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月嫂(随笔)
月嫂,以前这是个比较陌生的字眼,至少在我的记忆里是这样的。
三十多年前,我们生孩子那会儿,因为囊中羞涩,很少有人请人看娃,大部分都是家里老人或者亲戚帮忙。偶尔有个别实在没人帮忙的,请个十几岁的小姑娘。那时候成年人很少有人出来干这个。记得那时候小姑娘的月工资差不多十几块钱吧。因为我们一个月也就一百来块钱,还经常不能按时拿到手,常常是过得捉襟见肘。那一年,我们单位的院子里一共生了十几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大十几天或者几十天,好像只有一个人请了保姆。小姑娘确实看着笨笨的,不怎么灵醒,也不干净,不过当时的条件也不好,都是住的筒子楼,每一家一个房子,洗澡要到外面的澡堂去,即使家里人也不能保障天天洗澡。那个小保姆抱怨说,主人不让她上床,说她脏,于是,中午的时候,她常常靠在楼洞门口的门边,坐在水泥台子上打瞌睡,看着也蛮可怜的。还有人,在附近的村里找个老太太,早上上班前把娃送到她家里去,下午下班了再接回来,一个月给人家一些钱。当然,奶粉之类的,肯定是自己买,人家只负责带孩子。这既是三十多年前的带孩子模式,也是月嫂的雏形。
这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小孩子的照顾要求也与时俱增,当然,也为各种商家提供了挣钱的门路,育儿嫂、月嫂、月子中心、早教等等新名词出现了。像西安这样的二线城市,月子中心一个月(其实就是二十六天),差不多都要两万左右,好一点的更贵。至于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那更是小十万。月嫂只要拿上培训证,收入都在万元以上,一线城市在两万左右。育儿嫂指的是那种照顾出了月子的宝宝的人,收入都在七八千左右,低的也都在四五千。
另外,这些年,农村土地收入太低,很多地方要靠天吃饭,每年辛苦付出一年,能不能有收成还要看老天爷是不是能风调雨顺。还有,很多男人出来打工,有技术的还好点,收入可以日平均二三百;没技术的纯粹靠体力劳动,运气好了还能挣点,运气不好的,可能会一连好几天没有活干,没有活就没有收入,而租房,吃饭却样样都要花钱。而月嫂们,每个月的收入是纯收入,在主人家吃饭、住宿不花钱,甚至一切的生活用品都是主家提供。
于是,农村大批的中年女人走了出来,加入了月嫂的行列。当然,也有护理老人的保姆,在医院做陪护的,打扫卫生的,擦玻璃的,在饭店后厨帮忙的……总之,女人们开始撑起了一个个家,而很多男人们在家看家,照顾孩子。有许多女人甚至远走他乡,一年四季很少回去,家和孩子根本顾不上。当然,这些人在城市里过惯了城市的生活后,回到农村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的生活了,尤其是冬天的寒冷,离开了暖气房,那种没有暖气的家里是呆不住的。大家普遍感觉到:在城市里,机会多,钱相对来说好挣多了,即使捡破烂,也比农村日子好过点。
以前,我只听说过老家谁的媳妇出去干月嫂了,走了好几年了,男人在家里呆着。但是没有深入的了解,更没有深切的体会。今年因为我女儿生孩子,在家里请了月嫂的缘故,天天和她们朝夕相处,更多的了解了这个行业的不容易,也对每个人背后的故事有所了解,自己也学着去给孩子换尿不湿,喂奶,哄睡等等,想着自己要是去当月嫂,恐怕也不合格吧,而且体力也跟不上,还有要与各种主家打交道,对于我这样一直都怕陌生人的人来说,也是一个难题。所以,我很庆幸自己考上了大学,一辈子吃了一个相对轻松的饭,如果在农村种地,我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估计也难活下去吧。
