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踏访正定古城墙(散文)

精品 【东篱】踏访正定古城墙(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506.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19发表时间:2024-12-16 07:16:51
摘要:多少人写过正定古城墙,我也挤进去,登上城墙,踏响城墙的足音。


   走进一路之隔的正定汉庭酒店,亮出身份证,前台服务员登记后,我问从哪开始游览正定古城,她微笑着说了一句话——不迎薰不知何为贵,不迎旭不懂日出。两句话,就像谜语。好在我进入正定前“攻略”过,她是看我来自胶东半岛荣成天尽头的客,才有感而发。古语有“日出成山”,我就来自成山啊,她是要和我较劲了啊。当然,我也遇到了民间真正的诗人,我在心中,为她做了一个颔首的表示。
   尽管我无诗才,但喜欢斗诗的故事。可惜,我接不上话茬,跟她咏一首“天涯诗”。看来,河北到处都有旅游形象大使啊,岂止是一个赵丽颖!没错,正定的古城墙东门曰“迎旭”,南城门的中门叫“迎薰”,这两处城门是一定要踏访的。迎旭,好懂得。迎薰呢?原来中国古城门朝东或东南方向的门,是用来迎纳和沐浴和煦之风的,是风水概念,简单说就是繁荣昌盛的意思。中国的城,有两个城门的话,一定要有东门和南门,可以没有西门和北门。我所到过的即墨古城,有三门,就没有北门。
   薰,在古汉语里的解释是一种香草,有着习性温和,香韵感化的特点,于是也称“蕙草”。中华文化,源自对日月山石田土草木等的深刻理解,赋予美好的含义,渐渐洇漶成一种固定的内涵。一匾一额,一字一词,都有着以简驭繁的文化魅力,背后有着朴素的人文色彩。可以说,不懂得草木,就不能懂得中华文化。汪曾祺说:“草木虫鱼,多是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活即文化。所以他的散文开篇就把草木虫鱼列入“人间滋味”。当然,在正定则是“人间大观”。
  
   二
   傍晚,正定的夕晖好像一下子被四围的古城墙给圈定在城内,虽是秋末,但阳光就像特意情愿倾斜一般,将城墙内的城区,涂抹得一派暖洋洋,是另一番“熏得游人醉”的景象。傍晚,明显是游人停止脚步的时候,但从酒店门前迤逦南行的人群络绎不绝可知,他们应该是去迎薰门的游客,根据服务员的话,他们应该是“贵”客。
   何为“贵”?原来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朝时曾专程踏进这正定的“迎薰门”,目睹了那时的门下之繁华夜景,便称赞正定为“贵城”,他在书中这样说:“真定(正定)通往各省的大道遍植树木,密布的河网将本地生产的金锦丝罗运往四面八方,城中寺观庙宇轩敞壮丽,阳和楼下的市场人来人往商肆云集……”后人分析,他之所以称“贵”,应该是赞美正定严密的防御体系,重要战略位置,最重要的是被繁华的市容市貌震撼了。
   我觉得西人所言的“贵”和我们所说的“贵”的内涵有所不同,是物质繁华的样子。中华文化的“贵”是一种地位。所以,南城门的“迎薰”被视为城门之尊,最能表达城门城墙对于生活的意义。后来,进一步演变,有了“和为贵”的理念,不强调强势和冲突,突出了包容的精神,就像我们说的“贵人”,一定是对人有着襄助的含义,“贵”的内涵有了善的成分。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踏正定古城墙就算不上一个游者。正定人这样说。踏访,是给历史的回音一个最深情的回答,是对古城墙最隆重的致敬。按照酒店服务员的说法,夜晚我先登迎薰门吧,感受正定古城之“贵”。
