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星】3650,征服高山(散文)
2003年,我开始写作,注意到一条信息,教授朱永新发布一条公告,意思是天天写作,每天至少1000字,坚持十年,写出3650篇,必定成功。
对于“成功”二字,从小,我就充满太多的企望,觉得这是天边的云朵,虽然美丽,但根本不可触摸;像天山的雪莲,具有神奇的功效,却不是我等普通人所能得到。特别是像我这种穷人家的孩子,穷到骨子里,连饭都吃不饱,天天靠“玉米、红薯”充饥,对成功更是异乎寻常的渴望,盼望着有朝一日成为飞上枝头的凤凰,看着天空的红日,仰天长鸣,把苦难与失败踩在脚底,换来一生的幸福。
我没有人脉,不善交际,从别的途径走向成功,几乎不可能。要知道,中专毕业分配,政府给予我们巨大的选择权,让我们当老师,还是去乡镇。我毅然决然选择学校,觉得自己为人老实,情商为零,根本不会说话,容易得罪他人,这样的人在乡镇混不下去,还是校园纯净,无污染,面对天真的孩子,无需钩心斗角,攀亲道故,更适合我这种无背景、不会说话的人。
尽管如此,我还是在现实屡屡受挫,遭遇打击:被家长警告批评,被学生怒目相对,被路人区别对待……更是激发我幻想着走向台功的阶梯,可以笑傲众生,自豪地喊上一句“我辈岂是蓬蒿人”。
别无路径,那就写吧!3650篇,这个数字太过庞大,太过遥远,想想看,一天一篇,坚持十年。“十年”两个字,敲击进电脑中,只不过短短数秒;分配到具体的人生里,却是每一个真实的日子,带着血肉,带着伤痛,带着磨难,总有煎熬,总有灰暗,总有懒惰,怎么坚持到最后,估计只能再次印证“痴人说梦”的成语?
看过一个童话,类似意思是如同秒针,不要想着一年走31536000下。这个数字足以把人吓死,退避三舍,只需要做到一秒钟走一下即可。正如许多马拉松选手总是把大目标切割成小目标,努力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最终征服“高山”、走向成功的事例。
写吧,写吧,一天一篇,每天一千字。初始时,根本没有思路,学校里学的是水产专业,俗话说“养鱼”,跟教育不搭边,跟文学更是天涯海角。我如懵懂的三岁娃娃,连最简单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结构方式都一无所知,更别说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文章,只凭着一腔的热情,不断地写。
幸好年轻,有的是“会当凌绝顶的”勇气;幸好读到“宝剑锋成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励志诗句,懂得“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终有一天,成功会招招手,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教学很累,当班主任更累,累如牛马,却无处诉苦。早晨,天未亮,太阳未起床,我已爬出被子,到学生寝室,喊懒惰的“小猪”起床。起床铃声叫不醒装睡的人,我这个老师可以叫醒装睡的学生。做完早操,带领学生晨读,管理学生用餐;上午上课、备课、批改作业;中午监督午休;下午继续牛马生活,处理学生的各种纠纷;晚上又是自修,讲评作业,直到学生睡下后,才有一点业余时间。抽空写作,每天两小时,何其艰难!只能挤,努力把时间压榨,像花生油的物理压榨,好不容易写完,对凑出来的一千字,连自己都不甚满意,摇头再摇头。
写多了,光靠激情是不够的,毕竟激情只能撑起一世,撑不起一世。我找不到写作的动力,三年时间里,写了几百篇,却篇篇名落孙山,根本进不了编辑的法眼,一篇篇被退稿,或者石沉大海,甚至连投稿的勇气都没有,我的心都要绝望——看来我不是写作的栋梁之才,只是废柴一根,填进锅灶的命,沦为世俗的芸芸众生。
同事告诉我,不妨上网投稿,有各类文学网站:榕树下、红袖添香、不死鸟……这都是网络文学的标杆,已经长成一棵大树,引来万千文学爱好者的停留。我沿着这条路,注册、投稿,陆续被发表出来,才补充一点血量,让我在文学的虚拟世界里继续挣扎与奋斗。
