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石头的抉择及启示(随笔) ——重读《红楼梦》二
《红楼梦》第一回,话说石头一心想着要僧道把他带到红尘中享受荣华富贵,僧道本是良言相劝,奈何石头决心已定,僧道只得把石头变成美玉,把他带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
僧道知道石头凡心已炽,不听劝,于是只能遂了他的心愿,但是他们又发出一句这样的慨叹:“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
僧道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读者仔细想想就不难明白僧道的意思。
石头原本在青埂峰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如果他一直潜心修炼下去,耐得住长年累月的空虚寂寞冷,不向往人间繁华富贵,也许经年累月吸收天地精华之后,他会由一块顽石变成可堪大用的奇物。然而石头毕竟只是一块未脱俗性的石头,受不了长年累月的清苦、寂寞、静到无聊的日子,心不能安,一朝受外界诱惑牵引搅扰,便蠢蠢欲动,这就是“静极思动”,这个“静”,不是真正的心静,这个“动”,其实就是凡心动,也就是不安守本分了。
正因为凡心动,那石头才会执意想去人间享受荣华富贵,然而世间事岂是尽如人意?凡事都具两面性,福祸相依,有得有失,荣华富贵享受过了头,就是陡生变数,然后万境归空,到那时更添凄凉。
这就是无中生有之数,只是石头断然想不到这样的结局,若能想到,就不会执意要去红尘了。
这也是僧道说石头貌似性灵,其实还是质蠢,更无奇贵之处。只适合用来垫脚。
凡俗之人,都是迷于荣华富贵、困于七情六欲,岂能达到得道之人先知先觉的那般境界,多半是等到自己被现实生活抽打得遍体鳞伤了才知道悔不当初,摔得头破血流、临近深渊了才知道走错了路。
石头此时就是对僧道的告诫充耳不闻,自以为是的他根本不会想到到红尘去并不完全只是享乐,更有可能是遭受劫难。所以当僧道提醒他“到了不得意时切莫后悔”时,他倒是非常笃定地回应“自然、自然”,意思是自己不会后悔。
当石头被僧道用幻术变成美玉后,他想知道自己将被僧道带到何方,僧道这时不是坦言相告,而是卖了一个关子,说“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
这既是天机不可泄露,也是作者写作的高明之处,如果此处就写出石头将去向何方,那就是平铺直叙毫无悬念了。
这就是石头的前生事。至于后来事,那是后话。
这一小节内容,给我的启示是,我们凡俗之人其实就是那质蠢石头,凡心炽热,就像是被猪油蒙了心,有时身在福中不知福,妄心一动,身在净土反而不能安心,被那海市蜃楼般的荣华富贵迷了心智,就不管不顾要亲自去那是非之地体验一下什么是享受,殊不知,享受的反面是折磨,受折磨到了临界值,就是崩溃,就是万念俱灰,然后看破红尘。
然而,又有多少人会想到这一点呢?世人终究是:
俗心难测世路险,迷于繁华惑于贪,
纵有高人相劝诫,两耳塞豆似酣眠。
关于短篇作品。小说、散文、随笔、赏析等短篇作品,要独立成文,不得以同题连载的形式逐篇发表。如果是系列作品,不宜简单同题标注,仅以(一)(二)(三)等各类序号区分;应当有独立的标题,可以灵活使用副标题或内容简介栏标注系列作品的序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