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烟火】丫山粑粑(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烟火】丫山粑粑(散文)


作者:心灵的麦田 白丁,2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23发表时间:2025-01-10 08:52:46
摘要:过了腊八就是年,每当这句俗语在心头响起,家乡的味道便如同一股暖流,在心底缓缓流淌。而在众多家乡美食中,丫山粑粑,那独特的滋味,总是能瞬间勾起我无尽的乡愁。

过了腊八就是年,每当这句俗语在心头响起,家乡的味道便如同一股暖流,在心底缓缓流淌。而在众多家乡美食中,丫山粑粑,那独特的滋味,总是能瞬间勾起我无尽的乡愁。
   我的家乡——诗画何湾,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一座充满诗意与温情的乡村。这里山清水秀,四季如画。而丫山粑粑,就如同这片土地上绽放的一朵奇葩,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每到年关将至,家家户户的炊烟中都弥漫着丫山粑粑的香气,那是一种温暖而熟悉的味道,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新年的临近。
   丫山粑粑,名字朴实无华,但其制作过程却饱含着家乡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记忆中,腊八过后,家家便会开始准备制作丫山粑粑。丫山粑粑是我们这里必备的年货。
   丫山的粑粑到底有多吸引人,听听出门在外的学子们和老乡们的话就知道了:“好想吃家里炕的腌菜粑粑哦”;“真想念那咸菜馅的粑粑。”任何一个出门在外的何湾人只要提到家乡粑粑,不会没有不流口水的,尤其是“丫山粑粑”。
   丫山粑粑碗口般大小,厚度不到一厘米。外表看起来白白的,柔顺顺,其貌不扬,但是却有百吃不厌的魔力。菜馅是腌菜,当然离不开更重要的鲜猪肉。粑粑的味道取决于馅的味道!馅料的味道,是丫山粑粑的灵魂所在,那咸菜的馅选用的是自家腌制的咸菜,经过精心处理,保留了咸菜的爽脆口感,同时又去除了过多的盐分。咸菜被切成细碎的末状,混合着一些肉末和葱姜蒜等调料,炒制得香气四溢。那浓郁的香气,让人闻着便垂涎欲滴。
   接下来,便是制作粑粑的粉。粑粑粉很讲究的,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炒粉,把加工后的籼米粉放入锅里炒熟,再加适量的开水,炒的时候,火不能太大,大了粉变黄,就不好看了,最好是微火慢慢地炒熟;另一种是煮粉,先在锅里放适量的水,把水烧开,再放籼米粉,粉与水有一定比例的,粉加入不能搅拌,也用小火让加入的粉慢慢地煮熟,必须要注意火的大小,煮的粉比炒的粉要白些,要好些。不管哪种都要掌握火候的,只有粑粑粉做的好,粑粑做出来才好看又好吃的。
   粑粑粉做好了,那就开始制作粑粑了,把粑粑粉掐一个个剂子,再将馅料包入米粉团中,收口捏紧,一个粑粑团子便初步成型了。为了让粑粑团子更加美观,再用粑粑托子(模具)烙上漂亮的图案,最后放入蒸笼里蒸上15-20分钟就可以出锅了,锅盖一掀开,那热气腾腾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白白胖胖的丫山粑粑,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忍不住想要立刻品尝。刚出锅的丫山粑粑,表皮软糯,内馅鲜美多汁,一口咬下去,满满的都是家的味道。
   小时候,每当家里做丫山粑粑,我总是围在灶台边,眼巴巴地盼着能快点吃到。看着大人们忙碌的身影,听着他们欢声笑语,那种温馨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等待着丫山粑粑出锅。母亲会先拿出一个,吹凉后递给我。我接过那还冒着热气的粑粑,顾不得烫嘴,大口地咬下去。那一刻,幸福的感觉在心中蔓延开来,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家的味道,是亲人的关爱,是童年的欢乐。
   丫山粑粑刚出锅的味道最佳,冷却后的丫山粑粑,可以放入平底锅或者电瓶档里再加点菜籽油,然后再用5分钟左右时间不断地翻烤,让丫山粑粑在飘着浓香的菜籽油锅里从粉白慢慢变成褐黄,实在是一种享受。一口下去,还冒着油泡,一个字“香”!
   丫山粑粑以香、软、油而不腻而出名,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只要你吃过一次就会赞不绝口,回味无穷。
   在我的家乡,丫山粑粑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每逢过年,走亲访友时,人们总会带上一些丫山粑粑作为礼物。那一份份粑粑,传递着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我们这里流传着一首民谣:“粑粑,粑粑,正好吃,大粑粑送隔壁,小粑粑留着家里吃”。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丫山粑粑,分享着一年来的喜怒哀乐,那温馨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家乡的许多传统美食逐渐被遗忘,但丫山粑粑依然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是我心灵的慰藉,是我永远的牵挂,无论走到哪里,那份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美食的热爱都不会改变。每当过年时,我总会想起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想起那热气腾腾的丫山粑粑。虽然现在自己也会做的丫山粑粑,怎么也不如母亲做的地道,但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那个充满温暖和爱的地方。
   过了腊八就是年,家乡的丫山粑粑,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它承载着我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眷恋。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我身在何处,这份味道都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
  

