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匈奴人的家(散文)

精品 【东篱】匈奴人的家(散文)


作者:吴孟友 秀才,1681.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59发表时间:2024-12-15 06:15:42


   内蒙,鄂尔多斯草原。曾经,有一支彪悍的游牧,称为“马背上的民族”,那便是匈奴一族。匈奴策马扬鞭,万马驰骋在如茵的草原上,气势磅礴,威震北疆。金戈铁马,不断壮大,强势拓展疆土。南至阴山,北至贝加尔湖,东达辽河、西到帕米尔高原,征服了整个北方草原,建立了匈奴帝国。
   草原,茫茫苍苍,无边无垠,是匈奴的世界当然属于匈奴的家。草在哪儿,原在哪儿,牛羊马儿在哪儿,匈奴的家就在哪儿,游牧就像天上的云,风吹到哪儿,云就飘到哪儿。“游牧无定所,所去皆草木”。地当床,草当被,盖着云儿睡。与风相携,与雨为伴,与雪共舞,风餐露宿,自由而牧,倔强而生。草原,茫茫的匈奴家园,展现一幅包含着自然、朴实和野性的画卷。当匈奴统一了北方草原,有了游牧军事政权以后,便开始产生了野心,野心是一种欲望,是人性的根本,野心一旦膨胀,就不于甘平庸,不甘于满足现状。于是,匈奴不满足于草原的域界;不满足于草原、牛羊、马儿这个单调的家了;不满足于天涯游牧,对中原的城池、楼阁、田地垂涎,借着秦末农民起义的机会,挥师中原,屠戮吏民,掳掠人畜,抢占絮、缯、酒、米和很多食物,获得了利益,尝到了甜头,从此,匈汉战争绵延不断。匈奴利用手中的利刃,征服了大漠南北,并不断向中原渗透。渗透、吞并的目的,就是拓展家园,让草原、山川、田地都能成为自己的家。一统江山,成为大家,或许是古代统治者共有的追求吧。
  
   二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派蒙恬大将率三十万精锐之师,打败了匈奴。匈奴被迫北迁。又回到了草原的家,很快又在漠北草原上站稳了脚跟。为防止匈奴卷土重来,消除匈奴骚扰侵袭,秦始皇再次派蒙恬主持修筑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万里长城。
   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直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大将军蒙恬为奸人所害,军心涣散,中原各地起兵反秦,匈奴瞅准了机会,再次反扑,夺回了原被蒙恬夺走的城池,又统一了草原的力量,恢复了曾经的荣耀。公元前200年,刘邦率大军讨伐匈奴,反被四十万匈奴大军围剿,差点丢了性命。刘邦取得政权之后,无奈只好走和亲道路,和亲政策使得匈汉双方都得到稳定发展。经过六七十年休养生息,历史上出现“文景盛世”。和亲政策虽是屈辱外交,但却推动着民族之间的和解与融合,边境得到安宁。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和亲政策还只是个缓兵之计,匈奴的野心没有停止。汉朝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经济空前繁荣,国库充盈,也具备了和匈奴抗衡的实力。
