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一座千年古城出产成语(散文)

精品 【东篱】一座千年古城出产成语(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506.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92发表时间:2025-01-03 06:24:43
摘要:正定古城的丰富多彩的,可惜我们没有多住几日,来一次主题游,例如揣一本《汉语成语词典》,边翻边走,沿着成语铺设的古城,走遍读遍。


   我不敢使用“盛产”这个词,用了就言过其实了。还因为,在河北省古城中,邯郸才是盛产成语的3000年古城,而我说的正定,应该是序列其后的,也出产成语。若走进正定古城旅游,不带回几个成语,就不能对正定有更深的了解,只能算走马观“城”,是有遗憾的。
   游过正定古城回来,朋友问带了什么特产,我说是成语。无不露出惊讶,中华文化,精彩博雅,无与伦比。
   是啊,到埃及金字塔旅游,我们可以把金字塔放在梦中,但带不回“金字”,金字,是一种形状,是法老文化的尊贵。
   正定古城是以距今1600余年的古城墙而称古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时光成就了智慧,造出了很多的成语典故。据说,有1500个成语是与正定有关的,《汉语成语词典》收录成语15000条,正定以一座县城的文化力量进入其中,竟然占了1/10,可谓天下奇观。
   我到正定,有过攻略。所以站在正定古城南城门“三关雄镇”的题额前,就揣摩这四个字是否是成语。原谅我急于收获正定的特产,我性急了些。原来不是,但与成语有关。
   有个成语叫“柔远镇迩”,莫非就是这等样子?这个成语为文学家陆机所造,三关雄镇对他的表达是否有过影响,不知。始建于北周的正定古城,先于陆机的西晋时代。一个“镇”字,显示的是威武,一个“柔”字惠及千里。成语揭示的是“雄镇”与和平安宁的关系。一城不够坚固,不够强大,何以威慑?中华智慧,不在于一城一地之得失,而在于威慑辽远。先人留下的智慧,于今依然散发着光芒。
   站在城门下,我想到了赵人赵佗,他是正定人,曾为南越王,自立“南越武帝”,汉文帝派人安抚,他解释说“老臣妄窃帝号,聊以自娱”,于今有了成语“聊以自娱”,这种态度,将一场问罪化为轻松面对。这智慧,岂是一个能屈能伸,政治的严肃,被他一语弄成了游戏。于是,规则和法度就变成了笑话。
   正定古城古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厚的文化,来正定,就是赴一场文化盛宴。
  
   二
   正定古城的结构很特别,堪称城墙标本。在城墙城门设计上,分为月城、瓮城和里城,门内藏秘境,蕴攻守之要义。我自古城南门入,先走月城,弯弯折折,半月形状相接,没有城墙棱角,皆呈圆弧状。进入瓮城,城内地面开阔,四围皆城墙,一大片空地被围在中间,举首是城墙的垛口和射箭的箭孔,城墙之上是城楼,曰“阳和楼”。迅速登城,有游人指指点点说瓮城,破防之敌进入,可“瓮中捉鳖”。这也是这个成语最初的来源。
   在我的印象中,瓮中捉鳖之“瓮”是类似今天的陶瓷坛子,词典的解释也如此。康进之的元杂剧《李逵负荆》就唱“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而且做是手势就是伸手入坛做捉拿的样子。可正定人认为这“瓮”就是正定古城的瓮城,所谓的“鳖”是比喻破防而入的敌寇。敌寇攻入,可以关闭月城门和瓮城门,困敌于瓮城。无法考究,正定古城要比元杂剧的出处更早。或许,我们对成语文化的探究还有偏狭不足,从这个角度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其探究永远不能说是见底了。在冷兵器时代,这是多么精彩的军事智慧,瓮中捉鳖,也启迪了后来的伏击战术,留下了多少精彩的战争史话。
   游览正定,不能撇开正定的十大著名寺院,这些寺院,不但有着精美壮观的寺建,也深藏着历史典故。
   要懂得成语“当头棒喝”,一定要走进正定的临济寺,这座寺,在中国佛教禅宗“临济派”的发源地,或许,就是因为当年的义玄禅师的“受禅”之法奇特,而让这座寺庙远近闻名。
   这位禅师在接引学僧时,坚持不对其提出的问题做正面回答,而以棒击的方式,督促学僧自悟禅境;“喝”则是大喝一声,促其顿悟。禅师的禅风可谓独到,留下了“单刀直入,机锋峭峻”的鲜明风格。据说,日本的僧人荣西曾两度临寺学禅,并将“当头棒喝”的传教方式带到了日本。站在临济寺的澄灵塔前,我未闻晨钟暮鼓,仿佛听见了当头棒喝之声。想起中年时期一度追剧《聪明的一休》,剧情里总是有“当头棒喝”一段作为一集的结束动作。中华文化,有着超强的传播力和辐射力,只要对中华文化有过深入学习的人,就不会肤浅和狂妄,都懂得,只有在中华文化的土壤里,才会找到种子的根基。
