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11周年】故乡的哀伤(散文)

精品 【星月.11周年】故乡的哀伤(散文)


作者:柏丫 秀才,2885.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7发表时间:2024-12-30 20:32:52
摘要:记忆中的故乡,不光有千肠百转的柔情,还有哀伤。这种哀伤,不仅来自贫穷,还来自女人的眼泪。

记忆中的故乡,不光有千肠百转的柔情,还有哀伤。这种哀伤,不仅来自贫穷,还来自女人的眼泪。有的人把眼泪流进了心里,有的人心里盛得太满则要流出来;她们的秘密,或者不是秘密的秘密中,也藏着故乡的哀伤。
  
   一
   家住村头老井旁的稀欠大姐,常找我母亲来诉说。每次来不是头破血流、鼻青眼肿,就是衣衫不整、披头撒发。有一年飘雪的冬夜,我们一家人躺在热炕上享受着温暖,忽然一阵敲门声和啜泣声划破了夜的宁静。听声音,又是稀欠。母亲赶忙起身,开门招呼她进来。
   我悄悄透过蒙在头上的被子缝隙,看见稀欠大姐乱如茅草的头发遮住了半边脸,一面额头至脸颊凝了一道深红色血渍,像一只蚯蚓趴在脸上,还有鲜血从伤口细细地往外渗;棉衣胸前的扣子敞开着,像遭过抢劫一样失魂落魄。她边用袖筒拭泪边对母亲说,她的男人又打她了,扯倒地上拳打脚踢,还扯下来一绺头发。说着就让母亲看她的头顶,果然被拔掉头发的地方血肉模糊。母亲气得大骂混徒,帮稀欠整理好衣服,就送她回去要讨个公道。
   鸡鸣时分,稀欠的丈夫才把母亲送回来。这个打老婆不眨眼的男人,像是受到了良心谴责似的,一幅低眉猥琐样儿。母亲说对这种无赖之徒,只能好言相劝和训骂两者兼施。只是狗改不了吃屎,早晚还会原形毕露,稀欠还得遭殃。
   关于稀欠的遭遇,村里人都说她前世和这个男人有冤仇,今生才有这段孽缘。
   稀欠的丈夫是外地人,因为穷得娶不到媳妇,才到我们村入赘。稀欠的父母老实厚道,对这个远道而来的女婿亲如己出。起初,这个操着一口外乡话的男人,做事处处谨慎小心,时间久了,也许摸清了稀欠一家人的弱点,变得无理而粗暴,动辄打骂老丈人,打老婆那叫一个狠,常闹得家里鸡犬不宁。队里干部多次上门调解,可他乖一阵子后又卷土重来。每次稀欠受了委屈,之所以只找我的母亲哭诉,因为母亲是队里的妇女主任,更主要的是只有母亲才能说服那个“生头”(蛮不讲理的人)。
   在鸡飞狗跳的日子里,稀欠的儿女慢慢长大,年迈的父母相继去世后,那男人稍微老实了一些。不久,他患了腿疾,失去了自理能力,终日躺在床上,靠稀欠侍候,悲惨地离开了人世。
   女儿出嫁后,儿子夭折了。稀欠独守着冷清清的家,没心没肺地活着,见人总是笑眯眯的。偶尔说起往事,眼角会拼出几滴泪来。
  
