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云水】 腊八蒜,传统与味蕾的浪漫邂逅(散文)

精品 【云水】 腊八蒜,传统与味蕾的浪漫邂逅(散文)


作者:阿巧 进士,10023.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77发表时间:2024-12-13 14:41:44
摘要:腊八蒜不仅是一道菜肴,更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瑰宝。看到一瓣瓣绿蒜,犹如旧友重逢,心里倍感亲切。腊八蒜,颗颗都蕴含着家的味道,是时间沉淀的痕迹,是舌尖上的永恒记忆。它是生命里一束温暖的光,唤起了我内心深处那些被遗忘的美好过往。

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寒冬腊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草木凋零,天寒地冻,但绿蒜耐寒不怕冷,越是寒冷,蒜的颜色越是翠绿、鲜亮。绿如翡翠的腊八蒜,是一道绝佳的珍馐美味,可与肉食相媲美。
   我曾疑惑地问过母亲,为什么人们喜欢叫这种变绿的蒜为“腊八蒜”呢?母亲说这是老祖宗们留下的习惯,在腊月初八这天腌制一坛绿蒜,似乎在腊八节腌制的蒜会更绿呢,因此而得名。时间久了,它就成为腊八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记忆中,无论日子过得多么艰难,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母亲总是熟记于心,她会用满满的仪式感认真度过,从不应付了事。比如她会在每年腊八节这天不但要熬上一锅腊八粥,还要亲手腌制一坛腊八蒜,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虔诚地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
   寒冷的冬天,大雪纷纷扬扬地飘着,大地一片洁白,形成“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景象。不用担心没有菜吃,母亲是腌咸菜的能手,她总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腊八节这天,母亲制作腊八蒜的画面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腊八蒜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易于操作,一学就会。冬天的大蒜要发芽,蒜瓣如同顽皮的娃娃,努力冲破蒜皮的束缚,有的甚至长出长长的绿尾巴。空闲时,母亲就会端起一簸箕的大蒜,把它们一瓣一瓣地分开,剥去外皮,露出白白的细嫩的蒜瓣。由于大蒜生长在泥土中,在剥皮的过程,难免会有土掉落到蒜瓣上,需要泡在盆里把蒜瓣身上的浮土清洗干净,在簸箕里摊开晾干后,用剪刀剪去蒜头和蒜尾巴,为腌制腊八蒜做好充足的准备。
   家里有腌制咸菜的小型的缸,大概有一米左右,圆口,肚大,越往下底越细。母亲会吩咐我们把缸用清水冲洗干净,用抹布擦干,为了防止绿蒜坏掉,缸里不能沾水沾油。一切准备停当,母亲先把弄好的蒜瓣倒入缸里,接着,倒入买来的米醋、白糖、食用盐等,把缸进行密封,剩下的就交给时间,腌制腊八蒜。
   大概一个星期左右,蒜瓣渐渐地退去原来的一袭白衣裳,换上一身漂亮的绿衣服。蒜瓣像变魔术似的,会悄悄地改变颜色,真是太神奇了!我问母亲,这可难住了她,母亲支支吾吾,也说不上来原因,只告诉我是醋能让蒜变色。我跑去问父亲,他告诉我,腊八蒜之所以变色,是因为低温腌制的过程中,蒜中的硫化合物、氨基酸等物质在醋的作用下会发生化学反应,先是蒜中的硫化物与氧气生成蓝色的硫化亚铁,一些微生物能促进硫化亚铁氧化,变成绿色的氧化亚铁,这就是腊八蒜能变成绿色的奥秘。
