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星月】教育的曙光(随笔)

编辑推荐 【星月】教育的曙光(随笔) ——给孩子美好的未来吧


作者:萍庭鹤 秀才,1734.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7发表时间:2025-01-01 16:27:32
摘要:“做题工厂”式基础教育:该醒醒了!

在基础教育这本应充满希望与憧憬的厚土之上,各学科本是滋养未来之树茁壮成长的肥沃养分,悄无声息却又坚实地为学生的职业苍穹奠基。然而,现今目睹的教育实景,却仿若一片被“做题机器”阴霾笼罩的荒芜之地,令人扼腕叹息。
   瞧那语文,本应如灵动的清泉,润泽学生的表达与感知,使之能在文案的天地里笔走龙蛇,于营销的浪潮中口若悬河,站在讲台上春风化雨,身处法庭、行政职场亦能言出法随。数学呢,堪称思维的精钢利剑,砥砺抽象、推理与解题锋芒,工程的蓝图绘制、金融的风云变幻、科研的未知探索,乃至日常商业的精打细算、数据统计的分毫析厘,它都能披荆斩棘。英语仿若一扇通往世界的绮窗,在跨国舞台、贸易征途、旅游漫道、外交斡旋间,让信息畅达、合作无间,拓宽职业的国际版图。
   深入理综世界,物理恰似探索自然的密钥,开启机械制造、电子技术、航天航空等领域的创新之门,实践操作让理论落地生根;化学宛如探秘物质的魔杖,化工合成、制药研发、制造材料,缺它不可;生物则似生命密码的初解,为医学救治、生物工程突破、农业革新、生态守护点亮启明星。文综同样熠熠生辉,历史如一面鉴世明镜,于文化传承、教育启迪、文博守护、历史洞察中,赋予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宏观视野,镌刻民族记忆;地理仿若大地的诗章,为城市规划量体裁衣,助地质勘探寻龙探宝,给旅游开发妙笔生花,让气象预报未卜先知;政治仿若社会的航标,从政谋略、法律公正、金融管控、公共管理施策,皆循其指引。这些学科,本应交织成智慧锦缎,铺就多元职业通途,如今却在“唯分数论”的歪风下,有些明珠蒙尘。
   近些年来,政策调控似在高考命题航道上竖起了新帆,看似要引领教育驶向就业适配的港湾。社会发展、产业升级,人才需求多元专精,高考命题顺势贴合时代律动,力求考查知识运用、创新思维与实操之力,告别死记硬背的陈规。数理学科融入生活科技实例,筛选科研实干苗子;文科综合深挖社会万象、传承文化精魂,输送人文栋梁之才。这本是教育转型的希望曙光,可现实却依旧深陷泥淖。
   聚焦人文学科考试,传统模式恰似华而不实的纸灯笼,外表花哨,内里空洞,出题技巧与形式花样百出,却背离教育初心,把学生往机械记忆的死胡同里赶。如今高呼改革,谈何容易?就说文学考场,若以经典赏析为匙,能否开启学生对文字热爱的宝藏之门?历史卷面,靠几道多角度剖析题,就能精准捞出洞察古今、心怀乾坤的沧海遗珠?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这改革之路,荆棘满布。
   再论人文学科分数,本应是甄别雅士贤才的天平,如今却成制造“做题机器”的帮凶。文学专业里,那些只会套模板、背要点的应试“傀儡”,常凭此抢占高分宝座,而真正能品咂作品灵魂、共情作者心境、于评论区独树一帜的学子,被分数“冷眼相待”。历史学科同理,记住几个年份事件就想邀功请赏?真正懂历史的,是能驾驭宏观脉络,于细微处拨云见日,以史为鉴针砭时弊的思想者。当下分数评定,恰恰忽视这些珍宝,让人文精神在分数泥沼里沉沦。
   不得不对当下考试选拔制度怒目而视,它已然堕落成批量生产“做题机器”的“工厂流水线”,这是对教育神圣使命的亵渎。学校,这片孕育梦想的伊甸,本应是思想的温床、创造的工坊、人格的熔炉,如今却在“唯分数论”的魔咒下,沦为刷题的“苦役场”。学生们被海量无意义、重复机械的习题洪水猛兽般吞噬,日夜在题海中苦熬,只为迎合考试中那些刁钻古怪、千篇一律的“妖魔鬼怪”。他们被迫将知识大卸八块,化为零碎考点,大好青春全耗在揣摩出题套路、死记硬背标准答案上,哪还有闲情逸致去探寻知识背后的智慧星辰、人文曙光?
   从小学懵懂起步,到高中青涩冲刺,这股歪风邪气愈演愈烈。语文课上,文学经典的韵味被磨灭,只剩枯燥字词默写与千篇一律作文模板,学生与文学的浪漫邂逅沦为机械操练;历史课中,波澜壮阔人类史诗被简化为年代事件死记硬背,学生记住考点,却弄丢对历史的敬畏与深沉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本应是点亮心灵火把,却在考试重压下,沦为空洞理论复读机,不能触动灵魂深处,立德树人成泡影。
   这种“做题机器”式培养模式,简直是教育肌体上的毒瘤,无情绞杀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天马行空想象力与蓬勃创造力。长此以往,学生都成了畏首畏尾、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乖乖仔”,质疑精神成濒危物种,独特见解被视作洪水猛兽。敢问,如此教育生态,未来社会渴求的创新人才从何而来?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薪火谁来接续?教育,是时候猛醒,大刀阔斧斩断“唯分数论”枷锁,驱散“做题机器”阴霾,还教育一片澄澈蓝天,让莘莘学子重回充满希望与梦想的求知乐园,重拾教育失落的本真,踏上真正属于他们的成长之路。
