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章丘的那棵葱(散文)

精品 【东篱】章丘的那棵葱(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506.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49发表时间:2024-12-26 07:13:38
摘要:章丘大葱,已经是一种文化符号了。别只是说山东人只知道煎饼卷大葱,这大葱的学问可大着呢,且看我大葱故乡章丘一行所见。


   有些话,在合适的地方去说,就充满了趣味,甚至诗意。有些话,一出口就容易僵局,让人尴尬。
   “你算哪根葱?”这话早就流行于北方,说出来,透着藐视轻视他人的态度,如果是朋友或熟悉的人之间调侃,倒没有什么,若是挑战一个陌生人,我估计是要出事的。这是一句特别冲肺管子的话,接下的场面,可能是拳脚相向……因为没有尊重,就容易出事。当然,自嘲一下,说明自己的地位资历太浅,顺口说“我算哪根葱”,这辣气和幽默就会让人喜欢。
   就像说“真是头猪”,自嘲的话,可能还透着一点老实巴交的憨厚,有点可爱。怪不得老外说,毕其一生也学不透中文。语言是智慧的产物,不仅仅是语法的。
   不管是我,还是你,你若在山东济南旁边的那个县——章丘说,章丘人都不会怪你出言不逊,反而觉得是你太懂得章丘了。
   走进明水古城的售票大厅,迎面一句——我是章丘的那棵葱。这一定是个好话,因为我在古城复旧的“明水邮局”一侧的古屋的墙壁上再次见到这句话。
   只不过和我记住的这句话有所差别的是“根”换成了“棵”这个量词,中文里的量词可有讲究了。一枝花和一株花,可能就数量的多寡来说就有些微的差别。不过,在我真正了解了章丘的葱以后,觉得非用“棵”不可了。
   其实,以“棵”称章丘大葱,并非随意。章丘大葱最著名的品种叫“大梧桐”,自然要以“棵”论。
   这句话一侧有个注脚:葱生江南则为葱,生于章丘则为树。既然是“树”,最好用“棵”这个量词。用“根”则给树杈合适。
   开端一句,就透着古文化。源自“橘生淮南则为橘”,真个是暗中迎合了古城的“古”字。其古并非只是古建古物,还有能够使之古为今用的灵魂文化。
   设在曾经的“明水邮局”处,更是处于一种亲切的考虑。邮局一条街,布满了一些章丘的老字号,屋门写着“随时可‘明水邮’”的字样。我问过与卖大葱毫不相干的饰物小店,店主说,你若不方便往家带,留下通讯地址,我给你配“葱”快递。你给个价,我按价买葱即可。
   哦,这番应诺,是不是就是为“我是章丘那棵葱”的最好注脚呢?谦逊,热情,诚实,是这句话的内涵。少了幽默,多了一份信任。
   配图是一棵卡通树,两个树杈闪着翠绿,就像两个葱叶。树干是白色的,没有根须,不过,根须变成了流苏裙,是微黄色的,葱白部分的上部好像是涂了粉儿的脸蛋,还挂了一副太阳镜,粗的根须做了手,掐着腰;两只脚还穿了鞋子。全副武装起来了。给一棵葱这么一装饰打扮,情趣就变了。
   这不仅仅是一棵树,还是章丘人的朋友亲戚亲人,如此赋予一棵葱人格化,说明了这一点。章丘的葱,就是章丘的标签,甚至比标签还鲜明,是名头,是荣耀。
  
