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11周年】热热闹闹赶年集(散文)

精品 【星月·11周年】热热闹闹赶年集(散文)


作者:玉树临风 榜眼,46502.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49发表时间:2024-12-17 15:47:11

记得那时年纪小,日子处处好。年集人群看不够,只盼春早到。如今已是年纪老,年集热闹何处找。
   时光到退回七十年代,赶年集是一年里最盛大的事。那是对新春的期盼,也是对旧岁的惜别。虽然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那单纯干净的热闹一直令我频频回首。
   那时最高级的交通工具是马车,只有生产队里有,但往往拉不了村子里那么多人。大人小孩仿佛只有去赶一次年集才算真正过年。更多的人需要坐驴车或者牛车去,但聊胜于无,毕竟也是赶年集的一种途径。虽然很耗时,但可以看一路风景,也不错。平时哪有几次机会走出生产队,况且还有那么多车为伍。单是这赶集的过程就充满无限乐趣。
   赶年集路上,小孩子几乎没有说话的份儿,总是听大人们说些东家长西家短。我总觉得那时人们虽然物质匮乏,但心很安定。一心扑在生产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偶尔听到的大事也是好事多,谁家孩子推荐上大学啦,谁家亲戚从东乌旗回来了,带了很多草原的好吃的,谁家又添人口了,谁家又取了俊俏的媳妇……听着走着,感觉一路上都充满了欢笑。几乎没有听到谁年纪轻轻的突然抱病而死,谁外出打工惹了官司入狱,谁因豪赌债务缠身。贫穷给人最大的好处就是安定。那时候没有貂、皮衣服,人们穿的都是家做的衣服和鞋子,但冬天好像也没有现在忽冷忽热,至于大型瘟疫几乎没听说过。赶年集的人就东一耙子西一杠子地说,坐在车上的人就饶有兴趣地听,比听评书有意思,简直是百科全书风情录。有时也会逗几句嘴,都带着善意。谁对谁错,没那么针锋相对。不像现在邻里之间、亲戚之间也对簿公堂,弄得两败俱伤。那时候的人也都孝顺,很少听说虐待老人的,偶有一两个人实在无儿无女没人照顾去敬老院的不适应,生产队和社员们都伸出援助之手。反正是一团和气其乐融融。牛车也好,驴车也罢,也不觉得慢,似乎还没听够,集市就到了。
   我第一次赶年集既兴奋又恐惧。由生产队那么一个小地方,一下子淹没在人群里,好手足无措啊。那第一次是堂嫂带我去的,父亲给了我二元钱,可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在家花钱可都是一分一分的。到了地方,我刚下车掏挎兜,钱就被带了出来,幸亏堂嫂眼尖,捡起来帮我拿着,不然丢了可就什么也买不成了。那年我应该是九岁,对买年货不敢兴趣,就央求堂嫂带我去书店。在书店第一次看到那么多书,大大小小的,还有线装的,我买了心心念念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小人书,如获至宝,不亚于鲁迅当年收到阿长买的《山海经》,花去了两毛钱。但因别的钱需要买过年的东西,就不敢再花了,所以恋恋不舍地离开,还不断张望书店高大的青瓦房。
   一入集市,人山人海。堂嫂紧紧牵着我的手,在人群里穿梭。小小的我挤在人群里,有时有点透不过气来,叫卖声此起彼伏,远处还传来一两声二踢脚的脆响,真是好不热闹。
   好不容易挤到花布摊前,堂嫂停了脚步,我也看花了眼,那么多好看的花布,素朴中藏着雅致,鲜艳里带着喜庆。真的,在我的印象里好像没有穿新花衣的记忆,日子实在是太窘迫了,能穿上衣服已经不错了,村子里只有几家父亲在煤矿或粮站上班的孩子才穿的起,而对普通人家都是奢望。我就想象如果我也能穿上该是多么幸福。堂嫂突然问我:“生产队今年收成好,我老伯分的钱也比往年多一点,不然我给你扯块花布做个袄吧。”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愿意是愿意,可是我家的钱够吗?父亲会同意吗?这时堂嫂突然决定了:“把你剩下的钱给我,不够的我给你垫上。”反正就那么幸福地决定了,紫底白花的碎花布,那一刻属于我,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那一次赶年集于是成了最值得回忆的事。至于后来堂嫂都买了什么,集市上都有什么,我已完全不记得,小人书和碎花布让我忘乎一切。只模糊记得我们穿梭于人群,我紧紧攥着我的小人书。也不知穿过了多少人海,听了多少叫卖声,时间已过了正午,社员们才陆续回到车上,大包小包,零零散散,花布食物堆满了车,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释然。堂嫂让我原地不动,不一会买回一个热乎烧饼,那可是我赶年集吃的最香的烧饼,舍不得吃,一小块一小块掰着品,我撕给堂嫂一块,她示意我吃,说她不饿,我觉得她眼里满是母性的光芒,真应了那句话:长嫂比母。以至于后来条件好了,每年过年我备年货都买烧饼,都会想起乡下的堂嫂。都会感恩堂嫂。
   因为回来一路有好几个上坡,驴子也饿了,速度明显变慢,有时驴子实在吃力,大人们就下去推着车走,但唯独我坐在车上,望着那些朴实的脸,我觉得好亲切啊。想象着过年可以看小人书,穿新花衣,恨不得年一下子来到。许是累了饿了,人们不再像来时那么热闹,但也笑声不断,说着家里过年的期盼。应该是下午两点多了才到家,我飞也似的跑回家汇报赶年集的事,见我高兴,父亲也高兴,直说没事,咱家的钱够用,一会儿就还你堂嫂。可是我哪里知道,母亲去世钱拉了好多饥荒,父亲用了好长时间,东拼西凑半年后才还上堂嫂。这是后来偶然堂嫂告诉我的。而那年我只顾沉浸在穿花衣的喜悦里堂嫂手巧,还压了白色的花边,那时很少有买的成衣,我穿上觉得特别好看。满村子里跑,生怕别人看不见。邻居们也都说:这孩子的花衣服可真好,穿上显得好看。反正,近半个世纪过去了,那花衣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那一次赶年集也成了我最幸福的回忆。
   其实,那只是一次普通的赶年集而已,但于我却有了幸福的烙印。把我拉近了社员们的大生活,拉进了外面光怪陆离的大世界。也让我尝到了比母爱更温暖的亲情。以至于后来无论物质上多么富足,我都会记起那一段往事,都会变得节俭而知足。那书早已散落人间,那花衣也没了影踪,但那贫困年代的暖一直弥漫在心间。
  

共 22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字把我们带进七十年代赶年集的时光里。那是一个物质匮乏却人心安定的年代,赶年集成为人们对新春的盛大期盼与对旧岁惜别的独特仪式。从乘坐马车、驴车或牛车的赶集路途中的欢声笑语,到集市上的人山人海、琳琅满目的货品,作者将第一次赶年集的兴奋、恐惧、幸福等诸多情感一一呈现。那次赶年集,不仅仅是一次购物之行,更是作者融入社员生活、感知外界世界的窗口。尤其是堂嫂的关爱,如冬日暖阳,给予作者比母爱更温暖的亲情体验。它见证了那个时代人们之间真挚的情感,邻里间的和睦相处。岁月流转,书与花衣虽已消逝在时光的尘埃里,但那份贫困年代的温暖与幸福,却如同一盏明灯,永远照亮着作者的内心世界。这篇文字中的加快充满美好,推荐欣赏。【编辑:快乐永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1900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24-12-17 15:48:04
  回忆童年生活,留存心底的更多是美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