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奖】隔屏饺宴融亲情(散文)
寒冷的上班路上,早就盼望着冬至的到来了。从小就听妈妈说“冬至十天阳历年”,“吃完冬至饭,一天长一线”,所以也就懵懵懂懂知道了冬至不同于寻常节气,家乡又称它“亚岁”在老百姓心中地位等同于小年。作为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所有的重要节日,当然是要吃饺子的。
我喜欢素馅饺子,昨天网上又学一款。豆腐切碎,放油稍微煸一下锅,放些花椒面和少许生抽。再把白菜心洗干净剁碎,黄心的白菜剁出来特别漂亮。再来一把生花生米,搅馅机打成花生碎。白豆腐、黄菜心、红皮花生,淋上香油、放上盐,色泽鲜亮,清淡诱人。
冬已至,春未远,思念就跟着涨潮了!一个人坐着包饺子就不由得触景生情,亲人那么多,遍及全国各地,今天是否能吃上一顿热乎乎的饺子?像我一样,把这些使劲剁得稀碎的馅儿当做生活烦恼,一一粉碎,既甩不掉,那就吃下去。让它们撑大了胃,成为我们的力量。无论是多少五味杂陈,都算是油盐酱醋、花椒大料面,把它们适当调和就汇成生活的美味。
正想着,在浙江工作的侄女、外甥女和妹妹就在亲情心连心群里发起了群聊。我们四个就首先聊了起来,我忙把自己刚对饺子馅儿的比喻给她们说。谁知两位小同志不同意了,侄女说饺子里包的应该是快乐、平安和健康,饺子就是暖暖的幸福。而外甥女说饺子代表的是团圆,里面包的是知足和信心。有了知足就有了平安和快乐;有了信心就有了正能量的磁场,就会有想要的一切,不仅包括健康还有财富、才华、好运,一切都会圆满。
听着她们俩交谈,我和妹妹欣慰地微笑。我觉得饺子里也仿佛已经有了一个全世界,藏着我们的认知与遐想。它又像一个圆心,慢慢地向外辐射,我们的心有多大,这个世界就会有多大。
我们正说着,弟弟也加入了群聊。告诉我们妈妈又早在昨天包了饺子,昨天晚上吃一顿,今天清早又吃一顿。听着听着我又咽起了口水,好像已经闻见了妈妈手中美食的味道。我们都已在上午打完电话,也知道了妈妈又用剩下的馅儿中午做了水煎包。这时,妹妹悠悠地讲起了我们小时候吃饺子的趣事,家中那熟悉的情景又展现在脑海。爸爸烧火妈妈下饺子,往往是还没有煮好,锅里的味道就把我们馋出了哈喇子。“我最喜欢吃饺子蘸蒜泥,那种蒜香混合在酸酸的陈醋香味中,一股一股地往鼻子里钻,好像馋虫在胃里翻江倒海。”妹妹边说边笑。
二姨也上线了,接着说:“俺小时候吃饺子总是吃不够,而现在的饺子总是吃不完,每次都剩下很多。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食材和调料也全,不过总也感觉不如小时候简简单单的鸡蛋韭菜馅香。”
我给二姨说了几句话,就边听着他们聊边去下饺子,捣蒜泥。也陷入了沉思:冬至的饺子,好像从来也不仅仅是饺子!它是我们所喜爱的那种家的氛围,那个柴米油盐中的人间烟火气,是生活有着落和人生的盼头儿。对于我们这一个个漂泊在异乡的人来说,它又已经成了一种带着乡愁的回忆,其味道和寓意更加深厚而丰满!但是,我们再也回不到童年,回不到那简单而快乐的日子!可是我们的亲情还在,我们的爱心还在,这种由爱心串起的亲情无论距离多远,都会息息相通!
二姨的女儿可儿表妹为父母做得最多,两年前又把父母接到了城市在身边孝敬。一家人这会儿已吃完刷完,小两口又都去忙工作了,姨夫也到楼下小区遛弯去了。二姨陪着八岁的外孙女学习,漫漫突然大声提问说:“亲爱的家人们,有谁知道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吃饺子?”大家都逗她说不知道。她就有板有眼地讲了起来。
“说是在东汉末年,家住咱河南南阳的大名医张仲景,毅然辞去长沙太守的官职告老还乡。他见到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就决心救治他们。在冬至这天架起个大锅,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做了一锅‘驱寒娇耳汤’。然后又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了,再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的面食下锅煮熟,分给病人吃。后来人们为庆祝烂耳朵康复,就仿照这个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这就是今天的饺子。也以此来纪念张仲景,并一代代传了下来。久而久之又形成了‘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话。中国的文化要一代一代传承。”
“讲的真好,为漫漫鼓掌。”姨父进门来笑着说,并带头鼓掌。表妹虽然是个商界精英,但也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人。看到又一个优秀的下一代已成长起来,大家都笑容灿烂地鼓掌。
吃完饭的亲人们也都一个接一个上线了,大家互相问侯攀谈着,并都把自己包的饺子照片儿发到群里。且不说口味单看这花样儿,就又让人看馋了,什么柳叶的、花边的、元宝的,还有火龙果面皮的,菠菜面皮的……不仅是亲情的汇聚,更是饺子的盛宴!我们的家族遗传了祖宗的良好基因,不仅个个有颜值和双商担当,总不乏心灵手巧之人。在特殊的岁月,饺子拯救着人的饥肠辘辘,而在如今的好日子中,饺子似乎也让生活充满了热气腾腾的仪式感和浓浓亲情!
