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奖】何人击鼓(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奖】何人击鼓(散文)


作者:汪震宇 举人,3959.2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3发表时间:2024-12-26 09:50:28
摘要:当我轻轻地把鼓槌碰到鼓面上的那一刻,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紧张得不行,好像在等待着一个奇迹的发生。可是,老鼓只发出了几声微弱而沉闷的“扑扑”声,就像一个生病很重、快要喘不过气来的老人。那声音里充满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在被冷落的无奈。

在外婆家的二楼,有一面老鼓。它就那样静静地待在角落里,满身都是灰尘,像是被时光遗忘了很久很久。鼓身的颜色是那种暗暗的褐色,摸上去凉冰冰、糙乎乎的,上面的木纹就像老人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仿佛藏着好多好多过去的事儿。轻轻摸一摸,感觉它好像在悄悄地跟你诉说着以前的故事。
   如今,外婆和外公都快八十岁了,外婆的头发白花花的,稀稀拉拉地散在肩膀上,背也弯得厉害,就像一棵被风吹雨打了很多年的老树。她的手瘦巴巴的,血管和老年斑看得清清楚楚,每次拿东西的时候,手都会微微地抖,看着就让人心疼。外公呢,走路虽然没有以前那么快了,但每一步都走得很稳,眼神里还是透着一股倔强和温柔,就像夜空中不太亮但一直坚持闪烁的星星。每次我回外婆家,看到他们俩,心里就有好多好多的感触,又敬重又依恋,还忍不住感叹岁月过得太快。
   小时候,我每次去外婆家,总是迫不及待地跑上二楼去看那面老鼓。我小心翼翼地用小手摸摸鼓身,心里既好奇又有点害怕,觉得它特别神秘。虽然我没听过它响起来是什么样,但从外婆和舅舅的聊天里,我知道这鼓在村里可是个了不起的存在,经历了数不清的高兴事儿和伤心事儿。
   记得有一次,外婆坐在那把摇摇晃晃、老是发出“嘎吱嘎吱”声的老藤椅上,慢慢地跟我讲起了以前的事。外婆年轻的时候,这老鼓可是村里各种庆祝活动的主角。每到丰收的时候,村子里的谷场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满满的都是稻穗。风一吹,稻穗相互摩擦,发出沙沙的声音,就好像在为即将开始的欢乐派对鼓掌。村子里的房子一座挨着一座,烟囱里冒出的烟直直地升上天空,然后慢慢地散开,就像给整个村子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纱巾。村民们都笑得合不拢嘴,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谷场。几个身体壮实的大叔,大踏步地走向老鼓,把袖子往上一卷,露出结实的胳膊,肌肉鼓鼓的,那胳膊上的肌肉仿佛是蕴含着无穷力量的小丘,随着他们的动作,似乎都在微微颤动、跃跃欲试。他们高高地举起鼓槌,那鼓槌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仿佛也在期待着即将奏响的狂欢。只见一位大叔深吸一口气,猛然间,他的手臂如同一道闪电般挥下,鼓槌重重地砸在鼓面上,“咚”的一声巨响,如同炸雷在谷场上空爆开,震得周围的稻穗都似乎微微颤抖。紧接着,其他大叔也纷纷响应,鼓槌如雨般落下,“咚咚咚”的鼓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震耳欲聋的声浪。刚开始的时候,鼓声节奏沉稳而有力,像是一位老者在不紧不慢地讲述着古老的传说,每一下都充满了农民们对土地的感恩,是他们一年辛苦劳作的深情回响。鼓手们的眼神专注而虔诚,他们的额头上青筋微微凸起,随着鼓点的节奏轻轻晃动着身体,仿佛在与大地母亲对话,每一次击鼓都是一次深情的倾诉;没过一会儿,节奏越来越快,鼓槌在鼓面上跳动得如同灵动的精灵,快得让人眼花缭乱。那声音好似一群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飞奔,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又好像汹涌澎湃的潮水一波又一波地冲向岸边,把丰收的喜悦推向了最高潮。村民们围着老鼓,一边尽情地跳舞,一边大声地欢笑、唱歌,所有的声音混在一起,就像一幅超级热闹、充满活力的乡村画卷。我们这些小孩子呢,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一会儿摸摸这个,一会儿碰碰那个。好多孩子都兴奋得满脸通红,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滚,却根本顾不上擦。有的孩子因为太激动了,一边跑一边喊,声音都喊哑了;还有的孩子不小心摔倒了,但马上就爬起来,继续笑着、闹着,眼睛里闪烁着比星星还亮的光芒,好像这面鼓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吸引着我们每一个人。