   当头棒喝,成语发展至今,依然在使用,其促人警醒的意义,很鲜明,“棒”击则没有了,皮肉之苦就免了,而“喝”的意义被强化,大喝一声,振聋发聩,对执迷不悟者,还是很有效的手段。一座寺庙,能够留下如此文化,不能不感谢这位义玄禅师,创造性地发明了受禅方式。
   这里涉及“问”的学问。在儒家看来,应该是不耻下问,强调的是向不如己的人学习。但并不告诉我们何时该问,估计对“问”是有着很鼓励的态度,所以出现了“学问”一词。而临济派佛禅一直推崇义玄禅师的做法,据《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记载,德山禅师也告诫弟子“问即有过,不问犹乖”。意思是提问即有错,但不提问更非妥当。看来,这个“问”,还真是的有学问。
   不管怎么说,当头棒喝成语包含的猛然唤醒之意,对打破混沌状态,是有着特别的意义的。
   还要感谢这位义玄禅师。现在的年轻人谈恋爱,追求的一种爱的境界就是“心心相印”,也出自他的禅学。这是临济寺禅宗之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强调的是通过心与心的交流与契合来领悟佛法的真谛,禅宗不依语言,以心印心,契合无间。
   心心相印的世俗意义,已经超过了佛禅意义。佛禅无印,有的却是“心印”,如今在婚姻仪式上,往往男女两手相扣,做一个心的形状,就是“心印”。
   我也佩服一些商家,居然也打出了“心心相印”的品牌,有一种抽纸,提取了纸巾的温柔特点,也将美好的感情境界传递给我们。尽管佛教文化已经被剥离,但世俗的情感注入到一张纸,使生活走上了文化的轨道。用纸的人,每一次抽一张,仿佛是抽取了一张温柔……
  
   三
   有个成语叫“偷梁换柱”,起初并不这么说,而是说成“抽梁换柱”,且也没有了玩弄手法,以次充好,以假代真的贬义。
   走进正定古城的天宁寺,站在寺内的凌霄塔前,我感叹其千年不坍的“塔寿”,始建于唐咸通初年,即公元860年,距今已有约1200年的历史。其实,在漫长的时光里,这塔并非没有遇到垂危的命运,而是应该感谢一个叫“怀丙”的和尚。他是北宋时期人,在他入寺修禅时,凌霄塔的中心柱子已经朽坏,塔身发生了严重的倾斜。怀丙让众人不要靠近,独自入塔,将一根崭新的中心柱换下了那根朽坏的柱子。塔外的人,只听见斧凿锤击之声,不久,怀丙扛着那根残柱走出塔门。这就是偷梁换柱的典故。这个典故很神奇,简直就是巧夺天工。
   需要说明的是,扛着柱子,今天无法想象,被“抽梁换柱”的那根柱子我看了,一人之力是扛不动的。叙述这个故事的人,应该是用传奇话本的手法,属漫画式的夸张。
   至于他到底是怎样“抽”下原梁,“换”上新柱,不得而知。面对寺内怀丙的介绍,我觉得他首先是一个工程学家,而非是和尚僧人。时代发展至今,现代技术的广泛运用,“抽梁换柱”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就是整幢大楼都可以平移到新地址,换梁换柱,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或许,大学的建筑工程学这门课程里有这样的建筑史章节介绍,中华文化宝库,有取之不尽的宝物和技术,我觉得如今把“基建狂魔”这样的称呼给中国的基建人,一定也懂得中国基建的历史底气。其中,有精辟的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工程美学等知识,现代医学的骨移植技术,心血管搭桥技术,也一定参考了早期的工程学技术理论。怀丙也是出色的工匠,若在今天,他也一定在我们的“大国工匠”之列里。
   在《孙子兵法》里确有一计就是“偷梁换柱”(三十六计之一),那段“替父从军”就是实例。我想怀丙和尚也一定是从中国军事古迹中找到了思路。文化对于生活,总是起着渗透性的影响,有质量的审美,一定是有着文化底蕴的。眼前的塔名“凌霄塔”,之所以“凌霄”,并非是言其高耸入云,起初应该是宣扬佛法之功,今天来看,还是凌霄一塔,它承载着中国人的智慧,更是高耸奇绝。
   怀丙,是北宋时期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人,他的俗名,他的籍贯,他的生卒年,至今不祥。但他的名字留在了这方佛塔上,留在中华建筑史上,也载入了中华文明始史中。不是名字可以不朽,而是精绝的技艺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财富。
  
   四
