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洱海的一草一木(散文)
在洱海边生活的人们起得很晚,直到9时左右,才有游人来海边拍照留影。哦,太阳什么时候出来的?没有留意,但有阳光照射的海面却更加明亮,水草也更加鲜嫩了。
在泸沽湖的时候,那座著名的走婚桥架设在草海之上,那一片草海面积很大,迷迷茫茫的,大有一眼望不到边的势头,只可惜,老天不作美,阴雨连绵,视觉与草色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因而,并未见其美。没成想,来到洱海的第二天早晨,多云天气,太阳的光芒时有时无,洱海边茵茵的绿草,差一点没把人的心给柔化咯。
洱海边的草规模不大,一小片一小片的,被海水分割开来,不均匀,也不规则,随意得很,自然得很,这里一片儿,那里一块儿,但规律也还是有的。岸边是一人多高的芦苇丛,向海水的方向走几步远,就变成了没过脚脖子的青草地,再走几步才到水边,倘若水里能行走,那就再走十来步,又有一片草地,哦,说是“片”,也许叫做“块儿”或者“片儿”可能更妥帖些,因为确实太小了,相对于浩渺的洱海水域来说,这“一片儿”草地,相当于蓝天上的一片云。然而,这“一片儿”草地很绿,很浅。是刚刚清水洗过的新绿、嫩绿;像铺在水面上的一领绿茸茸的毡子,低低的,矮矮的,“浅草才能没马蹄”。过了这一片儿,又是海水了,而且水的面积很大,大到不可能再用步子去丈量,然而,那水却早已让绿草晕染过了,一池碧水,满目苍翠。再向海里,便是一排蒲苇的短墙,而后,又是更高的绿树,蓊蓊郁郁的,洱海的水依然浩渺,在洱海的世界里,海水才是这里真正的主角。
几位身着裙装的女子来了,她们每人一顶草帽,人人都着长裙,一条红的,一条粉的,一条蓝的,色彩艳丽,对比鲜明。她们是来拍照的,看那姿势、身段,不会是各个景点都拍照的“大妈”吧?她们站在海边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海边看她们。而那茵茵碧草,却也真的更适合于远远地看,草色遥看,不可亵玩焉。——更远处,白云生处就是苍山了。
从洱海生态长廊步道向海面上望去,五六十米的远处,有一条丛生的蒲苇和低矮的灌木形成的绿带,绿带青翠碧绿,如烟似雾,断断续续的,连绵横陈,与远处的点苍山、还有山顶上的白云前呼后应,又跟山的苍茫、云的缥缈一起,浸润到洱海湛清的水里,构成一幅苍山洱海天然的水墨画卷。在这幅山水的画卷里,你不得不承认,那条碧玉带上,一棵棵零星分布的、高大挺立着的水杉,才是画面名副其实的主体。
水杉非常高大,高大到令人震撼,让人感到突兀。它们是拔地而起的,哦,不,应该是从水面上挺身而出的,而后直上三四十米高空,不弯曲,不倾斜,就那样高高耸立,直插云霄,膨大于树干数倍的基部,充分展示着它内心的坚定与稳固。在它高大的身躯之下,丛生的芦苇,只不过是脚边刚刚长出地面的小草芽儿,低矮的灌木,也不过是翠绿色的蕾丝裙边儿而已。——在高大的水杉面前,苍山,白云,洱海,蒲苇,不幸都做了陪衬。白鹭、夜鹭、黑翅鸢呢?更是将水杉粗壮的枝条当做栖息、庇护的场所,或者登高眺远的瞭望塔,它们是画面的灵动元素,妥妥的画面的点缀物。
这水杉可不一般,它是中外闻名的古老珍稀孑遗树种,是植物界的“活化石”,是世界濒危物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跟鸟里的朱鹮、黑颈鹤,兽里的大熊猫、扬子鳄有一拼。据说,水杉在中生代白垩纪和新生代也只有6、7种,过去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些物种已被认为绝灭,直到1941年,中国植物学者在四川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谋道溪(今称磨刀溪)一带,首次发现这一树种,水杉这才开始了它重新繁衍生息的新历程。
水杉这种树适应性强,喜欢在湿润的环境生长,所以,目前很多湿地滩涂都有种植,更是大大小小的公园里的景观树种。前两年去青岛八大关,那一片水杉林不大,但笔直挺拔,高松云天,已经吸引了无数游人的目光;今年春天,去邢台市的达活泉公园,在湖边,见到了一大片的水杉树,密密麻麻的,足有上百株,只是它们才只有碗口粗,距离记载里植株最大胸径的2.5米还相差很远,但它们那整整齐齐的队列,还有挺拔的身姿,却早已具备了其不同凡响的神韵。
不过,水杉生长快,材质轻软,树木纹理也比较平直,因而,做不得栋梁之才,但却是建筑装修的好板料,也可以用于造纸等,然而,水杉最好的用途,还是做景观绿化树种,是庭园很好的观赏树,尤其可做为秋天的观叶树。到了秋天,水杉的羽毛一般的叶子就会变成黄色、红色,在树下仰望,直迫苍穹,冷峻而峭拔,而那色彩却非常温馨,姿态却非常飘逸。我在上海的豫园,曾抱着水杉的树干,举头仰望它凌云的树梢,欣赏它深秋梦幻的色泽。
望着这一株一株生于碧水、耸立云天的水杉,你尽可以想见,到了秋天,它的叶子变成红黄色,那洱海将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哦,我真的醉了,洱海的一草一木都那么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