   二
   琴她娘和我母亲关系并非密切,平时也疏于往来。这天,她忽然从坝里她家到台台上的我家来。
   母亲招呼她坐在小板凳上,她弥勒佛一样富态、慈眉善眼,屁股下面的小马扎似乎被她压得喘气,偌大的一个身子要倾倒似的。母亲没有问她有什么事,只是给她倒水客套寒暄。她斜我一眼,表情不太自在地说:大人要说话,屎屁眼娃娃(小屁孩)赶紧出去玩耍。母亲随即附和,示意我去屋外。
   我在外面玩够了回来,在院边碰见母亲送琴她娘,本来白白胖胖的脸上,两只眼睛泡泡的像粉嘟嘟的桃子,显然她哭过。
   琴她娘找母亲肯定是有秘密的。母亲守口如瓶,旁人当然无人知晓。
   但她家有的事情村人皆知。比如他的男人能干会挣钱,家境比较富裕,大女儿琴和河对岸的姨家儿子近亲定亲,喝的喜酒是最高档次的金徽酒,吃的是油席,那个排场让村里人眼红而不可及。可是当琴成亲的日子临近时,忽然村里传着一个骇人的消息:琴的未婚夫上吊了!在布置好的婚房的顶棚上自缢身亡。即将当新女婿却寻了短见,旁人都觉着不可思议,但没人知道其中缘由。
   琴家的事情,在人们饭后茶余的闲言碎语中归于平静。可是一年后,琴的反常又使刚刚平静的湖面涟漪再起。队里出工劳动的时候,琴一会哭一会笑的,人们怀疑她得了癔症。琴的娘急得六神无主,就到我家找母亲诉说心事。
   没过多久,琴草草嫁人了。听说那男的是农机站的农机员,人长得攒劲还有本事,后来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琴的病不治自愈,不满月份就生了一个女儿。琴带着女儿来转娘家,多嘴的人又诡秘地吹风了:你看那琴的女儿,和村里某某就像一个模子里括出来似的!
   “这等事情,不要乱说!”
   “不是那人的娃还能是谁的?你看那国字脸、大眼睛、还有高鼻梁,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吗?”
   流言并没有影响琴的家庭生活,她后来又生了几个孩子。她还是常带大女儿来转娘家,尽管女儿的长相确实和村里的某某人越来越像,但再也没人提及此事。
  
   三
   秀儿是满仓的媳妇。她嫁过来时多大年纪、有没有领证登记,没人知晓,但大家都知道满仓家没有举行迎亲仪式就把秀儿接了过来,和满仓成了同床共枕的夫妻。
   我和秀儿接触极少,关于她的故事都是侧面听说的。
   第一次见秀儿,是我上高二的时候。周末回家,在一群跳皮筋的女孩当中,我看到一张陌生的面孔,她皮肤白皙,脸蛋圆润,嘴唇丰满,顶着一头发黄的自来卷短发,浑身散发着还未成熟的稚气,蹦蹦跳跳的灵巧样子煞是可爱。当我知道她是满仓的媳妇时,惊得目瞪口呆。她看上去也就十二三岁,年龄再往大说也不过十四五岁,怎么看都不像嫁人的年纪,何况嫁的人是满仓。满仓十八九岁,他性格木讷,身体有味道(狐臭),这在农村是择亲的大忌。
   秀儿娘家在我们村河对岸,她自幼没了娘,跟爸爸和哥哥一起生活,家境十分贫寒。她嫁给比她家条件好的满仓,看来是满足的。
   满仓一家人把秀儿当小孩子一样哄着宠着,指望她能尽快生下一男半女拴住她的心,生怕她年龄大点翅膀硬了飞掉。可是人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你越担心什么越容易发生什么。两年过去,活泼开朗的秀儿非但没有生孩子的动向,反倒出脱得水灵可人,和满仓走一起,瞎子也能看出他俩不是一路人。
   满仓家人对秀儿越来越不放心,他们老实巴交,但对付小媳妇不在话下。他们限制了秀儿的自由,吃喝拉撒都被跟出跟进盯着,不许她离开家门半步,稍有不从就一顿暴打;家里人出去干活时,就把秀儿锁在屋里,任她怎么哭怎么喊。好几次秀儿逃跑,又被追了回来……
   秀儿终于怀孕了,满仓家人仍然提防着她,但不再像之前那么苛刻。秀儿也变得乖顺了点。十月怀胎,产下一男婴,给满仓家人吃了一颗定心丸。秀儿很爱自己的娃,充足的奶水把娃喂养得胖墩墩的。她慢慢恢复了自由的生活,抱上娃到处游门子,哪里热闹就往哪里凑,站一旁羡慕地看比她小不了几岁的娃娃们跳皮筋踢沙包。
   娃会走路了。有一天,秀儿抱娃出去玩没见回来。满仓家人感觉事情不妙,找不到秀儿就去她的娘家一问究竟,他爸回答根本没有见女儿的面。
   双方为此闹得不可开交。满仓家让交出人来,交不出人就退彩礼;秀儿爸让满仓家还自己的女儿,不见女儿誓不罢休。闹来闹去,终是没有结果。秀儿到底去哪里了呢?
   许多年过去了,秀儿娘儿俩还是渺无音信。
   有人说,他们被人贩子卖到远方了。
  