   二
   章丘的葱是一棵树。这句话点醒了我,想起30多年前自济南乘大巴车往老家跑,停车在国道明水站点,司机就吆喝,说想扛几棵章丘的葱树就赶快点。
   是啊,站内靠墙处一排“葱树”,我是一米八的个头,往葱树跟前一站,我有点自惭形秽了。葱树,哪一捆都是两米左右的高度……合影吧?没有手机,只能空摆一个姿势,好在这个镜头始终储存在我的记忆底片上。
   老家的大葱,葱白一尺半的就算上品,而章丘大葱,葱白少说一米五,就像侏儒和巨人姚明比,岂止是矮了半个身子!现在想想这个景象,章丘的大葱就跟南方的甘蔗林一样,上半部,绿波滚滚;下半部,白浪汹涌。北国有原始森林,山东章丘有“葱林”。大葱,带给人的意象,比诗歌还美,只要调动想象力,美感的相似事物就来跟章丘大葱为伍比对了。可不能只看到大葱的个头,它也是秀外慧中之物。
   古籍里也不乏正面描述,《齐民要术》一书就给了“绣惠正宗”的美评。我听说,章丘人待客设家宴,就切一盘大葱葱白,整齐排列,再配一碟大酱。想想吧,不正宗,怎么能堂而皇之地上桌啊。
   在章丘的明水古城,每一个景点处,好像都站着一个名人,就像漱玉泉边,有李清照掬水临泉;在墨泉飞瀑处,能看得见书法家舒同的身影……在那个“葱句”处,我看到了诗人舒婷的微笑。
   舒婷给了橡树一首诗《致橡树》,橡树一下子就成了爱情的信物,她的朦胧派诗歌,把爱情的样子弄得如醉如醺,鸟儿为之鸣,泉水为之歌,春雨为之滴沥,险峰不及其高,日光不如其暖。想起橡树,就有舒婷站在旁边的影子。章丘大葱,居然也受到诗人舒婷的赞美。不过,她这次给章丘大葱写的是散文,题目是“你是章丘的那棵葱”(2006年创作)。不过,她的句子还是诗——“无论到什么地方再见清泉涌动,定会忍不住忆起章丘的明眸皓齿……”亮点就在“明眸皓齿”几个字上,到底是写章丘的泉水之美呢,还是写章丘的大葱的模样?葱叶如染了绿的头发,苍白就是“皓齿”,只是那幅画的太阳镜遮住了大葱的“明眸”了,只能让人去猜,那眼睛是杏眼还是丹凤眼。
   诗人高洪波到了章丘感慨说“章丘归来不看泉”,这是化“黄山归来不看山”而来,我想说的是,章丘归来不敢说大葱。这样的话,是诗人故意留给我们去琢磨的吧?
   一方水土养一种物种。土地真的是太神奇了。
   吃最好的苹果,必须到山东的栖霞,那是“中国苹果之都”;吃最好的梨,必须到山东莱阳的五龙河畔,那是荏梨贡梨的发祥地;吃最好的蒜薹,必须到山东的金乡,那是2000多年土地滋养的,喷香的肉丝,必须有金乡蒜薹来标配。那年,我路过金乡,看到一路装载蒜薹的汽车,排列成阵,好一派壮观。哪知,山东苍山大蒜才是正宗,若走到苍山,我一定冲进蒜地,薅几根苍山蒜薹嚼食。放过什么也不能放过美食。
   其实,我去章丘,关注大葱,是冲着一句话去的,章丘人看人会“瞧不起”人,说“你还没我家的大葱高呢”。当然,我更想尝尝章丘的“葱树”口味。
