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家园】红军不怕远征难(随笔)

编辑推荐 【家园】红军不怕远征难(随笔)


作者:刘先一 布衣,228.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5发表时间:2025-01-07 17:34:42

红军不怕远征难。那时,我还在念小学,爸爸给我买回来新书包,书包上边印着这几个字,“红军不怕远征难”。
   听老师讲,红军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到达陕北延安。一路打败了国民党许多军队,同红军各方面军胜利会师,最后才到达延安。
   听得学生们很着迷,对红军长征的故事,发生浓厚的兴趣。以至于后来不论在什么地方,一听到红军长征的故事,就来劲,就变成讲故事的能手。红军长征,变成大家茶余饭后说话的资料,大家喜欢红军,听说谈论红军,就聚在一块儿高谈阔论。我们这些小学生,从课本上也学到不少红军的知识,对红军长征,也不陌生。凡是讲红军长征,大家就来劲儿。从这以后,大家都变成了“红军通”。红军的知识,从孩子们嘴里听到的,比书本上的还丰富。
   长征,在孩子们这里,跟滚瓜烂熟的课题一样,不是稀罕事。
   我们这些小学生,每到放学后,大家可以从学校后门出去,来到丹江边,从这里步行回家去。在这里丹江河慢慢流淌着,穿过一座座大山,向东方流去。孩子们在河边漫步,看着火红的夕阳,装扮着四周的一切,大家很感动。大家从河下游往上游走,一直走了很远很远。在这里,还要再走一段路,才回到家里。大家看着远处的山峰,心里非常激动,因为大家没见过这么美的景色,激动了就很正常。
   背着印有“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书包,大家又继续向前走。此时夕阳很红,照得远近通红。大家急着赶路,来不及欣赏周围的美景,走到两条路的交叉口,我们选择那条上山的路。因为父亲的单位在那小山头上,大家肚子很饿,什么也不顾,急着回家吃晚饭。不一会儿爬上了小山头,前面就是父亲的单位,大家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去,看大门值班的老头高兴的放我们进去了。
   回到家里,放下书包,父亲就问我的功课,听说一般,他才算了。这时候正看见那印有“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书包,它陪伴我也将近半年了,看着书包,我特别激动。
   这时,父亲问我:
   “你长大了想干啥”?
   我想了又想,脱口而出:
   “想当红军。”
   “为什么要当红军”?
   “红军勇敢。”
   我说得父亲“哈哈”大笑,把我抱过来,亲我的脸蛋儿,还奖励了我几角钱。直到外面天快黑了,才把我放下来。

共 9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质朴而真挚,满溢着红色情怀。作者以童年记忆为线索,开篇由印着 “红军不怕远征难” 的书包引入,自然牵出红军长征故事,展现其在孩子心中种下的向往种子。叙事节奏舒缓,讲述校园听闻、课后漫步见闻,生动还原儿时纯真日常,丹江河边的美景描写为故事添一抹诗意。文中细节动人,如饿肚子急着回家、父亲询问功课等,极具生活气息。关键处升华主题,面对父亲提问,孩子脱口而出 “想当红军”,彰显红军精神对下一代的感召力,让红色传承具象化。文字虽平实,情感却深厚,以小见大,勾起读者对先辈敬意,引发对红色教育润物无声的共鸣。【编辑:田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田冲        2025-01-07 17:39:35
  此文质朴动人,以印红军字样书包勾起回忆。作者铺叙校园听故事、课后丹江边漫步日常,细节满满,生活味浓。饿肚赶路、父子问答等场景鲜活。结尾孩子 “想当红军” 的心声,升华主旨,彰显红色传承,引人共鸣。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散文集《春暖花开》诗集《守望家园》。西安市新城区作协主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