   夜晚的南城门,灯火璀璨,金碧辉煌,这在一个县城,堪称“绝无仅有”,让我想起关于正定夜景诱人的诗句描写——谁家见月能闭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可是,谁家不能见到天下人共有的一轮月呢,看来,月在正定真的不同。此时逢农历十月初七,白居易说“可怜九月初三夜”,(《暮江吟》)这十月初七夜,有何不胜初三夜呢。半月临墙,若不是专注月色,简直就被城墙内的灯火给逼退了,欲近城墙,还有丈远。人们不去赏月,唯有古城墙,依旧载月自得意。外有护城河,城墙上有城楼,也有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意趣。文学的描写总是说“烘云托月”,有点公式化了,我觉得,此时正定半月只为烘托一座城门,是弯月揖门。看来,月也知迎薰门之贵了。
  
   三
   正定古城墙存在了1600余年,其间经历过多次不同方式的复修复建,砖砌,石筑,土夯,凝聚了古人建城的智慧。如今,依然保持了古色古香的韵味,眼下用于防御的功能完全消失。其怀古的意义,走进了日常的生活。一切城墙的结构、城楼、题字等都成为特别的审美。我在一篇文章里说过,我们这个时代,是全民审美的时代,在众多古迹地,总会遇到成群结队的游人。审美,成为生活中不能忽略的意义,今天胜于古代。审美,不再是文人权贵的专利,我不知后人怎样评价今人的这种审美生活,或许会诞生一个“筑梦盛世”的词语,来盛赞此时的社会形态。
   三级防御结构的城门,在中国古城少见。月城门、翁城门、里城门,各门特点不同,功能各异。月城门,偏狭,可用来阻滞攻城之敌;翁城门,门内空旷,可从城墙的垛口射杀突防之敌;里城门则是驻军的营垒。中国古代的军事,在城墙设计上就独具优势,防备森严,显示出独到的智慧。不能不关注正定的城池格局,正定的护城河叫“周汉河”,应该是滹沱河的分支。城池,是中国人的安定概念。正定保留着完整的古代城建概念和实物,这是了不起的遗存。今天的怀古,除了惊叹,还是惊叹。
   不要怀疑一圈城墙是否可以圈住人们的安定和幸福生活,其功能尽管有限,但是曾经最好的生活布局。一圈城墙,承载了多少苦难,发生了多少残酷的故事,经历了怎样的血雨腥风,她唯一不变的是面对和平。有些存在,没有文字去标注,但表达着一贯的主题。忍辱负重,力扛千载,抱德炀和,偃武息戈,这些悲壮而惊世的词语,都藏在城墙的砖石缝隙。
   从挖掘的文物看,出现了五代时期的纪功碑,残碑有“安乐垒”三字,“垒”是军事城堡,可能是南城门被称为“长乐门”的源出。中华民族对和平安定有着执念,这也暗合了“长乐未央”的民族文化。就像长城一样,自古,中国的军事都是侧重于防御性,可见,我们这个民族从来都是坚持“立城守土”。
   走进长乐门,就像一脚踏进深邃的历史。读懂了城门题字,也就读懂了半部正定史。一处南城门,有着“四门一楼”的复杂而严整的布局。
   外门题“九省通衢”,因正定“咽喉九省”故称,配享如此大气形胜之誉的,在中国只有武汉、滕州和正定。南面滹沱,东临瀛海,西拥太行,“控扼三关”,也有所指,所谓“三关”是紫荆关,娘子关,倒马关。故内门题“三关雄镇”之匾额,气势傲然,其胜可撼山河。中门“迎薰”,正门“正定”。城门之上是“阳和楼”,题“襟山带河”字匾,一面题“广大高明”,再次渲染了正定收揽山河之盛的壮观气势。
   我想,生活在正定,这些铿锵的词语,也是正定人的骄傲,就像生活在西安、洛阳、南京,那里的人们总是会自豪地考问我们——你知我们在几朝古都里?
