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此花不与他花同(散文)

精品 【流年】此花不与他花同(散文)


作者:只留阳光 举人,5287.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62发表时间:2024-12-15 09:46:33

“这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你那一种”,这是对钟情的最精准表达。爱是什么?是例外,是偏私,是你对他的与众不同。今日借这一句歌词来形容我与书之间的相携相伴,竟然觉得再恰当不过。自五六岁时爱上读书,至如今年近半百,与书相伴,一日不辍,竟如伴侣,难割难舍。任时移事变,对读书的热爱不曾改变,这不正是百媚千红之中独爱一种么!若要问我为什么,答曰:“此花不与它花同。”
   还记得我的儿童时代曾经为读书用上各种智慧和手段,如今想起,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那个时候的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画本,我们也叫小人书,有《地道战》《刘胡兰》等小故事,分彩色画面和黑白画面两种,简单的图画加上简短的情节概括,五六岁的小萝卜头们看得津津有味;另一种是大部头的演义,我们叫大本书,有《杨家将》《呼杨合兵》《岳家军》等,我从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就看得如痴如迷。大部头的书我是买不起的,小人书我也不舍得买,如今想起来,那时我竟不曾花钱买过一本书。人家都说看一个人爱不爱另一个人,就看他是不是舍得为她花钱,我这样不舍得花钱买书,难道我对书的爱是假的吗?不,我是坚决不承认的。
   还记得为了一本小人书,我在吃饭的时候赖在人家家里不肯走,饿着肚子把小人书看完,回家时妈妈正找我找得急头怪脑,噼里啪啦揍了我一顿。或者趁着买书的人上课不看,我借过来上课偷看,课本下面压着《杨家将》《呼杨合兵》等。有一次我们的语文老师发现了,一把就把书扯出来扔到门外边,我被罚站在门口,一边流泪一边偷偷看外面,恐怕有人把书拾了去。我三伯家经济条件好,他们家的两个男孩经常买小人书和大本书,我每每腆着脸去借,都要和他们打嘴仗。有时候趁着他们不在家,哄我三伯拿给我,等他们知道了,又找我打仗,几个小孩子叽叽喳喳吵着,大人们在旁边哈哈笑着,树上的花喜鹊也叽叽喳喳叫着,此刻想来,真是有意思。
   那个阶段读的小人书和大本书,善恶很分明,好人是真好,坏人是真坏,而正是这种纯粹的对善良、对爱国、对忠孝节义的赞美,对奸佞丑恶的批判,在一个女孩的精神世界构筑成堡垒,堡垒里面装满了美好,一切的假恶丑都被拒之门外。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有许多东西早已刻进了骨髓,渗透进血液,让我之后几十年的人生都昂首挺胸、坚守底线。
   到了我上初中的时候,可供阅读的东西逐渐丰富起来,甚至是香港的台湾的作家作品也开始流行,尤其是一些爱情书籍,在初中生的桌兜内十分常见。琼瑶、岑凯伦、亦舒等女作家,为我们打开了爱情的大门,男孩子女孩子开始对异性有了朦朦胧胧的好感,女孩子们更多了一些风花雪月的憧憬,似乎,谁都在期待一个白马王子,而又都羞怯内敛不敢表达。很多人都说看这些杂书影响了学习,没有什么好处,可是我要说,从这些书里我初步了解了爱情,随着书中人物感受过爱情的美好,也随着他们了解爱情的苦涩。在那个年代,父母是不会给孩子去讲什么爱情的,特别是父母本身没有文化的,我的父母,家里孩子多,负担大,更不会和我谈起任何关于爱情的东西,我的所有的关于爱情的知识和理论或者说是经验,都是从书中获得,在一定意义上,这些爱情书籍让一个女孩子的成长过程多了许多浪漫。
   这一阶段我读的书,更多的是金庸的武侠,从《神雕侠侣》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金庸的书我一本不落地看完了。我对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熟悉到极致,江湖的血雨腥风阴谋诡计让我心惊胆战,然而,那些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恩怨分明、侠肝义胆的侠士也让我喜欢、敬慕。憨厚耿直,心存大义,身在江湖,却忧国民的郭靖;看似放荡不羁,实则重情重义,坦率真诚,光明磊落,不举承担使命的大旗,却又心中自有准则的令狐冲……男人们在这个江湖上闯荡、争斗、快意恩仇,女人们与之并肩驰骋,演绎爱情。那时,我曾经无数次幻想,自己也是一个女侠,骑着枣红大马,披着黑色披风,手执宝剑,惩恶扬善,最后与自己的侠士并肩归向江湖深处。后来我在大学时代收获外号“大侠”“司令”,大约与这一阶段读的武侠小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金庸的江湖不是无规则的江湖,金庸的江湖是有导向的江湖,他能把人性之恶写得淋漓尽致,也能让这恶以一种或者多种读者接受和喜欢的方式被摧毁。英雄心中有尺度,正义最终胜邪恶,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融会贯通在这武侠世界里,让人沉醉,让人领悟,让人成熟。
