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烟火】年味儿变迁(散文)
年,是岁月长河里一艘满载着温情与记忆的船,悠悠荡荡,驶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如大地、悠长似江河的文化与情感,岁岁年年,鸣响着团圆、喜乐的号角,在人们心间留下或深或浅却永不磨灭的痕迹。儿时过年,那便是这船上最璀璨夺目的珍宝,哪怕家境贫寒似冬日荒原,也无法阻挡它散发熠熠光辉,成为我们翘首以盼的温暖归处。
新衣,曾是过年时跃入眼帘的第一缕亮色,宛如破土而出的春笋,带来满心的欢喜与期待。往昔那些衣衫,补丁密密麻麻,恰似繁星布满夜空,无序却又记录着生活的磕绊,仿佛是生活这位拙朴画师,用时光作笔,随意涂抹出的一幅写实画卷。那布料在岁月的搓磨下,早已变得单薄脆弱,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每一道褶皱里都藏着生活的艰辛,每次与肌肤触碰,都似在幽幽诉说着往昔的不易,让人忍不住心生怜惜。
可奶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总能在拮据的日子里,变戏法般筹措出买布做衣的钱。她踏入集市,脚步轻快得如同春日里的燕子,穿梭在摊位间,眼神专注又温柔,仿佛在和每一匹布料轻声细语,探寻着它们的秘密。比对花色时,那目光锐利得像鹰眼,不放过丝毫差异;抚摸质地时,又似春风拂过花朵,满是珍视与期待。终于,新衣在她的巧手下诞生,静静躺在床头,宛如从童话世界走来的精灵,散发着梦幻般的光彩。柔软的衣料,似潺潺溪水滑过肌肤,带来丝丝惬意,让人眷恋不舍;挺括的部分,则如忠诚的卫士,身姿挺拔,给予我们直面生活风寒的勇气。那色泽更是动人,红的像燃烧的晚霞,热情似火,呼喊着新年的到来;粉的若天边云霞,柔美浪漫,编织着甜甜的梦;蓝的如澄澈晴空,宁静深邃,蕴藏着对未来的期许。每一针每一线,都缝进了奶奶的爱,细密得如同春日的细雨,无声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穿上新衣,站在镜子前,那一刻,仿佛破茧的蝴蝶,我们从灰头土脸的模样,瞬间蜕变成过年盛宴里最耀眼的主角。迫不及待地冲出门去,脚步轻快得仿佛踩在云朵上,那云朵像是用棉花糖堆成,带着甜蜜的气息,软绵绵地托着我们的快乐。向小伙伴们展示新衣时,那兴奋劲儿啊,如同林间欢唱的小鸟,叽叽喳喳,笑声在街巷里回荡,似灵动的音符奏响一曲欢乐的歌,感染着每一个人。这新衣,不止是蔽体之物,更是奶奶在艰难岁月里为我们编织的梦,承载着家的温暖,让我们即便身处贫寒,也能牢牢握住过年的美好,感受那如暖阳照拂般的幸福。
年夜饭桌上的饺子,无疑是过年这场盛宴里的“重头戏”,恰似皇冠上那颗最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诱人的光芒,牵引着全家人的心。那时,家境贫寒,饺子宛如稀世珍宝,平日里难觅踪迹,只有过年时,它们才像一群乖巧的孩子,排着队现身,为团圆的饭桌增添无尽欢乐。奶奶为了这顿饺子,早早地就开始筹备,那过程犹如一场精心谋划的战役,每一个环节都饱含心血。积攒买食材的钱,艰难得像蚂蚁搬山,一点一滴汇聚着生活的不易;挑选食材时,那新鲜的蔬菜好似刚从田间睡醒的娃娃,带着泥土的芬芳,肥瘦相间的猪肉恰似完美搭配的搭档,每一样都经奶奶的手,被视作珍宝般对待。
包饺子那天,一家人围坐桌旁,桌上摆满擀好的面皮和馅料,面皮薄如蝉翼,仿佛轻轻一吹,就能飘向空中,去追寻自由的风;馅料香气四溢,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蹦跳着钻进我们的鼻子,揪住我们的心,让目光再也挪不开。奶奶手法娴熟,手指灵动,一捏一褶间,一个个饺子便如圆润的珍珠般诞生,整齐地排列着,仿佛在等待出征的号令。我们小孩子也凑上去学,可包出的饺子,要么歪歪扭扭像喝醉的老汉,要么露了馅,好似藏不住心事的娃娃,惹得大家哈哈大笑,笑声在屋里荡漾,如同春日里的涟漪,一圈圈扩散,把年味儿渲染得愈发浓郁。
