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轸念台湾六作家(散文)

精品 【东篱】轸念台湾六作家(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506.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31发表时间:2024-12-14 08:19:05
摘要:2024年12月4日,台湾作家琼瑶,以一种令人惋惜的方式结束了自己86岁的人生,于是让我想到我阅读过的台湾作家六人,以小传的方式,缅怀之。

这二三十年的工夫,我认识的几个台湾作家,已经走了六个,一个来自对岸的给我一隅文学的精彩时代,就这样悄然划过了,尤其是2024年12月4日,随着“言情达人”琼瑶的“翩然”归去,让我有了给台湾六作家作个小传的想法。他们是李敖、余光中、林清玄、三毛、琦君、琼瑶。
  
   ◎别样的温柔——李敖
   李敖的著作,真的是可车载,不可“斗量”。我喜欢他的文风之狂,2000年在北京地坛公园的书市上买了两本书,一是《李敖精品文集》,一本是《恰似我的温柔》。这是李敖的“智慧书”系列,第一眼的感觉是——最有力量的智慧就是温柔。认同这个主题,继而认同李敖这个作家。尤其是他以“温柔”来给自己贴上标签,让人有了对他的人格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思考。他的一生是“横眉对乱世”,岂是一个温柔者可以做到的?如果不在乱世里“温柔”,那只能惹祸上身。是自嘲,也是讽刺。在乱世,他不温柔,还能怎样?他性格里本无温柔,却要不断强加温柔入骨入髓,这是多么无奈!自从我读了他的《快意恩仇录》,又进一步了解了他的温柔是只能把恩仇当作培养温柔性格的材料,别无他法。
   读读他在《要清白,请长寿!》里的一段话,便可理解他的温柔:“有冤曲的人,必须依赖于‘时间因素’来辨冤白谤。”温柔地相信时间的温柔,如此,白发不会冲冠,眼泪不会滂沱。
   他嬉笑怒骂,但其中带着软绵绵的温柔,他在《还我万岁》里说,喊“万岁”本是中国老百姓表示开心的一种习惯,是古人的庆贺之词,但后来被人抢去了,我们抢不回来了。他的话很温柔,温柔得让人只能对“万岁”一词毫无办法。这种批判,是多么温柔,是正本清源的素白式的温柔。他认为,温柔的人才能说出真话,所以他一直认为自己温柔。生活中,狂狷不羁的李敖,把父爱的温柔都留给了孩子。他有一段话让我喜欢——愿风车下的你,卸下盔甲与长矛,自由驰骋……从他对子女的态度上看,他是一个“佛系”爸爸。他对子女的温柔可以用他的一句话来解释——父母加诸于孩子的任何设计都是危险的。他的思想前提是,认为孩子们会比自己厉害多了。多少时候,包括我们自己都唱“老子英雄”,做人的境界却不是英雄。
   所以,当我以寻求榜样的眼光读了他的一些书之后,便喜欢上了他的温柔,别人不管怎么评价他,我都有喜欢把温柔一词给他。
   李敖在2018年因脑瘤去世,死前他有一个表态,要与家人、友人、仇人“好好告别,不留遗憾”。放下,是佛家的修养,执念恩怨,对于生死都无意义。提得起,又放得下,李敖用温情告别人生,演绎了人生经典。
   别样的温柔,包括给他的仇人的临终前的温柔。温柔,不是妥协,而是对待万物的态度。
   每当我从书架上抽出李敖的书,手上便轻轻,不敢用力,生怕碰疼了李敖的“温柔”。想起当下网络上一句很带劲的话——说最温柔的话,做最狠的事。如果“最狠”是坚决的意思,我赞同。温柔并非软弱,而是坚决的一种可爱的形态。
   我不大喜欢哼那首歌《恰似你的温柔》,总是把温柔放在怀念里,不如李敖,把这个“你”换成“我”,先让自己温柔点,先给自己“温柔半两”吧。(林清玄《人生最美是清欢》)
  
   ◎把自己放在一张船票里——余光中