   我看的书很杂,能找到什么就看什么。记得曾在我八叔家里发现了一本杂志,那本书是一本残本,有一些已经被八叔家的小孩子撕去了,因而,我一直不知道这本杂志是什么名字,但是,我却在这残本上发现了宝藏,《人猿泰山》就刊登在这本杂志上。人类的孩子被失去孩子的母猩猩收养,从此成为森林强者,围绕着这个孩子的成长,展现了让人惊心动魄的丛林法则和野兽集团内部朴素的情感。而当文明社会的女子与泰山相遇时,爱情来了,丛林中成长的英雄和文明社会的优秀女子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他们的故事发展过程也是文明和原始之间的碰撞过程。这是我读的第一部外国小说,扑面而来的原始异域风情,丰富多彩的丛林世界,英俊智慧而又勇敢的男主角,还有里面的科幻冒险色彩,都让我觉得大开眼界,因而直到现在,我仍然清晰记得读这本书的前前后后。我不知道我那不学无术的八叔从哪里淘来这本书,从那以后,八叔家也成了我搜罗课外书的基地。时隔多年,回顾自己与书相伴的生涯,写到这本书,我在网上搜了搜,方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埃德加·赖斯·巴勒斯,《人猿泰山》已经被拍成多部动画片。偶尔,我也陪儿子看动画片,但是他看的动画片竟然有很多我都看不懂,那种经过加工的、加入了许多特效许多流行元素的动画片和最纯粹的读本相比较而言,失去了最准确的表达,无法让人在安静的环境里品味文字的魅力,那种捧着书本阅读的幸福,尤其是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比较贫乏的年代里,是那样难能可贵。
   而真正读到许多外国名著,是在我的大学时代。我学的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读书,既是专业需要,也是我最大的兴趣和爱好。那时,安阳师院的图书馆是我最喜欢的地方。穿梭于一排排书架中间,我读完了《巴黎圣母院》《红与黑》《基督山伯爵》《战争与和平》《德伯家的苔丝》《简爱》《漂亮朋友》《呼啸山庄》《包法利夫人》等外国名著,认识了许许多多的外国小说的主人公。
   “绳套咬住了她的脖子,她像一只无辜的蝴蝶,微弱的翅膀抽搐了几下,终于在蛛网上不动了。她白色的裙摆散在风中,那时太阳正好升起。”还记得在读《巴黎圣母院》时,爱斯梅拉达死的这一段让我深深感受到美好事物毁灭的巨大悲哀,太阳正在升起,女孩却已死去,“塔顶的眼睛悄悄流出了眼泪,那只只流过一次泪的独眼。最终搂着自己爱的人死去,化作永不会分开的灰尘。钟声里回荡的是残忍埋葬的善良。”丑陋的敲钟人,坚守着自己的爱情,他的爱是那样深沉而又纯净。“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悲剧对心灵的冲击力。并不是以前没有读过悲剧,但是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和阅读体验,也是逐渐提升成长的,大约也是到了某个时候,就像是某个闸门忽然被打开,忽然就懂了,忽然就通了,忽然就醍醐灌顶一般领悟了。《巴黎圣母院》就像是一把钥匙,让我在文学审美方面忽然提升了层次,我想正是作品的感染力和我自身的成长有机结合的缘故吧。至于那个自尊、怀疑、敏感和积极反抗、野心勃勃的于连,还有那个健康单纯的姑娘苔丝,以及自尊自爱的简爱,都成了我人生观价值观的警戒或者引领者。
   这一阶段的阅读,也让我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不少外国小说创作的方法和理论,这大概也是现在我作为一个写作者能对各种技法驾轻就熟的原因吧。而那时,读名著,并不带着学习的目的,只是纯粹的欣赏,享受读书的快乐,与书中的人物对话,为他们喜,为他们悲,这就是读书的最大幸福了。
   我不是一个盲目崇外的人,现在有不少作家一出口就是外国作者如何如何,很有崇外的嫌疑。那时我对现当代名家的作品读得也不少,最初接触的钱钟书的《围城》,后来又读了贾平凹的《废都》,莫言的《红高粱》余华的《活着》,这中间陆陆续续有新作者新作品出现,包括网络作家的作品,我都有所涉猎,然而如池莉、迟子建等女作家的作品倒是读得很少。等到我自己开始写东西开始发表,忽然发现自己的作品颇有些男性化,这大约和我的阅读经历以及所养成的性格有关,刚正有余柔婉不足。自己开始写文章,倒是接触了许多基层写作者,他们中不乏积淀丰厚,才华横溢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为他们提供了写作素材,让他们写出来的东西技法娴熟又充满灵动的生活气息。我读着,倒是有些朋友的作品不逊于名家了。
