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目盼目送(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目盼目送(散文)


作者:杨万强 白丁,1.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0发表时间:2024-12-17 19:44:49
摘要:小时候,在我的记忆里感触最深刻的事情便是亲人的目盼与目送,在长辈们的眼眸里有对亲情最殷切的期盼,有对亲情最眷恋的不舍。

【晓荷】目盼目送(散文) 最近拜读了龙应台的《目送》,引发了共情共鸣。小时候,在我的记忆里感触最深刻的事情便是亲人的目盼与目送,在长辈们的眼眸里有对亲情最殷切的期盼,有对亲情最眷恋的不舍。
  
   目盼
   奶奶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社会正处于大动荡时代,7岁便被许嫁给了爷爷。深秋的一天,奶奶第一次来到30公里外的杨家塬。面对陌生的人和环境,她哭了一天一夜,那双楚楚可怜的眼睛,望着窑洞外崎岖的山路、纵横的沟壑,盼望着能看到父母那熟悉的身影,期盼着能早点回到养育自己的那个家里。奶奶13岁那年就和爷爷结婚了,为了躲避战乱,他们住在沟边的窑洞里。一生共育有9个儿女,但只有6个长大成人,一个3岁大时从上百米的山沟里掉下去了,两个出生不久受当时医疗条件限制夭折了。解放后,就把家从沟边要险之地搬到相对平缓的新窑里。无论春夏秋冬,奶奶坐在门口的碾场边,满脸慈祥地远眺着那几孔破旧的窑洞,一坐就是一晌午。有一次,我和奶奶谈起那3个孩子,她说虽然没长成,但那也是我自己身上掉下的血肉,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放不下的牵挂。看见那几孔窑洞,就仿佛看见了他们在院子里嬉闹,希望他们都能投胎转世过得好。奶奶一直随我们一起住,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每天劳作无论回来有多晚,她都坐在院子,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盼望着“大门开、儿子回”。父亲一声“妈,我回来了”,她才去睡觉。一年春节前,父亲到年集上买年货,突降大雪,傍晚了父亲还未归。奶奶拄着拐杖,那双印有时代印记的小脚,跌跌撞撞地走了三里多路,摔倒了好几次,边走边喊着父亲的名字。等父亲在路上遇见奶奶时,她已经在雪地里伫立了足足两个多小时,但那雪白的睫毛却遮不住期盼的目光,回家后奶奶发了三天高烧。如今,每当我和父亲站在奶奶坟头,那丛生的杂草随风摇曳,奶奶那期盼儿女回家的慈祥面容又浮现在眼前。长大后才知道,“儿女行千里,父母盼归期”。父母对儿女最大的期望,不是大富大贵,而是平安回家。
  
   目送
   小时候,哥哥是我们姊妹三个当中最难缠的。每天母亲或父亲要手挽着哥哥的手,从山顶上通过那条曲折而又蜿蜒的山路到山底的学校上学。在学校门口,父母要目送哥哥走进教室才离开。有时哥哥淘气不上学,母亲就背着哥哥下山上学,虽然累得气喘吁吁,但在学校门口来不及歇息,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将哥哥送进教室。哥哥初中没上完就到县城里上了中职。每次哥哥去县城上学,要将自行车放在山脚底的同学家里。母亲每次要将哥哥送到山顶的坡头,站在家门前碾场边目送哥哥,哥哥在陡峭而崎岖的山路上时隐时现。母亲静静地伫立在那,一直等哥哥骑着自行车从我们山底的那条路上渐渐消失,她才肯回家。随着哥哥年纪渐长,知事懂事。哥哥多次要求不让母亲再送他。可是,儿行千里路漫漫,娘心牵挂总难舍。母亲等哥哥走一段路程,偷偷跟在后面,站在碾场边默默目送。哥哥毕业后,被分配至煤矿工作,始终让父亲和母亲揪心。每次回家离别的时刻,那是父母最难受的时候。虽然哥哥远去的背影已经走出了老两口的视线,但他们仍然久久不肯离去,眼睛始终盯着哥哥远去的方向,泪水从眼角滑落,在脸颊上划出一道难舍的泪痕。如今看着年迈的父母,只有一声感叹“父母目送儿女长大,儿女目送父母老去”。人生中,父母与儿女的亲情纽带,其实就是一次次的目送。
  
