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胶东知名农产一览(散文)

精品 【东篱】胶东知名农产一览(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506.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76发表时间:2024-12-22 06:00:59
摘要:不敢说吃遍天下,但我敢说,吃遍了胶东,胶东的那些知名农产,是我心中的别样美食。一一道来,一一入账,一一呈上……


   胶东,真个是风水宝地,这可不是浪得虚名啊,我念一串胶东农产,你也会对此颔首。
   烟台苹果,莱阳的梨;荣成的烟薯,胶州大白菜,还有舍不得的潍坊萝卜皮……
   胶东是因胶莱河以东而得名,其流域也属胶东。一河分东西,环海佑沃土。这就是胶东的地理形胜。这里的农产富有盛名,可谓天赐物华,地献丰美。
   秋天,最好没事就到胶东转一圈,顺道带点农产回家。这样的旅行叫“丰收之旅”。收一堆农产归家,留住“胶东之秋”的美好。
   烟台苹果,最好的是栖霞的,可换成“栖霞苹果”的说法。栖霞有“中国苹果之都”的美誉。1871年由传教士引进,从此名盛于此,上百年的发展,苹果的品质在栖霞的土地上得到了改良,名气大震。
   我列举一些苹果名字,就会让人垂涎欲滴了。青香蕉、红香蕉、大国光、小国光、乔纳金、红富士、金帅、嘎啦……是不是有珠光宝气的感觉?秋日的栖霞格外灿烂,每走几步,都有红红的“笑脸”相迎,不由得让人心花怒放。栖霞多山,环山,穿山,绕山,沿途都是苹果摆摊,摊点的后面就是果园,就是红彤彤的靠山。
   小时候,几乎每个孩子都偷过苹果,如今,当果园主人敞开园门让我们进入随便摘,我们反而不好意思了。
   今年春天,我为看漫山遍野的苹果花而直奔栖霞,本打算秋天再穿栖霞山来一趟“收获之旅”,却因跑内蒙,去北京,逛河北,栖霞的秋天之行就耽搁了。那日遇到我朋友老赵,说起近况,因为他的栖霞人(在荣成工作),谈到今年未去栖霞买苹果的遗憾。谁知,一周后接到老赵的电话,让我下楼搬苹果。他老家父母已不在了,有一个姐姐还种植苹果,有园70亩,到秋末还留着三亩苹果不采摘,专门给朋友留着,其中就包括给我的。
   苹果套袋,秋霜无奈,但秋霜之气可渗入,苹果的甜度又增三分。赠我的是两箱乔纳金,果体规整,浅绿浅黄兑和的色彩,给人淡雅清美的感觉,表皮略有针尖大小的斑点,可不要说不上档次,这叫“美人痣”,去皮,果刀切下,刀缝溢汁,其香入鼻,口腔就难以控制口水……
   收下吧,却之不恭。原来他的姐姐家住栖霞英灵山,这是苹果最佳产区,但要快递出去,要交给快递员送到40里外的桃村快递点。老赵说,苹果没有快递贵。我说,无论怎么贵,都没有你我这份感情贵。
   今年,关于苹果的故事更美了。真想要老赵姐姐的电话,表达一声感谢,却这是明显的“口惠而实不至”,心中存念一份人情,何时表达?
   我本想秋天去栖霞,就是为了穿山感受苹果丰收的景象,并非就是为了吃上栖霞的苹果。这话憋在肚子里不说,生怕忤逆了老赵一份敬我之心。
   家中的茶几,要摆上一两个栖霞苹果,这是饰物。只此青绿,唯有暗香。想起宋诗人张尧同的诗句——遍陇敷青绿,桑麻共几家。我也唱和两句诗——长几堆青绿,果香盈一家。
  
   二
   关于莱阳梨,听过一些故事。有人说,真正的莱阳梨就那么“一亩三分地”,莱阳出产的梨,并不都叫“莱阳梨”,莱阳梨的产地到底在什么方位,是哪一片地,谁也说不准。其实,这里也说明了产业的发展,已经借助品牌价值,无限扩大。梨树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如今的莱阳梨每年出产几亿斤,要吃上那一亩三分地的梨,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了。
   就连吃个梨也要个品牌价值,吃个落花生也要三公分!(意思是花生要长得足够大,特指荣成大花生这个农产品牌)我只能用回村听到的老人的话来自责一番——这个社会就是把个人惯坏了啊!