   余光中的散文,我读得不多,特别喜欢《猛虎和蔷薇》。散文的开头说——
   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Inmethetigersniffetherose.”勉强把它译成中文,便是:“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便成为余光中语言的精粹,也是这样几个字,让我对人性的两面有了一些思考。
   谁心中没有过“杨柳岸晓风残月”,谁没有一时的“大江东去,浪淘尽”;谁没有“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的心思,谁不崇拜“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的雄迈;即使是豪放派的辛弃疾,也低吟浅唱“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再怎么婉约的柳永,也唱“长安古道马迟迟”的沧桑……
   所以,余光中寄情于那张窄窄的船票,就很好理解了。“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余光中吟的是爱情的离别,一旦放在海峡两岸,浅浅汤汤的海浪,便将乡愁的沟壑填满,再多的船票也没有一只船会应承可以摆渡他。
   余光中的乡愁,不是三亩地一头牛,不是孩子老婆热炕头,不是穷乡僻壤里的三间茅草屋,是真正的家国情怀。
   2017年,他的乡愁诗歌无法供给心肺以养分,最终手中还是攥着那张窄窄的船票闭上眼睛,在另一个梦境里,和他的故乡南京相逢。
   我始终觉得,余光中最后时间里的呼吸是顺畅的,他一定是念叨着那张窄窄的船票而消失在波谲云诡中,心中的“猛虎”,尽管没有一跃而登岸,但他的心肯定嗅到了彼岸的蔷薇花香了。
   打开我的每一本书,都有一枚枫叶,我常常觉得它就是一张张小小的船票,我想走到书中描述的彼岸,带着一枚枫叶的心。
  
   ◎用纸张建起禅寺——林清玄
   纸张用来折叠,折叠成飞机,风筝,小船儿,林清玄又加上文字和感情,以为建材,用一生搭建他的纸上禅寺,修得深厚的佛禅功夫。读完林清玄的《凡事不如看淡》和《人间有味是清欢》两本书,确切地说,是在断断续续阅读的过程中,就传来林清玄离世的消息(2019年1月23日),正打算继续读他的《桃花木心》,一朵禅性的桃花就凋零了,一轮木心断然停止了年轮。
   那时,我在江山文学正写作一篇散文,题目是“让心情每天都发芽”,这篇散文,完全是受到林清玄《发芽的心情》的影响,但我没有刻意模仿,只是想证明,我有过禅心的萌芽。我还背得下他的那段话——在春天里发芽也要心情,那些强悍的树被剪枝,就用发芽来补偿,而比较柔弱的树被剪枝,则伤心地失去了春天的期待与心情。
   还记得,那时我缱绻地斜倚在躺椅里,摊开窗户,邀来一阵熏风,加上一卷林清玄。想起法师说的“石上栽花”,栽下心情,植下意念,那么执着,那么率真。我们的心情常常属于彼时彼地,无心插花,花发芽了,而禅师和凡俗的区别就在于有意和无意吧。
   林清玄就怀疑“静听花开”,但他不否认这样的意象,强调宁要一个婉和的境界,也不要一个俗气的真实。
   林清玄是教我学会要发芽心情,静听花开的老师,所以,我在江山文学的几年,遇到很多初学写作的人,正是这样的禅性佛理,让我有了期待之心,学会倾听,所以也让我的心情每天都发芽。
   其实,林清玄的佛禅,并不深奥,他说,杜牧的两句诗——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就是禅,就是释迦牟尼。
   文学创作,是思想境界的表达,我虽不信佛,但不拒佛理。这让我也懂得了他说的“体会出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的况味。