   章丘的大葱,可以说是各种美食的灵魂。20多年前,我到泰山见老乡,晚上吃泰安河里的红虾,遇到的都是特产。煎饼是泰安农家鏊子烙出来的,热乎着呢,红虾是泰安大汶河的特产,和“大汶口古文化”有着同样的名气。而卷进煎饼里的葱就来自章丘。要我形容出三种食物搭配吃的滋味,实在口拙,说不出。至今我依然觉得是吃了一种名气。章丘大葱,要借用到那句广告词“有点甜”,没有纤维感,咬一口,脆香脆香的。外省人认识山东,就用“煎饼卷大葱”来形容,却不知,煎饼哪儿的好,大葱哪儿的出名。那是经典的传统名吃,是最地道的山东味道,可不要以为是下里巴人。
  
   三
   进入章丘,吃饭不能离开大葱,否则人家真的会说我“算哪根葱”了……
   我走进叫“章丘味道”的饭店。读着名字,我懂得了,这味道一定是大葱味。没错。两份小煎饼卷大葱,一份章丘大葱炒羊肉,再来一份葱混沌。人家的大葱系列不亚于满汉全席,吃不完的地方风味,只能默默地看着那些菜品名字了。我马上纠正了自己的一个误解,章丘大葱是蔬菜,是可以唱主角的菜品,而不单是充当调味角色的调料。千万不要说,大葱蘸酱无法下口,煎饼卷大葱令人生威,那是你没有遇到章丘大葱。
   先跟老板攀谈章丘大葱。章丘的土地是大葱的独恋,“独恋”是老板的用词。微酸性的沙质土壤,土层厚实而疏松,有利于“深开沟、高培土”,才使得章丘大葱成为独一无二的名品。
   其实,老板忘记了一条,原来章丘大葱的品质是被明水的泉水决定的,难怪我可以别解舒婷的那句话。明水的泉,汇聚成绣江河,一河的水,养着人们的眼,也养着千亩万垄的大葱。水质清纯,饱含地下泉的矿物养分。老板开玩笑地说,就像生孩子,好的地,好的水,才养得出好的大葱。天下大葱,为章丘的内含硒,曾经用过含硒的水杯,略知硒的用途,保护胃粘膜,抗氧化,都是硒的突出特点。
   改革开放这些年,章丘大葱种植面积十几万亩,形成了大葱产业,其品牌价值超过了52亿元,年产值都在10亿元之上。我们熟知的方便面的料包,几乎都有章丘大葱的葱花。想想吧,不管多远,葱花总是从章丘飞到我们的碗里。老板跟我炫耀,他认识的邻村农户于2023年在章丘秋季大葱文化旅游节上,拿出了2.586米高的“葱王”,一举打破了世界纪录。
   老板风趣地说,我还没有那根葱高,我算哪根葱?这是他的幽默,也是他的自豪。
   章丘大葱是美食,也是文化。章丘的“葱农”,传承章丘大葱的文化,不断辛勤付出,探索种植智慧,才创造了“葱树”的文明。章丘的那棵葱,那棵树,那个品牌,那个文化的载体,在今天才被无限挖掘,成为传奇。
   吃着一桌的大葱文化宴,我问及一个奇怪的问题。李清照吃过章丘大葱吧?有没有一首词写过大葱?
   “你是哪根葱——小样!”老板来了一句歇后语,随即他解释道,小样,是说我们容易小看了李清照。据他推测,李清照也是吃大葱长大的。何以见得?山东人有不喜吃葱的吗?只是没写出一首词,或者写了没有流传;或者葱有辣气,放进她的婉约词里,味道变了……
   好一个“葱文化”!我觉得,他在大葱和李清照之间,是经过一番琢磨的,怎样读李清照,这位老板读得深刻。否则,不可能有这样一些判断。我总是书呆子气,引文摘句,与大葱挂钩。少了对文化方向的把握,在这位老板的心中,李清照也是带着大葱味的,完全认识一个词人,何其不易!
   章丘人有关于大葱的自豪。老板跟我说,1949年,斯大林过70大寿,毛主席前往祝贺,就拉了一个车皮的章丘大葱。章丘大葱的种子曾随“神舟八号”,遨游太空,可惜不知返回的大葱种子长出的大葱是什么样?
