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新】心酸(散文)

精品 【宁静·新】心酸(散文)


作者:单培文 探花,12495.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00发表时间:2025-01-01 10:18:53

2024年12月31日星期二,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天气晴好。虽然早晨气温很低,到处结满厚厚的冰霜,也没有阻挡我回老家的脚步。
   父母住在乡下,离县城一百余里,开车一个多小时。山路弯弯,坡陡弯急,绿树遮挡,我一路小心翼翼,很快到家。父亲站在不远处晒太阳,与邻居谈笑,看到我停稳车,赶过来搬东西。我抱起厚重的煤气瓶,他提一点家乡特产和蔬菜。老家地处偏僻,没有小店,买东西不方便。我从县城买去,既聊表孝心,也实惠不少。
   我挑选了糯米子糕和汽糕。这是母亲爱吃的,年轻时就爱吃。那时,家里穷,根本吃不上这些食物,偶然到县城,她总要花上几元钱,尝一尝,爱着里面的软糯与香辣,用它来冲击寡淡的味蕾,给少油的肠胃增添点不一样的味道。
   走上台阶,穿过小巷,到达熟悉的门口,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相比于屋外的阳光灿烂,室内昏暗如黑夜,眼睛难以适应。晒过太阳的舒适感,立刻被阴冷的氛围包裹,我的双手情不自禁地五指交叉,使劲搓起来,试图增加一点体表的温度。
   刚走进去,不过几秒,我就想着回到太阳底下,继续拥抱暖和的阳光,可是房内的母亲瘫痪在床,一年四季难得见到阳光,真不知道她是如何地奢望阳光,奢望自由而广袤的天空,奢望一双健全的双脚。听到我的声音,母亲在房间里喊起来:“培仂,回来了?”
   我赶紧回答:“嗯,放假。没什么事,回来看看。”
   我跑到房间门口,看着黑乎乎的房间,问:“妈,要不要抱你到外面晒下太阳?”
   “不去,抱进抱出在太麻烦。外面有风,也不暖和,再说房间里有火炉盆的。”母亲不愿意麻烦我。
   冬天到来,山里更冷,父亲给母亲准备了一个木制“火桶”,时刻有炭火,冷了就拨弄一下,让炭火更旺。对于农村来讲,炭火确实保暖,“火桶”是最实用的工具。只是,多少次,我内心忐忑,总担心炭火危险。要知道,房子从里到外都是木头,几十年的时光熏染,异常干燥,要是遇着火,后果不堪设想。我屡次提醒母亲,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父亲也有相同的想法,想着买个电火炉盆,至少安全系数更高一些。
   只是,母亲不太愿意。她是地道的农村人,烤惯了炭火,熟悉炭火的气味,冷不丁换上干净的电火炉盆,总不习惯。再说,如果不能及时给电火炉盆调节开关,增减温度,效果并不理想,同样容易引发火灾。
   事事皆难。母亲打消我顾虑,说有父亲照理,说有铁罩阻隔,说睡觉时放到门外,如此大可放心。
   “当当”,钟敲了十二下,母亲惦记我的午饭。她跟父亲讲,让我用切点猪肉炒辣椒吃。从小,我就格外喜欢这道菜,一直吃不腻。
   母亲交待,猪肉放在冰箱里;辣椒刚买来,十分新鲜;剥点大蒜,可以提鲜。虽然她瘫痪三年,但思路清晰,大脑跟常人无异。很多事,父亲找不到北,不知道怎么办?她全知道,承袭着年轻时的聪明。要不是瘫痪,她的晚年应该十分幸福。
   母亲的中餐,吃我从县城买来的汽糕。放在锅里热一热,父亲捧到到房间,拿筷子慢慢夹给她吃,一口接一口。一边喂,父亲一边感叹:“又是吃饭,又是放屎,又是拉尿……根本离不开人。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我理解父亲的埋怨。这些年,他既要种田种菜,农活一样没少,又增加一份重担——照顾母亲,确实累得慌,心里烦得慌。
   这本该是我们子女的责任,父亲却一肩承担,为我们减轻太多,既有经济的,也有身心的。我真不敢想象,要是父亲倒下,加上瘫痪的母亲,我们几兄妹该如何面对?只怕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煎熬,如活煎的鱼。
   当然,我更清楚,父亲只是嘴上说说,内心却是个很有担当的老男人。正如我们劝他不要干活,他依然要扛起锄头,从不停歇忙碌的身影。
   吃过中饭,我跟母亲断断续续聊了许久。她说附近某某人去世,某某人生病,某某人也瘫痪在床……说话时,她的眼里闪着泪光,像是期盼似的,有意无意地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死。也许,真到那一天,对她来说也是种解脱。
   人老,若是手脚不便,身体疼痛折磨,事事需要人服侍、照顾。如果是我,想法估计与母亲无异,期盼着那种命运与归宿的到来。
   下午两点,太阳升上头顶,一天的温度达到最高峰。我想着,给母亲洗个澡。瘫痪在床的人,最担心褥疮。老人长时间不活动,皮肤变差,长褥疮的概率高得吓人。一旦得了,医治困难,病人更是饱受痛苦。
   我跟母亲讲:“妈,我来给你洗个澡。”
   母亲显得不愿意,不愿意给我带来负担:“天气冷,不要到时着凉、感冒。你爸会洗的,他一个人可以。”
   父亲会帮助母亲洗澡,但他是个粗心汉子,农活很勤快,家务活却不愿动,总是笨手笨脚,隔上七、八天也难得洗一回。
   我再三建议,母亲才松口,让我帮她的头发洗一洗。
   我打来一盆温水,父亲一旁帮助。母亲虽然能够坐起来,但头转动不够灵活自如。只有两人互相协作,才能完成洗头任务。
   我打湿母亲的头发,挤一点洗发液,不断地揉搓她稀疏的白发。回想母亲年轻时,曾经貌美如花,十里八乡的大美女,一头乌黑靓丽的秀发,闪烁着无限的光彩,吸引多少人的眼球。现在稀稀疏疏,黑色素褪去,剩下一头雪白。揉搓间,母亲的头发一根又一根,杂乱地吸附在我的手指间,根本数不清。我只能一遍遍跑到水池旁,把手洗干净,才重新回到房内。
   洗完头发,母亲终于同意我帮她洗澡。父亲脱去她上身的衣服,全身的骨架出现我面前,薄薄的发黄的皮肤贴在骨头上,青筋突起,看不到任何肉的迹象,一片又一片的鳞状皮,贴在皮肤表面,需要细细地用毛巾擦洗。
   我无次数看过“骨瘦如柴”这个成语,多次在文章里使用它,用来调侃瘦削的我。虽然我在同事中,“瘦”排第一,但在母亲面前,我反而显得身材丰硕、体态饱满,这就是对比的力量。
   擦到母亲左手时,我更是小心翼翼。她的手肘以下,已肿得像一根大萝卜,粗粗的,轻轻按一下,立刻出现大大的指印,许久都不消退。母亲年轻时辛劳,几乎没坐一天月子,生娃后第二天就洗衣服,第三天就下田插秧。水温不过10度左右,她却义无反顾。家中没有长辈帮助,贫困的风雨侵袭,饥饿的枪弹摧残,若不下田耕作,估计五个孩子只能饿得嗷嗷直哭,甚至倒下……就是那时,她落下风湿性关节炎,随着时间流逝、年龄增长,潜伏的病情越来越重,药石无效,最终导致瘫痪,常年卧病在床,苦不堪言。
   我无限心酸,强忍住泪水,不让“晶莹”滚落,怕母亲看见。
   母亲下身,无论如何,也不让我清洗。我只能帮她洗脚,慢慢地清除黑黑的污渍,搓出一层层泥垢,像小时候,她待我一样。她的指甲已成粉状,轻轻一剥,就碎成渣样掉落在地。若不是母亲,恐怕我一辈子也不知道,白里透红的指甲竟然可以变成如此模样。
   人啊,不足百年光阴,无法解完的结。鲁豫在《偶遇》中说:“无论是谁,我们都曾经或正在经历各自人生的至暗时刻,那是一条漫长、黝黑、阴冷、令人绝望的隧道。”
   在她的基础上,我想说,人若老若病,这隧道将永无止尽。
   幸好,母亲没有哪里疼痛。这是不幸中的万幸,也是我心酸之余的唯一慰藉。