   我也记得,他给文学的比喻——如黑夜的一只蛾,奔波地找着有灯的所在。(《迷路的云》)让我对文学有了一点理解。
   每当我有执念无法放下,我便想起林清玄。他的书散发的不是油墨的味儿,而是禅味。
  
   ◎有人生遗憾的三毛
   我最喜欢三毛的遗憾人生。她在《说给自己听》里有过遗憾的表达——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
   对于三毛而言,一定有来生,因为她带着一棵树的种子,沉于泥土,等待发芽破土。而我们还有今生,不要好高骛远,就好好栽一棵树,放下执念,放下悲欢离合。
   我们的“土”是故土,所以,每当脚步踏进故乡,心情就安详,有时候甚至轻狂。曾经的那道沟,吹来了风,似与我对话,叙旧曾经;昔日的那间老屋,开门的吱呀声,一下子把“亲切”两个字送进耳鼓;早年的那棵树下,老乡围坐一起,欢声笑语似乎还挂在枝叶上……
   我的“土”也在“江山”(江山文学)。确切地说,在“东篱采菊”,安于这片篱园已经数载,幼稚的笔墨洒在土地上,文学的种子发芽,长成一棵棵小树,我安详于这片初长成的小树林。
   在“风里飞扬”的是什么?是小小的理想。一半对一半,是一种平衡,平衡并非是犒劳我们扎根泥土的艰辛,而是风给我们的滋养和洗礼。世界是永恒的,人生没有永恒,只有强大的内心可以感受这种活着的永恒力量。
   三毛又是没有遗憾的,我们读到了她的《万水千山走遍》,1991年1月2日,她以一只肉色丝袜绕颈窒息而亡,为自己的“万水千山”划上了一个句号。她的悲欢,最终化为《红尘滚滚》,一个情感作家,无法导航自己的情感,她选择重新活在一个世界里。
   我喜欢三毛追求的“没有悲欢的姿势”,但有悲欢的感情。谁没有遗憾,用精神握住,不要丝袜绕颈。48岁,人生才过半,那“风里飞扬”的一半呢?即使是一棵老树,树芯被掏空,还有老枝新芽……
   在我的阅读世界里,三毛,就是童话。是一棵树的童话。贾平凹说“三毛不是美女”,但她表达的世界很美,她的气质是美的,“即使和邓丽君同框也不差”。(贾平凹语)她对于世界上90%以上的人而言,都是美的榜样。气质比美貌更重要。美貌是天赐予,气质是后天的锻造。
   三毛不是美女,这个论断对三毛的遗憾的,但如果把美女的名头送给她,那就伤害了她的文学气质。就像忠孝不能两全,面貌和气质或许也是如此。
  
   ◎活在一本本旧相簿里——琦君
   40多年前,教过两三年初中语文,教材不断更新,已忘记有什么篇目了。那日,翻阅外孙的语文课本,发现琦君的《春酒》入选人教版的八年级语文课本,带着好奇翻了翻,读后感觉心醉了很久。里面写了一个细节——我喝完春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我突然想到我小时候的顽皮往事,放学之后,在野场街巷疯闹,被吆喝回家吃饭时,母亲也总是扯起我的一只衣袖闻闻,然后做掩鼻的样子说,沾没沾上鸡屎猪粪。这话是告诉我要洗洗手再吃饭。
   一个作家的价值是不断唤起读者的同感和共鸣,用物理学的话说,就是同频共振。
   于是我去书店买来《琦君散文集》,沉浸在她的“灯景旧情怀”里。她不断为失去的曾经世界留影造像,在台湾文坛上被称为“闪亮的恒星”。尽管她笔下几乎都是西湖的影子,但对于北方的我,总看到西湖一带的星光辐射。
   在《浮生小记》里,她说自己的笔筒比笔多,笔比文章多,文章比读者多……自嘲之中有笔耕不辍的精神表白。我写下800篇文章,用坏了三个键盘。他说自己最相信“函购”,不满意可以退货,却从未退货,她贪足了便宜,得出一个结论——“便宜就是吃亏”。多么像我迷上网购,每日翻翻拼多多,一定下一个小单。最终数数记录,网购笔数已1200,我说我在参与“全民消费”。她养了一盆“非洲堇”,怕花朵夺去枝叶的养分,便剪去了快要凋残的花,但她发现“花梗上立刻溢出一滴清露”。心中有了一个不忍。我养石斛花,曾独留一枝,第二天便看到枝上花谢落。我始终找不到原因,原来她说,花还是一群的好,彼此是有着开一树的约定。
