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角色】好友程兴旺(征文·散文)
2003年,我踏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认识了同事程兴旺,从此开启一段深厚的友情之旅。
程兴旺跟普通同事相比,并没有什么两样,头平发短,中等身材,喜欢穿格子衬衫、黑色长裤。太多老师喜欢这样的穿着,他一样不能免俗。和我一样,他特别瘦,皮包骨头,如同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笔下的“人比黄花瘦”。这一点,我们太像,有着共同的语言。因为同一年教书,有着相似经历的缘故,我和他走得很近。
初到古坦中学——一所偏僻的乡下中学,离县城100多里,一辆客车颠簸盘旋,需要两个多小时。我仿佛一只误飞的鸟儿,踏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那么陌生,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陌生的生活方式。人生地不熟,没有朋友,没有亲人,心中的孤独寂寞,如同夜晚的黑暗不请自来,直击心灵。
第一周的星期六,学生读完早读,背起书包,放假回家,校园里显得格外冷清,不谙世事的麻雀起起落落,到处寻找食物,一会又叽叽喳喳,聒噪得不行。我闲着无事,呆在房间里,看着窗外的银杏树,绿意葱茏,心中涌起莫名的孤独感。这时,程兴旺和另一位同事黄敏平找到我。他们提议:“一起去古坦的集市上吃早饭!”我欣然应允,似乎有点迫不及待。周末食堂不开伙,没饭吃,刚到新的工作岗位,自己又没有买锅起灶,总不能饿肚子吧!
我们三人步行十分钟,经过坎坷不平的泥巴公路,漫步在古坦的街头,轻松地聊着天,畅谈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奇。街道两旁的店铺不多,可供选择的余地不大。听说,乡政府门口——“灶娌”家手艺不错,干净卫生,价格也公道,深得大家的喜爱。
坐下来,我们看了看挂在墙上的菜单,早点无非稀饭、油条、包子,非常常见的品种。我们各自点了一份炒粉,家乡的特色小吃。等待上菜的时间里,我才得知,他们俩是当地人,学校离家较近,虽然同年入职,但已经代课整整一年,算得上比我早。
不一会儿,三盘炒粉端了上来,热气腾腾,香气扑鼻。我们纷纷拿起筷子,吃得不亦乐乎。炒粉的味道真是鲜美,软糯的粉条配上鲜嫩的蔬菜,零星点缀的猪肉十分爽滑,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
吃完,我准备付钱。这时,程兴旺抢先一步,掏出钱包,将钱递给“灶娌”。我连忙阻止:“怎么能让你请客呢?我来付吧。”但程兴旺推开我的手,坚持要请,他说:“大家头一次一起吃饭,难得的缘份,不要计较这些。”看着他真诚的眼神,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虽然只是一盘炒粉的钱,但对于我们这些刚入职、工资不高的年轻人来说,也得在心中权衡十几秒。要知道,我们当时的月工资,只有532元。到县城参加新教师培训,囊中羞涩,无钱缴纳培训费,居然得向学校借钱,还骑着一辆自行车往返。程兴旺的举动,着实让我看到他的热情和大方,如冬日的太阳,照在我身上,暖暖的。
2006年,国庆小长假,整整七天时间,我和程兴旺、黄敏平决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们翻山越岭,穿过羊肠小道,走在青石板路上,跋涉30余里路,终于抵达我的老家。老家同样位于乡下,公路通了,客车也通了,只是我们为了省钱,想着走路,还可以锻炼身体。这想法,正中他们两位的心意。
十月,秋天已至,板栗成熟,稻谷收割殆尽,全部归仓,田野里一片空茫茫,剩下几只蚱蜢四处蹦跶,作最后的挣扎。秋收结束,家中并不忙碌,勤劳的父母暂时缓解一下劳作的神经,没有太多农活可干。
看见我们到来,父母叮嘱我,陪同事们好好玩一玩。他们好不容易来一次,得让他们尽兴。我想了想,与黄敏平约了四个人,到隔壁村庄打麻将,一点微注,算不上赌博,恰好怡情,以此来稍解无聊之苦。
程兴旺不喜欢麻将,一辈子与赌无缘,没坐上桌一次,哪怕不要赌注,都不感兴趣。我邀请他参加,他摇头;我表示让他围观,他同样摇头,愿意一个人留在我家里,说正好趁这个机会看看书。他聪明好学,对于书籍的热爱,算是到了骨子里。要不然,他不会以一个中专生的身份,在许多本科生参加的教师招聘时冲出重围,考出全县第一的好成绩;要不然,他不会在学校的诸多工作中,自学计算机知识,从而屡屡受到领导重用,不断提拔,成为中层干部。
