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茶语(散文)
茶语,不是茶会说话。我们喝茶,对着茶自言自语,只能勉强算是“茶语”,确切地说是与茶语。沸水煮茶,滋滋作响,这是物理之声,也不算是茶语。我觉得,茶能带起我们的很多故事,故事才是茶的最好语言。一壶一茶,让人相聚,有了故事,因茶而得故事的香。茶的故事,就是精粹的语言,茶,不生糙语俗言,甚至连拙言也没有,即使无言无语,有时胜千万言。就像喝酒的人说,要说的话都在酒杯里,茶语就在茶杯茶壶里。
一
算来也是喝茶几十年了,尤其是退休之后,几乎每日不离茶,可以说入了肤浅茶境,古人对人无话说,与茶便有千万言。古人吟“竹下忘言对紫茶”,(钱起《与赵莒茶宴》)看看,对一浓翠竹不知说什么了,回头入座对紫茶便有了语言。于是,我也觉得,喜欢喝茶的人,应该懂得茶的语言,人和茶,能够共处一个语言系统,那就是最高的境界了。
茶语,即茶的语言;茶又无语,人有话要说,也是茶语。或者说,是茶唤起了我们的语言灵感。
怎么佐证呢?好多年前盛行年终“茶话会”,一盏茶,一圈人,围坐着,因茶有了说话的兴致。茶是话的引子,茶可激发说话的灵性。我记得我在学校工作期间,我们校长年终要准备个茶话会,就逐个走我们主任的办公室,捏上我们茶叶盒里的一点茶,放进纸袋,原来是准备茶话会。算不上“百家茶”,是大杂烩,但不影响茶话会的品质。后来这种朴素的茶话会就淡了,总要吃一顿,人们疏落了茶,不再品茶说心里话,变成说酒桌上的醉话。那日见到也退休的校长,提及这段,他说还想凑一起说说茶语,开个纯粹的茶话会……
茶语,就是说话自在,自得一份茶香温馨。
茶,最好是共品,因为我们看重的是茶语,只在品茶中才有。白居易说“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山泉煎茶有怀》)没有什么话说,不必说一个喝茶的理由,彼此相知了,这就是茶语,听不见,却感受得到。
好几年了,我天天走进我们一帮子退休老者办的茶舍。因病,我“旷茶”几年,那日再去,老面目更亲,又多了新面孔,自然是一番责备,说,老茶换了一年又一年,年年新茶等我来……坐下,茶舍壁上贴了纸条,写“来者不拒,自带茶香”。我有些窘迫了,我没有带茶,老者说,明天带着,尝尝你每日喝的什么茶。这都是闲话借口,但给人一种迅速融暖的感觉。茶无语,茶香自结缘,无需一语,胜千万言。
很多茶故事,品起来特有滋味。茶友老谭有自己的生意,有出差机会,每次归来,就把在宾馆没有喝的茶包带来。茶友并不觉得他贪小便宜,拆开一包,居然读出了一个城市的口感滋味。当然,有人知道他去了那座城市。一包茶,人们看成是一个城市的馈赠。说茶话跑题可不行,就说城市的茶语,从茶品,到茶名,再到茶味,城市不知,我们却在远方和某个城市对话。
那些年,我出差住宾馆,喜欢带走一盒火柴,他们说,是点燃一个城市的温度;老谭带走一包茶叶,是带走一个城市的口感。
二
有了茶,就有了亲切的语言。我突然想起那年我到深圳的一段“茶往事”。忘记了茶叶店的名字,进门说话的腔调,让老板直接拿出莱州绿茶。于是我们有了因茶而生的乡愁。我说我有同学家在莱州朱桥镇,他说,正是产自朱桥的茶。我距莱州百公里,相比我到深圳几千里,莱州就像在家门口。买了老乡的茶,他又包了几包莱州绿茶,只说记住在这个城市还有老家的味道。这是最有味道的茶语,好像30多年过去了,时不时想起,他的话,成了时光里不会消失的语言。
从此我相信茶语了,不必费口舌,一盒茶就是一个音箱,无需接上电源,只要打开就有了温馨的茶香茶语。去年秋末,我去北京昌平求医寻药,遇到蒙医医院的守门大哥,去他的门卫值班室给手机充电,顺便从车的后备箱摸出一盒茶给他,留下了微信联系方式。时常收到他的问候,问我病情好转没有,什么时间再来……我相信了,那盒茶真的会说话。大哥是河北张家口人,他连何时回老家的日程也告诉了我,生怕我扑空看不见他。他是懂茶的人,一直舍不得喝,我记得拿的是一盒菌类茶,我说氨基酸很多。他说,比不上情意重。
他说,等他打开,就放在值班室,为那些到医院看病的人进来歇脚,就斟上一杯。他说自己不善言语,就以茶来说话,给患者一个问候。
记得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座;茶,上茶,上好茶。在恭敬上,多了几分世俗的味道。茶分等次,为求郑板桥的墨宝而已。每琢磨这副对联,真希望茶无语,客人自会品出个三六九等。世俗的欲望,让茶语多了些怪味啊。
三
大部分时日居家,写作、喝茶,成为常态。我深切感知,有茶的日子并不寂寞。
记得有人发问过,一个人自处是寂寞孤独的,那么两个人面对,就一定不会寂寞孤独?是啊,很多人想尽办法消弭自己的孤独感,却孤独还是来袭。我觉得茶就是我们可以和它说说话的另一个人,是打消我们孤独的影子。茶的影子和香韵,就是禅意的表达,很多的语言,随着茶香在荡然的汤汁中泛出超然物外的韵味来。电影《山河故人》一句台词说,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过一段路。而茶香,则可以陪着我们走很远,只要我们愿意,默默无语地陪着,又似有千言万语,始终带着暖心的温度。孤独,常常让人们有对着空气说话的无聊感,而茶氤氲出茶香茶气,却好像在倾听一个有情调的人的心事。