   琦君总是耐心告诉我们,“水是故乡的甜”,“忆旧应在西湖”,“鞋不如故”,西风总是送来消息,人生都有按钮……
   她的浪漫,总是挑动着读者的心。母心之大似天空,千里怀人月在醉,青灯有味似儿时,三更有梦书当枕……她创造的人生意境,从不重复,让人读了想写自己的浪漫,却都不及她的浪漫味道。
   2006年的熏夏,琦君放下了她的生花妙笔,享年90岁。于是,我获得一个印象,一个怀旧的作家,会把自己永远养在往事里,这是生命长寿的秘诀。
   多少人写“橘子红了”,都不如琦君笔下的《橘子红了》,就像不知古今多少首“声声慢”,都不如李清照的“寻寻觅觅”。《橘子红了》告诉我们,“人无论以什么样的身份活着,都应该活出自己的尊严”。李清照告诉我们,多少个情,“怎一个愁字了得”。琦君,李清照,她们都创造了自己的“文学潮流”。
  
   ◎翩然而去的琼瑶
   琼瑶翩然而去的那天,我正在雪中驱车赶往医院,86岁的琼瑶在遗书里写自己“翩然的化为雪花飞去了”。琼瑶,要摆脱痛苦的躯壳,我要继续修补我的皮囊。琼瑶是伟大的,她好像看透了世间的每个人,她在遗书里深情地说,“年轻的你们,千万不要轻易放弃生命,一时的挫折打击,可能是美好生命中的‘磨练’,希望你们经得起磨练……”那一刻,我找到奔赴医院的理由,琼瑶,在翩然离去的时候,还不忘给生者一个叮嘱。那一刻,我的眼角渗出了泪。
   其实,我是不大喜欢琼瑶的,我所见的是她的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没有读她的原著。我看了《还珠格格》,看了《一帘幽梦》,没有再看她的小说。不是她的作品不够好,因为这样的作品怎么就没有出现在我的青春时光年份,而偏偏是在我从中年走到老年的时节里,欢快的爱情之歌调门那么高,高得让我窒息,悔生不逢时,不然真的想按照剧本的思路,去演绎我的爱情青春。继而,我想到,一个人不可能逐个演绎不同的爱情版本。现在,我喜欢她了,为她的翩然而逝感到惋惜,因为她是把最美的爱情剧情推给我们,她自己却没有。

共 621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轻轻地她走了,正如她轻轻地来;悄悄地她走了,正如她悄悄地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2024年12月4日,台湾著名女作家、一代言情大师琼瑶,以一种令人惋惜的方式结束了自己86岁的人生, “翩然的化为雪花飞去了”。斯人虽已逝,芳华犹还在。由此,怀才老师想到了自己阅读过的六位台湾作家,并以言简意赅的小传方式,缅怀纪念之。◎别样的温柔——李敖。编者心目中的李敖是一个放荡不羁,出口成“脏”的狂人,而作者却喜欢他的文风之狂。李敖虽然嬉笑怒骂,但其中带着软绵绵的温柔,他在《还我万岁》里说,喊“万岁”本是中国老百姓表示开心的一种习惯,是古人的庆贺之词。他的话很温柔,温柔得让人只能对“万岁”一词毫无办法。生活中,狂狷不羁的李敖,把温柔都留给了孩子。他是一个“佛系”爸爸。温柔并非软弱,而是坚决的一种可爱的形态。说最温柔的话,做最狠的事。作者认为,“恰似你的温柔”,总是把温柔放在怀念里,不如李敖“恰似我的温柔,先让自己温柔点,先给自己“温柔半两”。2018年,李敖因脑瘤去世。拿得起,放得下,李敖用温情告别人生,演绎了人生经典。◎把自己放在一张船票里——余光中。在作者的心目中,“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是余光中语言的精粹。