时间悄然流逝,太阳逐渐升高,移至半空,又悄悄往西挪动身子。到了下午两点多,我和黄敏平已经打麻将四个多小时,哪怕赌瘾上头,也抵挡不住肚中的饥饿感,“咕咕”弹奏的歌谣就是最好的抗议。我们这才想起,应该回家吃中饭,提议结束牌局,得到大家的响应,打完最后一盘,各自歇手,踏上回家的路。
我走进家门时,程兴旺不在,到处找寻,终于看见他,眼前的一幕让我瞪大眼,惊讶不已。谁也没有想到,程兴旺竟然在我家的农田里,正帮忙我爸妈挖油菜田。他手持锄头,双脚叉开,高高地举起,又奋力锄下,锄尖入土,用力一撬,翻过土墙,用锄跟敲碎。太阳高照,他额头上满是汗水,结出细小的盐粒,衣服上满是泥土,和汗水混在一起,显得十分狼狈,但干得不亦乐乎,没有注意到我的到来,似乎完全沉浸在这份劳作之中。
我站在远处,看着这一幕,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友人至家,原本应该是轻松愉快的时光,原本是应该好好享受的时光,他却选择帮我家干农活,这份情谊让我感动不已,眼睛湿湿的,看不清眼前的一切。我真觉得自己有些不懂事,不够孝顺,没有陪在父母身边帮忙,反而让友人代劳,实属不该。
我走近程兴旺,拍了拍他的肩膀,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感激地说:“兴旺,真是辛苦你了!本来是让你来玩的,结果还要你干活。”程兴旺抬起头,伸手拭去额头上的泥巴:“没事,我正好也想体验一下。好久没有干这样的事,流流汗挺好。”
随后,我们一起回到家中,享用午餐。餐桌上,并没有准备丰盛的佳肴。家在农村,没有小店,仅有十几户人家,几十口人,根本无从购物,只有常见的蔬菜。程兴旺和黄敏平吃得不亦乐乎,还大声赞叹好吃,夸奖我父母的厨艺好。这背后,有饥饿的缘故,程兴旺完全可以不用等我们,但重视情谊的他不仅在等,还干着活等,比我们更是饥肠辘辘;也有他们深知言语的力量,知道“恶语伤人六月寒,良言一句三冬暖”。父母听了他们的话,脸上的皱纹都抹平不少。
实际上,程兴旺不光待我如此。他永远是那样,哪怕上当,依然不改初衷。2009年,一位同事找到他,希望他帮助同事的亲戚担保贷款。程兴旺二话不说,点头同意,提笔签字。后来,同事的亲戚没有及时还款,欠下银行一摊子钱,房子被拍卖。2011年,程兴旺在我的相约下,到县城购买房子,交完首付,想着剩下的按揭。结果银行按揭时遇到问题,征信受了牵连,无法办理,只有一次性交纳剩余款项。这一下子,程兴旺愁得饭都吃不下,教师工资不高,交完首付根本没有余钱,找亲戚借,找朋友帮忙,找曾经担保的人想办法。
我知道这件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希望他找我借点钱。我买第一套房时,曾经问他借钱。他问我缺多少,我说几千吧。他看看存折,说里面三千多元,再凑一点给我,总共借我四千元。当时,他还再三向我道歉,表示能力有限,存款不多,只能帮我这么多。我听后,内心的感动翻江倒海,五脏六腑都沉浸其中:要知道,多少人一听说借钱就逃之夭夭,唯恐避之不及,他倒好,主动多借,还要道歉。这样的人稀有如国宝,世间有几个。
同时,我又不希望他开口。因为他买房时,我几乎在同一时间也买了第二套房,交了首付办了按揭,口袋里根本就没有余钱,过年时夫妻两人只有两百余元,吃喝用度根本不够。但是,只要他开口,我想无论怎样,也得帮他一点,就是借也得帮。
没有想到,程兴旺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过向我借钱的话。我心中一直默默关注这件事,直到第二年,开发商下发最后通牒:再不交清剩余钱款,合同作废,首付不退。实在无奈,程兴旺又找了若干人,才顺利拿到房子钥匙。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我多次与他一起走路,一起散步聊天,他从未提及。
哪怕遇到这件事,他的乐于助人没有任何改变。2023年,我的侄子一直在乡下读书,大哥感觉乡下教育不好,师资水平不高,想着转到县城读书,读好一点的学校,考上高中,考个好大学。这种想法无可厚非,可怜天下父母心,对孩子的爱从不迟疑。
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也越来越透明。县教体局因为城区学位紧张的缘故,对于转学进行了严格控制,非当地户口基本无法转学。我打了很多电话,找了很多人,还是没有办法。大哥让我找程兴旺,我知道此事无解,但出乎兄弟情谊,还是打了电话。此时,程兴旺和我都已经离开了教书多年的乡下中学古坦,来到县城,我在一小,他在二小。大哥说,一小实在去不了,就到二小去。