   每从莱阳经过,国道路边都是“莱阳梨”的箱件,堆成一排小小的长城,很是壮观。想挑挑,真的是眼花了。这份富饶,属于梨农,也属于我。
   梨贩几乎吆喝着同样的顺口溜:烟台苹果莱阳梨,错过难找甜蜜的地儿……每每经过莱阳,我都被这顺口溜喊住了脚步,往后备箱装上两箱子莱阳梨。
   今年秋天,我深入莱阳的腹地,逛了莱阳城,沿着县道往外走,真正感受到了梨乡的秋美。走的是莱阳照旺庄镇,又听到顺口溜。“昌山的鸡,发坊的梨,张家灌的秀才多其驴”。吃饱了饭,对昌山的鸡就不敢再问摊主了,后面的我要打听清楚。
   发坊是盛产莱阳梨的地方,特别有名,看来,莫非就是人们要找是那一亩三分地?发坊临富水河,这条河是五龙河的支流,发坊是流沙聚集平原,沙质土壤,利于梨树生长,荏梨自明清引入,至今不衰,盛产优质的荏梨,这就是真正的莱阳梨。瞥一眼梨园,棵棵都有些年头了,没有一棵梨树是一样的,多是卧姿匍匐式的,可能是被梨子压弯而老态龙钟了吧。张家灌出的秀才多,自明朝,一村出了3个进士、5个举人,20几个秀才,真的是值得挂在嘴上宣扬一番。张家灌靠近发坊,所以顺便就捎带着唱出来,这也是他们的文化自豪。这里路边都是梨园,各家都在梨园出口摆摊,梨园的大姐说,随便尝尝,尝完了要给梨园题个对联。原来张家灌的秀才题联出名。果农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人,都要求给题一副对联,绝不以貌取人,看客下菜碟。其实,这是他们拉近关系的一种方式。我还是当真了,陷入深度思索。大姐说,用不着费神,想两句好听的话就可以,要两句话。大姐是真懂得对联啊,要个“成双”。
   尝过甜甜的发坊的梨,不能白吃,我便凑两句给园主大姐——
   遗憾未遇煦风吹起发坊梨园春天雪
   得幸但见金缕染醉富家宝地秋日梨
   我把对联写在大姐的手机上,还解释道,上下联故意重复“梨”字,不是怕张家灌的秀才挑刺指瑕,实在是不好撇开梨乡的“梨”……
   大姐的老公叫张富家,院内有牌子写着“张富家梨园”。富家,是果农的生活理想,这理想在今天“振兴梨乡”的时代,成为现实。我从大姐一直微笑的脸上看出,她一家在当地也是富得流油。
   进园,我和妻子,在大姐的指导下,直接从树上摘梨,专挑个大的,透过梨袋,摸着饱满的,满满两大箱子。过称,大姐再给添上两个。
   进园摘,再减五角钱,每斤三块钱。大姐说,一副对联不止这个价。这是安慰我。梨乡,梨香,人情胜梨香。
   不想马上离开,捧着一个大大的莱阳梨,左右端详。微绿泛黄的皮儿上布满了褐黄色的小点点,就像一颗颗小星星,梨子的一端深陷,梨顶上一圈儿深深的褐黄色,像鲤鱼睁开的嘴巴。想起梁实秋在《忆青岛》里说的莱阳梨,皮儿粗糙,可是肉细腻,他说“美得令人难以相信”。一个著名的农产品牌,一定会得到名人的青睐,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特色。据说,唯有莱阳梨才富含“原儿茶酸”,我不懂得这种成分的意义,但觉得是一个特别的存在。莱阳有一种梨叫“慈梨”,不知润肺止咳的京都念慈膏是否就是因为富含那种茶酸而有了药用价值。
  