   正定,是一个很怀旧念旧的城市,曾经在这里出生的人,曾在这里流连的名人,为官的名流,都有他们的安息地。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赵云,就有赵云庙。他也为我们留下了成语,如忠肝义胆,单枪匹马,浑身是胆,智勇双全,勇冠三军,拔赵易汉,偃旗息鼓……
   这是正定人的骄傲,已经形成了“赵云文化”,这些成语,是赵云文化的一部分,每一个成语,都是一段传奇,一段风流形象。
   出将入相的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就是正定人,他留下的成语也是璀璨如珠。断齑画粥,便是其中之一,宋·释文莹《湘山野录》载:“范仲淹少贫,读书长白山僧舍,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数十茎啖之,如此者三年。”家贫而力学,范仲淹堪称典范。由此,我们可以口述多少苦学的成语——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焚膏继晷……
   成语是什么,是以其最为简洁的语言方式,表达一段典故,是中华文化特有的遗传,而且成语至今还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现代语言中,依然发挥着传情达意的活力。
   我觉得,一定有人为探求那1500多个成语而专门走进正定,住在正定。正定是古老的,正定又是精彩活着的城市,一座千年古城,出产了那么多成语,真的是令人羡慕,令人向往。
   一座城市,一个人,要留下什么,都不是刻意的,是经过时光的过滤,沉淀,才有了那四个精彩的字。
   做正定人很幸福。如果遇到农闲,每天晚上,一家人坐在炕头上,每夜说一个成语故事,也可以说到1500个夜晚……那就破“一千零一夜”的典故了。
   如果我能够在正定中学教书,一定设计一堂课,学习来自正定的成语,走遍古城,感受精彩的文化之光。
   不要以为正定的成语列在邯郸之后,处于第二的位置,就不值得标榜了。想想,天下第一泉在济南,天下第二泉就在无锡。无锡人的“第二”,其精彩故事也不亚于济南的“第一”。正定出产成语,大约就像无锡的“第二泉”,文化之泉汩汩而出,蹲下来,掬一抔,有厚味,很甘醇。
  
   2025年1月3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12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怀才老师厚重的笔触下,正定古城仿佛是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成语典故”,那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成语,从呆板的文字中,跳脱而出,走进时空的隧道,被还原成一个个经典的故事,尽显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走进正定古城,看到“三关雄镇”的题额,作者联想到了陆机的成语“柔远镇迩”,“镇”字显示威武,“柔”字惠及千里,抚远方而安内,中华的智慧,不在于一城一地之得失,而在于威慑辽远。驻足正定古城门前,作者不由得想起南越国的赵佗,曾自立“南越武帝”,在汉文帝派人安抚时,他解释说“老臣妄窃帝号,聊以自娱”,用智慧将一场问罪化为轻松面对,也将“聊以自娱”这个成语流传至今。接下来作者从正定古城的城墙城门的结构说起,讲述了“瓮中捉鳖”这个成语的来源。可还有一说,认为《李逵负荆》中的瓮中捉鳖才是它的出处,无从考究哪个在先,“瓮中捉鳖”体现了精彩的军事智慧,启迪了后来的伏击战术,留下的是战争史上的经典之作。正定的十大著名寺院也深藏着历史典故,“当头棒喝”是临济寺中的禅宗和尚,以“棒击、大喝”的方式,督促学僧顿悟禅境。后被日本临寺学禅的日本僧人,以传教方式带到了日本,作者生动地例举了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活泼可爱的一休在每集的结束动作就是“当头棒喝”,彰显了中华文化超强的传播力和辐射力。而天宁寺的凌霄塔则隐含着“另一个偷梁换柱”的典故,怀丙和尚以巧夺天工的精绝技艺,将一根崭新的中心柱换下了那根朽坏的柱子。他的名字留在了高耸奇绝的凌宵塔上,也载入了中华文明的史册,精绝的技艺是给我们留下的珍贵财富。作者罗列出从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赵云到北宋出将入相的范仲淹,为我们留下的诸多成语,每一个成语,都是一段传奇,是哲理智慧的传承载体,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瑰宝。作者历史文化底蕴丰厚,追古溯今,在读者眼里,作者不仅是历史长卷的阅读者,也是薪火相传的守望者!倾情力荐怀才老师的经典佳作,欢迎围攻猛评!【东篱编辑:石叶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103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石叶六        2025-01-03 07:12:27