   我生活在胶东半岛的天尽头处,总觉得先得每日第一缕阳光而自豪;正定人是活在雄关通衢的节点上。山河的好,只有走一走,才可感受到。旅游的价值,在于打开热爱的情怀和视野。
  
   四
   如今,我仿佛觉得南城门是一处文学修辞之地。措辞简约,铿锵有声,如烛照一城,似光耀一隅。每一行字,都是文学的法典,所谓不可增损一字,匾额门名可见一斑。其文学意义,已经超越了历史,将真实化作了生活的诗意。兴废多少事,我且挹取文学词汇来悦情。站立城楼,放眼“襟带”,我画蛇添足,以对联咏怀——
   以太行为襟,怀青黛千山,豪情岂止万丈;
   凭滹沱作带,缠绿锦一河,缱绻总是十分。
   这种文学意蕴,其实早被一个叫“阿房”的诗人写出——看我襟怀多放逸,盈胸气象尽风流。不必担心城墙不固,今天的我们,可尽情陶醉于这些嘉字丽词里,要感谢正定的历史遗存,感谢沧桑的淘洗沉淀。常说,今非昔比,这话不仅仅是我们的感慨,也道出了我们必须换一种审美的眼光。我相信,美好的语言,对濡养我们的爱国爱家情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城门之外,商铺相叠,各色的招牌店名,对着城楼的题字眨着眼,似乎并不输给那几个字,因为他们把生活的山河搬到了城门下,正定之夜未央,这是对“长乐”的门名的时代诠释,真正安定,是正定县名的深刻含义,在今天有了更贴切的诠释。各色的灯光,尽情地勾勒古建古城,将古色古香装饰得流光溢彩,我也学着游人说一句肤浅的赞词——真漂亮!听说,夏日旅游旺季,在阳和楼上还有“惠民演出”,没赶上。遗憾对我,倒是添加了想象。
   繁华一定少不了烟火气,各处的小摊招牌也亮着,也有吆喝的,烧麦,饸饹,崩肝,爆肚,薯塔,热切丸子……弄懂一个名字,都要半宿,我且记着,待第二日逐一品尝。
   繁华,不是灯光的渲染,更要有老百姓谋生的可能,正定是最暖的城,一圈城墙圈起了一城的精彩。行走其间,我有了把这些正定名吃写出的想法。自古,正定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却是食客必来打卡犒劳舌尖的蕴香之街。
  
   五
   有人说,中国古建是凝固的古典音乐。我喜欢这个比喻。稍微远离城墙,城墙便如黑色的琴弦,五色的灯光成了它飞起的音符,弹着沧桑和繁华的变奏,在这个华灯初上的夜,尽可徜徉其间,听着它的吟唱,我在“一帘幽梦”里……
   夜色里的正定城墙,也是黑色的银河遗落于人间,星辰微茫,而有华灯万盏。我登上城墙,就像在灯光中飘,脚步在沉重的城墙上飘起来,于是,情绪折回到元代,因为有一个叫“白朴”的人,就在这迷离的灯光里,唱着凄婉迷醉的元曲。
   戏曲,是挑着人多的地方去,舞台被看戏的人围堵起来,那才叫演出成功。正定是元代的商贸繁华之地,就连家在山西的白朴也赶来定居。以白朴为代表的正定文人,围绕着这南城门,摆起了文学的大排档,正定人每晚齐聚,相会唱和,于是有了能够和唐诗宋词并列的文学——元曲。白朴也成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我一直以为元曲是在北国某地兴起,哪知正定就是元曲的发祥地。白朴的元杂剧《墙头马上》,就诞生在正定,成为元曲四大爱情剧之一。
   剧中人李千金出场了。“菡萏花深鸳并宿,梧桐枝隐凤双栖……”咿呀的唱腔,穿过灯火而来。这是写主人公自择配偶的故事,渲染了为爱情而宁争不屈的精神。都市的繁荣,总是带来爱情的困惑,爱情剧诞生在这样的矛盾背景下,成为一个文学规律。要知道,在仓皇逃难的路上,谁还有心思说起爱情,不是羞于启齿,而是爱情要退到可有可无的地步。繁衍后代成为不可能,还要爱情干什么!