   三
   早年我的老家吃地瓜,都把人的胃伤透了,吃多了,打嗝,烧心,曾发誓一辈子不想再吃地瓜了。这几年,患了糖尿病,地瓜更让我见而远之,但每晚散步,到了“老李烤地瓜”的车炉前,就挪不动脚步了。
   其先是想把他的广告词记住,那是民间文学的经典。我大致记住前两句——老李烤地瓜,谁吃谁都夸。地瓜甜得像初恋,吃上两口是热恋,老李烤地瓜,就再陪你过好这个乙巳年……农历纪年的天干地支每年换一次。这是老李烤地瓜的时间观。其实,老李年龄并不大,也就四十多岁的样子。但喜欢这个“老”字放在前面,他说,就像“老字号”的“老”。他说,年轻人喜欢吃“密封罐”,像我这个年纪就恋旧,所以他家还种植了三亩多“烟薯”。说起烟薯,真不简单。已经不是我小时候吃过的口味了。现在的烟薯,是以曾经的鲁薯3号为母本,以“红肉红”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而得的新品种。曾经在全国甘薯品质评比中以“食味第一名”而胜出,名声斐然。香甜软糯,经不住诱惑。撕开皮儿,红黄的汁儿就滋滋溢出,刚刚出炉,有点儿烫嘴,不敢马上试唇,直让人捉急老慌的。隔个三天两日,就从老李那买上三五个,饭后解馋。
   烤地瓜,让老李找到了谋生的法子,每年他种植二十多亩的地瓜,冬天用大棚保温储存,要做好“控水”的程序,沥尽水分,烤出的地瓜品质才是上佳。住楼在城里,瓜棚在老家,他也属于荣成这个城市的真正市民,但用不着享受市民的生活补贴,全靠烤地瓜一门手艺。
   夜晚的荣成,要找小吃挺难的,但几乎每个路口,或路的拐角,准有烤地瓜。“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这是一句给为官者的警语,如今,种红薯,烤红薯,成了一门生意,一句警世恒言,还真的兴起了养家糊口的途径。只不过,笼统地称“红薯”,提不起品质,如今的荣成烟薯,才是地瓜里的精品,撕开烤地瓜的皮儿,哗啦一堆甜蜜……
  
   四
   别动不动就说价钱便宜叫“白菜价”了,你若到过青岛的胶州市,可不敢这样冒失地说。我就说说我在十几年前到胶州遇到大白菜的故事吧。
   那天,我们一行去胶州一中,拜访吕校长。我们就带了荣成烟薯一袋子,走的时候,我们的面包车装上了满满一车大白菜。
   那天,正赶上一中院内的大白菜抢收,吕校长戏说我们是赶着小雪来拉胶州大白菜。在胶东,秋末收菜有句成语——立冬萝卜小雪菜。就是小雪这天要拔大白菜,当然有的也不按这个规矩,前后几天收的也有。
   胶州大白菜长得特结识,从顶部摁一下,就感觉是摁在年轻人的三头肌上,“顶硬顶硬”的,剥了外层,里面是洁白的菜心,感觉剥掉的那层都是可惜。胶州大白菜,人称“胶白”,生怕人们当作普通的大白菜而忽略起价值,胶白,是山东省的著名特产,是地产的老字号。
   胶白的好处,我列举几条:汁白,味鲜,纤维少,营养丰,要吃山东最好的水饺,一定要有胶白做菜馅。
   果真如此名贵?我要求停车沿街询问。一老者守着五棵白菜,每棵要价50块。好在有了对胶白的一些了解,不然真的让我会惊掉下巴,大跌眼镜。
