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南河桥(散文外一篇)

精品 【流年】南河桥(散文外一篇)


作者:李新立 秀才,1618.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8发表时间:2024-12-29 22:19:41

河流像刀子一样,把南北割裂开来,一座桥,却能改变这自然的力量。一九八四年夏天,一辆油漆斑驳的班车朝县城驶去。我正坐在这辆车上。一路上,我一直靠着车窗,一语不发,什么也没有想,但看上去是一副沉思的样子。听有人问县城快到了没有时,我稍微扭了一下头,知道那人和我一样,是初次进城的人。开车的师傅,一直在我的记忆中形象模糊,但他的回答却记忆犹新:过了南河桥,就是县城。
   很长时间里,我觉得南河桥是一个区域的地理标志。我走过的路少,走过的桥更少,因此,南河桥俨然是一座大桥了。好些年头里,我回农村老家,都从它上面经过,有时还去专门看它,可是,我竟然疏忽了它的长度和栏杆的数目,以及它的结构。很显然,这和老师们教导我们的“细致观察”有很大出入。但好在我知道它能容下两辆并排行走的汽车,好多年过去了,这一点一直没有改变。
   去南河桥,几乎都是有目的的。大约十年时间里,我在一家名叫工艺美术厂的集体企业上班,晚上无聊的时光需要打发,也几乎因为凑热闹,走遍了小城的许多地方,一般是在天气暖和的时候,我和一二位同事。同事报告给我的关于南河桥的消息,总让我觉得紧张而又刺激。一次,我们跑去看打架,第一次看到三二十人摆在河滩里,他们中间隔着几米远,互相谩骂,互相鼓动,互相挥动着手中的木棍,空气紧张,一触即发。没有人告诉我,他们是为了什么才这样对垒,只知道他们有中学生,有社会混子。这一次,我终于发现南河上游,河岸地势宽敞、开阔,砂石地面上挣扎着绿色的植物,灰暗中确有些生机。战斗还没有开始,或者马上就要开始,我看到了一缕寒光闪过,当时正值傍晚,晚霞洒在河滩,血色一般。我生性胆小怕事,更没有见过刀光剑影,便逃之夭夭。
   南河桥连接着的公路呈S形,桥就架在S的中间部位。这给车辆行走造成不少麻烦,有好多次,不明路况的外地车辆,来不及踩住刹车,一头冲进东边的树林,车上的货物,摔得七零八落。树林不大,是城郊居民的果园,大约是梨树和一些苹果树。林子边还有个棺材铺,常年关着门,却能听见从里面传出的电锯声音,想必生意还不错。翻车的频率多了,有人说是棺材铺开在路边,有些晦气,可棺材铺依然开着,只是,加宽了桥两端的路面,伐掉了两边遮蔽的树木,情况似乎改善了不少。翻车之后,总有不少围观者,记得一辆班车冲进林子,在那里摆了好几天,我看见它时,大约是第二天了,那么一辆平时威猛、漂亮的大家伙,翻个四轮朝天,样子竟然十分难看——也不知道是否有乘客受伤。
   南河桥的上游,有成百亩土地,那是郊区农民的粮田,凭借着河流的滋润,辽阔而肥沃。这是玉米成长的好地方。初春,种瓜点豆时节,平展展的土地里晃动着忙碌的人影,初夏,一尺左右高的玉米,把宽大的叶子铺了一地。我去这里的时候,已经是玉米归仓,大地清爽,初冬的天气使大地少有绿色的影子。玉米地里,能看见的,是风干了的玉米秆,被捆扎成小捆,互相靠着立成人字形,样子像一个不错的小屋。深秋时节,大约是农历十月二十日前后,城里喜欢举办物资交流大会,我到小城时,已经十几届了。交流大会,一连半个月,盛大的聚会,除了物资,还有杂耍,也有当地的和陕西的秦剧团助兴。因为是交流的盛大聚会,出售假药的和各路小偷都走了出来。晚上,那个市城坑里唱秦腔,我和厂里的师傅们不喜欢看,踩一小三轮在城外晃荡,就来到了那片玉米地。咳嗽几声,总能惊起黑影,从玉米秆里窜出,消失在夜幕中。
   这片土地的对面,是文屏山,与五台山紧靠着。文屏山下的小树林,也是要去的地方。我立志学习时,大约有三五年时光,除了写些无聊的文字,还参加汉语言专业的考试,偶尔看看师傅们眼中毫无用处的书籍。去小树林里看书,事实证明那纯粹属于一种矫情,不过是找到了一处清静的好地方罢了,心思并不能完全用在读书上。草地上蚂蚁排队前进,倘若是人,一定有惊天动地的气势。水里的蝌蚪,和小鱼苗一样,摆来摆去,只是没有鱼的机敏,傻里傻气的,和它的祖先别无二致。小鱼很少能捞在手上,蝌蚪却很容易,手伸到水里,看它摆进手心了,抬起手就行。城里少鸟雀,林子也就多了些冷清。只有夕阳和晚风,在林子里弄些声响,在水里涂抹些淡红,人在其中,就有了睡去的欲望。
   这都是早期关于南河桥的记忆了。近些年,偶尔路过南河桥时,觉得它周边的繁华已经能够证明玉米地被掩埋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需要土地。另外,河水继续干涸,南河上的桥,似乎仅仅是“路”的另一个说法而已。而就在近几天,据说南河上架起了一座新桥,这让我欣喜之余,萌生了想去看看、走走的欲望。而又,据说旧的南河桥已经拆除,这又让我升起莫名的失落。但路终归是要走几回的,那时,我是不是要到老桥的旧址上徘徊?
  
