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星】腊八过后是小年(散文)

编辑推荐 【星星】腊八过后是小年(散文)


作者:石兰 布衣,195.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37发表时间:2025-01-09 11:00:25
摘要:原创首发

腊八节的余温还在味蕾上徘徊,那浓郁的腊八粥香仿佛还在空气中氤氲,小年的脚步就已悄然临近。这两个节日,就像岁月长河中两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串联起人们对传统、对生活、对家的深深眷恋。
  
   腊八节,是一场舌尖上的民俗盛宴。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结满霜花的窗棂上,厨房里就已经弥漫着腊八粥的香气。这粥,可不是简单的食物,它是岁月的沉淀,是文化的传承。大米、小米、红豆、绿豆、红枣、桂圆、莲子、薏仁等食材汇聚在一口锅里,像是一场老友的聚会。每一种食材都带着自己的故事,大米的醇厚、红豆的相思、红枣的甜蜜、桂圆的滋补,它们在慢火的熬煮下,渐渐融为一体。那浓稠的粥液,包裹着每一颗饱满的谷粒和果实,仿佛是大地的馈赠被精心包裹起来。
  
   喝一碗腊八粥,就像是在品味一部历史长卷。传说中,腊八粥是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成道而设,也有说法是为了驱寒保暖、祭祀祖先。但无论起源如何,它已经深深地融入了百姓的生活。在寒冷的腊月,这一碗热气腾腾的粥下肚,全身都暖和起来。孩子们喝着粥,听着长辈讲述着古老的故事,那些关于勤劳、善良、感恩的教诲,就随着粥香一起,印刻在幼小的心灵里。
  
   腊八过后,街头巷尾的年味开始逐渐浓郁起来。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集市之间,为即将到来的小年做着准备。集市上,各种年货琳琅满目。红红的春联、福字在风中摇曳,像是在向人们招手;五彩的糖果散发着诱人的甜香,那是孩子们的最爱;还有各种干货、腊味,挂在摊位上,散发着独特的香气。这些看似平常的物品,却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期待。
  
   小年,这个被称为“祭灶节”的日子,充满了神秘和温馨的气息。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视察善恶的神灵,每年腊月二十三(北方地区)或腊月二十四(南方部分地区)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行为。于是,人们在这一天会格外用心地祭灶。
  
   祭灶的习俗有着诸多讲究。在祭灶之前,人们要先将厨房打扫干净,因为灶王爷是一家之主,要给他一个整洁的环境。然后在厨房的灶台上摆上供品,供品的种类丰富多样。其中,糖瓜是祭灶中极具特色的供品。糖瓜是一种用麦芽糖制成的甜食,形状如瓜,甜而粘牙。这是专门为灶王爷准备的,寓意让灶王爷吃了糖瓜后,嘴巴甜甜蜜蜜,上天汇报时只说好事。除了糖瓜,还有水果,如苹果,寓意平安;糕点等其他美食也会被摆上灶台。
  
   在祭灶时,人们会焚香、烧纸,点上蜡烛,然后恭恭敬敬地向灶王爷祈祷。这种祈祷充满了对家庭幸福、平安的期许。有的家庭还会在灶王爷像前放上一碗清水和一些草料,清水是给灶王爷升天路上解渴用的,草料则是为灶王爷的坐骑准备的。整个祭灶仪式庄重而虔诚,长辈们往往会带着晚辈一起参与,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这一传统习俗背后的文化意义。
  
   除了祭灶,小年还有扫尘的习俗。这是一场对旧年的告别仪式,人们要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主妇们手持扫帚、抹布,从屋顶到墙角,从家具到门窗,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灰尘在扫帚下飞扬,仿佛是旧年的烦恼和不顺被一一清扫出门。窗户被擦得明亮如镜,透过窗户,外面的世界似乎也变得更加清晰、美好。男人们则会爬上梯子,清扫房梁上的蜘蛛网,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有着深刻的寓意,象征着去除家中的晦气,迎接祥瑞之气。
  
   小年的习俗中,剪窗花也是一项充满艺术气息的活动。一张普通的红纸,在心灵手巧的妇女手中,瞬间就变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剪刀在红纸上轻盈地穿梭,纸屑纷纷落下,如同红色的雪花。窗花的图案丰富多彩,有寓意吉祥的龙凤呈祥、花开富贵,有充满生活气息的连年有余、五谷丰登,还有可爱的小动物和灵动的花朵。当这些窗花被贴在窗户上,原本单调的窗户立刻变得生动起来。阳光透过窗花,洒在屋内的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仿佛是一个个美好的祝福落在了家中的每一个角落。
  