   走进一家专营胶州大白菜菜店,绕着看板看介绍。原来胶州大白菜有着一千年的种植历史,在唐代就享有盛誉,传入日本、朝鲜,被称为“唐菜”。公元1875年,在东京博览会上展出,从此名扬天下。陈毅老总还专门赋诗称赞——伟哉胶州青,千里美良田。白菜,在粤语里发音为“百财”,常说的“百菜不如白菜”,看来也不是言过其实。怪不得南方人喜欢玉雕白菜的饰件,这个人崇尚“福禄寿”,这具有“百财”含义的白菜,就是对“禄”字的最好注脚,只不过并非来自做官的俸禄,而是从土地里辛勤种植所得。
   不敢独享,回家给邻居分个遍,只想听听他们的评价。他们说“好吃”,也问价,我说,百财百财,无价……
   真值得感慨啊,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白菜生于别处也就是一棵大白菜而已,生于胶州则成了宝贝。在长期的农事实践中,人们发现了一片土地的特性,摸索出种植的经验,才有了农产的品牌。这才是这个时代的真正的农耕价值。
  
   五
   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坊的萝卜皮。“皮”是为了押韵,但的确是一道难得的小菜佳肴。其实,潍坊萝卜通身都是宝。最初认识潍坊萝卜是30多年前学校组织去潍坊一中参观学习,返回时,有人就去集市街头买上一袋子潍坊萝卜带着,我们都大惊失色,觉得脑子有病,人家把那句顺口溜一说,我们的好奇心就被激发了,几乎去的人都买了一袋子。校长戏说我们,原本是为了参观学习,却没想到,变成了赶大集。
   是啊,当年参观学习的内容,早就淡忘了,但那一袋潍坊萝卜却一直在我的美食记忆里。生活里,真的不好规定一个主题,用老家的话说,就是搂草打兔子——顺便!
   潍坊萝卜,皮色深绿,肉质翠脆,几乎都长出细高挑的个头,身材那叫一个匀称,拿在手中,会想起长得丝滑的小青年的感觉。适合生吃,掰断,一声脆响,食欲陡增。咬上一口,萝卜汁喷出,那叫一个爽口。关于潍坊萝卜的好,我要引用当年在潍县做县令的郑板桥的说法来形容其好了,“东北人参莱阳梨,不及潍坊萝卜皮”,这口碑流传至今,还是不改。当然,郑板桥不单单是为了称赞潍坊的萝卜皮,更反映了一代清官的人品。潍坊“十笏园”的一园竹,潍坊地里的萝卜皮,成为郑板桥为官生活的写真。怪不得潍坊人说自己有两张名片,一张是在天上,一张在地上。天上的是风筝,地上的是萝卜。天地之间一潍坊,俯仰皆名品。
   于是,跑高速,一定要在潍坊服务区停车,搬一箱子潍坊萝卜,作为归家的礼物。
   有意思的是,我女婿也懂得我,过年回家,也一定在潍坊买上几箱子潍坊萝卜,用他的话说“撑堆”,意思是花不了几个钱,带来一大堆,进门好看。
   每年过年,我家餐桌上绝对少不了一道小菜,就是“潍坊萝卜皮”,翠绿的颜色,微辣的口感,咬着声脆的滋味,都是我们特别喜欢的。吃过几次高档的酒店饭,几乎都有潍坊萝卜皮这道小菜。有时,饭店就上一盘“潍坊萝卜车”,就是切成车胎片儿,上一碟大酱,蘸着吃,谁说山东人只是吃“煎饼卷大葱”,我们的饮食很丰富。若外省的客来,一定要懂得,上一盘潍坊萝卜皮,那是最高级的招待。
   是不是把这些胶东知名的农产上一桌,连满汉全席都要逊色?