小姨家四口人只有她一个人退休在家,姨夫和表弟表妹都在外工作或上大学。平常可能会凑合着吃,而对于冬至这么重要的节气,她再凑合我们就要讨伐她。大表姐爱特她了十几分钟才姗姗来迟,还好我们如愿看到了一盘冒着热气、薄皮大馅的饺子。
“小姑,我猜你包的是猪肉萝卜馅的。”文质彬彬的伍东表弟也同时上线了,富有磁性的男中音里带着亲切的笑,然后又一一给大家打招呼。
“哦,你是不是闻见味儿了,哈哈。老家一般都还包这种馅儿。”小姨边说话边解外套扣子。老家这几天降温了,我知道小姨有职业病冬天腿凉疼,看着她此时身单力薄,不由一股酸楚涌上心头。还好有蕊蕊表妹及时打开新话题,问马上研究生毕业的表弟的择业情况与恋爱进度。小姨边吃边笑着夸儿子懂事儿、小女友也漂亮。大家又齐声都起哄,催促着快点官宣好消息。
蕊蕊一家三口都从医,更是我们的贴心保健医,此刻又在温馨提示大家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嘛,多吃萝卜好。冬季养生主要是养肝,开心为好。还要养肾,肾就像土壤一样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秋收冬藏,抓住冬季养生为春生夏长储备能量!还要保持心情愉悦,注意保暖,睡眠也要充足。多喝养生粥,抽空褒些药食同源的汤喝,晚上都泡个脚,也适当运动。平安健康快乐,个个都不能掉队哦。”
“来来快看我的饺子,咱这功夫真不一般没有一个破皮儿的,饺子晶莹剔透,汤水清透见底。”蕊蕊话刚落音,二表姐和她的大宝贝儿子上线了。母子俩在同一城市工作,各司其职却齐头并进,每个人都在业内是响当当的领军人物。然而在家却一点都不做作,说话一对一答总像说相声似的,一个比一个会逗哏。
“饺子就酒,越喝越有。今儿都喝点小酒了没有?”二表姐笑问。
“No、No、No,开车不喝酒,别被俺老娘误导了。小姑姥,吃饺子必喝饺子汤,原汤化原食,您知道不?”秉川学着小品说东北话太让人有画面感了,逗得大家都大笑起来。恰巧小姨正在喝汤,听他这样说,差点儿笑呛。
“对,开车不喝酒,应该饺子蘸醋,越过越富,或者说饺子蘸醋,张弛有度。我们该休息的时候要好好休息,该工作的时候认真工作。”我们的榜样大表姐总是对凡事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度,还不乏幽默的松弛感。异口同声都问大姐在干嘛?大姐坦言在追剧《庆余年》。并又老生常谈道:“人还是得多读书啊!剧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范闲借酒斗诗,唐诗宋词张口而来,让北齐大文宗庄墨韩都瞪目结舌。看范闲的智谋,教科书般地展示了知识的力量,那些看过的书都会成为武装自己的铠甲。”大家又接上了对《庆余年》的观后感,妥妥的一个文学会。
我突然想到了一段话:“这个世界存在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事,那么多的观念,那么多的生物。放在你短短的一生,只能尽力设计出一个足够大的容器……。”是的,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尽可能多的去体验生活中的各个可能性。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成长,丰富内涵,并拓宽人生视野。当我们未来再回首往事,就会发现正是这些积累起来的美好情感和丰富的经历,才构成了我们独特而充实的人生。
我们都静静聆听着大姐讲话,我全身心更充满了力量与幸福感。这种幸福感从哪里来?我想,是从我们一餐一食的人间烟火气里,也是从强大的亲友团中摄取了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以更宽阔的视野和更包容的胸襟,理解生活,理解人生,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小时候吃饺子是鲜馋,长大了吃饺子是细细品味,中年吃饺子是理解人生,感受家的温暖,互相给予力量。谢谢我的亲友,有你们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