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井底之蛙(随笔)
井底之蛙
周虎子
大多数人的圈子很小,很封闲,总在小范围内活动,如同小井底的蛙。区别在有的井底大些有的小些。在井底呆久了,自然对井外知之甚少,也不知其它井的状况。想也无非如此,井外的天空除了高远啥也没有,还是在这井底潜水或游泳自在。
我是学校毕业分到大厂的,小社会配套齐全,还有铁路专线连着厂区,感觉很有福气,也似很神气。可多年来我调到了省级媒体单位,眼前一亮。社会大的很,竟有这么些委办厅局,每个还有若干直属事业单位和代管单位及下属企业。各行各业,有驻陕的,有省属市属区属的,世事太大了。原来在厂子不知道这些,只知厂子己很大了。单就媒体而言也是个大世界。央媒省媒市媒还有港媒驻陕机构等。每个行业每个系统都不简单,不太熟悉的某油田就有几十万员工。这些年改革整合后,不留心研究还真不知道各行业的大变化。
有些单位撤并了,有些隶属关系变化了。若只安于井底,对这些井外的变化不关注,则会闹出笑话的。
比如新型的单位性质,有混合型的股份制,有合作型的股份制等,均是投资入股。有的还都是国有企业入股组成,但员工是合同聘用制。有人以为进了这样的国企便是体制内了。比如现在的大型企业,有个行业指导部门,企业负责人由企业工委任免,国资委管经营和资产。有人还认为只有一个主管上级。呆在井底很难知道现行的管理模式的。
好多的事业单位在转企,在实行企业化管理,个人收入与经营业绩挂钩。若还死守着按级别资历旱涝保收,观念就太过时了。
大多数人还是在井底呆着,在具体单位的具体岗位上,对比大社会仍是基层,但应学习研究新的情况新的政策,跟上改革的步伐,不断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不掉队。不能固守老观念,总用旧的东西套新事物。
说到底人人都是井底之蛙,但在改革的年代里要多关注井外之事,了解别的井的成功做法,然后在自家井中有所创新和作为。虽是井底之蛙,却要不甘于在温水中的无为,努力使井底之水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也使蛙们有了更美好的追求,才是好的心态与姿态。
有了大的格局和目标,也才能意识到坚守井底的责任。虽在井底,却能够眼观井外的风云,依然进退有度,游刃有余,不觉枯燥,定会活得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