共 18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围绕家乡的丫山粑粑展开,宛如一篇饱含深情的美食散文,通过细腻的文字,不仅详细介绍了丫山粑粑的制作过程,更将其蕴含的家乡情感、承载的美好回忆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在了解这一特色美食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浓浓的乡土情怀与家的温暖,极易引发人们对家乡美食以及故乡的共鸣。文章开篇以 “过了腊八就是年” 这句俗语引出家乡味道,自然地将主题聚焦到丫山粑粑上,点明它在众多家乡美食中独特的地位,能勾起无尽乡愁,为后文的叙述奠定了情感基调。接着,简单描绘家乡诗画般的风貌,把丫山粑粑比作这片土地上的奇葩,形象地突出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同时交代它作为必备年货,在年关时散发的香气预示着新年临近,营造出一种充满烟火气和期待感的氛围。在介绍丫山粑粑制作过程时,文章条理清晰且细致入微。先是强调馅料对于粑粑味道的重要性,凸显出腌菜与鲜猪肉搭配的独特魅力,让读者对其美味有了初步想象。随后详细阐述了制作粑粑粉的两种方法 —— 炒粉和煮粉,细致地说明了操作步骤以及对火候的严格要求,体现出家乡人民制作美食时的讲究与智慧,也让读者明白这看似简单的美食背后蕴含的匠心。最后描述制作粑粑成型以及蒸制的过程,“锅盖一掀开,那热气腾腾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这样的描写,生动地展现出丫山粑粑出锅时的诱人模样,令人心生向往。而文中关于小时候守在灶台旁等待粑粑出锅、接过母亲递来的粑粑迫不及待品尝的情节,更是充满了童真与温情,将美食与亲情紧密相连,使丫山粑粑不仅仅是舌尖上的享受,更是情感的寄托。此外,提到过年走亲访友以丫山粑粑为礼物传递亲情友情,以及民谣所体现出的家庭温馨场景,进一步强化了它在家乡文化中的重要意义,让读者感受到这份美食背后深厚的人文内涵。结尾处,作者通过回忆过年时母亲忙碌的身影,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点明丫山粑粑会永远留在记忆深处,成为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再次升华了文章的情感主题,给人留下深刻且温暖的印象。整体而言,文章语言质朴流畅,叙事生动形象,将美食介绍与情感抒发完美融合,是一篇极具感染力、能唤起人们对家乡美食美好回忆和浓浓思乡情的佳作。【编辑:汪震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1-10 08:54:36
  这篇文章写得真好呀!把丫山粑粑写得特别生动,从制作过程到它承载的情感,都介绍得清清楚楚,让人读着就好像闻到了那粑粑的香味,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呢。文字虽然平实,却特别能打动人心,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呢!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1-10 08:55:03
  读罢此文,心里满是感慨和怀念。作者笔下的丫山粑粑就像一个情感纽带,把家乡的风土人情、儿时的美好回忆都串联起来了,让人看得特别有代入感,仿佛自己也回到了那个充满爱的家乡,品尝着那美味的粑粑。确实是一篇很有韵味、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呢!
3 楼        文友:心灵的麦田        2025-01-10 09:03:24
  谢谢晓荷文学社的老师和编辑!能让我的拙作发表,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家乡美食——丫山粑粑!辛苦你们啦!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