   只有繁华,才有文艺文学的复兴,就像当年的汴梁,歌舞升平,清明上河……不难解释,没有繁华,人们哪有心思去关注爱情。正定的繁华,不仅仅是“三关雄镇”三个字可以写真,还有捻丝弹弦的美妙。正定,真是个刚柔相济的城。
   也许是到了白朴的身边,我居然背得出他的“天净沙”,写“秋”的那一首是——孤林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元曲的景物组合,带着特色,简直是忽略了动词,将画面徐徐摊开。即使是想家了,也在风景如画里。我亦如飞鸿,明天再流连正定一天,就会南去归家。尽管情景的氛围早就不同,但心如飞鸿,车不速,心却急切了。却更怕,我浮光掠影,带不走正定元曲的真腔调。
   披上了彩光盛装的古城墙,欺负了正月十五雪打灯,只为伴着280公里外的京华都韵。我不知,古城南门之下的夜色还会沉醉多久,也许,这条黑色的银河一夜不眠。
   正定,靠着一堵墙,怀古,取暖,沉淀,演绎着精彩的城市生活。
  
   六
   正定的清晨,似乎来得也早。我拉开房间的窗帘,正定城墙急切地映入我的眼。一道黑色的银河驮着晨曦,晃动在窗前。城墙上,几个晨跑人,用脚步惊醒了正定古城。东城门叫“迎旭”,跑步是他们“迎旭”的仪式。生活不能没有仪式感,正定人的仪式感,总是这么奢侈,他们是踏着1600年的历史,每一次晨跑,都是一次穿越。我摄下这道剪影,一条黑色的龙,驮着一个个逗号般的影子,徐徐移动着,我顾不得数数步上城墙是多少级台阶,顾不得丈量一下城墙的宽度,顾不得数数有多少道垛口,此时就做一个正定人,加入他们晨跑的行列吧。一切都像是早就烂熟于胸,不像一个新来的外地客,东张西望,我气定神闲。
   正定东城门内门题“光含瀛海”,瓮门题“含翠”。“含”不是入口,是揽胜之意。揽瀛海碧波,含雄关翠色。晨跑,成为风景巡礼。
   但,曾在近代史中,这处城墙风景,并不含翠,青翠失色。1937年10月,日军渡过滹沱河,炮轰古城墙,攻占了正定古城。我趴在城墙寻找着城墙旧迹,发现了弹痕。正定古城墙,还铭记着一段被凌辱的历史。迎旭处,迎来了炮弹。谁说我们可以忘记那段悲痛,即使我们不去想不去说,城墙却依然记得啊!
   若唤白朴来唱曲,一定是“古道西风瘦马”,国破山河碎,民生颠沛流离……
   文学的戏曲,需要跌宕的故事,但我还是希望,不要有这些故事给文学去加工。我还是喜欢让那些文学家,在和风微澜里挖掘出戏曲的素材,让文学家搜肠刮肚,抓耳挠腮……
   爱上一座城,总有一种方式,一种理由。古人说,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我始终想不出为何要这样的高妙之感,在正定古城墙上,此时,月淡星稀,唯有晨曦包裹着我的影子,危墙迤逦几千丈,我疾步追晨曦,忘记酒店提供的早餐,过了八点钟,我且以城墙晨曦千缕为餐吧。
   日出成山,也出正定,华夏之地,渐次被晨曦唤醒了。
   我用踏访的脚步,在正定古城墙上留下一个喜欢正定的游人的跫然足音……
  
   2024年12月16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528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在纷繁喧嚣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步履匆匆,忽略了身边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地方。然而,此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深邃的视角,引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长廊,走进了一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正定。作者以一次亲身游历为线索,通过对正定古城墙及其城门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古城的风貌与夜色之美,更深刻地挖掘了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迎旭”到“迎薰”,每一个城门名字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风水哲学,让人不禁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文章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反思了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审美价值的重塑。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正定古城墙在现代社会中的新角色,从防御的堡垒转变为全民共享的审美对象,这一转变不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更是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创新。文章还巧妙地融入了历史典故与国际视野,通过马可·波罗的记述,展现了正定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价值,进一步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使读者在领略古城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国际影响力。