   汉武帝处于文治武功的鼎盛时期,派大将军霍去病出征匈奴。霍去病率领几十万精兵,英勇善战,一举打败了匈奴,取得空前的胜利。在汉王朝的沉重打击下,匈奴分裂成南北两部分。北部匈奴西迁,到中亚和南俄罗斯草原徘徊了几个世纪之后,无奈在欧洲站稳了脚跟,并在欧洲境内建立政权。对南部匈奴,霍去病一路追杀。杀死匈奴单于叔祖籍若侯产,活捉了匈奴单于叔父罗姑比,俘虏了匈奴浑邪王的儿子,俘获了匈奴休屠王的祭天金人。休屠王被霍将军打败,又丢了祭天金人,怕被单于惩罚,就与浑邪王密谋降汉。霍将军领一万人迎接,休屠王不想让家人成为汉奴而中途变卦,浑邪王杀了休屠王。休屠王的儿子日磾及家人被俘,日磾觉得大势已去无奈也只好投降,归顺了汉室。汉武帝封日磾为马监侍郎,并赐以金姓。
   匈奴的美梦彻底碎了,不但没有统一中原,连自己的漠北后方草原的家园也丢了。
   唐末,金日磾的后人金延烈考取了进士,为徽州通判。又遇黄巢之乱殃及匈奴。金延烈欲带领匈奴人逃避战火。去哪儿呢?经打探,徽州境内,有一条隐秘的古徽道,从石台仙寓过至德南溪到江西浮梁,是一条“徽商之路”。群山幽谷之中,山势险要,山道通幽,溪流淙淙,古木参天,有着天然的屏障,是躲避战乱最佳出处。金延烈之孙金侨携族人从徽州黄墩夜间行军,悄悄来到池州至德南溪。神秘地分散到南溪原始森林之中,天知地知匈奴人知,与山水为亲,同虎狼为伍,和草木为邻。还未过上稳定的山中生活,山外又传来炮火声,又值五代十国之乱,战火烧到官港大街。匈奴人心惊胆战,金侨玄孙金庆节果断做出决定,携族人连夜离开南溪逃到五里开外的鹰鱼坑。直到南宋末年,炮火停息,硝烟散尽,第六十一世金休之子金省二再次将族人迁回南溪。到南溪后,在森林里隐住10年,一直狩猎为生,直到元代末年天下稳定后才下山开启了农耕生活。南溪山寨,现在人称呼的“南溪古寨”,就成了当年南迁匈奴后人真正的家。
   匈奴下山后,开始接触汉人,开始与汉人走向融合。垦地造田,筑路建房,发展种养殖业,过着晨出暮归农耕田园生活,和汉人一样男耕女织,人人安居乐业,个个营造自己的幸福小家。明代万历年间发展到鼎盛时期。1000多户,4000多人,平地处处是房屋,菜园子开到山上。南溪古寨金家村,出现99条弄、88条溪、99口井的繁荣景象。
   金日磾为南溪古寨金氏家族始祖。公元1583年春,金日磾第八十四代孙金省二主持建祠立宗,重续家谱。按辈分排列36辈,到2010年金日磾的后人总传118世,其中南溪已经历68代,共有1132年的历史了。匈奴,南溪有了稳定的家。
  