  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成语的表达,它拥有典雅凝练、内涵深邃、智慧哲理的特质,是人类语言的魅力助手,是人们的道德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启明灯,体现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怀才老师妙笔生花,博才多学,文章追古溯金、内容丰盈、底蕴深厚,展现了作者对中华文化的深情厚爱,为读者奉上了一篇弘扬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令人赞叹钦佩!拜读学习老师佳作,祝老师新的一年健康快乐!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1-03 08:54:27
  写写正定古城留下的成语,可能很偏门,但我在一家小店吃饭,店主就说,每到一处,先了解一下成语,这是正定人的骄傲。他举例说偷梁换柱,瓮中捉鳖,我不能不关注这一点。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不管多少年,人们还在使用,而且熠熠生辉,简约而精辟的特点,为大众喜欢。在写了正定古城墙、寺庙等后,我还是要把这方面的文化加以总结,留下正定的精彩。谢谢石叶老师的精彩编辑,辛苦了。遥握,谨祝创作快乐,期待佳作。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1-03 07:18:18
  在怀才老师笔下,正定古城如厚重之书,诸多成语典故跃然纸上。从“柔远镇迩”到“瓮中捉鳖”,从“当头棒喝”到“偷梁换柱”,尽显文化魅力。作者底蕴深厚,既是历史阅读者,更是传承守望者。 问候怀才老师,祝你身体健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1-03 08:57:47
  谢谢滴善斋老师的美评。成语这个话题可能偏门,但是正定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至今还闪闪发光,所以应该记下一笔。一座城,能够留下百八十个成语都是幸运的,正定这么多,就像我说的,夜晚闲坐说成语,每晚一个说几年。特别期待老师的美文,谨祝创作快乐!
3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1-03 08:50:29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1-03 08:55:23
  谢谢纪老师的留墨。问候纪老师新年快乐,年年大运。谨祝创作快乐!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1-03 09:02:09
  这文的题目就吸引人,亮眼。通过对与正定相关的成语的解读,让我了解了正定的历史文化,丰厚甘醇。成语,本身就诞生于典故,然后通过百姓的口口相传,最后像块金子,沉淀在岁月的长河中。所以,解读了若干个成语,就能破译一段段封存的故事,让人们触摸到正定城的前世今生。文章构思奇巧,立意高远,兼具游记和文化散文的特点,哲思和抒情同耀。深度佳作,拜读学习,顺祝老师身体健康,新年快乐!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1-03 09:07:41
  韩老师的点评很精彩专业,谢谢啊。这么多的成语和正定古城有关,堪称“出产”,这是正定人的骄傲,也是他们生活的最深厚的文化氛围。还有一个特别的感觉,正定值得住下来仔细看,每一处都有古韵。是啊,成语诞生于典故,成语就是一段故事的凝缩,很精彩的。我想,正定的孩子,从小就来这一课,可能就会成为“正定通”了。我是羡慕正定人的。文这类游记散文,写着就可能四不像,但是散文,又不能置身于情境之外,所以就按照我的理解写下去。遥握,问候冬祺,期待韩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丰!
