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 韩愈《师说》源于唐代光照千秋(随笔)

精品 【星月】 韩愈《师说》源于唐代光照千秋(随笔)


作者:冠景华庭 布衣,298.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2发表时间:2025-01-10 10:23:30
摘要:原创首发

在如星璀璨享誉古今中外的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中,唐代文学家韩愈,便是其中一位熠熠生辉的智者。他的《师说》犹如一盏明灯,穿透了时代的迷雾,为华夏教育的发展指明了航向,其思想的光辉不仅在唐代绽放,更对我国教育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韩愈生活的唐代,社会风气复杂多变。在教育领域,求师问道的风尚并不兴盛,人们对师道尊严的认识模糊不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韩愈挺身而出,以笔为剑,以文为旗,写下了振聋发聩开辟引领教育历史先河的《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开篇这一句,韩愈便直截了当地点明了教师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学习之人必须有老师,而老师的职责在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这一观点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强调了知识传承的必要性,也明确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道德的培养、学问的传授还是困惑的消除,都离不开师者的引导。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深知人类认知的有限性,没有人能够生来就知晓一切。面对疑惑,如果不向老师请教,那么这些疑惑将永远无法得到解决。这一论述揭示了求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不应闭门造车,而应积极寻求师者的帮助,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段文字更是体现了韩愈超越时代的教育理念。他认为,向老师学习不应受年龄、地位等因素的限制。只要对方在道理的领悟上先于自己,就值得去学习。这种“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打破了传统的等级观念和年龄偏见,为教育的普及和平等奠定了基础。在唐代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韩愈能提出这样的见解,无疑具有鲜明的开创性和革命性。
   韩愈强调,“圣人无常师”。孔子作为一代圣人,尚且向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等人请教学习。这表明,真正的学者应具有广博的胸怀和谦虚的态度,不断从他人身上汲取智慧和经验。这种对圣人学习态度的推崇,为后人树立了榜样,鼓励人们在求知的道路上保持开放和进取。
   在《师说》中,韩愈还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士大夫们以从师学习为耻,他们认为彼此年龄相仿、学问相当,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则感到羞耻,向地位高的人请教又被认为是谄媚。这种观念的盛行,严重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和知识的传播。韩愈对此进行了严厉的斥责,呼吁人们摒弃这种错误的思想,恢复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树立虚心学习,不耻下问、积极进取的优良风尚。
   《师说》不仅仅是一篇论述教育的文章,更是韩愈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在唐代,他的这些思想对当时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韩愈倡导的尊师重道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对教师的轻视态度。他的言论使得更多的人开始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为教师的职业尊严树立了标杆。这有助于吸引更多有才华、有志向的人投身教育事业,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其次,他主张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理念,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公平。无论出身贵贱、年龄大小,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可以为师,都能够传授知识。这为广大平民子弟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有助于打破贵族阶层对知识的垄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再者,韩愈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论述,为学子们指明了方向。他鼓励人们积极进取,不断追求真理,不畏困难和挫折。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勤奋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努力奋斗。
   从历史的长维度来看,韩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他的尊师重道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尊师一直被视为美德,这种传统的延续离不开韩愈等先贤的倡导。其平等教育的理念也为后世所继承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公平的理念不断得到强化和落实,从普及义务教育到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都体现了对每个人受教育权利的尊重和保障。韩愈对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论述,至今仍具有启示意义。在现代教育中,我们依然强调学生要主动学习、勇于探索,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与韩愈的思想一脉相承。
   综上所述,韩愈的《师说》以及他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不仅在唐代绽放出绚烂的光芒,照亮了当时教育发展的道路;还在为后世传承发扬光大,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升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当今时代,我们应当继续汲取其中的理论学说和智慧,结合时代的需求,不断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实践,让教育之花在中华大地上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鲜艳夺目。

共 19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深入剖析了韩愈《师说》的价值。开篇点明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强调《师说》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文章紧扣时代背景,指出唐代教育领域求师风尚不兴,韩愈以《师说》力挽狂澜。通过引用 “古之学者必有师” 等原文,阐述其对教师职责、求师必要性的深刻见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体现的超越时代的教育理念,打破等级与年龄限制,极具开创性。文中还提及韩愈批判 “耻学于师” 的不良风气,呼吁恢复尊师重道传统。在论述《师说》的影响时,从当时和历史长维度展开。在唐代,它提升了教师地位,促进教育普及公平,为学子指明方向;从历史角度,其尊师重道、平等教育等理念,成为传统文化重要部分,对现代教育仍具启示。整体来看,散文结构清晰,先介绍背景,再解读原文观点,最后阐述影响。语言严谨且富有感染力,多处引用原文,增强说服力。它让读者深刻认识到《师说》在教育史上的宝贵价值,以及对当下教育改革创新的借鉴意义 。【编辑: 萍庭鹤】【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116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萍庭鹤        2025-01-10 10:26:07
  佳作欣赏,推荐共赏,祝福,万事如意
健康和谐、自由和平、耐心共进!
回复1 楼        文友:冠景华庭        2025-01-10 11:09:19
  谢谢萍庭鹤老师的编按和热情推荐,顺祝冬安!
2 楼        文友:冠景华庭        2025-01-10 11:06:40
  谢谢编辑对本文的深入解读,归纳,点评和精彩编按,辛苦了,敬礼敬茶!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