茶的语言在于我们去联想,一颗闲淡的心,才适合品茶听茶语。就像一匹骏马奔驰于草原,带来的是潇洒无羁;一杯茗茶涤荡心境,通透了肠气,便有荡气回肠之感。如果只是理解茶可润舌,能解渴,能消磨时间,此时茶无语。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开花,不是所有的情感都能有一个结果,不是所有的虔诚都能如愿,不是所有的悲悯都可因此而觉醒……一样的道理,不一定每一次品茶,都能获得禅意的境界,心不静,再好的茶,都难以听见它的好。感恩每一壶粗茶,不挑剔,用心与茶厮磨,就听得见茶的呢喃之声。
有时候我们真的无法获得诗和远方,但有了茶道,我就不大在乎去极远的地方寻觅什么,把自己放在茶香袅袅之中何尝不是一种难得的意境。
我特别欣赏白落梅的一段“茶话”,一个愿意让自己活得简洁的人,一定听得见茶语。“简单的人其内心清和,越容易参透禅理。修佛亦如品茶,将一杯苦茶喝到无味,这就是禅的境界”。茶语,并非是在茶汤最浓时就嘤嘤入耳,而是在淡雅的时候,我们才懂得了那种滋味,由浓而淡,淡而至于无味,这个过程有着多少人情意味。有多少品味在乎的是茶本身的味道?淡了可以捏一簇入壶,也可以不管淡薄,考验我们的舌尖功夫,自淡中品出厚味。往往是经历过纷繁与浓厚之后,才有了一种深刻的获得。我觉得白落梅表达的是一种深刻的生活态度。
我想,一缕茶香,绝不是放在“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情境里才出味,反倒是兵戈生锈,敛帐归家之时,捧一盏茶汤,才感觉出兵荒马乱之后的静谧厚味。不少人期待着退休之后的清闲生活,可一旦到了退休,日子的素淡就受不了了。想想如此茶境,还有一壶茶滋润着平常日子,还有什么可抱怨别扭的。
四
其实,就是凡夫俗子,也都是被平常的日子打败的,茶可添浪漫,早出晚归时,也有一壶茶,品茶闲话,与家人,与自己的内心,何尝不好?只是我们的曾经都看不起那壶茶,也不懂得茶语。不必羡慕别人可以牵手浪漫在海滩广场,如果情调来了,可以推窗,临风而不把盏,风中也无香。风可与茶絮语,风尘之中还有一壶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的。多少人,此时正往工地赶,加一个夜班,许多人在归家的路上,比较之后,有什么不踏实的,一壶茶是莫大的奢侈了。
其实,每壶茶都在和我们说话,只是我们充耳不闻了。翻阅古诗人的“茶句”,会豁然开朗。
苏轼的《品茗歌》唱道“瓦壶水沸邀清客”,看看吧,这就是茶语。“客来能解相如渴”,司马相如的糖尿病,不是茶水可解的,需有客来。茶水代相如说话,患病也有情调。“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还是苏轼读出茶的滋味了,不仅闻茶语,还能见茶如美人。真正懂茶的人,都将茶纳入了自己的语言体系,好的东西,都有意境,茶无语,却相邀;茶在沸水里形乱,却有佳人气质。
所有人都有忙碌时,即使闲无事,却觉得心在忙乱。我觉得,在一壶茶面前,一切紧张忙碌都成为了过去时,仿佛茶语说,放下吧,别辜负一壶茶。紧簇的双眉会被氤氲的茶气给润平,舌尖儿一碰,便觉跃动的茶叶无语相迎。一旦靠近一桌一壶茶,一切都变了,包括我们可能准备发牢骚的语言,都要吞回去。我始终觉得,茶的存在就是为了邀人共语的,是味觉的语言,也是心上的语言。
还是想起赠茶的故事。去看望一个朋友,临走,他赠我一份“冻顶乌龙茶”,朋友说,你看,五个字,我就知道其中的“茶”字,根本不懂茶,喝不出名堂。
这是朋友的茶语。他不像很多诗人那样,总是能够吟出茶的好。我略知这是档次较高的茶,这茶产自台湾,在海拔近千米之上,品质属于“高冷”。
每一个品种的茶,到了我们的口舌,都有着来历。我也不懂得这种茶的茶语,但我懂得朋友的相敬之意。我知茶语,便每次品茶就斟一杯放着,心中喊着朋友来“把盏”。朋友不见,还可以想着。
花有花语,茶有茶语。每一种茶都有独特的语言,我可能只是浅听茶语,就像识得几个英语单词,我只能用一些故事,来写写茶的叙事语言。
如果我喝茶入境了,听见了茶的“情话”,一定写出来。我是相信,常听茶语,渐渐地会听到茶的“情话”。
老百姓的日子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茶置于生活必需品的最后,是压轴。我记得我的老家老乡,很少人家曾经有资格与茶相语,茶是高档的东西,修养浅薄,一时难懂茶语。生活贫穷,也难为自己置一壶茶。我与茶语,很幸运,我给自己下达了一个任务——每品茶,听茶语。
2025年1月7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坐,请坐,请上坐。古人的含义不同,今天就是请爱品茶之人上坐喝茶。
怀才抱器老师佳作美文真好!点赞问好老师!早安!
茶能打发寂寞,用心品茶,消弭无聊,品而思,也是一种休闲的样子。茶到底给我们说了什么,真记不住,而那些与茶有关的故事却记住了,故事就是茶语。遥握,问候冬安,谨祝创作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