5 楼        文友:森林大地        2025-01-03 10:59:49
  无论是题目,还是布局、语句、联想都让我称赞!心有多大,天有多宽,内心有墨,文章多采!遥祝老师身体安康!文采斐然!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1-03 15:02:49
  谢谢森林老师的留墨。觉得幽兰了正定古城,就写写建筑和城貌,也不够,觉得这个是一个文化角度,于是记录。很期待森林老师的作品,遥握,问候冬祺!
6 楼        文友:简柔        2025-01-03 11:05:13
  正定出产这么多成语,真是惊叹呀。平日里“偷梁换柱”,“心心相印”“瓮中捉鳖”非常耳熟,却不知来自正定,还有精彩的故事,今天读怀才老师的文章,长知识了,老师懂得真多。古老的正定,以古老的成语透视之,让人窥视到正定古老的城墙,悠久的寺庙,人物的风采,写法可谓高妙。读感新鲜,思考深邃。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1-03 15:18:59
  谢谢简柔老师的美评鼓励。读成语,去河北,邯郸和正定是出产成语最多的地方,完全是可以作为一个专题去考察旅游,我有这个想法。行万里路,知道几千成语啊,哪有什么知识,就是边走边学吧。正定人杰地灵,出现不少名人,如果逐个观察,足够些日子忙活的,真的是历史丰富。简柔老师有机会去看看吧。遥握,问候冬祺,谨祝创作快乐,万事胜意!
7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1-03 14:56:31
  一座千年古城——正定,盛产成语,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可见正定悠久的历史底蕴、缭绕不绝的文化气息。有史以来,正定名人雅士极多,留下了千古不朽的传奇故事,为正定增添了斑斓与神奇。作者谈古论今,内涵丰盛,故事性强,将深奥深邃的成语解读得通俗易懂,又颇富诗意,令读者开了眼界,涨了知识。妙趣横生的力作,彰显作者非凡的文学功底,盛赞才思,问候怀才老师下午好!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1-03 15:28:28
  在那家顺路驴肉店吃饭的时候,店主就跟我讲,喜欢考察一下成语的,要关注什么。所以就留心了。这是个很好的文化切入角度,可以带起故事,成语源自典故,典故是生动的。罗老师说得对,走在正定,明显感觉出浓厚的文化气息,街边的建筑,尤其是在荣国府景区的那条街,古建很漂亮。边走边学习,感受一个城市的文化魅力,就是最好的旅游。看景点,也好,只是看人造风景多了些。我喜欢走一走看城市。遥握,期待罗老师的作品,谨祝创作快乐。
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1-03 19:55:16
  原来这么多的成语都是出自正定古城,真是长见识了。佩服老师的博学多才,文章妙语连珠般。每读老师的文,都是受益匪浅!拜读老师佳作,祝老师健康快乐每一天!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1-03 19:58:37
  带着收获的心,我们总能也愿意去发现那些美好。写了正定的古城寺庙,觉得还不能完全把正定的人文精神传达出来,于是再记录一笔,从成语入手,直观地感受她的独特魅力吧。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遥握,问候冬祺,期待你的作品,谨祝创丰!
9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5-01-03 21:40:46
  拜读怀才抱器老师佳作仿佛读一篇绝美的正定历史画卷!好美啊!怀才老师真乃博古通今大才子大作家!佩服、佩服的五体投地!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1-04 08:02:14
  才子课不敢当,就是喜欢游玩,喜欢记录和思考。谢谢枫叶老师一直的支持鼓励。遥握,问候冬祺,谨祝创丰!
10 楼        文友:书者茶道        2025-01-04 18:05:39
  一座正定古城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在老师的笔下跃然纸上,好文拜读!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1-04 18:09:08
  谢谢茶道老师的留墨鼓励。才子不敢称,努力读懂一个城市,让城市的温暖文化走进我们的心。东篱是非常温馨的创作之地,欢迎老师的加入。遥握,谨祝创作快乐!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