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希望】宋韵悠扬,柿红入笺(散文)

精品 【丁香·希望】宋韵悠扬,柿红入笺(散文)


作者:剡溪钓鳌 秀才,1724.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08发表时间:2025-01-07 20:35:05
摘要:悠悠流转的时光,如同一把轻柔掸尘的羽扇,缓缓拂去历史的蒙尘。宋韵词章那悠扬的旋律,恰似丝丝缕缕的弦音,从岁月的深邃幽境中袅袅漾出。

悠悠流转的时光,如同一把轻柔掸尘的羽扇,缓缓拂去历史的蒙尘。宋韵词章那悠扬的旋律,恰似丝丝缕缕的弦音,从岁月的深邃幽境中袅袅漾出。宋词,这屹立于中国文学之巅的巍峨丰碑,以其独树一帜的魅力,汇聚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才情与心血。在那一篇篇精美绝伦的词作里,生活的万象百态、情感的千回百转,皆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而柿子,宛如一颗饱含诗意的种子,在宋词这片肥沃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明艳动人的花朵。它以独有的色泽,晕染在泛黄的纸笺之上,为宋词的天地增添了别样的风情与无尽的温暖,那抹红,恰似朱砂轻点,成为宋词中难以磨灭的瑰丽印记。
  
   ◎秋景中的柿子:成熟与诗意的交织
  
   当目光悠然落在秋的画卷之上,柿子那独特的身影如灵动的音符,轻盈跃入眼帘,以其别具一格的姿态,巧妙地交织着成熟与诗意之美。在宋词的语境里,秋是一个满溢诗意与深邃哲思的季节。秋风瑟瑟,如同一曲低沉的乐章悠然奏响,万物在这旋律的轻抚下渐渐凋零,而柿子却以其独特的风姿,宛如夜空中熠熠生辉的星辰,成为秋景中最为亮丽的色彩。范仲淹笔下“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所描绘的秋景,壮阔之中略带忧伤,恰似一幅色调凝重的水墨画卷。此时,若有几株柿子树悄然映入视野,那挂满枝头的红柿,便如同一簇簇燃烧的火焰,瞬间为这秋景增添几分温暖与盎然生机,让这幅水墨画卷多了几分灵动的韵致。
   步入秋日山林的清幽谧境,柿子树仿若身着红袍的仙人,在飒飒秋风中轻轻摇曳,仪态万千,似在诉说着秋的故事。“秋林黄叶晚霜严,熟蒂甘香味独兼。”柿子在霜寒的洗礼下逐渐成熟,那甘甜的滋味,宛如秋天馈赠给人们的深情厚礼。词人漫步在秋林之中,脚下的落叶发出沙沙声响,仿佛在与词人喁喁私语。当词人抬眸,满目红柿如璀璨星辰,心中的诗意瞬间如烟火般绚烂绽放。红柿与黄叶相互辉映,红得浓烈如火,黄得灿烂似金,共同构成了一幅浑然天成的绝美画卷,引得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心,纷纷挥毫泼墨,将这美景与心中的感慨诉诸笔端。
   柿子不仅以其艳丽的色彩为秋景点睛添彩,更以其成熟的意象,深刻地传达出人生的哲理。秋,是大自然的收获之季,柿子的成熟,象征着历经春夏的悉心孕育与顽强生长,终于迎来了丰硕的成果。这恰似人生的漫漫旅程,在历经无数磨难与挫折的砥砺后,最终收获成熟与智慧。这种对生命历程的深刻感悟,在宋词中借由柿子这一意象,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如同“楼前秋晴黄叶稀,篱畔霜浓柿子肥”,柿子在霜寒中的成熟,也是对人生坚韧与收获的生动写照。
  
   ◎家国情怀中的柿子:故土与思念的寄寓
  
   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之际,柿子被赋予了更为深沉厚重的情感,成为了家国情怀的寄托之所。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宋代,家国情怀如同一根坚韧的丝线,紧紧萦绕在词人的心中,牵扯着他们的每一寸情思。看似平凡无奇的柿子,此时却承载着词人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忧虑。
   北宋末年,金兵如汹涌潮水般入侵,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众多词人被迫背井离乡,踏上流亡的征途。在那漫长而艰辛的流亡岁月里,每当夜深人静,他们常常会忆起故乡那一棵棵柿子树。那承载着儿时欢乐与家族记忆的柿子树,在颠沛流离的时光中,宛如黑暗里的一盏明灯,成为他们心中的一抹温暖曙光,照亮着那漫漫的归乡之路。周邦彦的“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将这份思乡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对于他而言,故乡的柿子树或许是梦中的常客,每一次在梦中相见,柿子树都带着故乡的温暖与安宁,代表着他对故乡宁静生活的无尽向往。
   而在南宋,山河沦陷,收复失地成为众多词人心中炽热的梦想。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句词,充满了壮志豪情,却又夹杂着无奈的悲叹。不难想象,在他心中,故乡应是那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秋风中,柿子树依旧挂满沉甸甸的果实,百姓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尽享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此时的柿子,已不仅仅是一种果实,更成为了词人对家国完整、故土收复的一种强烈期盼,它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如同一面不倒的旗帜,激励着词人在困境中坚守信念,奋勇前行。
  