   这些年,我还陆陆续续读了不少史学作品,像《二十四史》之类的正史,以及各种野史,不同风格的作品互相补充,虽不像史学家一样去做研究,却也读出了心得读出了境界。人之患在不读史,读史,增学问,长智慧,开阔心胸。读史,让你懂善恶是非牢记天地间正气长存,修身立德,以四海之气去面对生活中的坎坷磨难;读史,让你由古今际变明盛衰之理,站对立场,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进步。
   无论是严肃的史书,还是像《围炉夜话》《菜根谭》之类的智慧篇章,都能让人明目、明心,懂张弛之道,懂进退之理。
   一个常读书的人,他表现出的气场也会与众不同,这包括了言谈举止,为人处事各个方面。我爱读书,不敢说气自华,却也甚是自信自己算是一个优秀的人了。
   与书携手几十年了,阅读成为了我的习惯。时代在进步,我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最开始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
   电视剧《白鹿原》首播之后,我一直想看看原著,于是买了一本。没想到的是,这本《白鹿原》我竟然读了许多天才读完。完全没有了过去读书的那种酣畅淋漓的幸福感。这不是因为《白鹿原》这部作品怎么样,而是我自己出了问题,我的现实出了问题。
   首先是我的工作忙碌,很难抽出完整的时间来阅读,也很难静下心来阅读;其次是网络发展,数字产品越来越进步,电子阅读常常占据了一些我的比较短的闲暇;更有很多信息平台的冲击,如抖音、快手、博客等,刷一刷,时间迅速刷过去了。这本《白鹿原》的阅读体验,让我惊出了一身冷汗,难道我对于书的喜爱竟然退化到这种地步了?在这样的日子里,我总觉得心有所失,意无所归,意兴阑珊,时间流逝常常心生悔意。就算同样是阅读,对着电子屏幕阅读的感觉和捧着书本感受书香差别太大,仿佛就是山寨和真品的碰撞,穿着一身山寨货,总觉得不是滋味。对眼睛的伤害也大,前几天眼睛干涩,到医院去看,医生直接说我眼花了,我心里有无限失落,不知道是真的老了,还是因为用眼过度让衰老提前到来了。
   我想,我该调整了。就像是一对儿爱侣,竟在不知不觉间生了隔阂,远离了,冷淡了,到发现的时候,心痛了。我独爱的那朵花,携手了几十年,怎么能轻易丢了呢?
   不爱买书的我终于买书了。其实,买书早就开始了,在我有了一定经济能力的时候,只是,还不成规模。而现在,我开始了成规模地购书,买那些我喜欢的作家的书,买我想研究的作品,视力下降是促使我买书的直接动力,但其实,买书是我内心积存已久的渴望,是对重新享受书香的幸福的渴望。
   家里的飘窗被我收拾出来,铺上了一个绵软的毛毛的垫子,放了一个小巧的桌子,偶有闲暇就斟上一杯茶,靠在靠背上,闻着茶香和书香,翻开一本心仪的作品,晒着暖暖的太阳,那种惬意和幸福,怎一个好字了得。
   我还给自己定了目标,扩大我们家的阅读队伍,让爱玩游戏的儿子,爱看电视的闺女,都来陪我读书,从陪我读书,到爱上读书,从被动到主动,打造一个书香家庭。
   这样一说,好像我还很有成就感,其实,我做得不够好,开始的也不算早。我的一个朋友,家里四个孩子,有一日聊天,方才知道他们家没有电视,也不通网络。他的四个孩子回家之后就是玩玩具,看书,交流。生活简单而丰富,孩子单纯而快乐,夫妻俩除了正常的工作,在家基本上也不看手机,大部分时间都陪着孩子看书,享受读书时光。他们并不是贫困,住着一百五十平的房子,带着一个小院子。而我,在最初的诧异之后,就是深深的敬佩。可以想见,这样的家庭里,绝对不会出现人手一个手机,面对面还要发短信这样的情况,这样的家庭里绝对不会有冷漠和隔膜。
   其实,关于全民阅读打造书香社会,我们国家倡导了许多年了,阅读,能提升文明素养,增强人的幸福感。如果我们做父母的能以身作则,善于引导,如果我们的青少年们能从网吧转战书店和阅读室,走近经典远离游戏,相信,我们的家庭会越来越和谐,社会越来越和谐。
   写作此文之时,并不是百花齐放的季节,但是我的花还盛开着,只要我用心去滋养,它与我之间的故事定然永存永续。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你这一种。若要问我为什么,答曰:“此花不与它花同。”