   我道,章丘的大葱是一棵树,一棵高大的树。
   在国道路边,我挑了一捆章丘大葱。今年的章丘大葱1.40元一斤。卖葱的是一位中年妇女,站起来摆手送我离开,一方头巾,遮不住她的“明眸皓齿”……
   走出章丘地界,我抛给自己一个问题——我算哪根葱?我笑着给自己一个答案——我是喜欢章丘大葱的那根葱。
  
   2024年12月26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9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  “你算哪根葱?”,“我算哪根葱?”这些话,在合适的地方说,就充满趣味,甚至诗意。作者由此引出了章丘的那棵葱,也由此展开叙说“葱文化”。“章丘的那棵葱”中的量词“根”换成了“棵”,原因是章丘的葱不像是南方的小葱而是一棵树,既然是树,量词当然用“棵”了。明水古城邮局,将“章丘的那棵葱”书写在墙上,并注上卖葱邮寄地址,体现了谦逊、热情、诚实。一棵葱,一棵树,赋予人格化,就是章丘的朋友亲戚亲人了。章丘的葱就是章丘的标签,章丘的荣耀。章丘的葱是一树,少说有一米五高,与作者老家葱比,就像侏儒与姚明相比。章丘大葱带给人的意象,比诗歌还美。章丘明水古城,每一处景点都与名家佳句相对应,如游览章丘山泉就有“章丘归来不看泉”,游览黄山就有“黄山归来不看山”。作者也想为章丘的葱补上一句“章丘归来不说葱”。章丘的大葱可以说是各种美食的灵魂,章丘“煎饼卷大葱”,又香又脆,是经典传统名吃。章丘饭店的味道一定是大葱的味道,一份章丘大葱炒羊肉,再加一份葱混沌,不亚于满汉全席。品到的是地道的山东味。改革开放后,大葱产业成了章丘主打产业,年产值都在10亿元之上,2023年在章丘文旅节上,2.586米高的“葱王”,打破了世界记录。章丘的那棵葱那棵树,成了知名品牌。文章语言幽默、风趣、形象。取材新颖,事例典型,集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介绍了章丘葱独特的形象、独特的韵味、独特的价值。展示了章丘“葱文化”的无穷魅力,为章丘带来巨大的财富。大美散文,推荐共赏。【东篱编辑:吴孟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26003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12-26 07:22:08
  怀才老师的这篇文章,语言幽默、风趣、形象。取材新颖,事例典型,集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于一体。介绍了章丘葱独特的形象、独特的韵味、独特的价值。展示了章丘“葱文化”的独特魅力。大美散文,拜读学习!问好老师,祝冬日幸福快乐!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26 09:15:02
  谢谢吴老师的精彩编辑,很喜欢你的美编,充满鼓励,给我创作的力量。几次想动笔写章丘的大葱,但掌握的材料不够充分,就搁置了,这次特地去逛明水古城,看到章丘人对大葱的美赞和深刻理解,有了创作的素材。大葱,在很多地方就是调料而已,但仔细想想,正如韩老师所言,吃北京烤鸭,如果没有大葱,或者说没有章丘的大葱,那就变味了。大葱的功劳不可忽略。章丘大葱是产业,中国之大,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产特色,文学就是要去发现这些。我佩服章丘人对那句话的改造和理解,是精彩的调侃,也是标榜。遥握,特别期待吴老师的佳作,南溪的系列没有完吧?问候冬祺,谨祝创丰!注意最近的采访稿的写作,辛苦了。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12-26 07:35:03
  这篇散文妙趣横生!以葱为引,展现章丘葱独特形象、韵味与价值。语言幽默风趣,事例典型,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兼具,尽显“葱文化”魅力,带来财富,令人印象深刻。 问候怀才老师,祝你身体健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26 09:20:10
  谢谢滴善斋老师的美评,你的点评很深刻。大葱,在我们的饮食生活里就是调味品,甚至有的人还不喜欢,做菜也不喜欢撒葱花,而这并不影响大葱的文化和经济价值。把大葱做成一个支柱产业,章丘人了不得。我这次去,发现了舒婷的留言,尤其深切感到,文学对于一个地方的意义。舒婷,在我的心中,是橡树,也是那棵葱……遥握,问候冬祺,期待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12-26 08:39:15
  这文章写得,风生水起,酣畅淋漓,叙述和感悟的勾连,天衣无缝,收放自如。大葱之于百姓生活,实在太重要了,爆锅、炒菜、生吃,不可或缺。煎饼、烤鸭,可以说离开了大葱,食之无味。南方人不生吃大葱,在我看来,是心理障碍,是一生的憾事。“棵”与“树”,这两个字用活了,这文应了那句“龙头、猪肚、豹尾”,仔细品读,处处精彩。佩服老师驾驭文字的功夫,行文不用“导航”。拜读学习老师佳作,体健,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26 09:26:41