也正是这几个字,让作者对人性的两面有了深度的思考。“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余光中吟的是爱情的离别,一旦放在海峡两岸,浅浅汤汤的海浪,便将乡愁的沟壑填满,再多的船票也没有一只船会应承可以摆渡他。余光中的乡愁,不是三亩地一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的穷乡僻壤,而是真正的家国情怀。作者始终觉得,余光中最后时间里的呼吸是顺畅的,他是念叨着那张窄窄的船票而消失在波谲云诡中,心中的“猛虎”,尽管没有一跃而登岸,但他的心肯定嗅到了彼岸的蔷薇花香了。◎用纸张建起禅寺——林清玄。纸张用来折叠,折叠成纸飞机,风筝,小船儿,再加上文字和感情作为建材,他用他的一生,搭建了纸上的禅寺,修得了深厚的佛禅功夫。“凡事不如看淡”、“人间有味是清欢”,2017年,一朵禅性的桃花凋零了,一轮木心断然停止了年轮。但林先生的禅意启发了作者,他的《发芽的心情》,也直接催生了作者的“让心情每天都发芽” 。◎有人生遗憾的三毛。有遗憾的人生才是最不遗憾的。作者很喜欢三毛的有遗憾人生。对于三毛而言,一定有来生,因为她带着一棵树的种子,沉于泥土,等待发芽破土。而我们还有今生,不要好高骛远,就好好栽一棵树,放下执念,放下悲欢离合。三毛又是没有遗憾的,我们读到了她的《万水千山走遍》,1991年1月2日,她以一只肉色丝袜绕颈窒息而亡,为自己的“万水千山”划上了一个句号。她的悲欢,最终化为《红尘滚滚》。气质和美貌都是美到榜样,美貌是天赐予,气质是后天的锻造。三毛就是一棵树的童话,是气质美的化生。◎活在一本本旧相簿里——琦君。一个作家的价值是不断唤起读者的同感和共鸣。琦君总是耐心告诉我们,“水是故乡的甜”,“忆旧应在西湖”,“鞋不如故”,西风总是送来消息,人生都有按钮……她的浪漫,总是挑动着读者的心。母心之大似天空,千里怀人月在醉,青灯有味似儿时,三更有梦书当枕……她创造的人生意境,从不重复,让人读了想写自己的浪漫,却都不及她的浪漫味道。2006年,琦君放下了她的生花妙笔,享年90岁。于是,作者获得了一个印象,一个怀旧的作家,会把自己永远养在往事里,这是生命长寿的秘诀。◎翩然而去的琼瑶 。琼瑶翩然而去的那天,作者正在冒雪驱车赶往医院。在作者的心中,琼瑶是伟大的。86岁的琼瑶“翩然的化为雪花飞去了”,她要摆脱痛苦的躯壳,而作者却要继续修补我的灵魂的载体。作者说,年轻时并不喜欢琼瑶。在编者看来,作者并不是不喜欢琼瑶,也不是她的作品不够好,而是遗憾这样的作品为什么没有出现在自己的青春时光,而偏偏出现在自己从中年走到老年的时节里。悔的是自己生不逢时,不然真的想按照剧本的思路,去演绎自己的爱情青春。继而,作者想到,一个人不可能逐个演绎不同的爱情版本。如今的作者,为她的翩然而逝感到惋惜,因为她是把最美的爱情剧情推给我们,她自己却没有。琼瑶是伟大的,她看透了人生,看透了世间的每个人,正像她在遗书里的深情地告白,“年轻的你们,千万不要轻易放弃生命,一时的挫折打击,可能是美好生命中的‘磨练’,希望你们经得起磨练……”那一刻,作者找到了奔赴医院的理由,琼瑶,在翩然离去的时候,还不忘给生者一个叮嘱。那一刻,作者的眼角渗出了泪花。斯人虽已逝,芳华犹还在。在轸念台湾六位作家的名单里,斯人虽已逝,芳华犹还在。作者把《诗经》中“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送给余光中,把“我心匪石,不可转也”送给了林清玄,把“言笑晏晏”送给了三毛,把“颜如舜英”送给了琦君。并吟诵着“报之以琼瑶“的浪漫诗句,摇曳着翩然的身姿……如此别致的构思,深情的文字和深邃的思哲,只有如椽巨笔的怀才老师才写的出啊!深度好文,倾情推荐。【东篱编辑:雪胎梅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14002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4-12-14 09:02:40