   ◎市井生活中的柿子:烟火气里的甜蜜
  
   宋词的魅力,不仅在于其豪迈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秋思,更在于它对市井生活烟火气的生动描绘,而柿子,便是这市井生活画卷中一抹温馨而甜蜜的亮色。作为民间常见的果实,柿子频繁穿梭于宋代的市井之间,如同一根无形的纽带,将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宋代的街头巷尾,时常能听到小贩那悠长而响亮的叫卖声:“卖柿子嘞,又甜又软的柿子!”这一声声清脆的叫卖,仿佛是充满魔力的音符,在空气中跳跃、回荡。孩子们听闻,眼中瞬间闪烁出如星辰般的光芒,迫不及待地从家中飞奔而出,手中紧紧攥着积攒许久的几文铜钱,小脸上满是对柿子的热切渴望。而大人们,在忙碌奔波的生活中,也会被这熟悉的叫卖声吸引,不由自主地停下匆匆的脚步,买上几个柿子,带回家中与家人一同分享。
   柿子在市井生活中,不仅仅是一种美味可口的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纽带,连接着家人之间的亲密与温暖。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柔和的灯光洒在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当他们轻轻剥开柿子的外皮,那甜蜜的汁液流淌出来,仿佛也流淌进了每个人的心里。欢声笑语在房间里回荡,这一刻,平凡而真实的生活场景,充满了浓浓的温情。这种生活气息,虽在宋词中未被大肆渲染,但却如细腻的丝线,在一些词作的字里行间悄然穿梭。“雨侵坏甃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虽描绘的是秋景,但不难想象,在那横林秋意中,或是同样幽深的小巷里,也会有卖柿子的场景。那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那孩童们纯真的欢笑,那一家人围坐品尝柿子的温馨画面,共同构成了宋代市井生活这幅生动鲜活的画卷。
  
   ◎诗词唱和中的柿子:文人雅趣的象征
  
   在市井烟火的温情之外,柿子在文人雅士的精神天地里,被赋予了别样的雅趣,成为诗词唱和中的独特题材。宋代,文人雅士之间诗词唱和之风盛行,他们以诗词为媒介,交流思想,抒发情感,展现才情。柿子,因其独特的外形与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文人诗词唱和中的重要题材,承载着文人的雅趣与情怀。
   当文人相聚于静谧雅致的庭院之中,微风轻拂,送来阵阵花香。他们饮酒赋诗,谈古论今,庭院中的柿子树往往会成为他们灵感的源泉。“色胜金衣美,甘逾玉液清。”文人以细腻如丝的笔触,精心勾勒柿子的色泽与滋味,将其比作金衣玉液,不仅展现出对柿子的喜爱之情,更流露出对生活中细微美好的敏锐感知与珍视,以及对高雅情趣的执着追求。在诗词唱和中,文人不仅仅描绘柿子的外在形态,更赋予其丰富的象征意义。柿子的圆润,象征着团圆与和谐,仿佛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许;柿子的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与喜庆,为诗词增添了一份美好的寓意。
   这种诗词唱和,不仅仅是文人之间才华的较量,更是一种文化的深度交流与传承。通过对柿子的吟咏,文人将自己的情感、志趣、人生感悟融入其中,使柿子这一意象在宋词中得到了更为丰富、多元的诠释。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热爱,他们以一颗细腻而敏感的心,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以诗词为媒介,将平凡的柿子升华成为具有高雅情趣的文化符号,让后人在千年之后,依然能透过这些诗词,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
  