我接触的第一位月嫂,是陆姐——东北沈阳人,四十多岁,大专毕业,在这个行业里,算是学历比较高的;胖胖的,中等个,大脸盘;人很利索。女儿生完孩子出院那天,就随着孩子回来了。到家不一会,就开始整理房子,把要用的东西整理,归类,很快就有点像模像样了。第二天,二宝出院。随即她的第一个助手也来了(因为是一带二,公司给派了助手,实际上更像是实习生,不带工资的)。按照合同,月嫂不仅要照顾宝宝的吃喝拉撒睡,还要给宝妈做几顿饭,给自己做饭,打扫卫生。好在我姑娘不给孩子喂奶,就省了好多炖汤催奶之类的事情,只需要做正常的饭就行。因为孩子太小,她们整天焦头烂额的。我后来回来后,通过监控常常能看到,她们时常抱着孩子,一坐就是半天,助手也不停地换。一个月时间,换了五个人。助手们有的还可以,有的实在是不行。月子里,孩子一天二十四小时,要差不多喂八次奶,喂完要拍嗝。我经常看到他们坐着忙活,晚上也不能睡好。月子里孩子小,要操心的事情多,怕捂着,怕噎着,怕呛着。后来出了月子,姑娘休产假带孩子们回来。陆姐自然而然地跟着回来(她签了两个月的合同,也就是一共五十二天,去掉一个月的四天假),又开始适应这边的生活。好在她性格开朗,很快也就适应了。听说她有个儿子在上高中,她一年接几个单子,家里肯定也呆不了多久,儿子的学习肯定也帮不上,只能全靠她老公了。估计老公也就只能就近找点零工,因为要照顾孩子啊。不过,她也很洒脱。在我们这边下户后,她专门给自己留了几天时间,去附近逛了逛——提前做了攻略,向我打听了那些地方好玩,值得一去,我当然推荐钟楼,鼓楼,回民街,大唐不夜城,兵马俑。在我们这里这段时间,我也让她吃到了很多陕西特色饭,比如邢老三肉丸胡辣汤、羊肉泡馍、甑糕等。因为相处得比较愉快,她走的时候,还给我们交代了好多注意事项,遇到什么事情该怎么处理。总之,算是皆大欢喜。
在陆姐还没走前,我们就开始通过中介机构找本地的月嫂。只是我没有想到中介费竟然这么高,是月嫂一个月的工资数。租房子的时候,中介费也是一个月租金,但是租户和房东两方承担,人还能接受。而这个只是主家一方掏腰包,就有些负担重了。
我们最早定下的是高姐——铜川人,瘦瘦的,个不高,话也不多,照顾孩子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我们的大宝算是比较难弄的吧,从一开始就是。用陆姐的话来说,他就是高需求宝宝:一旦饿了,奶瓶立刻得放到嘴边,迟一秒都不行;拉了也得立刻换尿不湿,否则也哭;有时候,既要吃奶,又要换尿不湿,一样都不能停,于是常常得两个人同时下手。经常是闭着眼睛大哭不止。后来来了四五个应聘的人,我们都是拿大宝实验,有的一天完了就走了,有的只有半天,而高姐总算是把大宝这个棘手的问题解决了。她家里情况也不怎么样,两个儿子,一个大学毕业已经工作了,一个还在上大学,也就是说还要花钱。家里盖房要钱,儿子娶媳妇,买房都要钱。老公在家里好像也不挣钱。最近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又查出来肺癌,那几天一直在讨论花不化疗,买不买进口的特效药,看着也是焦头烂额的。谁不喜欢睡在自己家里的床上,过着更舒坦的日子呢,别人家再好,哪有自己家里舒服。但是,为了孩子,为了钱,都得熬啊。
大宝的问题解决了,后来就着手给二宝找月嫂。一连来了好几个,不是这原因,就是那原因,总之不能胜任。后来终于来了一个夏姐,大家相对来说都比较满意,于是就留下了。夏姐年轻一些,手脚也比较麻利,做饭相对来说比较合大家的胃口。有一天,说起家里的事情,也是满腹委屈。俩女儿,一个在上大学,一个明年高考。老公身体不好,常年在家,接送一下娃,应付门户礼节之类的。俩娃一个月得四五千块钱,老公还要吃药。与婆婆早年结怨,彼此不太来往。那些年,老公开车能挣钱的时候,也是不顾家,不给家里钱。她自己好胜,下决心自己生的孩子自己带。她早早出来打工:月子中心干过,超市呆过,月嫂做过,反正只要能挣钱。那几年,村里拆迁,很多人开始投机倒把,有人不仅跟老婆离婚,跟别人假结婚,还撺掇别人也假离婚,为的就是多分十几万,多分多少个平方,分到后再离、再结。他们也被撺掇了,但是她老公是人间清醒,不为利益所动,坚决不离。她自己也是人间清醒:再不好,总是一家人,俩姑娘跟爸在一起她放心。最近,老父亲糖尿病晚期,身上开始溃烂,娃又是八省联考,估计有些上火,加上她自己的一些不好习惯,比如晚上洗完澡不吹头发,带着湿头发睡觉,穿得太单薄等。总之,在头疼了一个礼拜后,突然中风面瘫,嘴歪斜,口齿不清了,赶快去扎针吃药,总算控制住了。
我在想:人的生命健康太重要了,也太脆弱了。好好一个人,说有病就病了,根本不给你准备的机会。她的家里就靠她当月嫂的收入呢,她要是真的倒下了,家里可就乱套了。可怜的中年人,自己都歪着嘴说话,扎着针,喝着中药,却不敢给老人说,怕他们担心上火;不敢给孩子说,怕影响娃学习,还在电话中问娃:“你没事吧,妈咋听你声音不对劲呢?”听得我鼻子一酸,眼泪都快出来了。我真心希望她能早日康复!毕竟人活着,都不容易!