  台湾作家是中国作家大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六位重量级的大咖先后离世,最令人唏嘘的是琼瑶和三毛。“报之以木桃,投之以琼瑶”。木桃年年见,琼瑶雪花飞。琼瑶和三毛一样,都已令人惋惜的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斯人虽已逝,芳华必永存。正像怀才老师谁的那样,把”干戈戚扬”的诗句送给李敖,温柔以待人,化干戈为玉帛;把”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诗句送给余光中,愿那张窄窄的旧船票,还能登上开往海峡两岸的渡船。……把”报之以琼瑶”的诗句送给琼瑶,摇曳着妩媚动人的身姿”。谁说梅花没有泪,化作玉琼雪花飞。别致的缅怀方式,深情的怀念文字,深邃的生命哲学,在怀才老师的巨笔之下烨烨生辉。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14 09:35:44
  知梅骨老师很忙,梅骨老师给小文写了那么洋洋洒洒的精彩编按,非常感激,也心有不安。谢谢!所了解的台湾几个作家,都是极有个性的作家,他们给这个时代留下的文学,就像星辰闪耀,不能抹去光辉。说是小传,多是个人给作家作品的一些理解认识,掺杂的个人情绪很多,也算是读后感吧。希望读者喜欢照片小文。遥握,问候冬祺,期待梅骨先生的作品,谨祝编创快乐!
2 楼        文友:简柔        2024-12-14 10:48:12
  这六个作家唯有琦君的作品没有读过,改天一定要读。琼瑶的小说读得多,读初中时很是迷恋,偷偷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着看,一个个浪漫的爱情故事沉醉了我。李敖的文字犀利里透着幽默。余光中的诗读过几首。三毛的一生活有点像传奇。怀才老师解读李敖的温柔,狂野中有温柔,也切合怀才老师的个性。懂得余光中的乡愁,与之共情。领悟林清玄的佛禅之妙,获其精神的滋养。对三毛有着欣赏,这是一个率性的女子。从琦君的作品里获得的共鸣感,让人对其作品产生浓厚兴趣。对琼瑶离世有着惆怅。写得新奇,美妙而深刻。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14 11:16:40
  谢谢并非常喜欢你的点评。相对说,我读李敖和林清玄的作品多些,其他的也是翻过,最近才正儿八经地读了琦君的散文。琼瑶点燃了一个时代的男女的爱情花火,我教学时也遇到孩子们偷偷地读的情况,影响学习,老师也给了制止。顽强读李敖比较多,佩服他的学识,但对他的性格并不喜欢,不过读多了我发现他是最温柔的,正如我文章表达的那些,我宁愿把“温柔”两个字送给她。琦君的散文并不十分美,但他表达的东西常常可以引起我的共鸣,而且生活观点并非照搬别人的,所以我喜欢。简柔老师的文章,清新独到,读着有琦君的感觉。生活需要文学和作家,台湾6个作家,可以代表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是文学的精彩,值得纪念。遥握,问候冬祺,谨祝创丰,万事胜意!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12-14 10:50:18