   随着缸盖子被轻轻掀开,一股浓郁香醇的醋蒜味道在空气中弥漫,酸酸甜甜,沁人心脾。低头看缸里腊八蒜的颜色,颗颗绿莹莹的,晶莹剔透,仿若绿色的“宝石”。用筷子夹上一颗,放入口中品尝,酸中带甜,甜中带辣,味道奇妙无比。腊八蒜不仅爽脆可口,还可以解腻助消化,是我国北方人餐桌上的佐餐美食。
   母亲喜欢在腊八蒜中加入一些红萝卜、白萝卜、白菜丝、洋姜、大葱等,让这些食材都沾上蒜的清香味,吃着更爽口美味。看看这些材料搭配合理,颜色鲜艳,丰富多彩,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胃口大开。
   “腊八祭灶,年下来到。”再过二十多天,就到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这些腊八蒜已被腌制得炉火纯青,是正好看又好吃的时候,颜色翠绿养眼,少了大蒜辛辣的味道,多了绿蒜的香味和醋的酸爽,就着饭吃,鲜爽美味,让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关于腊八蒜还有一个流传已久的动人故事呢!据说,有一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大地被冰雪覆盖,寒风凛冽。村子里的人因为耐不住寒冷而纷纷病倒了。张仲景精通医术,他为了帮助乡亲们抵御严寒,就自告奋勇地教给当地人一个“土药方子”。他告诉乡亲们,在腊八节这一天,可以腌制一种绿蒜,吃了它,病也就不治而愈,还能增强抵抗寒冷的能力。
   乡亲们将信将疑地按照张仲景说的去做,在腊月初八这天,家家户户忙着张罗起来,人们把蒜放在醋坛子里腌制,密封保存几天后,蒜果然变成了绿色,村民们迫不及待地尝一口,感觉味道独特,像是吃到了山珍海味,身体也暖和了,病自然就好了一大半。后来,腌制绿蒜的方法逐渐在寒冷的北方推广开来,人们用腌制腊八蒜来迎接新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中华儿女无论身在何方,都要回家团圆,吃上一顿年夜饭。万家灯火之时,爆竹声声,喜庆欢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觥筹交错之间,吃上一口热气腾腾的饺子,再咬上一口脆爽的腊八蒜,简直是绝配。绿绿的一道下饭小菜,让人看着赏心悦目,过年吃腻了油炸的东西,来上一口绿瓣蒜,别提多得劲了。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城市工作,身在异乡难免会孤独,母亲腌制的腊八蒜不怎么经常吃到了,这成了我心中的一个念想。知女莫若母,每逢过年回家,每餐必不可少的小菜便是一碟腊八蒜。临走时,母亲不忘专门为我装上一大瓶子腊八蒜让我带回去吃。我对它视若珍宝,每天吃饭时,倒上一碟子做配菜,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比餐桌上的主食还受欢迎。
   成家后,每年回婆家过年,婆婆仿佛知道我的心思,每年都腌制一些腊八蒜。每天吃饭,虽然鸡鸭鱼肉样样俱全,但婆婆会细心地端上一盘腊八蒜,再放上几滴芝麻油,满屋飘香,让人馋涎欲滴。春节,各种肉食让人吃得发腻,而我最喜欢的一道菜就是那盘腊八蒜了,里面有红萝卜丝、白菜丝,红绿相间,不但颜色好看,吃着脆脆的,特别爽口。
   有人说“蒜”与“算”是谐音,表示借债还钱的意思,这仿佛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老规矩。七十年代,那时还是生产队,我们家孩子多又都上学,劳力少,父亲虽然在乡里上班,但光靠他那点微薄的工资也难以支付一家人的支出。母亲经常借钱度日,到了年终,别人会到家里来要账,母亲把养了一年的猪卖掉,而卖猪的钱多半都用来还账了。平时,债主不提要钱的事,腊八前必须算账还钱。如果一时还不上的话,过了腊八债主催得更紧,希望年前能把账要过来,开开心心地过个富足的年。如果过了三十,账还没有要回来,那就只好等来年再说了。腊八蒜是一种隐形的表达方式,提醒人们,有外账的准备还账了。这是古人的智慧和传统习俗。
