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金文圣地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金文·岁月】茶香悠悠天姥情(散文)

精品 【金文·岁月】茶香悠悠天姥情(散文)


作者:剡溪钓鳌 秀才,1724.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73发表时间:2024-12-20 19:08:14
摘要:天姥山的蒸青茶,虽历经千年,几近失传,却从未真正远去。它如同一位历经沧桑的智者,在岁月的角落里默默坚守,等待着被重新发现,被再次珍视。对新昌人来说,蒸青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情感的寄托。它承载着天姥山的历史与记忆,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在风景如画的新昌,有一座天姥山,宛如一位娴静的女子,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这座山不仅以其秀丽的景色闻名于世,更以盛产的名茶而令人心驰神往。
   回溯千年,东汉永平五年,剡县的刘晨、阮肇为寻药踏上征途,却在天姥山迷失了方向。正当他们彷徨无助时,两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如仙子般降临,给予他们盛情的款待,并与他们喜结连理。在那段如梦如幻的时光里,刘阮二人发现女子们采摘山上的树叶,以蒸熟晒干后泡水饮用,其味清香甘醇,令人陶醉。然而,半年后,对家中病人的牵挂使他们不得不告别这温柔乡。当他们重回人间,却惊觉已过七世。后来,刘阮二人在晋太元八年重回天姥山,试图寻觅曾经的妻子,却终究无果。这故事虽结局遗憾,但那原始的“蒸青”制茶之法,却在天姥山落地生根,逐渐传播开来。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来到唐宋时期。此时,利用蒸汽杀青制作绿茶的工艺已臻成熟。每逢晴日,鲜嫩的茶叶被一双双巧手轻轻摘下。这些茶叶在蒸汽的温柔洗礼下逐渐软化,接着去除水汽,经过细致的揉捻和精心的烘干,最终被封装成茶。天姥山的蒸青绿茶,仿佛是大自然馈赠的珍宝。其干茶翠绿如玉,恰似初春时节刚抽芽的新柳,充满生机与活力;汤色浅绿澄澈,仿若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溪流,宁静而又灵动;茶底青绿动人,宛如葱郁广袤的草地,散发着自然的气息。其香气清新怡人,恰似微风拂过花海,送来的缕缕芬芳,让人如沐春风;味道自然甘醇,犹如清晨的甘露,润泽心田。如此美妙的茶,怎不令茶客们为之倾心?
   “仙香飘作世间清”,天姥山的美名与茶香相互交融,吸引着无数文人雅士纷至沓来。他们有的为求道,有的为修身,还有的为那令人心动的爱情。
   东晋升平五年,王羲之隐居金庭,却也被天姥山的魅力深深吸引。他踏入沃洲精舍,那清幽的环境让他身心舒畅。主人支遁和尚热情相迎,二人相对而坐,以山泉煮茶。王羲之凝视着那蒸腾的水汽,思绪万千。茶香弥漫间,他们谈经论道,从人生哲理到世间万象,智慧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迸发。王羲之沉浸其中,忘却了尘世的纷扰,只觉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滋养。这段以茶会友的时光,成为他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唐开元十四年的初夏,阳光温暖而柔和,洒在天姥山的每一个角落。李白满怀期待地踏入这片神奇的土地。在天姥山中的刘门坞村,一位身姿婀娜的刘姓姑娘正专注地采摘着茶叶,她的一颦一笑都充满了灵动之美。李白被她的美丽与纯真所吸引,目光久久无法移开。姑娘感受到他炽热的目光,抬眸回望,那一瞬间,仿佛时间都停止了。情愫在他们的眼神交汇中悄然萌生,如春风拂过的花苞,瞬间绽放。李白为她写下动人的诗篇,倾诉着心中的爱意。最终,他们携手相伴,成就了一段浪漫而动人的传奇。
   宋庆元年间,朱熹为避党祸,悄然住进了好友梁汝明在天姥山上的祥棠别墅。在那清幽宁静的地方,他每日闻着茶香醒来。清晨,他手捧一杯蒸青茶,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山峦,思绪万千。在茶香的浸润中,他静下心来著书立说。每当遇到困惑时,轻抿一口茶,灵感便如泉涌。《中庸集解》的大部分手稿便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得以完成,那一杯杯的茶,见证了他的思考与坚持。
   然而,岁月流转,世事变迁。蒸青茶因制作过程烦琐、产量低下,加之明代之后炒青绿茶的兴起,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曾经繁华了千年的天姥山蒸青茶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曾经,那漫山遍野的茶园,郁郁葱葱,茶农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欢声笑语回荡在山间。而如今,茶园逐渐荒芜,那些熟练的制茶手艺也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曾经热闹非凡的茶市,如今也变得冷冷清清,只剩下岁月的痕迹和人们的回忆。
   但即便如此,天姥山蒸青茶的韵味与魅力,却久久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深处。那些曾经品尝过它的人,在心底始终为它保留着一份特殊的位置。从我记事起,山里能制作蒸青茶的人已寥寥无几。但那份对天姥山蒸青茶的眷恋,始终深藏在人们的心底。虽然很难再看到大规模的蒸青茶制作场景,但每当提起天姥山的茶,长辈们的眼中依然会闪烁着光芒,讲述着过去的辉煌。
   三年前,我乔迁新居,发小三胖送来了一罐产自南天姥山的蒸青茶。他告诉我,这是他小舅亲手采摘、制作的明前茶,绿色安全,可放心饮用。我如获至宝,未舍得拆开,小心翼翼地将其放入冰箱珍藏。
   今年五一,一位久别重逢的朋友从海南归来,到访我家。我们围坐在桌前,畅谈着往昔与今朝,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天姥山,谈到了那神秘而令人怀念的蒸青茶。“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在这温馨的时刻,我决定与朋友共享这罐珍藏已久的茶。
   当我打开那罐存放已久的蒸青茶,看到茶条卷曲、色泽枯暗,心中顿时涌起一阵失落,甚至想要将其换掉。朋友却笑着说:“既然茶具都已备好,不妨一试。”没想到热水注入茶杯后,奇迹发生了。那茶仿佛被施了魔法的仙子,瞬间苏醒,清香四溢,迅速弥漫了整个房间。汤色纯净清澈,滋味甘醇鲜爽,每一口都仿佛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让人心旷神怡,沉醉其中。朋友离去时,那满足与不舍的神情,让我明白,这茶的魅力一直都在。
   那一刻,我明白了,天姥山的蒸青茶,虽历经千年,几近失传,却从未真正远去。它如同一位历经沧桑的智者,在岁月的角落里默默坚守,等待着被重新发现,被再次珍视。对新昌人来说,蒸青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情感的寄托。它承载着天姥山的历史与记忆,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常常追逐着表面的繁华与喧嚣,却忽略了内心深处的宁静与美好。天姥山的蒸青茶,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尘封已久的心灵之门,让我们重新感受到那份纯粹与真挚。每一片茶叶,都要经历风雨的洗礼,阳光的照耀,才能成为人们杯中一抹清香。正如我们的人生,岁月或许会改变我们的容颜,会带来生活的挫折,但内心深处的美好,那份对真善美的追求,却始终保持光亮。天姥山的茶香,穿越千年,依然在时光的长河中悠悠飘荡,诉说着古老而动人的故事,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眷恋。