  谢谢韩老师的美评。每次发表文章都在期待韩老师的点评。就像学生上课,只等喜欢的老师进教室……行文就是根据所想,一路下来,围绕这章丘大葱,不敢分神,大葱的确给了我很多审美特色。北方人对大葱很爱,锅上没有大葱饭菜就没有了味道。北京烤鸭若没有章丘大葱,味道就变了。大葱可以说是北京烤鸭的灵魂。南方人排斥大葱,也可能是习惯的问题,不过,我们建议吃点章丘大葱,吸纳人间味道。我对“棵”这个量词也有了特别的认识,章丘的大葱论棵,谁说“根”就是不懂得章丘啊。舒婷的“明眸皓齿”这个词应该是说明水的泉水,不过,我觉得拿来形容大葱的葱白也非常贴切。在细节上,本文还有值得再加工的必要。这类文章就怕写得没有特色,我努力避免之。遥握,问候冬祺,期待佳作。
4 楼        文友:枫桦        2024-12-26 09:44:59
  章丘的大葱是山东半岛的名牌,响当当的!一米八大个,让人不敢相信!一直都说这事儿,那回吃葱爆海参,著名的鲁菜之王,就是用章丘的大葱制作出来的!好味道!老师又得意一回!介绍山东特产总是自信满满!难怪啊!在世上行走的名牌,来自山东的太多太多!让人眼红啊!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26 10:11:43
  谢谢枫桦老师关注留墨。章丘大葱,真的是独一无二的品牌,秋冬走进章丘,大葱就是风景。我喜欢章丘人硬是把那句话改造成名句了,去过章丘就忘不了。拉过一捆就是一米五以上的大葱,不能不今人赞叹。葱爆海参,这个菜应该来烟台威海,或者是青岛,青岛的有点贵。章丘大葱的葱白爆海参,那是一流的品质。不过,海参很贵,现在一般都是打汤吃,营养价值不会损失。细数山东特产,真的不少,可能是比较上心,今年做一个梳理,发现真的值得写写。谁不说山西是个好地方,只是山东人不善唱,多了山东快板,唱出来,物产很多,编一串都能。遥握,继续期待枫桦老师的美文,谨祝创丰!
5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12-26 10:38:10
  之前去过济南,吃煎饼卷大葱,滋味够张扬!今读怀才老师章丘葱文,感觉字字都散发着浓郁的葱香。章丘的葱长成了大树,成为各种美食的灵魂,真是妙不可言!好文,裹挟着化不开的文化气息,读之沉醉!问候怀才老师,冬祺!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26 10:52:08
  谢谢罗老师拨冗留墨,美评鼓励。煎饼卷大葱,是鲁西南一带的吃法,济南不多见,大葱的辣气,遇到煎饼的米香,二者绝配,吃的就是个滋味。我是被章丘大葱感动了,我老家的大葱50公分高就是大高个了,相比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有时候老家明明也有大葱吃,就是想买章丘大葱过瘾,可能吃的就是一股文化气息。葱花是美食的灵魂,几乎所有的美食都无法离开葱花,每一盒方便面都有章丘大葱的影子,写成这样的产业,章丘人做了多少努力。山东人写大葱,名正言顺,毕竟章丘不是胶东半岛,不然我就列入胶东半岛特产了。期待罗老师的美文,期中考试结束,来一篇吧,很想你的风格。
6 楼        文友:简柔        2024-12-26 10:45:24
  小葱常吃,增香调味。章丘大葱像树,叹为观止呀。吃过北京烤鸭,夹的葱是章丘大葱,难怪那么好吃。大葱配烤鸭,绝配,很去油腻,太香了。山东的煎饼卷大葱,如雷贯耳,好想品尝一番。章丘大葱,让人神往,读怀才老师此文,如见大葱,如闻奇香,读之甚喜。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26 10:58:05
  山东的美食,都是豪放派的级别,不像南方的美食,多是甜食,我到广州,连早餐都是甜的,大葱调味,但山东人是当作菜来吃的,大葱爆羊肉,葱花爆海参,都是一流的好菜。来山东一定选这样的菜。后者可能贵点,但不容易吃到。舒婷的散文给我们特别的观感,称“棵”,一下子就让大葱树立了形象。北京烤鸭若没有章丘大葱,灵魂就没有了。煎饼卷大葱是鲁西南一带的吃法,如今很少见了,曾经是为了省事,现在讲排场,这道菜就几乎消失了。随笔一般的小文,得到简柔老师的夸赞,甚喜,谢谢!遥握,继续期待简柔老师的美文,点亮东篱。
7 楼        文友:佳华        2024-12-26 11:40:45
  章丘大葱,可谓蔚为大观。想象一下即可,大葱生长的季节,一米八的大个站在葱地里看不见天日,你会怀疑这还是葱吗?很少有人写大葱,怀才老师写了,写的很有风格,很有趣味。另外给老师更正一个事,最好的蒜薹不在金乡,在临沂苍山,即现在的兰陵。苍山是真正的大蒜之乡,金乡大蒜是我的一个老领导在任时宣传出来的。金乡的蒜是杂交蒜,有的不长蒜薹。苍山的蒜薹又粗又脆,金乡的又细又柴,市场上苍山蒜薹价格高很多。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26 11:48:29
  谢谢佳华老师纠正。可能是我那年路过金乡,看到路上都是装大蒜薹的汽车,便有了这个印象。我马上在文章里修改一下。不曾想,大蒜在今年被美国人制裁了,说危害美国的安全。世界发生的事情真的始料未及。大蒜有什么过错?谢谢佳华老师留墨。因有山东老乡,怀才写文可以有词典可翻了,谢谢。遥握!
