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 闲话茶事(散文)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是苏东坡写茶的诗句,也是我喜欢的诗句。
窃以为自己是个注重精神需求的人。茶香、鲜花、书籍,一直是赋予我能量的精神之美,生活之美。三者与我存在着捆绑的关系,每一种的存在,都基于我对它们的喜爱。
我喜欢茶,并接受不同的茶。色泽明透的绿茶,香味醇厚的红茶,入口留香的乌龙茶,一壶便可一室生香的老白茶、黑茶,一朵便可照见整个秋天的菊花茶,无一不是我的掌中宝,心头爱。
装在茶壶里的叶片,虽只是一味茶,却有大意境。古语有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原来,茶和一日三餐一样重要,一直在默默地传递着生活中的美好。
对茶的印象,最早来自父亲。当了一辈子教师,半辈子校长的父亲,极爱喝茶。小小年纪的我,对父亲的紫砂壶一直怀有一颗好奇心,对茶壶里泛着不同色泽的茶水,也心中欢喜。
每当父亲喝茶时,我总是举着小小的茶杯,讨要一杯茶来喝。这经典的一幕,便成了长大后,兄弟姐妹谈笑时的一桩趣闻。
虽然我接触茶极早,但是对茶的亲近却没有一直坚持。出外求学,参加工作,结婚生子,身边少了父亲的影响,茶只是断断续续出现在我的生活中。
十多年前,外甥女从台湾带回一些高山茶,色泽鲜嫩翠绿的叶片,一遇水,便升腾起浓郁的香气,那鲜爽的滋味,虽没绕舌三日,但也令口舌生津,唇齿留香。
这远道而来的高山茶,激起了我潜伏在体内的茶记忆。从那时起,茶开始日日出现,成为我生活中的不可或缺。
不谙茶道的我,却一日无茶不欢。每天,吃过早饭,便泡上一壶茶,成了我十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
“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都是快乐的。”林语堂先生的这话道出国人对茶的热爱,更是我道出我对茶的迷恋。
闲暇时间,我喜欢泡一壶茶,或坐在地毯上,或躺在沙发上,看室内“春日斑驳阳光照,绿叶红花尽舒展。”
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中说: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唱戏、喝茶都是。
于是,这么多年,我便把读书、喝茶、养花,当作自己的享乐。
绿意莹莹的毛尖,我喜欢用透明的杯子冲泡,当那泛着绿意的纤细叶片,在水中沉浮、跳跃时,那种香气袅袅的绿意,顿时化作一山的茶树,恍若,整个春天开始在你眼前觉醒。
秋天,干燥的风会吹得人嗓子沙哑,喉咙痒痛。这时候,最适合泡一壶菊花茶,来驱赶一下体内的温热。金丝皇菊,是最能泡出高贵感的花茶。仅仅只需一朵,足矣泡出整个菊花爆满山的气象来。
茶色迷人,茶香更好。红茶是冬天里的最佳,泛着琥珀色泽样的茶汤,最适合青花瓷杯,那清雅的香气,像极了端庄妩媚的中年女子。我知道,红茶是养胃茶,亦是解语花。
红茶里,我最喜欢的是金骏眉。正山小种,这名字太过正统。大红袍,这名字太过艳俗。唯有金骏眉,这儒雅的名字长在了我的审美上。
喜欢金骏眉,不仅仅是因为它有着好听的名字,更是因为它金黄的茶汤,温润的香气,还有茶的香气停留在唇齿之间的美好。
或许是自己的人生不够淡定从容,自己对茶的情分不够深厚,对茶人的最后一站——普洱,我一直不敢贸然去品味。看着那又黑又坨的普洱,心中总有一份怯怯的畏惧。
人与人之间,相处久了,就成了知己;人与茶,亦是如此。时日久了,喝茶就成了我每天必做的功课,茶就成了懂得慈悲的知己。
寒冬的清晨,习惯一走进办公室,就去做一件很有温度的事情:泡一壶热气腾腾的红茶,满身的寒气,便会在香气袅袅中散去。
这茶多好,可静心,可养神,可驱寒,亦可养人。感谢茶,给予我许多人生的快乐和意趣。
茶,是时间的艺术,是文化的传承。在每一次的举杯之间,我们不仅能品尝到茶的香气,更能看到生命的日常和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