共 24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1、《茶香悠悠天姥情》一文,以天姥山蒸青茶为线索,巧妙地将历史传说、文人墨客的轶事与茶文化融为一体,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特色。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天姥山的秀丽风光和蒸青茶的制作工艺,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神奇的土地,感受茶香的熏陶。2、文章不仅追溯了蒸青茶的历史渊源,还通过刘晨、阮肇的传说,王羲之、李白、朱熹等文人雅士的故事,赋予了茶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茶,不仅是饮品,更是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作者通过茶,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3、此外,文章的语言优美流畅,富有诗意,读来令人陶醉。通过对蒸青茶的描写,作者不仅展示了茶的色、香、味,更传递了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引导读者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美好。4、这篇文章适合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喜欢品茶的读者,尤其是对茶文化、历史传说和文人墨客的生平感兴趣的人群。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天姥山蒸青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感受茶香的韵味与魅力。敬请阅读欣赏!【金文编辑:江西学士】【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22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江西学士        2024-12-20 19:08:56
  感谢老师赐稿,期待更多精品佳作!
乌篷船,听雨眠,一蓑烟雨枕江南
2 楼        文友:江西学士        2024-12-20 19:10:50
  再次感谢老师的创作!这篇文章通过天姥山蒸青茶的历史与文化,展现了茶与自然、人文的深厚联系。茶香悠悠,承载着千年的故事与情感,令人陶醉。文章细腻的描写和对历史的追溯,让人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与传承的重要性。
乌篷船,听雨眠,一蓑烟雨枕江南
3 楼        文友:剡溪钓鳌        2024-12-20 19:39:05
  感谢老师精心编辑,敬茶问安!
以三寸鸡毛书写余生的光辉。
4 楼        文友:纪昀清        2024-12-26 09:49:09
  恭喜佳作摘精!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