世上的月嫂千千万,我接触的只是冰山一角。但是,从他们的身上,他们背后的故事,我无数次地感慨生活的不易,做女人的不易。没有一个好身体,这活是绝对干不了的。首先,你得能熬夜。晚上起来好几次,喂奶,换尿不湿,哄睡,有的孩子好哄还好,有的娃吃一次奶得一个小时。你好不容易哄睡着了,如果你不能很快入眠,下次喂奶时间又要到了。像我这样睡眠严重不好的人,几天下来就崩溃了。另外,你得会做饭,不说山珍海味了,普通城市人的家常菜你得会几个吧,如果你烧的菜很难吃,估计也很难在一家干下去。其次,你得学会适应这种生活,在过去,这些人就被叫老妈子,一般情况下,你做好饭,得让主人先吃,因为你要照看孩子。有的可能一个桌子吃饭,有的可能分先后。我们家常常是自助餐形式的,用公筷给各自夹出来,或者有时候给他们夹出来,吃的时候万一饭菜凉了,可以再加热一下。总之,你不可能第一个先吃饭。还有,你得学会和各种人打交道。
我自认为,我们家气氛温馨,没有主次之分,水果零食不分彼此,不限量,随便吃。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这样的。有的老人很刻薄,很多事,有的是家里的年轻人事多,有人吝啬,连用电都舍不得;有人认为我雇了你,花了钱,你就得时刻忙碌着,不能闲下来。前几天刷视频,有人爆料:她婆婆让她请的月嫂给她按摩,捶背,俨然把自己当成了皇太后,那人家肯定不干啊!总之,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性格,还有为人处事的方式,如果不会跟人打交道,不懂得处理各种关系,也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月嫂。
当然,月嫂还得有爱心,你不只是把这当成一份工作,一个收入,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去疼爱。陪孩子玩,做游戏,做运动,陪孩子说话。爱不爱孩子别人会一目了然。而且,你得有耐心。在短视频里,不是有月嫂给孩子喂安眠药吗?看到孩子昏睡不醒,家里人开始怀疑,然后安装了监控,才看到这可怕的一幕,看得让人毛骨悚然。这样的人,配当月嫂吗?谁还敢把孩子交给你啊?最后,你还得适应一直生活在大家的监视下。因为毕竟是陌生人,大家把孩子交给她们不是很放心,于是,每一家都在育儿室里安装了监控设备,家里的亲人很多随时都能在手机上看到房子里的一举一动。当然,你若问心无愧,再多的人看也没有关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孩子的希望也来越高,毕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人的美好愿望,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人们对未来的月嫂可能要求更高,不只是让孩子吃饱穿暖,不生病,一些高学历的,能歌善舞的人,如果能放下身段,进入这个行业,那恐怕才是真正的金牌月嫂,估计会更受欢迎,收入也会更可观。
最后,请月嫂的主人,也要善待这些人,他们也是一份工作,尽管工作的地方是在你家里,请尊重他们的付出。善待他们,就是善待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