   三
   家是什么?是依靠,就如同坚实的大树,为你遮风挡雨。有了家,才有安稳的日子,才有爱,才有幸福。社会,是由无数个小家庭组成的。小家与小家之间,讲究尊重,讲究和谐,这样,就能远离战火、远离杀戮,不再迁徙,家才稳定。匈奴,草原有个家,有个和平安宁的家,尽管是游牧一族,不论走到哪里,哪里都能安稳扎寨,过着平静的草原生活。自从有了野心之后,自从与汉人兵刃相见之后,匈奴人打破了平静,最后,家没了,一支逃到欧洲,一支投降汉人。南溪古寨是匈奴的最后一个部落,南溪山寨成了匈奴真正的家,匈汉融合,有了永恒的家。
   历史是面镜子,草原的家,山寨的家,辽阔与狭窄,千里迢迢,两个遥不相及的地方却让匈奴经历了,这就是历史,一部血与火的历史。一部描叙家破人亡而又重新立家发展的历史。以史为镜,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五十六个民族亲如兄弟。让我们共同呵护祖国的大家庭吧,有大家才有小家。
  

共 24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茫茫的鄂尔多斯草原,曾有一支“马背上的民族”--匈奴一族。它占领着真个北方草原,建立了匈奴帝国。当匈奴统一了北方草原,有了游牧军事政权以后,便开始产生了勃勃野心,借秦末农民起义的机会,挥师中原,烧杀掠抢,目的是拓展家园,一统江山,成为大家。接着,作者讲述了匈奴兵败大唐、无奈降汉的故事,又讲述了其后人金日磾、金延烈、金侨、金庆节带领族人南迁南溪古寨,过起农耕田园生活、安居乐业的曲折历史,形象生动,引人入胜。也因此,匈奴在南溪,有了稳定的家。如上,作者阐释了家的概念,家,为人遮风挡雨,有家,才有安稳的日子,才有爱和幸福。籍此,引申说明匈奴曾经热衷于战争,如今,匈汉融合,才有了永恒的家。匈奴的过去是面镜子,映射今天的现实,告诉我们:五十六个民族亲如兄弟,才有祖国的大家庭,有大家才有小家。这篇文章,通过讲述匈奴沧桑变迁的故事,重温了南溪古寨建寨的历史,意在警示我们,珍惜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度佳作,力荐赏读。【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15003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12-15 06:20:46
  这是老师又一篇描写匈奴历史变迁的文章,因为野心,因为迁徙,才有了今天的南溪古寨。但因为有了和平,才有了他们稳定的家园。一篇歌颂民族团结的好文章,值得仔细品读。感谢老师对东篱的厚爱,冬暖,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12-15 18:15:35
  韩老师好!感谢你的为拙文编辑,按文对文本高度概括。也感谢老师精彩点评。这是匈奴系列第五篇,本文是从家的角度来写匈奴的历史。来反映和平的重要性。问好老师!祝冬祺!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15 08:49:24
  文章从匈奴的历史演变,写匈奴怎样找到自己的家,家是一个主线,从家的角度解读匈奴人的历史,的确是一个清晰的表达。散文表达了正确的历史观,从民族对立分裂,到和解相融,揭示了人类发展的重要线索。如今,中华民族亲如一家,亲如兄弟,安详幸福,这是结论,也是论据。不知,南溪古寨,是否就是阴山一代匈奴迁徙南国的唯一落脚点?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12-15 18:24:25
  通过进一步了解,南溪古寨还不是匈奴的最后一个部落,湖南、河南、江西也有。那些地方的匈奴史和南溪古寨差不多。感谢老师精心润色,问好老师!祝冬暖,笔丰!
3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12-15 09:28:01
  文章以匈奴的沧桑历史为主线,从其称霸草原到兵败南迁,展现家的概念变迁。借古喻今,强调匈汉融合,警示我们珍惜和平与当下幸福,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共建祖国大家和个人小家。问候吴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3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12-15 18:28:01
  感谢滴善斋老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关注并精彩点评,问好老师!祝冬暖、笔丰!
4 楼        文友:郑德友        2024-12-15 10:02:36
  对于匈奴,只知其一,未知其二。今读吴老师大作,才对这个游牧民族有了较深刻,全面地了解。老师以匈奴的兴衰史为镜,告诉了人们,一个民族切不可怀贪婪扩张的野心,这样将使自己陷于万劫不复。各民族相安互通才是正路。点赞佳作!遥祝冬安。
回复4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12-15 18:28:59
  感谢郑老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关注并精彩点评,问好老师!祝冬暖、笔丰!
5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12-15 10:17:24
  很温暖很独特的叙事视角,老师去了一次南溪古寨,佳作连连,让人佩服,历史和人文都有了,很有读感!拜读学习了,问好老师,冬暖笔丰,创编快乐!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5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12-15 18:30:02
  感谢欣然老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关注并精彩点评,问好老师!祝冬暖、笔丰!
6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12-15 15:17:20
  吴老师有如椽之笔,几年的历史一下子撬动在眼前,拉近了古时与今时的距离,让史为镜,推动时代发展。文章蕴含着智慧,有着厚实的文化底蕴,值得细细品读!遥握问候老师,谨祝冬暖精彩纷呈!
回复6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12-15 18:31:10
   感谢欣然老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关注并精彩点评,问好老师!祝冬暖、笔丰!
回复6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12-15 18:34:06
  湘莉老师晚上好!感谢你的精彩点评,感谢你的鼓励,问好李老师!祝老师冬暖、笔丰!
7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12-15 16:58:36
  吴老师赴南溪古寨一游,美文篇篇如繁花盛开。此文写不尽匈奴的历史演变,叙不尽匈奴人找家的坚定信念。曾经的势不两立,到后来的握手言和,再到今日的水乳相融一家亲,令人感慨莫名。好文,叙述不蔓不枝,情景交融,浓郁的文化气息与厚重的历史底蕴交织,烘托出别样的氛围。盛赞文采,问候吴老师,冬安吉祥!
回复7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12-15 18:37:13
  莲香老师晚上好!感谢你的精彩点评,感谢你的鼓励,问好老师!祝老师冬暖、笔丰!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