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奖】软软的稻草暖暖的香(散文)

精品 【晓荷·奖】软软的稻草暖暖的香(散文)


作者:农言 举人,3322.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5发表时间:2024-12-18 14:48:24

户外,凌冽的寒风敲打着门窗,拦不住的冷气从缝隙里往里挤。上班的路上,刺骨的冷风扑打着脸面,遮不住的寒气从领口、袖口、裤脚往人身上钻。
   一到冬天,人们追随的是冬阳。城里家的院门前,是一健身广场,广场上晒满了各色各样的棉被、棉褥。因小院前无高楼遮挡,故阳光充沛,且日照时间长。别处楼上的几位老奶奶,东瞅瞅,西望望,蹒跚着找来找去,还是我家院墙处的太阳最好,北风刮不来。冬阳仿佛是一只暖壶,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老奶奶们是从苦日子走过来的,晚年随子女到城里来居住,她们看着广场上一条条高档的被褥,感慨地说:“想我们年轻的时候啊!哪有这些好被褥哦!再冷的天,就盖一条八斤重的棉被,一盖就是好多年哩!”“是啊!一条棉被盖旧了,就当垫被。”“还有,过冬时,我们床板上铺一层稻草,草上再铺一条毯子,人睡在面还是蛮暖和的呢。”
   是的,从前的冬天,乡下人保暖的不仅仅是一床棉被,还有一梱来自田间的稻草,我也曾睡过母亲铺的稻草床。如今,生活在这富足年代的孩子,特别城里的孩子,哪里知道乡下人曾用稻草来取暖呢?
   稻草是长稻穗的秸秆。稻草幼时是秧苗,秧苗是庄稼人用稻种培育出来的。夏日,绿油油的秧苗,在肥料的滋养下,在庄稼人精心的护理中,遒劲地生长。它们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长出了秸秆,秆头又结出了稻穗,修长而丰腴,至此,一棵秸秆便有了份量。
   到了秋天,用尽毕生精力,只为孕育稻穗的秸秆,已是一身金黄。摇摇晃晃立秋田,静候农家来收割。
   收成好的稻子,摊晒在平整的场地上。秸秆躺在板桩田里,人们拿着叉子一遍又一遍地翻晒。太阳带走了水份,带不走的一阵阵清香,盈满了衣袖,沁入心脾。几个晴天,便晒干了。此时,一捧蓬蓬松松的干稻草,虽然很轻,但蕴含了太阳的因子,摸一摸,热乎乎的,来雨之前得抓紧堆起来。先是用叉子摞起一个个小垛子,然后,两个人用草扛插进去,抬到一处草堆基旁。堆到一人多高时,一个人在下面叉草,一个人站草堆上一叉一叉地接。半天的功夫,一个大草堆就堆好了,形如一栋三间大瓦房,巍然耸立在风中。
   齐稻草是在脱粒时,挑选粗而长的秸秆,单独放在一边,得空,再用木耙子把枯萎的部分刷掉,精选的秸秆有韧性。整整齐齐地扎成一个个小把子,架在田埂上,或村庄的空地上晒。晒干了,捆成一梱一梱的捧回家,堆放在小屋子里,这样不受雨水浸蚀,仍保持着刚脱粒时的风韵。
   农家人过日子是离不开一梱草的。一大早,祖母提着个大草篮子,到草堆旁扯草,捧回来烧锅。坐在灶膛门口,绕成小草把子,塞进灶膛,点燃,再冷的铁锅便有了温度。我睡在床上,常常耳边传来一阵阵“咚!咚!”火叉捶火的声音。袅袅炊烟,从烟囱的鼻孔里呼出的是稻草味道。一家人吃着冒着热气的稀粥,周身热乎乎的,出门顶得住风寒。稻草承担着一日三餐的热度。次日晨,满膛的草灰,祖母用“扒灰佬”扒出来,撒到麦苗田里作肥料——一生济民的芸芸稻草,纵使灰烬有余香。