   延续
   2019年,老婆怀上了我们的第一个宝宝。由于胎儿脐绕颈三圈,宝宝胎心减弱,医院迅速安排了剖宫产,宝宝刚生下来我们看了一眼,就被送进了新生儿科。老婆出院时,宝宝仍然在住院。我们每天守着宝宝的一张照片,盼望着早日康复出院。在我去医院接宝宝出院的那天,数九寒天,老婆包裹得严严实实,早早在小区门口迎候,那期盼的眼神让我难以忘怀。当老婆把宝宝抱回家,揭开包被看见那红润的小脸蛋,眉开眼笑,喜不自胜。去年初春,我们把儿子送进了幼儿园小小班。入学那天,老婆专门请假接送,那天儿子哭得很伤心,嘴里喊着“妈妈,我不上学”。老婆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也哭得梨花带雨。她说从此往后,儿子就会渐行渐远,对儿子的爱变成了目盼与目送、不舍与牵挂。人世间,血脉亲情总是一代代绵延不绝地向下延续。
   人生是一场远行,征途不管是充满崎岖坎坷,还是一路平坦顺畅,总有一双眼睛在目盼相聚、目送告别,诠释着骨肉相连的亲情,延续着生生不息的血脉。

共 17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真挚的笔触,围绕“目盼”与“目送”,深刻阐述了亲情的牵挂与延续。作者从奶奶的经历写起,奶奶在动荡年代远嫁,一生饱经沧桑,却始终盼着儿女平安归来。无论是等待劳作的父亲,还是牵挂早夭的孩子,那份期盼尽显母爱深沉。接着讲述了父母对哥哥的目送,从上学时的不舍到工作后的揪心,展现了父母对孩子无尽的关爱与牵挂。而后写到自己与妻儿,从孩子出生时的期盼,到送孩子上幼儿园时的不舍,亲情在代际间传递。文章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细节,呈现了亲情中目盼与目送的动人场景。它让我们看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亲情始终是人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人生的旅途或许有坎坷或顺遂,但亲人之间的牵挂和守望从未改变,这份血脉相连的亲情在岁月中生生不息,永远延续。佳作推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陌小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2-17 19:45:13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2-17 19:45:46
  此文围绕“目盼”与“目送”展现亲情。从奶奶盼儿女平安,到父母目送哥哥,再到作者夫妻对孩子的期盼与不舍,以细腻笔触呈现亲情的牵挂。无论人生路途如何,亲情始终是温暖港湾,在岁月中生生不息、延续不断。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3 楼        文友:杨万强        2024-12-17 22:44:38
  感谢小雨老师精彩点评!!!
4 楼        文友:范明秀        2024-12-18 12:00:42
  拜读老师的文章,心里生出深沉的伤感。感念父母的恩情养育,思念父母远不可及。如今自己已是为人父母,似乎又是一种轮回一样,天天期盼在外工作的儿子。亲情是我们一辈子的牵挂,父母牵挂了我们一生,我们也是一样对待儿女。亲情是人类感情的基石,也是我们努力奋斗的后盾。遥祝老师冬安!
回复4 楼        文友:杨万强        2024-12-18 17:00:21
  感谢老师点评指导,您的点评指导给予了我今后创作的更大动力!
5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2-18 20:51:56
  杨老师的这篇文章着实令人称赞。文章结构清晰,以“目盼”“目送”“延续”三部分,串起不同亲情故事。细节描写细腻入微,像奶奶风雪中盼父归、父母目送哥哥等场景,生动展现亲情的深沉与牵挂。写作手法巧妙,融入时代背景,使情感更具厚重感。它为读者提供了审视亲情的好视角,值得一读再读,从中感悟亲情力量,学习情感表达。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