热气腾腾的饺子上桌了,一盘盘摆放得整整齐齐,宛如等待检阅的士兵方阵,庄严又整齐,又似精美的艺术品,散发着温润的光泽,彰显着年的隆重。那蒸腾的水汽,袅袅娜娜地升腾,给屋子蒙上一层薄纱,如梦如幻,恰似年味儿这位温柔的仙子,挥动着魔法棒,营造出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神秘与温馨。我们眼巴巴地望着饺子,心里满是期待,因为饺子里藏着硬币,那硬币就像藏在神秘宝箱里的宝藏,等待有缘人去开启。吃饺子时,大家小心翼翼,轻轻咬一口,眼睛瞬间睁大,耳朵也变得无比灵敏,仿佛变成了警觉的小兽,仔细捕捉硬币碰撞牙齿的声响,那紧张又期待的模样,像极了探寻神秘宝藏的冒险者,一旦咬到硬币,兴奋劲儿瞬间爆发,脸颊红得像熟透的苹果,眼中光芒闪耀,好似夜空中绽放的烟火,迫不及待地把硬币吐出,大声宣告:“我吃到硬币啦!”那自豪的声音在屋里回荡,笑声、祝贺声交织在一起,如汹涌的浪潮,年味儿也随之澎湃,从每一个缝隙里溢出,将屋子填满喜庆与欢乐,让我们沉醉在这团圆的幸福滋味里,那滋味,就像冬日里喝下一碗热气腾腾的甜汤,暖彻心扉,久久难忘。
压岁钱,本是长辈递来的一份沉甸甸的关爱,宛如一条温暖的溪流,流淌在家族亲情的大地上,串联起一代又一代的爱与祝福,维系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成为过年时最能触动人心的温情纽带。
那时,长辈们脸上刻满岁月的皱纹,那皱纹犹如老树上沧桑的纹路,每一道都承载着生活的故事,或辛酸,或温暖,或感慨,是岁月这位无情雕刻家留下的印记,却也是他们人生的勋章。生活的重担让他们脊背佝偻,像那被果实压弯的老树,默默承受着一切,却始终如守护巢穴的老鸟,用自己的身躯为晚辈撑起一片安宁的天空,把关爱与期望,毫无保留地给予我们。
过年时,长辈们会早早准备好红包,那红包红得似火,鲜艳夺目,仿佛是用喜庆与希望染就,印着的图案都透着浓浓的年味儿,宛如一个个传递祝福的小使者,带着长辈们的美好期许,迫不及待地飞到我们手中。他们递红包时,脸上的笑容像春日绽放的花朵,灿烂又温暖,眼中满是宠溺,嘴里说着的祝福话语,恰似山间清泉,潺潺流淌进我们心里,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接过红包的那一刻,我们满心欢喜,觉得自己仿佛拥有了全世界,手指紧紧攥着红包,像握住了最珍贵的宝贝,喜悦在脸上绽放,让屋子都充满了欢快的气息,如同阳光洒满每个角落。
只是,这份喜悦常常转瞬即逝,红包还没捂热,就被父母以帮忙保管为由收走了。那一刻,心里空落落的,像丢失了心爱的玩具,失落的情绪如淡淡的阴影笼罩心头,眼神里满是不舍与无奈。可过年的热闹就像一阵强劲的风,很快吹散了这阴霾,毕竟还有诸多好玩的事儿等着我们,让我们又重新扎进欢乐的海洋,继续享受过年的美好。而压岁钱的传递,实则是长辈们在艰难岁月里种下的希望种子,即便生活不易,也要让这份关爱如接力棒般,在岁月中传承下去,让家族的温暖永远延续,成为我们心底永不熄灭的火种,在人生的道路上,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
放鞭炮,那可是过年最热闹、最让人热血沸腾的环节,爷爷便是这场“烟火盛宴”的总导演,掌控着欢乐的节奏,将过年的喜庆氛围推向高潮。爷爷手中的竹竿,质地坚实,历经岁月摩挲,表面光滑,竹节处泛着淡黄,那颜色恰似岁月留下的书签,记录着过往过年的热闹与温馨,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对新年的期盼与祝福,它不仅仅是一根竹竿,更像是一位沉默的老者,见证着家族的变迁,守护着亲情的传承,诉说着那些藏在时光深处的故事。
竹竿上缠着的鞭炮,红色外皮鲜艳夺目,如同一束束盛开的红玫瑰,热烈奔放,仿佛在大声呼喊着喜悦,那光泽在阳光下闪耀,似璀璨的宝石,又像藏着无尽狂欢能量的小匣子,每一个鞭炮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挣脱束缚,像一群渴望自由的小鸟,急切地等待着展翅高飞的那一刻,将积攒的欢乐尽情释放。鞭炮的外皮,有着独特的质感,光滑中带着微微的磨砂感,手指滑过,能感受到那细微的颗粒,仿佛触摸到岁月的脉搏,又似察觉到它内里蕴含的强大爆发力,犹如平静海面下涌动的暗流,随时可能掀起惊涛骇浪,彰显着它不容小觑的力量。鞭炮的引线,细长且垂落一侧,微风拂过时,轻轻摆动,宛如一位身着红衣的妙龄少女,在风中翩翩起舞,裙摆摇曳,姿态轻盈优雅,似在悄悄诉说着即将到来的狂欢盛宴,只待一点火星,便能开启一场震撼天地的欢乐派对。