8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12-26 15:10:02
  读怀才老师文,长见识了,原来有2米多高的葱啊,那可与甘蔗一比高低。我曾经在超市买过一根葱,手指大小,筷子长短,想学着山东人那样生吃,蘸好了酱,还是没勇气下嘴。读罢怀才老师文,又萌发勇气,买葱去,买章丘大葱。今晚吃煎饼卷大葱。哈哈。怀才老师的文章写得那是真个好,点一个赞不嫌多!遥握问侯,谨祝冬暖安好!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26 15:19:16
  吉安有章丘大葱?不会吧?在南方,找到2尺长的大葱就算不错了,我们这里也没有章丘那样的大葱。很多大葱不能生吃,主要是辣气痕冲,章丘大葱有点甜。我们的市场有时候从章丘拉回来卖。我是看了舒婷的句子,包括读了她的散文,对章丘大葱有了想说的感觉。山东的品牌不少,明年秋天来收获一车去。谢谢点评,期待美文,谨祝创丰!
9 楼        文友:石叶六        2024-12-26 18:55:33
  从地瓜的好来到章丘的那根葱,山东的美食一串串,在老师笔下如珍珠般璀璨诱人。小时候,曾经听母亲说过,如果她和父亲两个要是打起来,马上在旁边放几根葱就能化干戈为玉帛了,可见,大葱在北方人生活中的地位。一方水土不仅养一方人,还养一方大葱。山东人是大个子,大葱居然也长那么高,真长见识了。一代词宗李清照与章丘大葱,老师思维奇巧,妙语解析,大笑大赞!拜读学习老师佳作,祝怀才老师冬安,开心快乐!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26 19:02:30
  石叶老师的点评,让我也捧腹……谢谢,喜欢啊。连着两篇文章写食物,算不上美食,只能算美食的素材,东北的美食也是俯拾皆是,就等石叶老师一一介绍了……不知夫妻闹腾,为什么门边放几根葱就化干戈为玉帛,赐教。大葱在北方人的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东北也是如此吧?我们这里,不能天天买大葱,厨房里总是有,有的人家就用泡沫箱子盛着泥土,栽上大葱养着,随用随时拔一棵。大葱与人的个头是否有着直接关系,真不知,可能有着关系。李清照和大葱,这是闲谈,饭店主人是章丘人,常常拿李清照说事,是一种怀念吧,也是自豪的。遥握,问候冬祺,期待你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10 楼        文友:石叶六        2024-12-26 19:52:36
  哈哈,放几颗大葱,他们两个就会抢着大葱吃了,没心思去打架了!我正好也有疑问,章丘大葱那么长,直径有多粗呀?问候老师,晚安!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2-26 19:57:21
  正经大约也就三四公分的叶子吧,不是很粗壮。不过,粗的大葱切开,里面的芯常常是双的。就像出挑的小伙子,瘦高个。人没大葱高,但种出比人高的大葱,很神奇的。谢谢石叶老师再度留墨交流,晚安!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