   稻草,不仅仅是烧锅,也是一头牛的最爱。其实,稻草甘为耕牛当餐食,也算是一种以身相报的方式吧。想当初,牛为了秧苗有一块生长的沃土,耕呀、耙呀、耖呀、耱呀,从日出干到日落,再苦,再累,牛从来不说。
   小时候,冬天,常看到晚霞中的爷爷,手拿一把切草刀和一根绳子,到草堆上切草,捆草。一大梱背回来,给牛作晚餐和夜餐享用。第二天,太阳出来了,爷爷将牛牵到草堆旁,让牛一边吃早餐,一边晒太阳。牛吃饱了,匍匐在地上,昂着头,面朝霜白的麦田,眯缝着眼,一口口反刍着胃囊里的草料,不紧不慢,一副悠闲惬意的神态。
   爷爷吃过早茶,一斗旱烟抽完,肩担畚箕,手拿一把铲锹,到牛房里清理牛粪。将牛粪挑到一块集中的地方,尚有热气的牛粪,风一吹就不臭了。晴朗天,爷爷开始做牛粪粑。用他那双满是老茧的手,将牛粪揉作成一个大团子,放在草把上,捧在手里,用力贴到土墼墙上。然后,用手上的草把再拍一拍,圆圆的,如是一面面铜锣,挂满了墙壁。土墼墙缝隙大,焗得住,即便干了收缩了,牛粪粑也不会掉落。几天日晒,就可扒下来,堆起来,为防雨雪入浸,上面用穰草盖好。我调皮,拿一只当铁环在地上滚的玩。
   一只干牛粪粑,其实全是稻草的成分,故也是烧火的好材料,且耐火。两片架在锅膛里,中间放一根木棍子,煨粽子或骨头汤,节省了一大堆稻草呢。还有,冬天寒冷可以用来着火盆用。取一只小扁缸做火盆,将两片牛粪粑,撅成碎片放进缸里。然后,将锅膛里带有火星子的草灰,用火钳搛到火盆里引火。下雪天,我常和庄上的小孩子在雪地里玩,手冻冷了,棉鞋潮湿了,回家就到火盆旁烘火。手热乎了,就坐在小凳子上,双脚搁在火盆边烘鞋子。祖母怕我耐不住玩性,就抓来一把蚕豆,放在火盆里炕。等到蚕豆爆皮了,就用筷子搛起来,剥的吃。如火盆上面不热了,就用废弃的小铲子拨一拨,将下面的碎牛粪翻上来。就这样一边吃蚕豆,一边烘鞋子。祖母不断添加牛粪,保持火盆一天的热度。
   一梱稻草化腐朽为神奇。牛吃进去,排出来的是一团火。母亲将稻草铺垫在床上,温暖的是童年的梦乡。
   冬天,母亲择一日好太阳,将整齐的稻草从小屋里捧出来复晒。午后,趁草热,母亲拿出两只布袋,将草塞进去,用针线把袋口缝好,上放一条毛巾,算是睡觉的枕头了。忙好枕头,就将稻草捧到房间里,铺在老大床的床板上,蓬松的草有一根筷子厚。老式雕花床,三面有床围子,当面有床沿,稻草当然是不会掉落了。然后,上面再铺一条毛毯子,便是安放心灵的依靠。
   记得小时候,我睡在刚铺好的稻草上,还能闻到一股股稻草的清香味哩。稻草是柔软的,人躺在上面压扁的同时,也把太阳的温度挤了出来。只觉得后背燥热,脚板底冒热气。一做梦,就蹬被子,夜里,母亲常替我盖。一个冬天,母亲反反复复地晒稻草,铺草床,暖暖的被窝里,酝酿长大的力量。
   历览人间多少事,难忘柔软稻草缘。如今的我,常自嘲,小时睡过草铺床,便是一介草民身了,还是自带草的温度、草的香味的草民呢。
   太阳把光投向万物,望着广场上挂晒的一条条被褥,我的眼前便又是深秋,习风凉,稻归仓。黄秸秆,漫散田间,悠悠送清香。犹记儿时棉被薄,难御冷,草铺床。