总之,这是一篇集知识性、审美性、思考性于一体的佳作。它不仅让我们领略了正定古城的风采,更激发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现代生活中文化价值的重新审视。可以说,此篇文章是一把钥匙,开启了人们心中的“文化之门”,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忘回望那些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宝贵遗产。文章大气脱俗,洋溢着厚实的文化底蕴,见识独到而深刻,语言凝练优美,值得反复品读!【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16003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12-16 07:26:42
  每次读怀才老师的文章,我的心灵都会得到强烈的情感震撼。我总是想,怀才老师的笔下怎么有那么多新颖的构思,怎么有那么多准确优美的词句,让我们常读常新,常读常喜欢!此文又有着不一般读感,值得我们反复玩味!遥握问好怀才老师,谨祝冬暖,一切都好!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16 09:37:11
  谢谢湘莉老师的美编,谢谢美评。那次到正定的游览还没写完,总觉得脚步所到,应该有个记录,所以就把那晚那早晨登上古城墙的事说一说。我不大喜欢造作的风景,以人力现造风景,总觉得不合适,所以总扑着有古韵的风景去。正定的特色很足。总也想写美点,怎奈笔力不济,只能流水账了。遥握,期待湘莉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12-16 08:51:44
  这篇散文以亲身游历正定古城墙为线,展现其风貌与文化内涵。从城门名字到角色转变,融入典故和国际视野,集知识、审美、思考于一体。语言优美,底蕴深厚,激发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审视,值得反复品读。 问候怀才老师,祝你身体健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16 09:39:25
  谢谢滴善斋老师的美评。走到一处风景,总是要调动一些知识的,尤其是文学的,这是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的福气,总比别人的旅游的感觉要精彩些。有时候读书记不住,但到了景点,居然雄关的东西就冒出来了。我喜欢这个感觉。遥握,问候冬祺。
3 楼        文友:枫桦        2024-12-16 09:26:29
  古城的韵味是长期妥善保护的结果。我有一次在西安就见到了古城墙!那里还曾举办过什么城墙马拉松,被紧急叫停!正定古城的美在于古朴之中见真奇!人文景观是长期的积累,走去就可以远远感觉到!好文拜读!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16 09:41:57
  古城有着老师的沉淀,中国的古城,西安的,南京的,洛阳的,都是史诗级的存在。就是小点的县城也保留着,正定就是这样,所以,正定的底蕴就强烈。我去看,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城市。惊叹于正定人用心修复并保存了这个古城墙。特别期待枫桦老师的佳作,谢谢你的美评。
4 楼        文友:简柔        2024-12-16 10:37:42
  现在的古城很多,我到大理古城,总觉得找不出古色古香的感觉,感觉都是仿建,缺少天然古韵。从怀才老师的描写来看,正定古城保护得不错。怀才老师伫立正定城楼,赏月色,看夜色,闻古城市井烟火气,吟对联,多么风雅至极。洞察古今,思翩翩,意绵绵。婉约与豪放兼具。对“贵”“熏”“迎旭”“含”等字的理解和诠释,如珠如贝,自带光芒。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16 11:08:51
  谢谢简柔老师的美评。看到你的点评,顿觉味道浓浓。应该说,现在的古城,多是复旧重修的,其存在的意义表面看就是为了旅游,深层次的是怀古。我觉得,毕竟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些古城对于今天的意义了。我今年走过三个古城,一是即墨古城,二是青州古城,三是正定古城,各有特色吧,我最喜欢的是青州古城,保持了原样,还有居民居住其间,二正定的古城,在残缺中修补,也是还有看头的。吟一副对联,留住古城气象,给旅游添点典雅之气吧。古人留下的东西,值得我们琢磨,从今义看,以后改变,这正是我们的切入点,人生古人的文化,承接他们的幽情,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但愿读者喜欢小文。读简柔老师的“酸”文,颇有好感,我觉得山西人最能吃醋,无论男女,我去山西太原,坐在荞面馆,看山西男人先把一把醋壶,仰脖子一灌,初觉是贪便宜不花钱,后来才懂得,这是一种饮食文化。太有意思的。简柔的文,能引起我的一些回忆,很美的感觉。遥握,问候冬祺!