共 27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饱含深情的散文,读罢令人泪眼婆娑。作者就在昨天,踩着2024年最后一天的尾巴,匆匆赶回老家,利用元旦这一天的假期探望父母。于是,我们跟随作者细腻的笔触从村口开始,一步步走到家里,看到了伺候母亲的父亲,也看到了瘫痪在床的母亲,生活的不易,拳拳的母爱,作者的心酸,都如同一部纪实的影视作品一般呈现在读者眼前。人老了又故土难离,守在家乡的土地上,难免有生活的艰辛,比如父亲“既要种田种菜,农活一样没少,又增加一份重担——照顾母亲,确实累得慌,心里烦得慌”,母亲也不愿意拖累别人,但病魔就是一个魔鬼,它死死地缠着人。尽管如此,在字里行间里,我们能够读到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人还没进屋,母亲那声唤儿声,真的让人泪目,辣椒炒肉是儿子最爱吃的菜,点点滴滴都在那个被烟火熏黑的屋子里荡漾。当然,这也包括儿子的孝心、担心、酸心。整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或是故意的情节设置,自然而然地描写,特别是细节的描写,非常形象逼真地呈现了回家一趟的情形,而饱含其间的真挚的情感也是顺着平淡的文字涌现,恰是文字看似平淡,却最能表达心酸的心情,这也是此文最成功的地方。编按至此,真心祝福老师的母亲新年安康平顺,多喜乐,长安宁!好文,推荐阅读。【编辑:小猪她爸】【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102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1-01 10:19:49
  自然而然地描写,特别是细节的描写,非常形象逼真地呈现了回家一趟的情形,而饱含其间的真挚的情感也是顺着平淡的文字涌现,恰是文字看似平淡,却最能表达心酸的心情。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1-01 10:20:14
  感谢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3 楼        文友:书者茶道        2025-01-02 08:53:21
  常回家看看,是一首歌,也是作为子女的牵挂,是父母的期盼,老师笔下的母亲看了让人心酸落泪,希望母亲健康快乐,希望全天下的母亲幸福安康!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