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奖】冬日烟火气(散文)
自入冬以来,我家餐桌上每日都像复制一般。馒头、粘粥(玉米粥)是标配,白菜炖粉条紧随其后。早饭是粘粥搭配老咸菜,中餐在店里吃,晚餐是粘粥搭配白菜炖粉条。一家人围坐在氤氲的热气里,几双筷子忙碌在餐桌中央汤盆里,一绺晶莹剔透红亮的粉条被筷子夹起,完成它最后的使命。
一、粘粥
粘粥,冬季北方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粥类,人们对它的喜爱远远高于小米粥、大米汤、以及其他粥类。粘粥,学名:玉米面粥;别名:白粥,糊涂粥。是玉米粒碾碎后磨制细面,用适量冷水打成糊状,均匀浇入沸腾的开水里快速搅匀,慢慢熬制而成。其色泽金黄,入口粘稠,散发着软糯的玉米香。在东北地区有一种玉米碴粥和内地的玉米粥相似但不一样,它是把玉米粒碾碎成玉米碴子熬制而成,熬制时间较长,不像玉米粘粥熬制时间短更方便。
村里很多老年人,一年四季都喝粘粥,而我家只有冬季喝粘粥。秋收后,新玉米收回家,父亲会趁不上工时,挑出一些没有虫害,成色较好的玉米棒,手工把玉米粒搓下来,挑出里面的瘪粒、玉米须,经过一遍遍筛制后拉去磨坊,过数层箩磨制成极细的玉米面。
当季玉米磨制出来的玉米面特别香。父亲把磨好的玉米面驼回来,我喜欢解开袋子,金黄细腻的玉米面,单看着就让人舒服。如果把鼻子凑近狠狠吸上一下,一股玉米暖香气扑入口鼻,再伸手抓上一把,狠狠攥在手里,由于玉米面细腻,使劲一攥就能成团,还不易散,像一块金晃晃的金锭子。从这天起,我家便每顿都要喝粘粥,确切地说,是从这天起,粘粥会登上北方大部分家庭的餐桌。
北方人饮食习惯,吃饭不喝汤等于没吃饭。哪怕只是简单的面糊汤或是只有几粒米的大米汤,甚至放几颗绿豆的绿豆汤再或是放几根面条或一把面琪的清汤。实在没有汤,至少得有一碗白开水,称其为“灌灌缝儿”。秋后来农村走亲访友,临走时,肯定会被主家叫住,并拿出个方便袋,挖上几瓢金黄黄的玉米面,让你带走。这时候客人也绝不推辞,欣然接受。玉米面虽不值钱,但里面是浓浓的乡情。很多城里的老年人,也总念叨在超市买的玉米面不纯,不如家乡的玉米面好喝。超市里的倒也不是不纯,只是缺少了亲朋好友分享的温情。
夜幕降临,北风凛冽,在寒冷的冬夜,无数盏灯火里,一家人坐在餐桌旁,喝上一碗粘稠清香的玉米粥,温暖从口中滑入,阵阵暖意驱散走了身体的寒冷。
二、白菜炖粉条
冬天,是白菜翻身的季节。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能看到几颗白菜,集市上、超市里最畅销的蔬菜也是白菜,倒不全是因为价格低廉,而是它在人们心里一直占据着极高的地位。在以前生活艰苦的时候,到了冬季,大部分蔬菜无法生长,同时也不易存放,唯有白菜在小雪节气前收割后,便被堆放在家里暖和处或储藏于地下,防止霜冻。整个冬天的餐桌上,它便是唯一。
白菜虽很多种类,但大部分种类都属于包心。白菜的品格正与它的形态一样,一层层包裹,像一位心胸宽阔的智者,无怨无悔地去包容一切,像一位很随和的善者,跟谁都合得来。虽然只是一棵白菜,但食用方法多样,可炒制、炖菜、腌制、凉拌、可做配菜,可做主菜,可做馅料……并且和一些常见食材都可以搭配做成美味佳肴。
除了准备白菜,每年入冬前,母亲还会预备很多粉条。母亲对吃粉条很讲究,她会先尝后买,所谓先尝后买,就是先买少许粉条回来炖制一下,如果好吃,再回去大量购买存放,如果不好吃,便换一家试吃。买粉条这件事,母亲会亲力亲为,定不会交由父亲去买,因为她信不过父亲。在我小时候,庄子上经常来卖粉条的商贩,他们有的驾着驴马车,有的开着机动三轮车,车上用编织大包装着一大包粉条,停在村子中心街上叫卖。大部分商贩会让村民拿回去炖煮一下,感觉好吃再行购买。