爷爷准备放鞭炮时,神情庄重得如同举行神圣仪式,步伐沉稳,一步一步迈向早已选好的空地。那空地宽敞平坦,干净得像一面镜子,四周没有杂物,与屋子、柴堆保持着安全距离,那距离就像是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场烟火盛宴的安全,让危险无处可侵。爷爷站在空地中央,目光锐利如鹰,仔细巡视着四周,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潜藏危险的角落,那些被风吹来的小树枝、碎纸片等,在他眼中如同敌人,一一被清理干净,确保万无一失。就连角落里的小板凳,也被他稳稳地挪到远处,每一个动作都利落又沉稳,尽显对这场活动的重视,仿佛他不是在放鞭炮,而是在完成一项关乎家族幸福的重大使命,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对家人的关爱,让我们感受到过年的庄重与温暖。
我们这些小孩子,像一群欢快的小麻雀,叽叽喳喳地跟在爷爷身后,既好奇又兴奋,却又不敢靠得太近,在距离三四米远的地方站定。大家你推我搡,争抢着最佳观看位置,眼睛瞪得大大的,一眨不眨地盯着那鞭炮,好似盯着世间最神奇的宝物,脸蛋因为激动而红扑扑的,像熟透的红樱桃,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那心跳声仿佛是为烟火表演奏响的前奏,满是对即将绽放的烟火的期待,仿佛那烟火里藏着世间所有的美好,只等绽放的瞬间,便能将我们带入一个梦幻般的欢乐世界。
爷爷蹲下身子,从旧棉袄兜里掏出一盒火柴,那火柴盒边角有些磨损,带着岁月的痕迹,仿佛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友,见证了无数个过年放鞭炮的欢乐时刻,每一处磨损都是它的勋章,记录着往昔的热闹与温馨。爷爷抽出一根火柴,稳稳捏住,在磷纸上用力一划,“哧”的一声,火苗蹿了出来,橙红色的火光映照着爷爷满是皱纹的脸,让他的面容更显慈祥与庄重,仿佛给他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那光辉如古老庙宇里透出的神秘光晕,带着岁月沉淀的宁静与庄重,让这平凡的一刻变得神圣而难忘。
爷爷小心翼翼地将火苗凑近鞭炮引线,眼神专注而凝重,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交接仪式,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只有那火苗燃烧的“嗤嗤”声和我们紧张激动的心跳声,奏响着无声的旋律,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狂欢奏响序曲,压抑又充满期待。引线刚一接触火苗,便冒出几缕青烟,青烟袅袅升腾,裹挟着淡淡的火药味儿,那味道迅速弥漫开来,独特又熟悉,是过年特有的气息,犹如信使带来了新年的喜讯,让我们愈发兴奋,仿佛打开了欢乐的大门,迫不及待地迎接即将到来的狂欢。
紧接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骤然响起,打破了宁静,那声音如同千军万马奔腾而来,马蹄声、嘶鸣声交织在一起,又似汹涌澎湃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而来,节奏明快激昂,“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在空气中回荡,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新年的到来,宣泄着人们心中对新年的热切期盼和无尽喜悦,那声音震撼人心,如雷鸣般穿透云霄,让每一个听到的人都不由自主地沉浸在这热烈的氛围中,被浓浓的年味儿包裹,仿佛陷入了欢乐的漩涡,无法自拔,只能尽情享受这激情澎湃的时刻。