   我们生活在任何一隅,都有特色美食温暖着我们的胃口。生活的好,需要我们用心感知,老百姓说,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这话也告诉我们,尽管那些名声并不显赫的食物,却是真正不能忽略的美食。山珍海味也有吃腻的时候,家常便饭也有不合口的时候,关注这些农产,都是时光留给我们的精华,一定会让我们觉得生活有着别样的味道。
   秋收,不仅仅属于农家,也属于我们热爱生活的每一个人。
  
   2024年12月22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529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谁不说俺家乡好?胶东半岛,如作者所言 ,真是个风水宝地,著名的农产品:烟台苹果,莱阳的梨;荣成的烟薯,胶州大白菜,潍坊萝卜皮……数不胜数。烟台苹果,最好是“栖霞的苹果”,栖霞有“中国苹果之都”的美誉。今年春天,作者为看漫山遍野的苹果花而直奔栖霞。本打算秋天再穿栖霞山来一趟“收获之旅”,却因故耽搁。但在荣成工作的朋友栖霞人老赵,却请自己栖霞种苹果的姐姐给作者快递来两箱苹果,其情珍贵。家中茶几,摆上一两个栖霞苹果——长几堆青绿,果香盈一家。发坊是盛产莱阳梨的地方,特别有名,作者尝过发坊的梨后,给园主大姐留副对联在手机上,以示对大姐打折售卖的感谢。大姐却说,一副对联不止这个价。梨乡,梨香,人情胜梨香。莱阳梨,皮粗肉细,富含“原儿茶酸”。莱阳有一种梨叫“慈梨”,润肺止咳的京都念慈膏,想必因富含此茶酸而具有了药用价值。荣成烟薯,进行有性杂交而得了新品种,曾在全国甘薯品质评比中以“食味第一名”胜出,名声斐然。夜晚的荣成,要找小吃挺难的,但几乎每个路口,或路的拐角,准有烤地瓜。“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但种烟薯光荣,烟薯,是荣成的精品。胶州大白菜,人称“胶白”,汁白,味鲜,纤维少,营养丰。胶州大白菜有着一千年的种植历史,寓意颇多。白菜百财。白菜生于别处也就是一棵大白菜,生于胶州则成了宝贝。别动辄就说“白菜价”,百财百财,无价。郑板桥曾说,“东北人参莱阳梨,不及潍坊萝卜皮”。潍坊有两张名片,一张是在天上,一张在地上。天上的是风筝,地上的是萝卜。潍坊萝卜,皮色深绿,肉质翠脆。每年过年,作者家餐桌上绝对少不了一道小菜,就是“潍坊萝卜皮”。可见,山东人对潍坊萝卜皮喜爱之至。山珍海味也有吃腻的时候,家常便饭也有不合口的时候,如果将以上胶东知名的农产上一桌,连满汉全席都要逊色。绝佳的美食之作,令人口舌流津,过目难忘。力荐各位赏阅,先一饱眼福为快。【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22003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12-22 06:02:39
  这篇胶东知名农产,勾起了我的馋虫。老师介绍这几种,早已名扬大江南北,尤其山东的大白菜,口感那叫一个好。可惜,在上海市场难以见到,超市里卖的都是假冒的,买回来煮不烂。莱阳梨偶尔能见到,其他则不常见,不知为啥,山东的果蔬要供应全国,估计上海进不到货,或者被其他省市的果蔬低价,以次充好。羡慕老师有口福,每天吃得舒爽。不过,读了老师的大作,也能满足一下味蕾。顺祝老师体健,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22 09:49:30
  一大早看到韩老师就放出了小文,辛苦了,谢谢你的美编美评。我是把这些年走过吃过的拿出来抖一抖,感觉可以组织一篇来推介。胶东的农产货真价实,的确好。我最近看,胶东大白菜也有冬天未收烂在地里的,真可惜,白菜价,太低,不够收获的人工钱。进上海的,也都是挑选的好菜品,不过,农家小园的菜无法走到上海,我们这有得卖,都是农家自产的拿出来卖,且都是爷爷奶奶卖。放心。莱阳梨每年本地销售多,现在去莱阳,路边还有卖,我距离那就是120公里的样子。我最近喜欢吃丑梨了,去赶集买,挺好吃的。韩老师吃过了吗?尝尝吧。我不大喜欢吃那些加工的食品,加上防腐剂,就感觉不安全了。遥握,问候冬祺,期待韩老师的美文,谨祝创作快乐!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12-22 07:31:29