   我们所期盼的基础教育最佳模式,应是一方自由生长的沃野。在这里,课堂不再是沉闷的知识灌输,而是师生思维碰撞的盛宴,教师以启发性问题为火种,点燃学生求知的烈焰,引导他们自主探寻学科的深度与广度。教材应是鲜活的知识宝库,紧密贴合生活实际与时代脉搏,让学生真切感知知识的力量。考试,将彻底告别“一刀切”的刻板,转变为个性化的测评体系,既考量知识掌握,更注重思维创新、实践能力与人文情怀。校园中,丰富多彩的社团、实践活动蓬勃开展,给予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无论是科技发明、艺术创作还是社会调研,都能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尽情释放。家长与社会也应摒弃功利心态,给予孩子成长的耐心与包容,让他们在宽松、多元的环境中,成长为有担当、有创造力、心怀大爱的栋梁之材,如此,方能重塑基础教育的辉煌,为民族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共 22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难得读到这么深刻的教育反思文章。作者对当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做题机器”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和反思,提出了对理想教育模式的期盼。一是对“做题机器”现象的批判。有生动的比喻:文章将当前的教育环境比喻为“做题机器”的阴霾笼罩的荒芜之地,形象地描绘了学生被机械式做题所困扰的现状。有学科本真意义的强调:文章逐一阐述了各学科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指出它们本应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多元思维的沃土,而不是沦为应试的工具。有对政策调控的反思:文章提到了高考命题的改革,虽然旨在贴合时代需求,但现实中仍深陷应试教育的泥淖,未能真正实现教育的转型。二是对人文学科考试的反思。有对传统模式的批判:文章指出人文学科考试传统模式的华而不实,以及对学生机械记忆的误导。有对分数评定的质疑:文章质疑了当前分数评定的合理性,指出它忽视了学生真正的能力和潜力,无法准确衡量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三是对教育神圣使命的呼唤有对教育本真回归的呼吁:文章呼吁教育应回归其神圣使命,成为思想的温床、创造的工坊、人格的熔炉,而不是刷题的苦役场。有对学生成长的关切:文章表达了对学生成长的深切关注,指出当前的教育模式正在无情地绞杀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对教育改革的期待:文章期待教育能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斩断“唯分数论”的枷锁,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充满希望和梦想的求知之旅。四是对理想教育模式的期盼。有对自由生长的沃野的期待:文章期盼基础教育能够成为一方自由生长的沃野,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索、自主学习。有对启发性教学的阐释:文章期待教师能够以启发性问题为火种,点燃学生求知的烈焰,引导他们深入探索学科的奥秘。有对个性化测评的建议:文章希望考试能够告别“一刀切”的刻板模式,转变为个性化的测评方式,真正衡量出学生的能力和潜力。总之,作者以深刻的洞察和犀利的笔触,揭示了当前基础教育中的种种弊端,并提出了对理想教育模式的美好期盼。作者提醒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培养“做题机器”,而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自由地成长、全面发展。值得深思!值得阅读!问候作者!【编辑 孙彩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孙彩文        2025-01-01 16:29:45
  感恩作者,以深刻的洞察和犀利的笔触,揭示了当前基础教育中的种种弊端,并提出了对理想教育模式的美好期盼。
2 楼        文友:水之影        2025-01-06 18:24:32
  深刻的洞察,理性的分析,良好的建议。完全赞同支持!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