某一年腊月二十八九,一户卖粉条的商贩在别的村卖的还剩下不到十斤,便来到我们村叫卖,刚好碰到父亲便说:“老乡,这大过年的,我一共还剩九斤多粉条,便宜卖给你吧!我回家也过个好年。”父亲人比较实诚,可怜人家不容易便买回家。母亲说:“家里有粉条,你还要这么多干嘛?啥时候吃完,去给人家送回去。”依父亲的脾气自然是不会那样做。母亲便在当天中午炖了白菜粉条,粉条非但不劲道,而且易碎,根本没法吃,气得母亲骂父亲憨实在,被人骗了。从这之后,母亲从不让父亲买粉条。
在农村餐桌上,白菜和粉条是最默契的组合,不管是炒制、炖制又或是做馅料,均可搭配在一起。父亲和母亲歇工时,肯定会蒸一锅包子,包子馅必是白菜粉条。周末,父亲和母亲为了给孩子改善一下,会包饺子,饺子馅也是白菜粉条,除非赶上邻村大集会掺杂一次韭菜馅。
忙完一天工作,回到家,大部分时候母亲已经把饭做好,父亲看我们回来,便给脸盆里倒上热水,催促我们趁着热赶紧洗手。洗漱完毕,坐到餐桌上,捧起一碗金黄的粘粥,喝上一口,从手到心立马暖和起来。拿起一个馍,夹起一筷子熟烂的白菜粉条,放入口中,白菜叶的软糯,粉条的劲道,还有专属妈妈的味道,沁入脾胃,一天的劳累即烟消云散。
三、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夜晚,漫步在村里街道上,我喜欢看房屋一扇扇昏黄的后窗。在夜色里,它虽显得不起眼,却给人一种暖意。玻璃上朦胧的雾气,表明屋子里很暖,断断续续爽朗的笑声从窗子挤进我的耳蜗,此刻,家的温暖被具象化。
我猜想他们餐桌上,定会摆着几碗金黄的粘粥,餐桌中间摆着一盆白菜炖粉条又或是醋溜白菜,一桌简单的饭菜,一桌至亲的人,在一个寒冷夜晚,它们默契地相遇在一起,那么顺畅自然,那么爱意满满。
有时候父亲在外面帮忙,晚上主家置办了一桌美味佳肴招待,但大多时候父亲会谢绝主家好意,而回自己家吃饭。我会问父亲:“人家都准备好菜了,你咋又回来了?”父亲边接过母亲递过的一碗粘粥,先抿上一口再转一下碗沿喝上一口,然后一脸享受地说:“咳!我才不在那里冷冷呵呵的吃炒菜,哪有在自己家里喝一碗粘粥心里舒坦!”此时的父亲仿佛喝的不是粘粥,而是世间极品美味。
母亲每天早晚都会熬一大锅粘粥,再砍上几块地瓜。当孩子抱怨每天都喝粘粥时,我会对他们说道:“知足吧!孩子们,大冷天能喝一碗热乎乎的粘粥是福气。当下很多国家处于战乱,家破人亡,生灵涂炭,很多和你们一般大的孩子流离失所,成为孤儿,如果能有这碗热乎乎的粘粥,他们肯定会谢天谢地。”孩子听完似懂非懂。看着他们瞬间想到自己小时候也是如此,每天早晨醒来先问母亲做的什么饭,如果得到的答复是粘粥,也会抱怨着往被窝里钻一钻。
以前我总喜欢往外跑,喜欢和朋友们聚会,喜欢在山珍海味,美味佳肴间推杯问盏。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恋家,喜欢往家跑,喜欢和父母、孩子、妻子,围坐在餐桌旁喝一碗粘粥,夹一筷子白菜粉条,是心里最踏实的时候。吃饭间,听父亲说几件工地上的新鲜事,听母亲说一下今天谁又来串门了,不时被女儿一句童言无忌的插话逗到发笑,前所未有的幸福感无以言表。
父亲每次都喝得最快,女儿每次都喝得最慢。父亲放下饭碗,对调皮的孙女说道:“吃顿饭就你话多,别说话了,快点儿吃,吃完刷一下碗,趁着粘粥热乎,去喂喂皮皮!”每次父亲和母亲做饭都会多烧出一点粥来,等人喝剩下还能给狗留一些。父亲常说:“天这么冷,狗在院子里看家也受罪,喝口热粘粥,身上暖和,天寒地冻的好受一些。”母亲常说:“这狗落在我们家也算是有福的!”妻子常说:“这狗比我都能吃!”随即引起一家人哄堂大笑。
如果此时有人路过我家屋后,定会被一扇昏黄的窗子吸引。玻璃上挂满热气,朦胧的窗子里不时传来此起彼伏的笑声,世界在这一刻变得温暖起来,万物都陶醉在这浓郁的烟火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