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故乡情,红白事里的岁月悲欢(散文)
一
在外漂泊数十载,忙碌的生活如潮水般将我席卷,故乡的山水、故人的音容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模糊,回家的路也在奔波中变得遥远而陌生。那些年,故乡的红白喜事,我屡屡缺席,欠下的情分如同沉甸甸的巨石,压在我的心头,遗落在故乡那片温热的土地上。
终于,退休的钟声悠然敲响,像是命运的召唤,让我迫不及待地踏上归乡的旅途。我找到堂弟,言辞恳切地托付他:但凡村里有红白之事,无论哪家,务必给我来电,我定要回去,补上那些年缺失的情谊。
起初,红白喜事的邀约如同细密的针脚,缝补着我与故乡的疏离。新人的花轿抬进家门,欢声笑语中我看到了故乡的生机与希望;老人的灵柩入土为安,悲戚哭声里我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与沧桑。每一次的参与,都是与故乡灵魂的深度相拥,那些曾经熟悉的面孔、温暖的乡音,渐渐在心底复苏。
然而,时光的车轮缓缓转动,一种微妙的变化悄然滋生。近两年,村里的丧事似乎多了起来。短短五个月内,三位老人相继离世,他们的年龄皆未过七十二岁。每一次电话铃声的骤然响起,都像是命运敲响的丧钟,在我的心头震荡。我知道,那不确定的来电,大概又是一位老人踏上了归途。
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惊悸,如同寒夜中的孤鸟,被未知的恐惧笼罩。但这恐惧并非源于胆怯,而是对生命脆弱的敬畏,对故乡岁月流逝的无奈。每一次听闻噩耗,心中便被哀伤填满,如同涨潮的海水,汹涌澎湃,淹没了所有的平静。
二
上个月,堂弟的电话再次打破了生活的宁静,这次离去的是同族堂叔。记忆中的堂叔,无病无灾,精神矍铄,总是带着和蔼的笑容,穿梭于村头村尾、邻里之间。他的突然离去,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我的心上,让我痛彻心扉,肝肠寸断。
那些日子,我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之中,往昔与堂叔相处的点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决定全身心地投入到堂叔的后事料理中,这是我唯一能为他做的,也是我对故乡、对亲情最后的坚守。
怀着沉重的心情,我跟着负责理事的兄长前往镇上的纸花店,那是一段路程不长却让我内心五味杂陈的路途。一路上,我的心情沉重得仿佛压着一块巨石,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脑海中不断地浮现出堂叔那亲切的音容笑貌,往昔与他相处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场景,都如同电影般一帧一帧地在眼前放映,清晰而又刺痛人心。
当踏入纸花店的那一瞬间,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了。一个个做工精细、惟妙惟肖的花圈、纸人、纸马、纸房子、纸家用电器整齐地排列着,摆满了楼上楼下,前院后院。它们像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神秘使者,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深深思念与无尽不舍。在那一瞬间,我仿佛走进了一个虚幻而又真实的世界,生与死的界限在这里变得模糊不清,让人产生一种亦真亦幻的恍惚感。
移步至后院,我看到七八个女员工正全神贯注地忙碌着手中的活计。她们大多是中年妇女,岁月的痕迹毫不留情地在她们的脸上刻下或浅或深的印记,但那一双双眼睛却明亮而有神,闪烁着乡村人特有的质朴与善良的光芒。她们身着朴素的衣裳,系着颜色各异的围裙,围裙上还沾着些许彩纸的碎屑和颜料的斑痕,这些看似杂乱的痕迹,实则是她们辛勤劳作的生动印记。
她们先是精心挑选出粗细均匀的芦苇杆,这些在旁人眼中普通无奇的芦苇杆,在她们灵巧的手中被巧妙地弯折、穿插、绑扎,不多时,各式各样的造型框架便初具雏形。有圆形的花圈框架,线条流畅而规整;还有人形、马形、房屋形状的轮廓,每一个框架都扎实而稳固,仿佛搭建起了一座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神秘结构,让人不禁感叹她们精湛的手艺。