共 24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平凡之物承载着深厚的生活记忆与浓浓的人间温情,稻草便是这样的存在。感谢赐稿晓荷这篇满含深情、充满生活烟火气的佳作,带我们走进那段与稻草相伴的往昔岁月,领略它在生活中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与重要价值。文章开篇以冬日的严寒为背景,描绘出冷风刺骨、寒气逼人的景象,由此引出人们对冬阳的追随,进而展现老奶奶们回忆往昔艰难保暖岁月的画面,自然地将话题聚焦到稻草上,勾起读者的好奇与兴趣,为后文详细叙述稻草的故事埋下伏笔。接着,作者详细讲述了稻草的 “一生”。从它作为秧苗在夏日里茁壮成长,历经日晒结出稻穗,到秋天收割后在田间翻晒,再到人们精心将其堆成大草堆,以及脱粒时挑选、整理扎捆的细致过程,让我们看到了稻草从田间到农家的完整历程,也感受到农民劳作的辛勤与对稻草的珍视。稻草在农家生活中扮演着多重重要角色。它是灶膛里的燃料,祖母烧锅时的一把把稻草燃起了炊烟,带来了一日三餐的热度,即便化为灰烬也能成为滋养麦苗的肥料,可谓 “一生济民”;它是耕牛的餐食,牛为农田辛勤耕耘,而稻草则以自身回馈,看着晚霞中爷爷为牛准备草料以及牛悠然反刍的场景,尽显乡村生活的质朴与和谐;它还是取暖的好物,无论是做成牛粪粑用于烧火、煨煮食物,还是放在火盆里为孩子们驱散冬日的寒冷,亦或是铺在床上成为温暖梦乡的依靠,都体现出稻草化腐朽为神奇的特质,承载着满满的生活智慧与温暖回忆。母亲为孩子铺稻草床的细节描写尤为动人,那蓬松的稻草、散发的清香、挤出的太阳温度,以及母亲夜里反复为孩子盖被的画面,无不饱含着深深的母爱,让人深切体会到稻草所营造的温暖被窝不仅是抵御寒冷的所在,更是孕育成长力量的港湾。文章结尾处,作者望着广场上晾晒的被褥,思绪又回到那有着稻草相伴的儿时岁月,“黄秸秆,漫散田间,悠悠送清香。犹记儿时棉被薄,难御冷,草铺床” 的描述,不仅呼应前文,更将对稻草的怀念与感恩之情推向了高潮,让我们沉浸在这份质朴而真挚的情感之中,也对过往的生活有了更深的眷恋与感悟。这篇作品以细腻的笔触、质朴的语言,将稻草与生活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情感真挚自然,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平凡生活中温暖事物的珍视。在此,我们诚挚地将这篇佳作推荐给广大读者共赏,愿大家能在阅读中感受那份浓浓的乡土情韵,唤起内心深处对简单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回忆。【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1221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2-18 14:49:31
  这篇文章恰似一首饱含深情的田园生活颂歌,用质朴且细腻的文字,奏响了稻草在乡村岁月里从田间到农家、从劳作到生活的温暖乐章。对稻草相关场景的描写细致入微,情感真挚淳朴,读来如临其境,仿佛能触摸到那段充满烟火气与温情的时光,是一篇触动心灵的佳作。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2-18 14:50:01
  文章行文流畅自然,情感表达细腻且富有层次。作者巧妙地以稻草为线索,串联起乡村生活的诸多场景、农事活动以及家庭情感等内容,全方位展现了稻草在乡村生活中的重要意义、独特价值以及所承载的深厚情感,极具感染力,能让读者深切体会到平凡之物背后的不平凡,引发强烈的共鸣。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