  轸念,这个词不常见,看见这个文题就知道作者的水准非同一般。老师列举的几位大师级作家,我只是零星的读过他们的著作或文章,虽然有些人的人品不敢苟同,但丝毫不影响我喜爱他们的文字,就如同我对余秋雨的评价一样,个人的私生活,还是不要拿来和文字掺乎。他们的作品,尤其琼瑶、三毛的,几乎影响了一代人,影响了一大批文学青年,其文学业绩辉耀千秋,永炳史册。老师的文章充满深情,评价和怀念都那么深刻独特。我赞同雪胎梅骨老师编按的观点,“这样的文,只有如椽巨笔的怀才老师才写的出”,环顾江山,没有其二。太棒了,绝品!拜读学习,顺祝老师身体健康,多多保重!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14 11:24:02
  轸念,悲痛地怀念。尽管六位作家并非在同一时刻离开,这二三十年,相继走了,我觉得是一个时代文学的结束。不敢说用什么水准,我只是凭着个人的认识,写出我们对作家的理解罢了。人无完人,作家也是一样,我们无法全面考量,但就文学看,他们的贡献不能小觑,也不能轻视。他们的文学的个性的,没有一个人是靠鹦鹉学舌获得名声的。韩老师说得对,文学是靠着影响的力量,引导这人生,这些作家是导师,我们不能否定。我只能根据个人的认知,写得感想的东西,表达怀念。韩老师谬赞了,自知资历和水平浅,但想驾驭,试试自己的能力,希望不断进步吧,读韩老师的作品,我总是马上回到世俗生活的美好中的感觉,这是特点,我喜欢。遥握,谢谢韩老师的美评。问候冬祺,谨祝创作快乐!
4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12-14 11:14:29
  琼瑶离世令人惋惜,怀才老师忆起六位中国台湾地区作家。李敖别样温柔,余光中船票载乡愁,林清玄纸上建禅寺,三毛人生有遗憾。他们各具风采,用文字书写精彩,留下永恒,让我们在其作品中感受人生百味。 问候怀才老师,祝你身体健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14 11:27:33
  谢谢滴善斋老师的给小文的美评。每个作家都是个性的,我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给作家戴上了帽子,不知是否合适,但我心中,他们的样子就是那样,每一个都让我喜欢,我们能够在个性化的文学世界里布厌倦,可能就是作家的个性和思想的深邃使然。没有自己的东西,别人不会认可。这是六作家给我们的启迪。遥握,特别期待滴善斋老师百忙之中笔耕不辍,给东篱更多的好作品,问候冬祺!
5 楼        文友:石叶六        2024-12-14 11:15:05
  台湾六作家中三毛和琼瑶的作品读过,李敖的名字听过,其他的名字都比较陌生。琼瑶对爱情的至纯至真, 在青年时代也曾被感染,但中年以后,就有些不以为然了,她“翩然”离世,让我看到了她的通透勇敢、浪漫至死的情怀,对她真的心存敬意又刮目相看了。怀才老师才思奇绝,挥毫泼墨,“轰轰烈烈”是常被琼瑶用来描述爱情的形容词,此时送给老师的这篇鸿篇巨制更为契合,大家风范,令人叹为观止,拜读学习,祝老师身体康健,开心快乐每一天!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14 11:32:24
  谢谢石叶老师的美评。我对台湾的作家也是略微知道一点点,上学的时候,也没有专门的课程研讨他们的作品,都是一时兴起,看看他们的文章,看得支离破碎,并不全面,所以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写点肤浅的文字纪念他们。琼瑶,在年轻一代的心中,是美好的存在,我觉得她能够把爱情写得那么美,就足够了,因为她让我们真正的还相信爱情。谢谢石叶老师把那么好的赞词送给怀才,以为鼓励吧。石叶老师的文章,取景精彩,捕捉精当,写得非常美,也很有深度。喜欢。遥握,问候冬祺,谨祝创作快乐!
