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行走田野(散文)
一
每次回岩溪镇,我都会来这片田野走走,这些年为什么如此钟情田野?
因为我在城市的水泥森林中行走了太久。我曾迷醉于城市的繁华,在一个个购物广场流连,被那些精美的衣物所吸引。我在一条条宽阔的街道上漫步,以为热闹就是有趣的生活。我羡慕别人居豪宅,穿名牌,于是努力赚钱,可是心大能力小,开店多年,勉强糊口。有很多年,我沦陷在一种复杂的、浑浊的气流里,焦虑,不安,烦躁,我不断通过追剧和打游戏来舒缓,通过跳广场舞来释压,可是心绪终归难平。我觉得自己需要换一种环境来调节,于是,我时常回岩溪,偶然间,我发现这片田野,从此它进入我的生活,我频频亲近它,因为它让我心绪趋于安宁,慢慢找回自己。
当然也有乡愁的驱使。故乡是一个小镇,田野无边,大多数人们的收入,来自田野里收获的粮食、菜蔬和水果,那是希望的田野,那是日子的维系。田野里有属于我家的一片菜园,外婆、母亲日日都要在田野间劳作,那些菜蔬为我家拮据的日子提供了一份有力的支撑。虽然,我走出故乡,也走出了故乡的那片田野,但是我的灵魂深处始终挺立着故乡的田野,每次走向岩溪的这片田野,也是我对故乡另一种形式的回归。
又是一个深秋,没有枫红叶黄,大雁纷飞,夏天的气息依然在秋日的高空翻涌,我再次奔赴那片田野。田野在岩溪的西北方向,直行,右拐,再右拐,一股静谧的气息在悄然扩散。我想着田野就在不远处等待我,不由眼眸里流出欢喜,嘴角漾出笑意。
路边有数十株三角梅在倾情怒放,一色玫红,明艳而柔和,长长短短,旁逸斜枝,和城市的三角梅有着不同的风姿。城市的三角梅被统一修剪过,美则美矣,不免刻板、单调,不及这里的三角梅野性恣肆,有着潇洒和奔放的气韵。抵达一座小桥,桥覆盖着重重叠叠的时光,没有精致图案,更没有恢宏历史,它是朴素的,也是寂廖的,朴素得就像大地上的泥土,寂寥得只有少许村民走过,没有文人墨客为它作诗,没有佳人为它歌吟,但是它一直都在坚守,与乡村遥望,与田野相守。一泓碧水从桥下缓缓流过,水是古老的,和这片土地一样的古老。远远地看,水趋于无限地静止,有古井般的安静,世间的风云无法惊动它,历史的浪涛无法席卷它;水又是动荡的,每一滴水都透着新鲜,都在激情地奔赴,奔赴远方,远方有苍茫大海,有山峦叠嶂,有春暖花开,有星辰日月,远方是水梦想的彼岸和归宿。
水边伫立着芦苇、灌木、野花,这里一片素白,那里一汪碧绿;这里铺着紫,那里盖着红。它们水灵、可爱、玲珑剔透。它们姹紫嫣红开遍,但是不会赋予断井颓垣。它们与水缠缠绵绵,彼此滋养,彼此纠缠,到天涯,到海角,到天荒,到地老。
二
抵达田野,如桃花飘飞般的喜悦从心头涌起。田野以遗世独立的方式伫立,不悲不喜,不怨不嗔。田野静默,淡然,坚韧,一直都在等待,等待一个女子的眼神轻盈地抚摸,等待一个女子的情感为它倾泻。等待的欢喜与忧伤,唯有田野知道。我觉得自己与田野似乎分别了太久,虽然月余,却似经年,我日日都在惦记它。——当尖锐的噪音如刀般切割着我的日子时,我思念田野的清幽;当浓烈的尾气如潮般涌入我的肺腑时,我思念田野的清新;当城市的风景以最人工的样子呈现时,我思念田野的天然。所以,隔一段时日,我需要奔赴田野,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默契和约定。否则,思念会变成一缕幽怨,化为乌云,黯淡我的天空;会变成一声叹息,化成石,压垮我柔弱的心。