   腊八蒜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周祀》曾记载:冬则蒜羹。可见几千年前大蒜就已经深受人们青睐。它可以预防感冒,驱寒保暖。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承载着人们对健康的渴望和对古老传统习俗的尊重和传承。
   去年的腊八节,看着家里没有吃完的大蒜,我也挽起袖子,把它们剥皮,准备腌制腊八蒜。我从市场上买了一个玻璃坛子。我学着母亲的样子,准备一些米醋、白沙糖、食用盐等。我把蒜瓣一颗颗认真地清洗干净,晾干。再用小刀一颗颗切掉大蒜的头和尾,露出白里透点浅绿的蒜心,便于糖醋汁更快地入味。
   我先把大蒜倒入玻璃坛中,再往里放适量的糖盐和醋,直到醋完全淹没大蒜。至于腌成腌不成,我心里也没有底,怀着一颗忐忑的心,把坛子密封好,静等大蒜变绿。我相信时间会给我满意的馈赠。我每天都去观察,看着蒜在玻璃坛里一点一点地变绿,心中暗自窃喜。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它们几乎完全变绿了,才小心翼翼地打开坛子,捞出几颗绿蒜来品尝。吃着自己亲手做的腊八蒜,一股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心心念念的儿时腊八蒜的味道又回来了。
   时光不语,岁月留香。腊八蒜不仅是一道菜肴,更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瑰宝。看到一瓣瓣绿蒜,犹如旧友重逢,心里倍感亲切。腊八蒜,颗颗都蕴含着家的味道,是时间沉淀的痕迹,是舌尖上的永恒记忆。它是生命里一束温暖的光,唤起了我内心深处那些被遗忘的美好过往。
  

共 29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有关腊八蒜的精彩散文。开篇点明寒冬腊月里腊八蒜这一美食,介绍了其得名缘由,源于腊八节腌制且颜色翠绿,成了传统习俗之一。接着详细描述母亲制作腊八蒜的过程,从准备蒜瓣到添加调料密封腌制等步骤。还讲述了腊八蒜变色的科学原理,提到其口感爽脆、能解腻助消化等特点。随后插入腊八蒜背后的传说,相传是张仲景所传的抵御严寒、治病的“土药方子”。此外,讲述了腊八蒜在不同生活场景中的意义,如过年时搭配饺子等很是美味,还提及它谐音“算”与还钱相关的老规矩,体现古人智慧与传统。最后作者分享自己学着制作腊八蒜的经历及感受,从忐忑等待到品尝时的幸福。作者通过对腊八蒜相关故事、制作过程、食用场景以及自身制作经历等多方面的描写,抒发了对腊八蒜这一承载着传统习俗美食的深深喜爱之情。它不仅是一道美味菜肴,更寄托着家的味道,承载着儿时记忆以及浓浓的亲情,象征着古老传统习俗的传承,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对中华饮食文化瑰宝的珍视,展现出传统美食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温暖的生活情怀。文章真挚饱满,语言清新流畅,描写生动富有感染力。感谢阿巧老师的精彩分享,好文推荐共赏。祝老师创作愉快!生活开心!【编辑:梦在何处】【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13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4-12-13 14:44:37
  文章语言质朴平实却饱含深情。如对母亲制作腊八蒜过程的描写细致入微,“母亲端起一簸箕的大蒜,把它们一瓣一瓣地分开,剥去外皮……在簸箕里摊开晾干后,用剪刀剪去蒜头和蒜尾巴”,简单的语句勾勒出生活场景,让读者仿佛能看到母亲忙碌的身影,感受到家庭的温馨。
梦在何处
回复1 楼        文友:阿巧        2024-12-13 22:06:06
  感谢梦在何处老师百忙之中对文章的精心编辑!编者按很精彩,我很喜欢!老师辛苦啦,敬茶!
