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宁静·新】闲话有驴脾气的驴(随笔)

精品 【宁静·新】闲话有驴脾气的驴(随笔)


作者:想飞的企鹅 举人,502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51发表时间:2025-01-03 11:01:02

“这孩子的‘驴脾气’一上来,谁都管不了。就冲他这臭脾气,长大了也成不了大气候(本领)”。这句话大多是家长们在孩子犯倔时发自肺腑的感叹。实际上,“驴脾气”就是驴发的脾气,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暴躁、不听使唤的样子,后引申到脾气比较倔强的孩子身上。其实,孩子长大了能不能成气候,那都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的事儿,与他小时候有没有所谓的“驴脾气”是没有什么必然联系的。
   我小时候就经常被妈妈说成是有“驴脾气”的孩子,说的时候,同样也附带着“长大也成不了大气候”这样的感叹。别看我那时候只是个孩子,可是我非常清楚,因为妈妈当时正在气头上,所以才说出那样的话,至于我长大了是否能成气候,充其量就是她开的一个“盲盒”,能否开中,她也是没多大把握的。不过,我可以十分肯定地说,妈妈更愿意我长大了能成气候。
   很遗憾,而今的我已天命之年,好巧不巧地就被她言中了——我真的没成气候。当然了,像我这样小时候有着驴一样倔脾气的孩子应该是大有人在的,长大后没能成气候的也绝非我一人。在这里,我不讨论成了气候的人在小的时候是否有“驴脾气”,就想简单说说驴的驴脾气,再说说有驴脾气的驴就是了。您别误会,我说这话绝无指桑骂槐之意,望朋友们切勿借题发挥。
   假如有人问我怎么就想起来和驴较上劲了?我只能说,也许这就是我驴脾气又犯了。假如还有人非要弄清个所以然,那就把我想象成柳宗元笔下的那个“好事者”吧!也就是《黔之驴》里闲得有点儿蛋疼的那个人。除此之外,我还真的说不清为什么偏偏要说有驴脾气的驴。
   《黔之驴》是我上初中时学过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是柳宗元被贬谪至永州期间创作的。故事讲述了“黔(贵州)”地最早没有驴,有个好管闲事儿的人从外地运到那里一头驴之后,又觉得没什么大用,就将它放在山下了。最初,那里的老虎从未见过驴,初见它时有点儿怕。虽说老虎一直被被誉为森林之王,可是,当这个从未见过的庞然大物突然出现在眼前时,绝对是不敢贸然出击的,哪怕再馋,也只能慢慢接近、挑衅那头驴,伺机而动。最终,那头可怜的毛驴还是落入了虎口。也难怪,有句老话不是这样说的吗: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这则小故事不但从侧面反映了柳宗元的政治遭遇‌,同时也暗含着他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不过,我在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对柳宗元的遭遇,以及当时的整治环境一点儿感觉都没有,倒是十分庆幸那只老虎毫不费力地就白捡了一顿大餐,对那头没招谁惹谁的驴反而没有一丝一毫的怜悯之情。其次,我对那个把驴运到黔地的好事者是反感至极的,觉得他与我们日常生活中那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差不太多。
   关于驴的遭遇,可能有人会说,还不是因为它发脾气时又叫又踢,被老虎摸清了底细,所以才被吃掉的。我倒是觉得,这样的分析纯属瞎扯淡。试问,如果那头驴一直不叫也不踢,难不成故事的结尾还会有什么悬念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论那头驴是否有驴脾气,其结果都一样。
   假如有人问我为什么对那头驴的遭遇不表示同情?我只能告诉他,这可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事儿了。这话还要从我小时候说起。
   我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候还是集体时代,大人们成天到晚都在生产队里忙碌着填饱肚子的那点儿事儿,哪来的时间管孩子呀!所以,在那个没有玩具,没有手机的年代里,孩子们都是自己找乐子,就好像自生自灭地活着差不多。我们那会儿,一般在四、五岁的时候就能在村子里到处乱窜了,直到太阳快要落山时,玩儿也玩够了,跑也跑累了,听见大人们满大街吆喝着“回家吃饭啦”时,才想起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别看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业余生活很简单,但是一点儿也不枯燥。比如说骑驴这件事儿,那在我们的眼里都是很有意思的游戏了。我就是在一次骑驴的游戏中恨上驴的,而且恨了几十年。
   这件事儿说来话长……
   我们村地处山区,种的地也是东一块儿西一块儿分布在偏坡耷拉屲处,并且大部分地块儿还都不通车。所以,种地用的肥料,包括秋天收获的粮食,全都靠着生产队养的那些毛驴驮着垛子运来运去。因此,驴是生产队里必不可少的牲畜。
   我们村共有四个小队,每个小队都养着二三十头毛驴。农闲的时候,驴也就闲下来了,生产队会安排专人去山上放驴。我每天放学回到家后,先把书包往炕上一撇,一溜烟儿就跑到村西等着放驴的去了。说是等放驴的,其实就是在那里等驴——等着骑驴。我们还给等着骑驴这件事儿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迎驴。
   迎驴的时候,远远看见有驴往回走,我们便迎着驴走过去,找到自己熟悉的那头驴后,猛地窜到驴背上,再用力扭动几下身子,顺势就骑到了驴背上了。我们骑着驴一直到饲养室,进了驴圈才下来。这就是迎驴的全过程了。
   有一天,我们一伙人又跑到村西迎驴,看见我每天都骑的那头大黑驴时,一下子就窜了上去。我万万没想到,刚扑倒驴背上,还没来得及扭动身子呢,就被它甩了下来,而且是狠狠摔在地上那种。放驴的看见躺在地上的我,笑着说,这头驴不是你之前骑的那头,是生产队刚买回来的,只是样子和颜色与你之前骑的那头差不多。
   自从那次被摔下来以后,我再也不去村西迎驴了。
   可能有人会问,放驴的不是应该跑上去看看你摔到哪里吗?怎么还笑了呢?你是不是被摔坏了?我只能说,那会的孩子都不娇气,要不怎么能在自生自灭的环境里活着呢!
   后来听说,把我摔下来的那头驴的脾气特别大,根本没法用,用它驮垛子的时候,总是想法子把垛子甩下来。最终,那头驴被生产队杀了,把驴肉给我们小队的社员分着吃了。我想,那头驴就是死在它的驴脾气上的,活该被吃驴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落实后,生产队所有的东西都分类均分了,包括驴。时至今日,我们经常去迎驴的那类孩子也长大了,当然也包括驴,还有那个杀死驴的人。如今,村里那些曾经有脾气的驴还有没脾气的驴,一个都没有了。
   唉!兜兜转转几十年,我竟然连个“好事者”都没混上,倒是把自己熬成了一个“至则无可用”的人。
  