   ◎黄花塬上
   吸足了气,鼓足了劲,长长地喊上一嗓子,竖起耳朵,就是没有听到回声。我的声音在自由奔跑,无遮无拦。或许,一些声音跑散了,一些跌落在了沟渠里,一些融进了空气里。不奇怪,这是在塬上,是在黄花塬上。
   夏末秋初,黄花塬上感觉不到风。黄花塬村的入口处,几位老者在聊天,他们说,即便是雷雨初发,也不会狂风大作。是的,天空挂了几朵棉花糖,并且越来越多,好像要起雷雨,我一直站在路口,却没看到树梢摇摆——柳树的枝条细长如丝,而杨树的叶子阔大,它们神态安详。风去了哪里呢?是不是塬的手掌太大,把风纳进了掌股之中?后来我想,的确是塬太宽广,风拧不成一股力,自己跑着跑着就跑散了。
   雷雨之前,没起风,天热了好长一会儿,看不见踪影的蝉儿一直在头顶上空集体鸣叫,声音起伏有律,虽然嘶哑,却不让人烦躁。脖子上流着汗,不是那种酷热,炙烤的热。热也是均匀的。那几位老者说,黄花塬上,热得均匀,其实凉得也均匀。
   按地名的字面意思看,黄花塬上黄花遍地,黄花飘香。我走了一个上午,闻到了香,看到了香,那是村社道路两边的蔷薇花香,也有院落前的花椒香——说是老品种花椒,颗粒不大,外观不红,但麻得结实,香得浓烈。对,黄花塬上没黄花,为什么叫“黄花”?倒是有一棵树,开棒状的黄花。这棵树,据说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年龄。
   我在塬上又走了一个下午,满眼都是欢喜,满心都是惊叹。曾经依崖而开的三十多孔窑洞,没有退出人们的生活,以前发挥遮风挡雨的功用,让一代一代的黄花塬人生生不息。现在,窑洞成了历史的记忆,留下了乡愁——农具、作物、剪纸、社火……窑洞成了别致的民俗记忆展馆。一位老汉,把电动三轮车停下,问我,你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你见过这些吗?我说,我家老院的山崖下,有三眼窑洞,里面都是一层一层烟熏火燎的痕迹。
   塬上平展,别说一眼,就是几眼也望不到尽头,脚下的每一处都是肥土良田。黄花塬村的人们,能把握天时地利,栽出了千亩苹果树,种下了千亩玉米籽。我在千亩苹果园里穿行,和蜜蜂一起闻着藏都藏不住的香甜;在规整的千亩玉米地里,我揪下一撮玉米须,剥开两层玉米衣,老农一样判断它是不是软糯可口。
   我更喜欢成片成片的糜子地。我的老家六盘山下,糜子大都种在山坡坡儿上。糜子不算主粮,仅仅用于填补村民的口粮。后来,我们很少有人拿出土地种植糜子,它实在产量低。再后来,四处奔波的我几乎没见过亩方的糜子地了。黄花塬上的农人们,看到杂粮已经成为珍稀作物时,从小面积拓成大规模,产量是低一些,但价格高了上去。糜子不久成熟,麻雀在天空飞来绕去,已经跃跃欲试,让我想起小学时经常在作文里使用的“沉甸甸”“金灿灿”两个词语。
   这注定是个欢腾的秋季。

共 30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南河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南河桥是作者心里的一个地标性建筑,它连接着农村和县城,过了南河桥就是县城。因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作者对它充满感情。在县城企业上班时,常去那里打发时间,还因而看见过打群架的,也见过在那儿翻车的,立志学习时,还去它旁边的小树林里看过书,感受过不一样的夕阳和晚风。南河桥的上游有上百亩土地,那是老百姓们春耕秋收的地方,成片的玉米也曾装点过作者斑斓的梦。而如今的南河桥已然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新桥。岁月更迭,新旧交替,世间事莫不如此。【黄花塬上】黄花塬很宽阔很平坦,宽得风都聚不起来,平坦得几眼都望不到头,那里是作者曾经生活的地方,塬上的几十孔窑洞还残存着黄花塬人生活的痕迹,如今,那里被辟为民俗记忆馆,对后来人讲述从前的一切。塬上有千亩良田,种着成片的苹果树、玉米,还有糜子。在这收获的季节里,苹果飘香,玉米结穗,糜子也即将成熟,这是塬上最欢腾的时候,充满幸福和喜悦。两篇散文都在描写故乡的风物,语言质朴,情感浓郁,佳作,流年力荐赏阅。【编辑:闲云落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30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4-12-29 22:26:19
  从字里行间能读出作者对故土的眷恋和热爱。文章也让我想起中学时代学校旁边的那条河和河上的那座桥,那里有许多青春的记忆。对塬这一地域性地貌,我只在电视上看见过,跟着作者的文字我试着走近它,了解它。
   感谢分享佳作,祝写作愉快。
闲云落雪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12-30 21:33:14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3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1-01 23:11:08
  恭喜佳作摘精!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