紧接着,她们手法娴熟地开始处理彩纸。手中的彩纸在她们纤细的指尖灵动地翻转、折叠、缠绕,仿佛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只见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员工将一张普通的白纸轻轻对折,再用剪刀迅速而精准地剪出花瓣的形状,随后拿起画笔,蘸上鲜艳的颜料,寥寥几下勾勒,一朵娇艳欲滴、栩栩如生的纸花便在她的手中欣然绽放开来,散发着一种别样的美感。旁边的年轻姑娘也毫不逊色,专注地为纸人绘制五官,眉眼间的神情竟也透出几分灵动与生气,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她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有的负责裁剪纸张,每一刀都精准无误;有的专注于色彩调配,调出的颜色鲜艳而和谐;有的精心完善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瑕疵。整个后院洋溢着一种传统技艺传承所特有的专注与执着的浓郁氛围,每一个动作、每一道工序,都倾注着她们对这门手艺的深深尊重和对逝者的庄重祈愿,让人动容。
就在这时,年轻漂亮的店老板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了过来,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向我们介绍道:“我们这儿的每一名员工上岗前都要经过足足一个月的严格培训,只有熟练掌握各项技能,考核合格后才能正式上手工作。这纸扎手艺可马虎不得,每一道工序都承载着对逝者的敬重和生者的祈愿,是我们用心去传承的文化。”她顿了顿,又指向大厅正墙上那块熠熠生辉的牌匾,眼神中满是骄傲与自豪,“我们这店是老字号了,有着200多年的悠久历史。扎出的纸花不光在本地深受欢迎,还远销方圆60公里外的地方呢。而且,我们店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和陕西省文化厅颁布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荣誉,这可是几代人不懈努力传下来的手艺和荣耀,我们一定会好好珍惜,继续传承下去。”那块牌匾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耀眼夺目,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这家店往昔的辉煌成就与坚守传承的动人故事。
纸花的芬芳弥漫在空气中,那是一种带着淡淡哀伤的气息,却又有着别样的庄重与肃穆。我轻轻地抚摸着那些纸扎的物件,指尖传来的触感如同触摸到了故乡岁月的沧桑脉络,每一道折痕、每一抹色彩,都倾注了匠人们的心血与情感,也寄托了亲人们对逝者的深情厚谊。在这一刻,我深切地感受到,这小小的纸花店,不仅仅是纸扎商品的陈列处,更像是一座连接生死、延续情感的坚固桥梁,让我对故乡的传统习俗和深厚文化底蕴有了更为深刻、真切的体悟与理解。
三
在故乡这片炽热的土地上,红白喜事从来都不是简单流于形式的仪式,而是生命轮回交替的庄严见证,是亲情与乡情世代传承的坚韧纽带。红事的热闹喜庆,是对新生力量的美好祝福,是对未来生活的殷切憧憬;白事的庄严肃穆,是对逝者的深切缅怀,是对过往岁月的感恩铭记。而我,在这一场场饱含深情的仪式中,渐渐找回了曾经迷失的自我,重新寻回了那份对故乡、对生活最纯粹、最真挚的热爱,那是一种深入骨髓、无法割舍的情感。
回想起那些在外漂泊的日子,我追逐着功名利禄,以为那就是生活的全部。却不知,故乡的山水田园、邻里乡亲,才是我心灵深处最温暖的港湾。每一次参与红白喜事,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明白,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和荣誉,而在于那些真挚的情感、温暖的陪伴。
如今,我依然静静地守望着故乡的这片土地,怀着一颗虔诚而又期待的心,等待着下一次电话铃声的响起。无论是红事带来的喜悦与欢乐,还是白事引发的哀伤与悲痛,我都愿意用一颗赤诚火热的心去坦然拥抱、去勇敢面对。因为这是故乡深情的召唤,是岁月赋予我的神圣使命,也是我生命中最珍贵、最璀璨的宝藏,值得我用一生去守护与珍藏。
故乡的红白喜事,如同一幅绚丽多彩而又饱含深情的画卷,在岁月的长河中缓缓展开。每一个故事、每一滴泪水、每一抹笑容,都将永远镌刻在我的心间,成为我生命中最美丽的风景。
二○二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