5 楼        文友:佳华        2024-12-16 10:54:14
  一座古城,一围古墙,带着历史的古朴与斑驳,在老师的笔下一一走来。文章抚今追古,情景交融,展现了立体的、多元的、多姿多彩的古城墙形象。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16 11:11:10
  总记得有了古城墙,就是让我们去阅读的,所以此行就不仅仅看砖石,看城楼,看灯光布景,而是读深一点,获得中华文化的深度东西。我喜欢逛古城,尤其是有着文化有文学的古城,能够勾起很多美妙的体验。谢谢佳华老师的美评,遥握,期待你的美文,谨祝创作快乐!
6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12-16 12:41:29
  正定古城墙,折射出古城的文化底蕴,浓缩着正定悠长的人文历史和风貌。作者抚今追昔,那些名人轶事便从时光的滚滚洪流中汹涌而来,裹挟着从不冷却的温度。本文充满审美情趣,饱含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坚守,字字璀璨,睿智迸溅,感佩浩瀚文思,问候怀才老师,冬安!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16 13:02:35
  谢谢罗老师的美评。喜欢你的温度用词。古城墙,已经历经1600年,按说,城墙的冰凉的,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让我们总能从其中找到有温度的东西,例如文学,例如历史,例如对风景形胜的赞美。这些依然是我们应该握在手中的精华。遥握,期待罗老师的美文,谨祝创作快乐!
7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12-16 14:05:24
  老师的文切入非常巧妙,以前台服务员的一句话开篇。围绕“薰”和“旭”展开话题,将正定的厚重悄然打开,让我们看到一副历史与今天交织的唯美画卷。文中老师的那副对联内涵丰盈,可见古韵功夫老到,将夜色里的正定城墙想象成黑色的银河更是绝妙的一笔。信手拈来的感悟,大气洒脱的讲述,使这篇平常的游记变得不同凡响,光芒四射。大作一篇,拜读学习,顺祝老师体健,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16 14:14:07
  真不敢说“光芒四射”,韩老师居然给了我这么一个鼓舞的词。游记的写法,几乎是套路,但完全按照移步换景的写法,我总觉得是别扭的,就是那些连接词,如再到哪。马上就觉得文味就变了。真实的情况是我问人家,到底怎么逛正定,可能她守着正定的两个城门,就有了研究,说话的大义就是那样。城墙是给我们审美的,我们不能光介绍看到了什么,还要说透看到的历史,难度大,我只能尽量挖掘自己的想法吧。文章那个对联,先是在现场有了上联,感觉比完成老师布置的那些造句有意思,于是好这一口。黑色的银河,是游览的感觉,生怕这样形容别扭。谢谢韩老师的美评。遥握,期待你的大作,谨祝编创快乐!
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12-16 18:00:30
  佩服老师新颖的写法,将正定古城的历史文化,古朴古风,写得是熠熠生辉,让人感叹不已,读这样的游记,有跟着走一遭被穿越的感觉,且还一路诗意盎然,随韵踏行,真好!学习点赞,祝老师健康快乐!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16 18:34:07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鼓励,但愿读着轻松点。游览的过程中我们累了可以休息一下,读文章若累了可能就放弃了。风景,尤其是历史风景,给我们的东西很多,此时的思绪正课荡漾,喜欢这份体验感。遥握,期待你的作品,遥握,问候冬祺!
9 楼        文友:石叶六        2024-12-16 18:50:54
  怀才老师果然没有放过古城墙,古城墙也没有辜负怀才老师,内涵丰盈,底蕴深厚,在老师笔下古韵今风,大气唯美,拜读学习,祝老师冬安,开心快乐!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16 19:24:41
  谢谢石叶老师留墨。石叶老师关注怀才的小文,早就说古城墙,那是应该给与厚重的一笔,怎奈笔力有限,只能浮光掠影一番,酸是留个纪念吧。遥握,期待石叶老师的美文,谨祝创丰!
10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12-16 22:17:26
  拜读怀才老师佳作,敬佩老师才情,怀才体,先生大才!这两周忙检查,头都大了,晚上才搞好。老师多包含。问好老师,日日安好!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17 08:07:13
  不敢称体,就是练习作文而已。知道欣然老师年终要忙一阵子的,不必在乎东篱的事,大家都支持你,有点事,东篱人一商量就解决了。谢谢欣然老师留墨,遥握,谨祝工作顺利!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