红色的纸屑随着鞭炮声四处飞溅,有的高高扬起,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如同天女散花般缓缓飘落,那纸屑像是用彩色丝绸裁剪而成的花瓣,轻盈飘逸,给院子铺上了一层彩色的花毯,那花毯美得如梦如幻,宛如仙境里的装饰,让整个院子瞬间变成了童话世界;有的簌簌散落一地,眨眼间便在地面上铺就了一层厚厚的“红毯”,那红毯仿佛是用热情的火焰编织而成,将院子装点得一片火红,喜庆的氛围弥漫开来,犹如熊熊燃烧的篝火,越烧越旺,把过年的欢乐传递到每一个角落,让每一寸空间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我们深深沉醉在这浓浓的年味儿之中,感受着过年独有的喜庆与美好。
儿时过年,就是这般充满了纯粹的欢乐,每一个瞬间都像被时光定格的画卷,美好得让人不舍,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成为生命里最温暖、最珍贵的宝藏。
然而,岁月流转,我们渐渐长大,过年的感觉却悄然发生了变化。当再次穿上新衣,望着镜子里成熟的面容,更多的是看到时光留下的痕迹,那份儿时雀跃的心情早已难寻,新衣仿佛只是一件寻常的物件,更替变得平淡无奇,曾经迫不及待展示新衣的冲动,也如轻烟般消散,只留下对岁月匆匆的感慨,好似看着繁花凋零,徒留一抹淡淡的落寞在心底。
年夜饭桌上的饺子,味道依旧熟悉,可吃饺子时的心境却全然不同了。曾经为了吃到硬币饺子而满心欢喜、激动不已,如今即便咬到了,也只是微微一笑,曾经能让屋子沸腾的快乐,如今已成为遥远的回忆,只能在心底默默回味。坐在桌前,更多的是感慨生活的变迁,团圆的不易,饺子里的硬币,仿佛只是一个传统的符号,不再能激起心中太大的波澜,就像平静湖面上投下一颗小石子,泛起几圈微弱的涟漪后,湖面又归于平静,那份曾经的热烈,已被生活的平淡渐渐掩埋。
压岁钱也不再是单纯的快乐源泉,反倒成了一种人情世故的负担。准备红包时,要斟酌诸多因素,考虑亲疏关系、社交场合,曾经接过红包时的那份纯粹喜悦,早已被现实的考量消磨殆尽,只剩下无奈与感慨。红包的意义,似乎也从传递祝福悄然转变成了维系人情,让人在过年时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压力,仿佛原本轻盈的风筝被重重的线牵扯,难以自在飞翔,那份过年应有的轻松愉快,也在这复杂的人情往来中变得模糊起来。
放鞭炮更是如此,随着城市管理规定的变化,加上自身心境的改变,它已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偶尔听到远处传来的鞭炮声,不再像儿时那样兴奋地跑去一探究竟,反而觉得那声音喧闹嘈杂,扰乱了内心的宁静。曾经象征热闹欢乐的鞭炮,如今在城市里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即便在允许燃放的地方,也很难再有那份热情去亲自点燃,去感受那漫天飞舞的纸屑和震耳欲聋的声响了,仿佛那曾经激昂的旋律在如今的生活里成了不合拍的音符,让人只想远离,去寻一份属于自己的安静角落。
过年走亲访友,本应是温馨愉快的时刻,却常常让人倍感压力。亲戚们关切的询问,关于工作、感情、未来规划等等,看似是善意的关心,实则像一道道无形的枷锁,让我们在喜庆的氛围中愈发压抑和疲惫。曾经轻松自在的过年场景,如今仿佛变得沉重起来,让人总想找个地方躲起来,逃避那些纷至沓来的问题,就像在喧嚣尘世中疲惫奔走的旅人,渴望寻得一处宁静的港湾,让心灵得到片刻的休憩。
尽管过年的感觉已不同往昔,但它承载的意义却从未改变,依然是家的召唤,是亲情的凝聚,是岁月长河中那一个个温暖的节点。我们怀念儿时的年味儿,实则是怀念那份纯粹的心境,对生活毫无杂质的热爱与快乐。年味儿虽随时光变迁,但团圆、祝福与希望的内核始终扎根在我们心底,在我们疲惫时,它能如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像春日暖阳唤醒沉睡的生机,让每一个新年,都成为我们重新出发、拥抱美好的新起点,激励着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怀揣着爱与期待,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