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绿野·雪】知足常乐(杂文随笔)

编辑推荐 【绿野·雪】知足常乐(杂文随笔)


作者:玉树临风 榜眼,46502.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8发表时间:2024-12-30 19:47:36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之言,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深刻地揭示了“知足常乐”的内涵。知足常乐,绝非是碌碌无为的消极借口,亦非是固步自封的平庸托辞。它乃是一种在喧嚣尘世中对自我需求的精准洞察,一种于繁华诱惑面前坚守内心宁静的笃定。是明白在无尽的物质追求与精神渴望中,适可而止方为上乘之道。不被虚荣的光环遮蔽双眼,不被贪婪的恶魔掌控灵魂,于方寸之间寻得生活的真意,所以,知足者常乐。
  
   知足常乐是一种积极地人生态度。孔子曾言:“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身处简陋的街巷之中,每日仅靠着一竹筐干粮、一瓢清水维持生计。周围之人面对如此清苦的生活条件,无不抱怨连连,忧虑万分,而颜回却能泰然处之,仿若置身世外桃源,怡然自得。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颜回正是以淡泊之心看待物质的匮乏,他明白真正的快乐并非源于外在的荣华富贵,而是内心世界的充盈与安宁。而他的内心因为追随孔子而学到了更多的儒学知识而快乐。正如老子所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过度地追求物质只会让心灵迷失方向,而颜回却能超脱于此。他在那狭小而破旧的居所中,潜心钻研学问,收获人生真谛。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樊锦诗,这位“敦煌女儿”,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对敦煌壁画知足常乐的高尚境界。樊锦诗从青春年少到白发苍苍,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繁华都市奔赴偏远敦煌。她面对艰苦的环境,没有丝毫抱怨与退缩,因为她心中装着对敦煌壁画的敬畏与热爱。在她眼中,守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瑰宝所带来的满足感,远远超过了物质生活的享受。她在那一方洞窟中,精心修复壁画,深入研究敦煌文化,抵御着风沙的侵袭与岁月的磨砺。她不慕外界的繁华喧嚣,在敦煌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知足于能够与敦煌壁画相伴,将自己的心血与智慧倾注其中。正是这种知足常乐的心态,让她能够坚守初心,克服重重困难,使敦煌壁画在现代社会中重焕生机,让敦煌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她也成为人们心中不朽的精神丰碑,激励着无数人在自己的领域中坚守信念,于平凡中收获知足常乐的伟大力量。
   纵观历史,知足常乐的事例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豁达乐观令世人感慨,虽仕途不顺,但他可是非悲叹自我,反而生出这样的大境界,如何能令人不敬佩?还记得那个“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吗“你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皇帝的一句话,即刻就断送了柳永的仕途。但他理解命运的安排,在勾栏瓦肆之地浅斟低唱,追寻自我的内心的快乐。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满足你拥有什么,你就会心生欢乐的。
   反之,若不能懂得知足常乐,过度的欲望将会把我们拖入毁灭的深渊。
   拿破仑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与领导智慧,一度建立起庞大的法兰西帝国,几乎统治了整个欧洲大陆。然而,他的野心并未就此满足,妄图进一步扩张版图,不断发动战争,使得他的军队在俄国遭遇了惨败,此后,反法同盟乘胜追击,法兰西帝国逐渐土崩瓦解,拿破仑也被流放至圣赫勒拿岛。
   “贪婪是一种会给人带来无限痛苦的地狱,它耗尽了人力图满足其需求的精力,可并没有给人带来满足。”拿破仑因不知足,被无尽的欲望驱使,成为了不知足而导致悲剧命运的鲜明写照。
   无独有偶。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的李建平也是典型,他在1982年步入仕途后,随着权力增大,贪欲不断膨胀。他借他人之名注册公司,侵吞国有资金,还挪用公款用于个人享乐,甚至通过“石头剪刀布”的荒唐方式来决定公司职位任免。其涉案金额巨大,不仅贪污受贿超5.77亿余元,还私自挪用公款10.55亿余元,以欺诈手段非法侵占国有资金高达14.37亿余元,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在漫漫人生旅途中,知足常乐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内心的世界。正如人民日报所云:“人生如一场修行,得意时‘一日看尽长安花’,艰难时‘潦倒新停浊酒杯’。但生命的跋涉不能回头,哪怕‘畏途巉岩不可攀’,也要‘会当凌绝顶’;哪怕‘无人会,登临意’,也要‘猛志固常在’。”人生路漫漫,愿我们皆能深谙知足常乐之妙。于繁华尘世中,不被贪念蒙蔽双眼,守内心宁静,品生活真味。以知足为舟,渡欲望之海;以常乐为翼,翔幸福之空。如此,方能在有限的岁月里,收获无尽的安然与满足,我们于知足中感受生命的馈赠,于常乐里领悟人生的真谛,不被无尽欲望裹挟,方能在心灵的净土上,聆听岁月的梵音,轻嗅知足之花的芬芳,以平和之姿拥抱生活的万千可能,书写属于自己的淡然篇章。
  

共 187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立意深刻,论证有力,语言优美,是一篇佳作。从立意上看,作者紧扣“知足常乐”这一主题,通过列举众多古今事例,正反对比论证,深刻地阐述了知足常乐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不知足则可能导致毁灭的道理,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在论证方法上,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事例,如颜回、樊锦诗、苏轼、柳永等正面事例,以及拿破仑、李建平等反面事例,使论证极具说服力。同时,作者还引用了老子、孔子等人的名言,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权威性。文章的语言优美流畅,富有表现力。开篇以老子之言引出主题,“黄钟大吕,振聋发聩”等词语生动形象。在描述事例时,语言简洁而生动,如“樊锦诗,这位‘敦煌女儿’,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对敦煌壁画知足常乐的高尚境界”,“敦煌女儿”的称呼亲切且凸显其贡献。文中还多处运用排比,如“以知足为舟,渡欲望之海;以常乐为翼,翔幸福之空”,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气势。此外,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先提出“知足常乐”的观点,然后从正面论述其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接着通过反面事例强调不知足的危害,最后总结升华,呼吁读者要深谙知足常乐之妙。总体而言,这篇文章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语言表达,都展现了作者较高的写作水平,能够引发读者对人生态度的深入思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感谢赐稿绿野,问好玉树临风老师,祝福佳作不断,遥祝冬日安康,期待更多精彩。【编辑鹦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鹦鹉        2024-12-30 20:14:37
  拜读佳作欣赏,这篇文章立意深刻,论证有力,语言优美,主题突出,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通过列举众多古今事例,正反对比论证,深刻的阐述了知足常乐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不知足则可能导致毁灭的道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启示。整体来说,这篇文章无论是在思想内容还是语言表达上,都展现了较高的写作水平,能够引发读者对人生态度的深入思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感谢赐稿绿野,问好玉树临风老师,祝福佳作不断,遥祝冬日安康,期待更多精彩。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