6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12-14 11:21:12
  读书时,不让读琼瑶书,抓到了要没收,要罚站,所以,从来没读过。其他的读过,但没细读。今读怀才老师的《轸念台湾六作家》提醒着我,好好读书,莫虚度。怀才老师读书之多,是令人惊叹的!是呀,如果没有读书,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是写不出台湾这六作家的,更无法写出人物性格和其作品特点。大赞!遥握问候,谨祝冬暖安好!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14 11:39:49
  我觉得,喜欢琼瑶,对爱情的相信,是最值得荣幸的一件事。可惜我那时过了对爱情的烟花观看的时光,是遗憾。湘莉老师的文章,学富五车,写得非常深刻,每读就涌出赞叹。本文就是根据个人的一点印象,为台湾作家写一点感想吧。肤浅,只有自我原谅了。遥握,感谢湘莉老师的美评。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7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12-14 14:46:39
  六位作家,很有代表性,怀才老师博览群书,要向老师学习,看的多的是三毛和琼瑶的作品,是青春时代不可磨灭的回忆。其他几位作家,所读甚少,了解不多,他们的一些名句有所耳闻。老师分析人物,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写法新颖,这是文学留给我们的价值又或者是写文的人留给世人的一些念想,用自己的作品,存在于世。独特的缅怀方式,深刻而绵长。问好敬爱的怀才老师,冬暖笔丰!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14 15:15:29
  可能是年龄的关系吧,我错过三毛和琼瑶,但知道很多人喜欢这样两个作家,其实,我也是粗略地翻翻,未得作品的精髓,所以照片小文就是写写自己对作家的一些理解,所读作品不多,大致知道一点,不是想卖弄,而是想根据自己掌握的加深一下对人物的了解。这些作家,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是一个时代的幸运。纪念他们,用我们的文学继承他们的精神。谢谢欣然老师的美评,遥握,期待你的作品,谨祝创作快乐!
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12-14 15:47:37
  台湾的六个作家,老师如数家珍般一一道来,这些大咖级别的作家全都先后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离别世间,他们活得通透,活得洒脱,活得深沉,活得有艺术。他们人已走,留给世人的精神永在。老师的文给人太多的思考和启发。问候老师,祝老师健康快乐!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14 15:50:17
  毕竟,这六位作家是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的,我们不同程度地都接受过他们的文学的熏染,尤其是琼瑶,让我们喜欢看电视剧,也相信爱情。这些都是她的文学贡献。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遥握,期待你的作品,谨祝创作快乐!
9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4-12-14 16:46:09
  再读此文,想起了俄罗斯那首著名的小诗:一天很短,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一年很短,短得来不及细品初春殷红窦绿,就要打点素裹秋霜!一生很短,短的来不及享用美好年华,就已经生处迟暮。对于这六位台湾作家来说,短暂的是脆弱的生命,长青的是永恒的文字。我比怀才老师幸运,在最浪漫的季节里,聆听到了琼瑶最张扬的爱情之歌。当我沉浸在文字里的时候,我才真正感到:文学文字,才是最动人、最温暖的心灵倾述。此时此刻,心潮澎湃,浮想联翩。不用逃,也逃不掉,用文字倾述心灵,才是我的心灵最后的归宿。雪胎梅骨再读留言。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14 17:01:26
  谢谢梅骨老师再度留墨。谢谢梅骨老师赠诗一首。是的啊,时光很短,生命无常也很短,一转眼,有些人就离开了我们,我们也将离开下一代人,那么留给世界的应该是什么,是文学,既然我们热爱,再无所留,就留下生涩的文字,后人看了可能会发笑,但也会给我们致敬,就像我们致敬我们的先辈。琼瑶是一个传说,也是一个真实,我们都感受到了她笔下的轰轰烈烈的爱情,这就是最有意义的。遥握,致敬梅骨老师!
10 楼        文友:金刚指        2024-12-14 16:57:26
  人生的匹链中总有一部分是对故人的繁华凝聚成霜,这不仅仅是记忆,是怀念,更是一种典藏。老师的博古通今似流云,似野幕,总会有一种眷恋出水芙蓉。老师,有你真好!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14 17:03:40
  谢谢金刚指老师的美评。幸遇一个最好的文学时代,台湾毕竟也是中华文学的一支,他们都有特点,给我们了不同的文学体验,个性鲜明。我对他们了解不多,他们的作品读得更不多,凭着一些印象感觉,写点致敬的话吧。谬赞了。遥握,期待金刚指老师佳作不断。问候冬祺!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