   到了过年或者元宵节的时候,老鼓更是成了整个村子的灵魂。天一黑,夜幕就像一块大黑布慢慢地盖了下来,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洒下一片银色的光。村子里到处都挂着大红灯笼,红彤彤的,就像一个个熟透了的大苹果,把夜晚照得亮堂堂的。老鼓被村民们恭恭敬敬地抬到村子中间的空地上,不一会儿,男女老少就像潮水一样从四面八方涌了过来,把老鼓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村子里的池塘水面上倒映着灯笼的影子,一闪一闪的,就像无数颗金色的小星星在水里跳舞。年轻的小伙子们一个个热血沸腾,脸涨得通红,就像即将上战场的勇士一样,争着去敲鼓。他们拿起鼓槌,使劲地敲打着鼓面,鼓槌上下飞舞,快得都看不清了。每敲一下,鼓面就凹下去一块,然后又马上弹起来,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仿佛他们把对新一年的所有美好期望都随着这鼓声送到了天上,让远在他乡的游子们都能听到,然后快快回家。姑娘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漂亮衣服,就像春天里盛开的花朵一样,随着鼓点翩翩起舞。她们的舞姿轻盈优美,就像微风中轻轻摆动的柳枝,裙子随风飘动,好像天边的晚霞一样绚丽多彩。老人们则坐在一旁,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那笑容就像秋天盛开的菊花一样灿烂。外公总是坐在最前面,他挺直了腰杆,目光随着鼓点的节奏微微闪动,那眼神里满是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在这鼓声中意气风发的模样。他的手轻轻放在膝盖上,不自觉地跟着节奏微微晃动,嘴里还不时地和旁边的老友低声交谈几句,分享着那些久远的故事。外婆在一旁和其他妇女们一起,为跳舞的姑娘们整理着裙摆,眼睛里满是慈爱。有一位老爷爷,手指轻轻地在膝盖上打着节拍,眼睛微微闭着,嘴角带着一丝微笑,嘴里还小声地哼着一首古老的歌谣,那歌声和鼓声交织在一起,让人感觉好像回到了以前的美好时光。
   此时,一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像是被这欢乐的氛围点燃了全身的激情,他一个箭步冲向老鼓,从正在击鼓的大叔手中抢过鼓槌。只见他双手高高举起鼓槌,那鼓槌在灯光的映照下仿佛带着炽热的火焰,随后猛然落下,重重地砸在鼓面上,发出一声震天动地的“轰”响,这一声响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周围的村民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响惊得先是一愣,紧接着爆发出更为热烈的欢呼与呐喊。
   小伙子越敲越起劲,他的双臂如同飞速旋转的车轮,鼓槌在鼓面上敲出的节奏快得让人几乎看不清。那鼓点密如骤雨,“咚咚咚咚”地连成一片,每一下都饱含着无尽的力量与热情,仿佛要把整个村庄的活力都通过这鼓声释放出来。老鼓在他猛烈的敲击下,也像是被唤醒了沉睡已久的灵魂,鼓身剧烈地颤抖着,发出的声音响彻云霄,“咚锵咚锵”的鼓音似金戈铁马奔腾而过,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又似万钧雷霆在云层中炸裂,震得人耳鼓生疼;还似汹涌澎湃的黄河之水,以排山倒海之势滚滚而来,冲击着每一个人的心灵。那声音在空中回荡、盘旋,似乎要冲破这黑夜的束缚,向天地宣告着村民们的喜悦与自豪,让整个村庄都沉浸在这雄浑激昂的鼓乐海洋之中。
   孩子们兴奋得在人群中又蹦又跳,他们的眼睛紧紧盯着老鼓和击鼓的小伙子,眼神里满是崇拜与激动。几个调皮的孩子还学着击鼓的样子,在空中挥舞着小树枝,嘴里模拟着鼓点的声音,尽管不成曲调,但那股子认真劲儿让人忍俊不禁。妇女们则在一旁笑着、叫着,为小伙子加油助威,她们的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在喧闹的人群中格外动听。
   而老人们,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他们的眼神中透着对这熟悉场景的怀念与欣慰。有的老人轻轻点头,手指随着鼓点的节奏在膝盖上有规律地敲击着,仿佛在和老鼓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有的老人则闭上眼睛,沉浸在这欢快的鼓声中,思绪飘回到了自己年轻时的那些美好时光,那时的他们也曾在这老鼓的陪伴下,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充满希望与欢乐的节日。
   可是,这老鼓也见证了村子里的悲伤。有一回,村里一位老人去世了,送葬的队伍慢慢地走着,就像一条沉重的河流。天空阴沉沉的,乌云一大片一大片地压在头顶,好像也在为老人的离去而难过。老鼓也出现在了送葬的队伍里,这时候的它,发出的声音低沉缓慢,“咚—咚—”,每一下都像是大地在深深地叹息,充满了悲伤和沉重,让人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安静而哀伤。亲人们都穿着白色的衣服,脸上满是悲痛的神情,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不让它流下来。他们默默地跟在鼓后面,脚步沉重得好像每走一步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就像他们的心也被这悲伤压得喘不过气来。队伍里有一位阿姨,手里紧紧地握着一块手帕,手帕都被泪水湿透了。她的肩膀不停地颤抖着,努力不让自己哭出声来,可是那红肿的眼睛却怎么也藏不住内心的悲痛。她旁边有个小孩子,眼睛里满是迷茫和害怕,小手紧紧地拽着妈妈的衣角,好像在寻找着安全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像鸟儿一样飞到大城市里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了。那些古老的习俗也慢慢地被大家遗忘了,就像风中的蜡烛,越来越微弱。外婆家的老鼓也被放在二楼的角落,很少有人再去理会它。只有我,每次回外婆家,都会习惯性地跑到二楼去看看它,就像去看望一位很久不见的老朋友。
