风晚年定居和归葬的地方描写的精彩精美,让读者收获满满。感谢老师精彩分享!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