共 511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人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又言,腹有诗书气自华。可见,读书就是世间极其雅致的一件事。读《此花不与他花同》,真切感受到了“只留阳光”老师是一个嗜书如命的阅读者,也是一位善于汲取滋养,并走上创作之路的作家。“这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你那一种”,用这一句歌词来形容作者与书籍之间的情缘,的确是再恰当不过。作者自五六岁时爱上读书,至今一日不辍,始终难割难舍,恰如文章标题所言,根本原因在于“此花不与他花同”。从儿童时代读小人书和大本书,到初中时期阅读爱情书和武侠小说,再到大学时代读外国名著,乃至到当下阅读现当代名家的作品和史学作品……不同年龄阶段的阅读,不同类别的书籍,从不同方面都滋养了作者的头脑与灵魂。当然,随着时代进步,作者的阅读方式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譬如电子阅读、短视频等,但这终不如“捧着书本感受书香”。是啊,阅读,能提升文明素养,增强人的幸福感,倘若做父母的都能以身作则,青少年们也一定能爱上书店和阅读室,走近经典而远离游戏。基于此,每个家庭肯定会越来越和谐,我们的社会也会越来越和谐。整篇作品细致回顾了作者从孩提时代到年近半百的阅读经历,由衷表达了作者热爱阅读的志趣爱好,并抒发了作者发自肺腑的惜书爱书之情。相信,爱阅读的人,心灵是丰富的,灵魂的饱满的。向“只留阳光”老师学习,向“只留阳光”老师致敬,并倾力推荐阅读《此花不与他花同》。【编辑:思绪飞扬淡墨痕】【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15003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24-12-15 09:50:09
  拜读完老师的《此花不与他花同》,心中只觉愧疚不已。同样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编者却是好久不读书了。“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的确如此,我真的该好好反思了。
思绪飞扬淡墨痕
回复1 楼        文友:只留阳光        2024-12-17 06:41:39
  辛苦了,请茶问好。
2 楼        文友:沙场秋点兵        2024-12-15 12:36:40
  阅读这篇文章,仿佛跟随作者穿越了一段悠长的岁月,从童年的纯真到中年的深沉,书籍始终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伴侣。文章以“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你那一种”开篇,以书喻情,将对书的钟爱比作对爱人的深情,形象而深刻。作者的爱书之情,如同涓涓细流,贯穿了她的一生,无论是童年的画本、大部头的演义,还是青春时期的武侠小说、爱情故事,再到成年后的外国名著、史学作品,书籍的芬芳始终伴随着她的成长。文章中,作者对书籍的热爱溢于言表,作者用“百媚千红”来形容世间的繁华多样,而自己却独钟情于书这一“花”,这种情感的专一和深沉,让人动容。她将读书比作与伴侣的相携相伴,难割难舍,这种比喻既形象又贴切,让人感受到作者与书之间那份超越物质的精神连接。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反思了现代生活节奏对阅读习惯的影响,作者对电子阅读与传统阅读的比较,对眼睛健康的担忧,以及对家庭阅读氛围的营造,都体现了作者对阅读的深刻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倡导的不仅是个人层面的阅读,更是家庭乃至社会的书香氛围的营造,这种从个人到社会的扩展,展现了她对阅读价值的全面认识。品味着这篇文章,我被作者对阅读的坚持和推广所感染。作者的文字中透露出一种诗意和智慧,正如她所引的“此花不与它花同”,书籍在她心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作者的经历告诉我们,阅读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精神的滋养,是文明的传承。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惜那些能够让我们心灵得到宁静、珍惜这一刻能够提升自己内涵的阅读时光。作者的坚持和热爱,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回归阅读、回归内心世界的道路。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12-15 22:14:34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3 楼        文友:只留阳光        2024-12-17 06:42:23
  感谢老师的评论,互相交流,向您学习。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