   有一次,我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冲动,想要听听这老鼓的声音。我在角落里找到了那对落满灰尘的鼓槌,像捧着宝贝一样把它们拿起来,然后慢慢地走到老鼓前。当我轻轻地把鼓槌碰到鼓面上的那一刻,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紧张得不行,好像在等待着一个奇迹的发生。可是,老鼓只发出了几声微弱而沉闷的“扑扑”声,就像一个生病很重、快要喘不过气来的老人。那声音里充满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在被冷落的无奈。听到这个声音,我的心里像被针狠狠地扎了一下,一种说不出的难过涌上心头。我知道,那个曾经充满活力、热闹非凡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老鼓以后可能只能活在我的记忆里了,但它就像一颗最亮的星星,会一直在我心里闪闪发光。
   虽然岁月不停地流逝,外婆家的老房子也变得越来越破旧,但只要外婆还在,我就感觉心里特别踏实。因为外婆就像一根纽带,把我和这个充满回忆的地方紧紧地连在一起。老鼓虽然不响了,但它承载的那些过去的故事,永远都不会消失。每次我想起外婆,就会想起那面老鼓,想起那些曾经的欢笑和泪水,那些热闹和悲伤的场景。它们就像一幅幅珍贵的照片,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都能找到心灵的归宿。因为这是我和故乡、和亲人、和过去之间最珍贵、最深厚的情感联系,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会一直陪伴着我,给我力量和温暖。
  

共 402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当这篇《何人击鼓》的故事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仿佛一幅细腻的乡村画卷也随之缓缓铺陈。那面老鼓,不仅仅是一件乐器,更像是一位岁月的史官,默默记录着村庄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文章以其真挚的情感、生动的描写,带我们走进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乡村世界。从老鼓在丰收庆典和节日狂欢中的激昂奏响,到它在葬礼上的沉痛低吟,每一个场景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传统习俗与乡村生活的紧密交织,以及岁月变迁所留下的深刻痕迹。感受那浓浓的乡土情怀与深沉的情感羁绊。相信它会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引发对故乡、对亲情、对过往岁月的无尽遐思与深深眷恋。愿更多的读者能在这篇文章中找到心灵的共鸣,一同品味这份珍贵的文学馈赠。佳作推荐共赏!【编辑:何叶】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何叶        2024-12-26 09:57:39
  文章以其真挚的情感、生动的描写,带我们走进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乡村世界。从老鼓在丰收庆典和节日狂欢中的激昂奏响,到它在葬礼上的沉痛低吟,每一个场景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传统习俗与乡村生活的紧密交织,以及岁月变迁所留下的深刻痕迹。
何叶
回复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2-31 11:29:37
  小姐姐老师,因您的肯定,小宇写文章更自信了,再次感谢您呢。
2 楼        文友:何叶        2024-12-26 09:58:02
  感谢支持,晓荷有你更精彩!
何叶
回复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2-31 11:30:46
  多谢小姐姐老师肯定小宇文章的立意,小宇会深钻立意,写出深度来。
3 楼        文友:纪昀清        2024-12-27 08:36:43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回复3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2-31 11:30:21
  感恩纪老师对小宇文章细致的肯定,小宇会注重细节,让文章更完美。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