程兴旺就他所了解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解释。我作为同一行业的人,当然对各种事宜了解得十分透彻,也知道他根本没有办法。虽然最后的结局,我们无法突破政策的红线,侄子还是在乡下读书,但程兴旺说话时的真诚又一次感动了我。
不光我有事喜欢找程兴旺,连我的妻子同样喜欢找他。他从不推辞,无论工作多忙,都尽心尽力解决。2021年,我的儿子已经三周岁,到了读幼儿园的年龄。妻子想着给他报公立幼儿园,哪怕学费贵点,也心甘情愿。私立幼儿园,面积小,设施差,师资比不上公立。
公立好,但大家都想,采取抢号政策,拼网速,拼手速。我抱着三心二意的态度,想着读不了公立就读私立,正好省点学费,接送还更好配时间。妻子不,她知道程兴旺的计算机水平不错,在学校担任电教主任之职,找到了他。程兴旺放下手头忙碌的工作,两次陪我的妻子来到网速更快的网吧,一次演练,一次实操。
两人坐在电脑前,一人输身份证号码,一人点击报名按钮。经过天衣无缝的操作,公立幼儿园的上学名额顺利到手,儿子无忧上学。妻子开心极了,我想着要请程兴旺吃顿饭,对他表示一下谢意。
我打通电话后,程兴旺一听说我的意思,反而安慰我不用放在心中,这是小忙,能想到他就是真心把他当朋友。至于吃饭的事就算了。我再三请求,他再三拒绝。最后,我还是没有请动他。他,就是这样做好事不留名、帮人不求回报的好人一个。
一直以来,程兴旺在所有认识的人里面,都留下同样的印象。无论是谁,找到他,他都是如此,拍着胸脯,竭尽所能。看他活得如此之累,我曾经私下劝他,何必呢?人很多时候还是得为自己考虑一下,小忙帮一帮就算了,至于大忙,那些超出能力之外的事,还是推了。他告诉我,只要不违背原则,能帮忙还是得尽力。比之于他,我差之千里,如同蚂蚁与大象。
拿同事兼好友黄敏平讲。2018年,黄敏平曾经找到我,说他的大姨家有个小孩,读四年级,正好是我所在的学校,让我打个电话给小孩的班主任,帮忙照顾一下,安排一个好的座位。我听了之后,陷入沉思:我生性内敛,万事不求人,实在不喜欢麻烦别人。小孩班主任,我认识,但刚调入学校不久,只闻其名,未曾打交道,根本不熟,找人办事,是不是十分尴尬。
思来想去,我找了许多推脱的理由,又是与人不熟,又是问有没有更熟的人,又是小孩子的成绩与座位并没有什么关系……听到我的支支吾吾后,黄敏平客套了两句后,挂断了电话。我知道,他是生气了,多年的交情,一提帮忙就推三阻四,这样的朋友有何用?
对于程兴旺,黄敏平无论何时何地提起,都永远竖起大拇指,声音高八度,以拥有这样的朋友为骄傲。2007年,黄敏平结婚,生育了一个女儿后,因为经济紧张,他的妻子又外出打工,乘上飞机去了北京,半年才回来一次。他成了留守丈夫,还有一个留守孩子。
黄敏平一边教书,一边自己养娃——黄心凌。这时,只要有空,程兴旺都要伸出援助之手,把黄心凌带在身边,逗她玩,给她吃。小孩子的心里最藏不住事,是爱是恨,张口就来,眼神一清二楚。每次遇到事情,黄心凌第一句话就是“我要找程叔叔”。看到程兴旺,她摇摇摆摆冲上前去,直接扑到程兴旺的怀里,吵着要抱抱。这种情景,只发生在程兴旺身上,对于其他的叔叔阿姨,黄心凌从没有那么依赖。
当然,这样的好人,也有让人担心的事。那就是婚姻大事。曾经的大姐同事,谈起程兴旺这个小伙子,说什么都好,就是太老实,估计找老婆难。我、黄敏平跟程兴旺同岁,都是生于1982年,分别于2007、2008年娶妻生子,成立家庭。当时,程兴旺的女朋友还不知在何方,孤身一人,独来独往。
我们为他发愁,骑着摩托车,三人一起到别的乡镇——“清华镇”,找程兴旺的女同学吃夜宵。女同学十分豪爽,对他也有意,陪着我们吃宵夜,喝酒,送我们离开,还留了程兴旺的电话,后来也曾到访过我们所在的学校,只为匆匆见上一面。结果,程兴旺根本没有勇气打电话,可能的一段姻缘,只能胎死腹中,未及发生任何事情,眼睁睁看着对方踏入婚姻的殿堂,依偎入别人的怀抱。
2014年,程兴旺与曾经的同事小朱有了情意,彼此之间十分了解。两人都是大龄未婚,一个1981年,一个1982年,直到2017年前后,两人领证办喜酒。我们坐在喜庆的酒店里,看着红妆新娘,西装新郎,听说爆竹声声,送上红包,送上祝福,才放下心中的牵挂。
天不遂人愿,程兴旺的妻子年龄偏大,不易怀孕,只能到省城医院,进行人工授精。几次成功,几次流产,受了太多苦,直到2020年,两人才诞下千金,虽然早产,放入育婴箱中,但身体健康。如今,已经4岁,蹦蹦跳跳,十分可爱,人生算得圆满。这大概就是好人有好报吧!
程兴旺,我的好友,平平凡凡。他的故事,如同一首小诗,动人而美好;如同一泓清泉,滋润身边的每一个人。
感谢支持流年征文,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