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拥一处幽居,安享晚年幸福(随笔)
一、退休的决定
孙教授站在温馨的书房里,望着窗外已经陪伴自己数十年的玉兰花,心中感慨万千。作为一名在教育领域耕耘了大半辈子的教授,她终于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退休。
“妈,你真的决定了吗?”女儿端着一杯热茶走进书房,脸上带着一丝担忧。
孙教授转过身,微笑着接过茶杯:“是的,我想是时候了。这么多年,我一直忙于工作,忽略了太多生活中的美好。现在,我想给自己一个机会,去享受那些错过的风景。”
女儿点点头,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欣慰:“妈,你为教育事业付出了太多,是时候好好休息一下了。”
二、童年的回忆
孙教授的思绪飘回了童年。她出生在黑五类家庭,父亲蹲牛棚八年,母亲受尽白眼,在生她的那年重病住院,她8岁的时候母亲撒手人寰。父亲自由后靠借债维持家用,直到改革开放日子才有了好转。
“闺女呀,你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父亲常常这样对她说。
年幼的孙教授将父亲的话铭记在心,她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然而,生活的艰辛却让她过早地品尝到了酸甜苦辣。有一次,家里的经济状况陷入了困境,年幼的孙教授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去捡煤核家用取暖,捡废纸订成本子写作业。
尽管生活艰难,但她从未放弃对知识的渴望。
三、求学的岁月
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孙教授顺利地考上了师范。那是第一届小师范,成绩最高的被录取,被录取的都是清华北大的苗子。
师范生活是充实而忙碌的,孙教授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她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她喜欢写作,为了出版诗集,她利用寒暑假轧枕套卖钱。老师看了心疼,自费给她出版发行,开签书会、朗诵会。
在那个知识改变命运的年代,她深知师范毕业是不够的,她又参加自考,读了本科、研究生、博士。她想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四、职业生涯的开始
师范毕业后,孙教授顺利地进入了城内小学担任教师。
她热爱教育事业,将自己的全部热情都投入到了教学中。初为人师,她却面临着种种挑战。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这些问题都让她感到困惑和迷茫。
在一次教学研讨会上,一位资深教师的话让她豁然开朗:“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灵魂。作为教师,我们要用爱心和耐心去引导学生,帮助她们成为更好的人。”
从那以后,孙教授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她用自己的真诚和热情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喜爱,也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她的语文课,获得全国一等奖。她28岁担任校长,之后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被聘为北师大客座教授。
五、事业的巅峰
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孙教授逐渐在教育界崭露头角。她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的称号,她被评为全国名师,全国骨干校长,并受邀到各地进行教学讲座。
然而,事业的成功并没有让她感到满足。她深知教育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的领域,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于是,她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术研究,并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撰写成论文发表。她的研究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多次获得奖项。
六、退休后的生活
退休后,孙教授去美国和女儿团聚。这里,空气清新,景色宜人。
每天清晨,孙教授都会早早起床,到附近的公园散步。她喜欢听鸟儿歌唱,看花儿绽放,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闲暇时,她会去图书馆看书,或者参加一些社区老人大学。她发现,原来生活中还有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
她还教美国的孩子学中文。有线下的,也有线上的。
她也常把华裔的孩子聚在一起,一起读书,一起做中国的游戏。
她和孩子们对话总是用中文。
“你为什么喜欢学习中文呢?”孙教授问一个孩子。
孩子仰着头,自信地说:“中文很难,但很有趣,我想让全世界的人都会中文。”
孙教授笑了,说:“那你就得更加努力,只有通过学习,你才能拥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孙教授和孩子相视而笑。
七、意外的惊喜
一天,孙教授收到一封来自母校的信。信上说,为了表彰她在教育事业上做出的杰出贡献,学校决定授予她“国际交流学者”的称号。
孙教授感到既惊喜又感动。她从未想过自己会获得这样的荣誉,更没想到母校会如此肯定她的工作。
在颁奖仪式上,孙教授发表了一段感人的演讲。她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教学生涯,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教育是一份神圣的事业,它关乎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用爱心和智慧去引导学生,帮助她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孙教授的眼眶湿润了。她知道,这不仅是对她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鼓励和鞭策。
八、生命的启示
每当夜深人静,孙教授都会坐在书房里,静静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她想起了自己年少时的梦想,想起了那些曾经给予她帮助和鼓励的人,也想起了自己在教育事业上付出的努力和汗水。
她明白,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沿途的风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那些与我们同行的人和我们共同创造的回忆。
她感谢生活赐予她的一切,无论是欢乐还是痛苦,成功还是失败。因为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她坚韧不拔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她知道,无论未来如何,她都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迎接每一个崭新的日子。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那片幽居,遮风避雨,安享晚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