慈济宫是田野里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那是一栋闽南风格的屋舍,里面供奉着保生大帝吴夲。这个出生于宋朝同安县、救人无数的医者,已被闽南人奉为神,闽南和台湾很多地方都有纪念他的庙宇,大多是民间自发捐款所建,民众把对保生大帝的敬仰以庙宇的形式来怀念,把他的慈悲精神奉为信仰。美好的精神是永不熄灭的光,可以照亮千秋万代行走的道路和心灵的方向。
伫立在一座亭里,我用眼帘把一小片田野收纳,也收纳着亭里的两个石碑。石碑上密密刻着建造慈济宫捐款人的姓名和金额,大概有上千个,数额大小不均,全凭能力和心意,但都代表着岩溪人对保生大帝的敬仰之情,承载着岩溪人的一份温度和情怀。
亭是古老的,让人想到唐诗宋词,想到兰舟、马儿、古道、箫笛、秋雨和芳草连天,那些优美和萧瑟的意象指向离别,也指向一种古朴的生活形态。离别于古代,因通讯不畅,交通落后,变成生离死别,所以,离别对古人而言,是人生中一个刻骨铭心的情节,也是命运里一份无可逆转的惆怅。此时,亭外没有离别,但有一棵老树,与亭斜斜对望。老树很老,与时光抵御了几百年;老树很年轻,因为它的每一根枝干,每一片叶子,都在昭示着一种蓬勃和活力,镌刻的是青春的痕迹。老树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以它的强悍和坚忍藐视时光,与田野形影相随。
老树下有石桌石凳,坐着几个老人,他们是附近的村民。在老树下闲坐、泡茶,是他们农活之后的休闲,此情此境颇有唐诗中把酒话桑麻的意境。对着田野,说说桑麻稼穑之类的话题是最适合不过的。当然,对着田野,还可以吟一首诗,画一幅画,我不是诗人,也不是画家,面对田野,只能赋予遥望和静默。其实对着田野最适合倾诉,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命运里,有属于自己的悲喜哀愁,需要倾诉,舒缓心结,但有些话无人能说,有些话说了人家未必有兴趣听,听了也不一定能理解,别人没有理解你的责任,所以我把田野当成倾诉的对象,他像一个善解人意的大哥哥,会懂得你,理解你。我的倾诉不需要语言,我的凝望、我的情感都是我的语言,我想田野都知道。
行走田野间,泥土的气息在恣意地飘,鸟鸣声如琴音飘入耳内,身心被清爽浸润,感觉自己闲适如清风,无拘无束。村庄就在田野的不远处,村庄的生活日新月异,很多传统在消失,但是田野还在默守曾经。田野赋予村庄以神韵,如果没有田野,乡村将无所依附。
一条条水泥路把田野切割成一块块,适合行走,跑步;也适合自行车、摩托车、小车、三轮车、拖拉机通过,田间小道的硬化和宽阔让农民的劳作变得轻松。闽南的田野,玉米是最常见的农作物,有的已被收割,少许零碎的细叶不舍离开大地,躺着大地的温床上做着甜美的梦;有的刚长出青苗,无比的鲜嫩,嫩得想上前摸一下,掐一根;有的正在拔节,叶葳蕤,枝干坚挺,其间有人影晃动,轻轻的话语声隐约传来,你却看不到他们的身影。稻田占据着更多的土地,成汹涌之势,逼近成熟,金黄的色泽演绎着一种成熟,把秋天的味道热烈凸显。
三
果树在田野里各自安然,芭乐树、芦柑树、柚子树有条不紊地穿插于稻田之间,以挺拔的姿势标榜着自己的生命存在。我把深情的眼神更多地投向菜蔬,它们就在路边,在隆起的沟渠上,在你的脚下,你无法忽略,总被吸引。最吸引我的是扁豆花,浅紫嵌着深紫,比花还让人疼。花菜还在孕育,大片的叶向四处张开,承接八面来风,承接阳光和雨露。芥菜长势喜人,绿得让我心动,真想马上抱一把回家,做顿芥菜饭,必定清香撩人。包菜无视周遭,它很忙,忙着把自己包着,深深地包,紧紧地包,“包菜”之名实至名归。白萝卜娇羞地躲在萝卜叶下,总想穿过萝卜叶,出来看看斜阳,可是萝卜叶极尽呵护着……菜蔬们千姿百态,各自忙碌,忙着生长,然后等待被收获,成为餐桌上的一道菜,进入人们的舌尖,完成它们的人间使命。