   ◎传承与延续:跨越时空的眷恋
  
   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如同一股湍急的洪流,以不可阻挡之势裹挟着人们匆匆前行。多元文化的浪潮汹涌澎湃,如同一阵阵狂风,不断冲击着传统文化的堤岸。在这喧嚣与纷扰之中,柿子所承载的那缕源自宋词的悠悠古韵,恰似薄暮时分渐渐模糊的袅袅炊烟,正面临着被时光无情隐没的严峻风险。
   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脚步匆匆,无暇顾及传统文化那细腻而深沉的韵味。外来文化的流行元素,如五彩斑斓却转瞬即逝的泡沫,充斥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得传统的诗词文化被逐渐挤压至边缘地带。柿子,这一原本在宋词中承载着丰富内涵与美好情感的文化符号,也在不经意间被遗忘在时光的幽僻角落里,鲜有人再去探寻它背后那跨越千年的动人故事。
   然而,即便在这看似逼仄的文化夹缝中,希望的曙光依然熠熠生辉。想象一下,在秋阳明媚的校园里,朗朗书声回荡在每一个角落,孩子们用那稚嫩而清脆的声音,诵读着与柿子有关的宋词篇章。那一声声诵读,仿佛是传承的火种,在空气中跳跃、传递,点亮了孩子们心中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热爱。文化场馆内,柔和而静谧的灯光下,一场精心筹备的展览正在诉说着柿子与宋词的不解之缘。书画、诗词、器物,每一件展品都宛如一位位沉默的史官,静静讲述着那段跨越千年的文化之旅。而在乡村的广袤田野间,热闹非凡的柿子节正如火如荼地举行。人们穿梭于挂满红柿的林间,仿佛置身于一片红色的海洋。他们品尝着香甜的柿子美食,欢声笑语在枝头的累累硕果间回荡,与那明艳的柿红相互映衬,共同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文化传承图景。
   我们深知,这一抹鲜艳的柿红,这一缕悠扬的宋韵,是连接古今的情感脉络,是中华民族文化根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与热爱之情,以虔诚之态、坚毅之行,如同守护我们灵魂深处最纯净的栖息地一般,珍视并传承这份独特而宝贵的文化遗产。愿在未来悠悠的岁月长河中,柿子所承载的宋词之美,能如那永不熄灭的熠熠火种,在时光的磨砺下愈发璀璨生辉,照亮我们前行的漫漫文化之路,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记忆中那道永恒且温暖人心的绚丽亮色,世世代代,绵延不绝。
   (原创首发)

共 38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宋韵悠扬,柿红入笺(散文),老师文字优美,写作手法独特,用娴熟的文笔,把一个普普通通的柿子描写的淋漓尽致、展现的栩栩如生,写出了柿子在霜寒的洗礼下逐渐成熟,更写出柿子的美、柿子的甜蜜。“柿子不仅以其艳丽的色彩为秋景点睛添彩,更以其成熟的意象,深刻地传达出人生的哲理。秋,是大自然的收获之季,柿子的成熟,象征着历经春夏的悉心孕育与顽强生长,终于迎来了丰硕的成果。这恰似人生的漫漫旅程,在历经无数磨难与挫折的砥砺后,最终收获成熟与智慧。这种对生命历程的深刻感悟,在宋词中借由柿子这一意象,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如同“楼前秋晴黄叶稀,篱畔霜浓柿子肥”,柿子在霜寒中的成熟,也是对人生坚韧与收获的生动写照。”老师文字多么美丽,好像春天一朵艳丽的迎春花,更好像一朵夺人眼球的玫瑰,扣人心弦,把柿子真正写活了,真好像鲜红的柿子挂在枝头,任人采摘。特别是《词唱和中的柿子:文人雅趣的象征》写的多么的打动人心呀?字字句句扣人心弦,耐人寻味。“这种诗词唱和,不仅仅是文人之间才华的较量,更是一种文化的深度交流与传承。通过对柿子的吟咏,文人将自己的情感、志趣、人生感悟融入其中,使柿子这一意象在宋词中得到了更为丰富、多元的诠释。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热爱,他们以一颗细腻而敏感的心,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以诗词为媒介,将平凡的柿子升华成为具有高雅情趣的文化符号,让后人在千年之后,依然能透过这些诗词,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写了文人对柿子的赞美和宋代文人对生活挚着的爱,全文结构好,层次分明,也发挥的相当好,好文就是好文,在作者笔下妙笔生花。好文推荐,推荐精品。【丁香编辑 闰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10900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闰土        2025-01-07 20:42:59
  老师写出了柿子的情与景,展示了柿子在人们心中的位置,老师语言优美,写出了真情实意,真正把柿子剖析透了,读后无不打动人心。
2 楼        文友:闰土        2025-01-07 20:46:48
  “柿子不仅以其艳丽的色彩为秋景点睛添彩,更以其成熟的意象,深刻地传达出人生的哲理。秋,是大自然的收获之季,柿子的成熟,象征着历经春夏的悉心孕育与顽强生长,终于迎来了丰硕的成果。”好文就是好文,谁也批不倒,读者是最好的见证。向老师学习。
3 楼        文友:剡溪钓鳌        2025-01-07 21:44:41
  感谢社长倾情编辑,致敬,老师!
以三寸鸡毛书写余生的光辉。
4 楼        文友:娇娇        2025-01-12 09:54:26
  祝贺老师再次收获精品,太给力了,丁香社团大才子,丁香宝贝!
娇娇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