2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4-12-13 14:47:22
  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从腊八蒜的名称由来,到制作方法、变色原理、传说故事,再到其在过年场景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个人与腊八蒜的情感羁绊,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地展现了腊八蒜丰富的内涵。再次拜读欣赏,祝阿巧老师创作愉快!冬日安暖!【编辑:梦在何处】
梦在何处
回复2 楼        文友:阿巧        2024-12-13 22:09:22
  再次感谢梦在何处老师对文章的诗意编辑!也祝愿老师创编愉快,冬日安康!敬茶!
3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4-12-13 14:51:10
  不好意思,不小心把名字写在留言里了,阿巧老师,你要是觉得不妥就删掉。
梦在何处
回复3 楼        文友:阿巧        2024-12-13 22:11:23
  没有事,梦在何处老师辛苦啦!祝愿老师开心每一天!
4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24-12-13 16:46:24
  这一篇腊八蒜看得人口舌生香!我是到河南之后才吃到腊八蒜的,一吃就爱上了!它翠绿的颜色,独特的口味,总是让人念念不忘。没有腊八蒜的冬天,就像没有平安果的平安夜,没有鞭炮的新年,虽然也能过,却总是少了一种魂牵梦绕的味道。还好今年提前学习了老师的美文,腊八的时候,争取跟老师学做一次腊八蒜!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期待老师更多佳作,祝老师创作愉快!
上官欢儿
回复4 楼        文友:阿巧        2024-12-13 22:14:29
  感谢欢儿老师百忙之中来访留墨!正如老师所言,腊八蒜,是河南人心心念念的一道美味,过春节,一定要吃一口饺子,吃一口腊八蒜才更有味道。也祝愿欢儿老师创作愉快,冬日安康!敬茶!
5 楼        文友:乡笛        2024-12-13 19:14:16
  文章构思独特,文字清新自然,富有极强感染力,让认感动深刻,读后朗朗上口。好文章,学习了。
回复5 楼        文友:阿巧        2024-12-13 22:15:16
  感谢乡笛老师百忙之中来访留墨!感谢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也祝愿老师创作愉快,生活安康!敬茶!
6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4-12-14 06:03:51
  腊八蒜,翠绿的颜色,美味又可口。这一寒冬里的美食,在阿巧老师笔下更加令人陶醉在难得的美味与亲情里。文章意境开阔,由小见大,如花开一样,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同时又把传统文化展现在眼前,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感染力强,令人百读不厌。葳蕤点赞问好老师,祝福老师写作愉快,精彩继续!
春草葳蕤
回复6 楼        文友:阿巧        2024-12-20 10:42:19
  感谢春草葳蕤老师百忙之中来访留墨!感谢老师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也祝愿老师创作愉快,生活开心!敬茶!
7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12-14 06:14:41
  这篇文章表达了对腊八蒜的深厚情感和对传统习俗的怀念。通过描述腊八蒜的制作过程、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个人与腊八蒜之间的故事,展现了作者对这一传统美食的喜爱和珍视。同时,文章也透露出对家庭、亲情和传统文化的眷恋,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腊八蒜作为一道美味,不仅承载着味蕾上的享受,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家庭与文化的纽带,唤起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美好记忆。文章饱含深情,情感真挚动人,场景生动,笔触沉稳自然,亲情浓郁,温暖心灵。好文章拜读学习,感谢阿巧老师带来的精彩美文,祝老师文丰笔健,冬日安暖。
淡淡的云彩
回复7 楼        文友:阿巧        2024-12-20 10:43:02
  感谢淡淡的云彩社长百忙之中来访留墨!感谢老师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帮助!也祝愿老师创编愉快,生活开心!敬茶!
8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12-14 06:33:42
  恭喜阿巧老师佳作收获一枚鲜亮的红豆!文章构思严谨,笔触优美动人,应时应景,让人回味不断。再次欣赏学习精美佳作。好久不见,问好阿巧老师。
淡淡的云彩
回复8 楼        文友:阿巧        2024-12-20 10:43:52
  再次感谢云彩社长的支持和鼓励!也祝愿老师开心每一天,幸福永远相随!敬茶!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