共 24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被妈妈说有“驴脾气”,并对驴的脾气产生了深刻印象。驴脾气表现为倔强、不听使唤,作者认为这与人成长后是否有成就无关。通过回忆自己与驴的互动,作者分享了对一头脾气暴躁的驴的厌恶,认为它最终死于自己的脾气。作者感慨自己与当年“驴脾气”相似,虽然没有成就,但依然对过去有着深刻的思考与怀念。文中有母亲的影子,又通过一些实际的事情,记录了自已的个性,也洋溢了与母亲深厚的感情。散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淋漓尽致地将真实情感抒发出来。感谢赐稿宁静,问好冬安。【编辑:开心的秋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105002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开心的秋蝉        2025-01-03 11:02:22
  一篇随笔,以小说体的形式出现,给大家耳目一新的阅读感受。
回复1 楼        文友:想飞的企鹅        2025-01-03 11:23:48
  感谢开心的秋蝉老师精彩编按留评,敬茶。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1-04 11:26:52
  一篇饶有新意的随笔,把自己而是骑驴的经历与《黔之驴》的故事有机结合,诙谐幽默,不失哲理,令人深思。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2 楼        文友:想飞的企鹅        2025-01-04 12:50:30
  谢谢老师解读留评。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1-04 11:27:04
  感谢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4 楼        文友:书者茶道        2025-01-14 15:58:53
  诙谐的文笔,小故事中把自己的情绪情感表达,好文拜读!
回复4 楼        文友:想飞的企鹅        2025-01-14 16:03:01
  谢谢老师来访留墨。企鹅遥祝冬安吉祥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