   四
   起初,村里谁家的女人离家出走,就像一块巨石投进平静的湖里掀起骇人听闻。当后来再出现第二个、第三个或更多时,人们也就见怪不怪了。
   最先打头炮的那个女人,是银环娘。村里人揣测她出走的各种原因,却都是是而非。虽然是贫困年代,但她家并不缺吃少穿,男人有点文化,在村里也算有头面的人。她性情温和,大脾气没有,两口子看起来很和气。谁都不会相信这样的女人,会抛夫弃子离家出走。何况三个孩子尚未成人,最小的还不到十岁,她怎么能忍心舍下?
   她一去杳无音讯。
   多年以后,村里言传再起:银环娘来信了,是河南寄来的,还给孩子和丈夫寄了衣服。
   又过了许多年,老去的银环娘回来了。住了一段时间就又回到了河南,从此永远地告别了亲人和村庄。
   继银环娘之后,富贵娘也出走了。虽然人们议论时各有说法,但多数人并不同情她的丈夫,摊上懒惰无能的男人,对任何女人来说都是不幸的。富贵娘论长相还是能力,是极普通的农村妇女,仅凭一己之力难于家里家外照顾周全,柔弱的肩膀撑不起一个家。好在她性情开朗,说话高喉咙大嗓门,遇事哈哈一笑了之,糊里糊涂安守着那个没有多大指望的家。
   她大字不识一个,若是没人串通,独自出门恐怕摸不着北。但是不管有没有人串通,她确确实实出走了,走得很隐秘,很决然,就连两个娃都牵绊不住她。
   当富贵娘的消息又一次传来时,说的人有板有眼,说她嫁给了中原的一个光棍,那人对她特别好,她还给那个男人生了一个儿子,都好几岁了。
   富贵娘就这么永远地把生她养她的故土抛弃了。在村里人的心目中,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不知是否受前面二人的影响,我家邻居拜红娘连同十多岁的女儿拜红也离家出走了。当消息从此耳朵传到彼耳朵的时候,所谓的传闻早已形成了事实,也算不得新闻了。拜红娘很单薄,走路像踩蚂蚁似的脚步细碎,说话慢声细语,她一不能踢二不能咬,在他人眼里是个腐弱之人。
   她出走之前没有任何先兆。说是带女儿去走亲戚,一去便没有了音讯,永远地从村庄消失了。家中留下男人和三个没有长大的儿子,日子过得黯淡无光。
   人们猜想母女俩十有八九是被人贩子拐走的,贩出宝鸡口子(宝鸡以下)。至于母女俩后来的命运如何,过得好不好,也就只有天知地知了。
   巴掌大的堡子村,连续几年都有女人出走,她们或不甘于贫穷,或不满足婚姻现状,或者……她们改写着自己的命运,也打破了村庄固有的传统,在无人注视的某个角落演绎着自己卑微的人生故事。
  

共 370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细腻而真实的笔触,勾勒出记忆中故乡那些女人的悲欢离合,将故乡的哀伤与柔情交织其中,令人动容。文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生活的无奈与坚韧,从稀欠大姐的悲惨遭遇,到琴她娘的家庭变故,再到秀儿的命运波折以及众多女人的出走,无不展现出时代背景下女性的挣扎与追求。这些故事不仅是个体的命运写照,更是故乡岁月的深刻印记,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在困境中的光辉与黯淡,引发了对故乡、对人生、对命运的深深思索,是一篇极具感染力和思想深度的佳作,倾情推荐,好文共赏!【编辑:淇水碧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231002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4-12-30 20:35:48
  一篇散发着淡淡哀伤的散文,通过乡村几个女人的不幸遭遇,揭示出农村中封建思想对女人的荼毒和戕害,以及女人们的不甘和反抗。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回复1 楼        文友:柏丫        2024-12-30 21:05:58
  故乡虽小,却有讲不完的故事,尤其是有关女人的故事,想起她们,内心就又种难以言喻的痛。
2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4-12-30 20:39:22
  文中的女人是大部分农村女性的缩影,展现了时代背景下女性的挣扎与追求,让人唏嘘,引人同情。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3 楼        文友:柏丫        2024-12-30 21:03:14
  解读深刻,编辑十分到位,谢谢碧柳老师辛苦付出。奉茶,遥祝冬日安暖,元旦快乐。
4 楼        文友:孙彩文        2024-12-31 17:37:38
  女性的痛在作者细腻的文字里,闪烁着悲悯的光!欣赏佳作!
5 楼        文友:赵亚亚        2025-01-01 11:13:19
  唉,各个村子的故事都差不多。贫穷啊,可怜的女人。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