  胶东半岛乃风水宝地,农产品丰富。栖霞苹果、莱阳梨、荣成烟薯、胶州大白菜、潍坊萝卜皮等,各具特色。这些美味令人难忘,若能齐聚一桌,满汉全席也逊色,尽显家乡物产之美。 问候怀才老师,祝你身体健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22 09:52:27
  谢谢滴善斋老师美评。磨目了。我也这么说,胶东真的风水宝地,出产的农产那么多的品牌,这几样,我几乎天天吃,只是胶州大白菜不容易吃到。我们这里都是农家小园种大白菜,品质也不错。冬天几乎就是萝卜白菜。非常期待老师的美文,谨祝创作快乐!
3 楼        文友:枫桦        2024-12-22 09:03:25
  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气候,在决定着胶东特产的品质!路过烟台和莱阳,品尝过苹果和梨,没得说!名牌就是名牌,是别处所不能比的!老师的文章洋洋洒洒,丰富又丰润,如数家珍般的叙述,颇有一番得意在里面!谁不说俺家乡好!这可是从山东半岛唱响的歌声!悠扬了半个多世纪,至今都是经典!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22 09:59:11
  谢谢枫桦老师的美评。气候和土壤成就了一地的农产品牌。胶东得天独厚,有了这些宝贝。苹果和梨,就是烟台和莱阳的好,莱阳是烟台下面的县级市,过去很繁华,现在也不错,有两样东西全国闻名,一是莱阳梨,二是鲁花花生油。我是胶东人,尽管胶东很大,我也感觉就是我的家,所以叙述中有一股自豪感。赶上好时代,大力发展品牌,提升品牌价值,胶东的这些农产不断走出去,名声更响了。特别期待枫桦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下次来胶东我陪你走一趟,反正我会开车啊……
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12-22 10:22:19
  此篇文章真个是琳琅满目,不逊色满汉全席啊,读之,香气四溢,口齿生津。文章娓娓而谈,亲切温和,缭绕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在质朴平和美妙的文字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好文!喜欢!遥握问候,谨祝冬暖一切都好!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22 10:33:44
  这些农产都是我亲历的,吃过的,有点感觉,不能浮夸。应该说这就是品牌的力量。胶东人杰地灵,物产颇丰,当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都能够吃到这些特产了。湘莉老师逐样尝尝吧,也来一篇江西人数山东胶东特产的文章,在你的心中的样子,肯定别人喜欢看的。谢谢湘莉老师的美评,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5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12-22 11:39:32
  我们这里不生产苹果,人人都爱吃苹果,国光、红富士、金帅等水果,水果店里几乎都有,原来是来自山东胶东烟台,长见识了。仿佛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老师为胶东农产品做了一个生动的广告,有机会真的要去一趟胶东,一来看看老师,二来索一些农产品回来,过过口隐。哈哈。好文拜读问好老师!祝冬暖安康!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22 12:02:59
  来吧,就选择个秋天秋末,转一圈,带回胶东半岛的农产,苹果莱阳梨,红薯大白菜,潍坊萝卜,后备箱收拾满当当的,我觉得比进入超市选包装盒好多了。谢谢吴老师的美评,期待你的美文,谨祝创作快乐!