终于,文章被《儿童文学》发表,样刊领取到手,稿费汇入账户,捧着书籍,闻着墨香,看着铅印的名字,想着呕心沥血的日日夜夜。那是六月,荷花盛开,纯白如云,香气迷人,我如饮一杯甘酿,沉醉其中。眼睛迷离中,人更高了一些,“3650”似乎近了一些。
每一个真实的日子需要体验,每一个真实的人需要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喝风屙烟,一个个忙碌的循杯小数不断重复着,构筑出无限的结果。结婚生子、父母年迈,养育子女……都如坚硬的小铜锤,敲打着我本就不够努力的“3650”梦。
2000篇,大概是什么时候?不记得确切的日子,大概是2016年前后。从2003年算,至2016年,13年,将近5000个日子,我没有达成一天一篇的目标,离遥远的“3650”还差了将近一半。再来一个13年,不敢想象。前面富有激情,都无法支撑,以后年龄渐老,还能前行?看来文学梦终究只是个梦,不如等到天黑,月亮升上天宇,闭上眼睛做个梦,梦里啥都有。
太难了,这个梦不做也罢,该醒了。我对自己说,思虑再三后发了一个朋友圈,算是告别:停笔,剁手,不再写作。同事大姐胡安慰我:小单,再接再厉,写作是你的长处,一定要继续。胡大姐年过五旬,依然面容精致,活得潇洒,善于激励他人。
发这个朋友圈,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身体发出严重警告。那些天,坐时间太久,坐姿不正确,腰酸背疼,走路时差点要扶着墙,一瘸一拐的,被同事关心“要不要扶”,我摇头后又疼得呲牙咧嘴,慢慢挪着前行。晚上躺上床,看着天花板,根本翻不动,贴上一大块膏药,贴得皮肤痒痒的,还是没有好转;本是“晨起跑步客”,却因“伤痛恋暖床”。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过了些日子,身体恢复后,我又笑出花朵,删除发的朋友圈,重新打开电脑,没事敲敲打打,“噼噼啪啪”,延续写作之路。多次,被同事反复提及:“小单,又在写作。”我抬头看看他,点点头,算是回答,思绪却停留在文章之中,听不清他后面的话语,“嗯嗯啊啊”地似乎极不尊重人。
老牛终究要耕耘,老狗终究要守家,老作者终究逃不过写作的魔咒。
2022年,正是五一长假,我没有回老家,没有去旅游,而是把阳光扔在野外,枯对屏幕。5月2日,这个时间很具体,加上这一天的一篇,我的文章数量达到3000篇。内心掩饰不住有些激动,小小的欣喜像枝头的麻雀,跃动再跃动,似乎离成功更近一步。为此,我再一次新建文档,经过构思写出一篇文章《写在三千篇之际》,记录走过的岁月。虽然艰辛,充满晶莹的泪珠,但每一步都是过往,不可遗弃。文章结尾,我祝愿自己拥有一双翅膀,可以稳稳地站在纤细的树枝上,因为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飞翔的力量!
2024年10月12日,国庆过后,文章篇幅来到3500篇,终于离最后的“3650”就一步之遥。行百里者半九十,再加油,咬咬牙,相信前路不远。只是这个时候,我的内心平淡许多,如无风的湖面,没有任何波澜——真到“3650”,就一定成功;不到“3650”,失败必然,恐怕未必!这并不是泾渭分明的河流,更不是一步跨越的高耸台阶,所谓的“成功”只是一厢情愿,只是人生路上的一段旅程。和尚吃到第五个馒头才饱,其中就有前面四个馒头的功劳。
再说,无论成功与失败,我还是我。写作已经变成我的血肉,融入我的肌肤,化成我的骨髓。
接下来顺理成章,写作速度巨大提升,写作数量稳步增长,2024年的最后日子,电脑里达到“3650”篇。这遥不可及的高山,被我稳稳地踩在脚底下。至于成功了吗?没有,它依旧是浮云,挂在天边。正如妻子经常嘲笑我一句:“真不知道你天天对着电脑,到底换来什么?比我还重要,我才是你的妾,它们才是你的妻。”我一笑置之,不说对错。
回顾多年的写作生活,换来什么:技巧的熟练,能力的提高,文章的发表,稿费的领取,别人的夸赞……都不是!恐怕更多的是内心的宁静,不为世俗所干扰,如淤泥中成长出来的莲花,不被浊世蒙昧心灵,能够守住一方天地。
诗意不止是远方,可以在身边,也可以在文字里!最后,我想对自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