   在一些地方,小年还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形如元宝,象征着财富和好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其乐融融。在包饺子的过程中,长辈们还会把一些硬币或者红枣包进饺子里,吃到硬币代表着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吃到红枣则寓意着生活甜蜜幸福。这种习俗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氛围,还让家人之间的感情更加亲密。
  
   在城市里,小年虽然没有乡村那样浓郁的传统仪式感,但也有着独特的氛围。高楼大厦之间,商场里播放着欢快的新年歌曲,人们在下班后也会去购置一些新年的装饰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虽然没有祭灶的仪式,但也会互相分享着对新年的期待。城市的灯光照亮了夜晚的街道,那些闪烁的霓虹灯仿佛也在为小年的到来而欢呼。
  
   腊八过后到小年这段时间,也是游子们归心似箭的时候。无论身在何处,家的召唤在这个时候变得格外强烈。火车上、汽车里,满是怀揣着思念和期待的人们。他们带着一年的收获,或者是带着些许的疲惫,但眼神中都充满了对家的渴望。家,就像一个温暖的港湾,在小年这个节点上,散发着最诱人的光芒。
  
   从腊八到小年,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节日的更替,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生活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各种习俗活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感恩、祈福、勤劳、团圆等。每一个习俗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们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不应忘却的精神财富。
  
   腊八的粥香和小年的温馨,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家庭成员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或许会在忙碌中忽略了这些传统节日的意义,但当我们静下心来,去参与、去感受这些节日的习俗时,我们会发现,内心深处那一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家庭的眷恋被重新点燃。
  
   在小年的夜晚,一家人围坐在温暖的炉火旁(或者是现代的取暖设备旁),谈论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规划着新的一年的计划。孩子们在一旁嬉戏玩耍,笑声回荡在房间里。这种简单而又幸福的场景,是多少人心中的向往。而这一切,都得益于腊八和小年这些传统节日所营造的氛围。
  
   随着小年的过去,新年的钟声也越来越近。但腊八过后到小年这段时光,却有着独特的韵味。它像是新年乐章中的前奏,虽然没有新年那几天的高潮迭起,但却充满了温馨、期待和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去珍惜家庭的温暖,去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这就是从腊八过后到小年的日子,充满了故事、充满了情感、充满了希望。它是岁月长河中的一段美好旅程,也是我们心灵深处永远的归宿。

共 26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腊八过后是小年》这篇散文,以时间流转为轴,细腻地描绘了从腊八至小年这一传统节日期间的生活画卷,充满了浓厚的民俗气息与温馨的家庭氛围。以下是我对该散文的几点点评:1.主题鲜明,情感真挚‌:文章以“腊八过后是小年”为题,直接点明了时间节点,也预示着节日的临近和年味的渐浓。作者通过对节日习俗的描绘,如腊八粥的熬制、小年的祭灶等,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流露出对家人团聚、岁月静好的深深怀念与向往,情感真挚而动人。2.细节描写生动,画面感强‌:散文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细节描写,比如腊八粥中红豆、绿豆、糯米等食材的翻腾,小年夜晚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鞭炮声声的景象,以及家人围坐一起分享美食的温馨场景,都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节日的热闹与家的温暖。3.文化传承与反思‌:文章在叙述节日习俗的同时,也融入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传承。通过对腊八、小年这些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的描述,不仅展示了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也引发了对于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和传承这些文化习俗的深思,体现了作者的文化自觉与责任感。4.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散文的语言流畅自然,句式多变,既有平实的叙述,也有诗意的抒发。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读来既有生活的真实感,又不失文学的美感,如“腊八的粥香,像是时间深处的低语,唤醒了记忆中最温柔的部分”。5.情感升华,引人共鸣‌:文章结尾处,作者往往会将个人的情感体验升华到更广泛的人性层面,探讨家的意义、亲情的价值,以及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中的情感纽带作用,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让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情感寄托。综上所述,《腊八过后是小年》是一篇充满温情与文化底蕴的散文,它不仅记录了节日的点点滴滴,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深情回望与传承,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流转、家的温暖以及文化的力量。好文推荐欣赏!【编辑:燕双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双鹰        2025-01-09 11:01:15
  感谢作者赐稿星星,问好老师,期待更多精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诗情画意,悦读人生!
2 楼        文友:石兰        2025-01-09 12:14:22
  谢谢编辑!敬茶!
3 楼        文友:高朋满座        2025-01-12 22:08:18
  一篇充满温情的散文,让读者感受到家的温暖,对新年及美好未来的期盼,彰显出文字的力量。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