6 楼        文友:简柔        2024-12-22 17:41:49
  我爱吃山东的红富士,爽口清甜,真是不错,不知是否来自栖霞。胶东大白菜自带高贵范,吃烤地瓜如恋爱,潍坊萝卜水灵灵,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看怀才美食文,哗啦要留口水,里面一堆有趣。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22 17:50:16
  有个感觉,简柔老师最好来胶东一趟,当然最好是悬深秋。红富士,并非高端的苹果,但红富士是觉得主要的果品。要吃到栖霞的苹果,不大容易,我这里就是苹果产区,一般栖霞的苹果进不来。胶州大白菜是白菜里的珍品,谁在胶州说白菜价,就不合适了,50几块钱一棵正宗的茭白,价格不菲。我听着老李烤地瓜的宣传词也觉得新奇,第一口是初恋,第二口是热恋,常吃就在恋爱保质期里。潍坊萝卜,大都是在过年时,胶东半岛尖上的人才吃,潍坊人常吃。我觉得,好东西绝不是被加工包装过的。所以喜欢,和简柔老师的喜欢差不多吧。遥握,问候冬祺,期待简柔老师的美文,谨祝创作快乐,事业兴隆!
7 楼        文友:石叶六        2024-12-22 18:44:25
  今儿回来晚,本来想打个卡就走,又被怀才老师的美食谱吸引了,我们这边能吃到烟台富士,地瓜统一叫山东地瓜,不知道是不是荣城烟薯,其他的没有吃过,就读怀才老师的佳作聊以慰藉吧!拜读学习,祝冬安,开心快乐!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22 18:57:51
  烟薯,烟威地区都有,荣成的据说最好。可能是土地的关系,甜汁很多。山东的苹果,主要产区就是烟台和威海,过去,烟台和威海是一家,1989年威海分出来。富士苹果就是胶东一带有,现在陕西的洛川苹果也出名了,品质一点也不亚于烟威的。谢谢石叶老师留评,去吃饭吧,祝你大快朵颐。遥握,谨祝快乐!
8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12-22 19:31:07
  胶东物产富饶,景色宜人。在老师之前的文中已经品味过多次,真是让人垂涎。今天老师更是带来了胶东知名产品展览会,栖霞的苹果,莱阳的梨,胶东的白菜甜又白,烟薯烤着甜又蜜,淮坊的萝卜赛人参。早上看了就流口水,晚上看了,梦里去尝一尝吧。拜读怀才老师大作精彩绝伦!问好老师,日日安好,创编快乐!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22 19:40:23
  是啊,我在东篱,在江山,就开一个农产品展览会,陈列这些丰富的物产农产。这些农产,是经过好多年的沉淀发展,才到了今天的大观局面。来吧欣然老师,邀请你做解说员两种推出,让更多的人吃到胶东的好东西。谢谢欣然老师的美评。远握,问候冬祺,谨祝创作快乐!
9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12-22 21:22:55
  怀才抱器老师文中的这些水果,红红的苹果,香甜的梨,还有甜甜的烟薯,还有冬日的白菜都是深受人们所喜爱水果和蔬菜。读吧怀才老师美文让人垂涎三尺!极度美文,点赞、问好老师祝:老师安康!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22 21:44:19
  谢谢枫叶老师光临留墨。选择一个秋末来胶东吧,我陪你逛,并收获胶东的农产,带回去过冬。遥握,说定了,不能反悔。
10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12-23 06:28:09
  文章行文如流水般,我的口水也吞咽着。苹果、梨、萝卜、白菜、红薯等,哪一样都让胶东人骄傲,烟台人有福。烟台苹果常买,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烟台而来,因为这次与那次常有不同。好文章,学习了,祝福老师!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23 08:35:20
  我估计,苹果到了常德,应该是胶东一带的苹果。差别很小。过去一提烟台苹果就是烟台和威海地区的,而真正的烟台苹果是指栖霞苹果,我们这里也少见这个地方的苹果。如果不是专业人士是品不出差异的。放心吃吧。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留墨,期待你的作品,谨祝创丰!
共 16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