菊花在田野的深处,这里一小片,那里一小片,黄黄的很惹眼,菊花的绽放和凋谢鲜有人知,农民只管春种秋收,日出日落的劳作,哪有闲情逸致赏菊呢。菊花无人问津,会不会失落。我想不会吧,它在千年前已经荣光万丈,让陶渊明在东篱采之,让孟浩然格外惦记,让元稹无比倾心,让李清照和它比瘦,菊花绽放在古韵里,灼灼更胜桃花。菊花活得通透:不管是人还是花,都会有起有落,繁华总会退场,荣光终会黯淡,一切都会化为烟云。
田野里还有无数的杂树和灌木,它们往更远处铺展,像田野的隐者,它们的存在无关人们的日子,但是必须存在,田野里若少了它们,将少却多少丰富和浩瀚。每一种植物都有自身的存在价值,就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责任。
一个小山坡旁有一小片柚子林,柚子熟了,几个人在摘柚子,笑语声、柚子香盈满山野,让寂静的田野变得热闹。一辆小车停在田埂上,后备箱敞开,似乎在等待一篓篓柚子的进入。
几棵桔子树缀着些许金黄的桔子,一大筐刚采摘的桔子坐在路边的一个电动三轮车里,一个六十岁左右的妇人正准备驾车归家,一老者头发皆白,扛锄气定神闲地走来,妇人似乎和他很熟,赶紧捧起一把,塞在他的口袋里,乐呵呵地说:“来,尝尝,没打农药的。”老者剥开一个,打趣说“甜死个人”。妇人笑得脸上开了一朵大大的菊花。
丰收的气息在四处乱窜,秋天的味道醇厚如茶。
四
不管往哪个方向走,我都在田野之间,这是一种美妙的感觉。我被农作物的气息、植物的气息殷勤地包裹,这是一种惬意的享受,一种愉悦的状态,心轻易抵达柔软,在城市坚硬的大地和高楼居住久了,我的心仿佛也变得坚硬,有衍变成冷漠的风险。所以,我惊喜于这份柔软的感觉,看一切生出缠绵之意,俯视一只丑陋的小虫子,都觉得它可爱;一片枯萎的菜叶我似闻到花的香气;聆听水沟里水的流动声,我仿佛感受到江河的力量。此时,我的胸怀如花蛤般打开,如泉水般的情怀缓缓注入,灌满全身,渗透灵魂,让我的思绪不再逼仄,不再专注于琐碎和柴米油盐,而是专注于思考,我思考这片土地的过去,——在洪荒时期,它曾是一片海洋,所有的生命都隐藏于海洋的底部,在大地的深处酝酿。经过漫长而又惊心动魄的演变,海洋褪去,泥土呈现,各种植物来此安家,动物们在此活跃,一片荒野被时光深情捧出。然后陆续有人来此开荒,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经过无数代人的辛勤付出,造就了今日的岩溪,造就了这片田野的丰饶和富足。
浪漫想象尾随思考而来,——真想变成田野里的一棵树,一朵菊,有点阳光就灿烂,有点雨水就酣畅,悠闲地看看月光,数数星星,和蝴蝶嬉笑,和小虫子过家家,一棵树的生活也许单调,一朵花的生命也许短暂,但是活得简单,没有困顿,没有纠葛,无须为生活而操心,从这点上,做植物比做人强。
我爱上这片田野,把这片田野在心里悄悄唤为“我的田野”,但是它不属于任何一个人,它只属于自己。
当我遇见江山文学,我觉得自己的生命又多了一个田野,这是精神的田野,我感到自己如此的富足。文字组成这片田野里的风景,有自然山水的呈现,有生活的本真;有小桥流水的浅吟低唱,有大江东去的激越雄浑;有平淡的家常,有诗意的火花,这是一个滋养精神和灵魂的田野,是一个可以让心灵栖息的地方,会让人忘记人间烦忧,忘记红尘滚滚。漫步在这片田野中,我从不敢懈怠,我愉快地开垦出自己的一片小菜园,虽然逼仄,甚至简陋,但种植着我的童年、青春、故乡和梦想,我用心泉辛勤浇灌,我要让自己的菜园永不荒芜。
从此我的身心在自然的田野和精神的田野中自在穿行,生活有了期许和意义,我无比的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