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烟火】丫山藕糖(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烟火】丫山藕糖(散文)


作者:心灵的麦田 白丁,2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1发表时间:2025-01-11 17:08:29
摘要:在远离喧嚣的家乡丫山,有一种独特的美食——丫山藕糖,它宛如艺术品般精致,甜在舌尖,暖在心间。

在远离喧嚣的家乡丫山,有一种独特的美食——丫山藕糖,它宛如艺术品般精致,甜在舌尖,暖在心间。
   三九的第二天,早上晨练中,何校长来电说:“今天吃过早饭去黄山木山冲买点藕糖”。我满口答应,你在何湾等我,一道过去。大约十点到了方小龙家。“丫山藕糖”非遗传承人方小龙正在蒸汽升腾的作坊里忙得不可开交。由于只能在气温比较低的秋冬季制作,“丫山藕糖”是南陵的省级非遗中最具代表性的年货美食。
   相传济公活佛游历丫山时,感念贫苦的丫山人心地善良,便教山民做“藕糖”换取钱财,渡过难关。其外形似圆柱,粗细如手指,因有七十三孔,酷似莲藕而得名。每逢春节来临,它便成为当地村民喜迎新春、走亲访友必备的馈赠佳品。
   如今,“丫山藕糖”不仅仅是一种节日食品。因“藕”与“偶”字谐音,人们便赋予其许多丰富美好的涵义,它也成为丫山人的一种文化,在丫山人中代代相承。
   丫山藕糖,形似莲藕,一节一节,精巧细致。它不仅是一种美味,更承载着家乡古老的传统手工艺。
   "丫山藕糖”传统制作技艺"的诞生主要是缘于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文化秉赋。丫山地处深山,昼夜温差大,加之光照充足,当地所产稻米含糖量很高,是熬制糖稀的最佳原料,山民们制作藕糖有了原料基础。其次,这里山高路险,交通极为闭塞。每逢春节,人们都会为置办年货而发愁,而春节食品又必不可少,于是,山民们便在自家里制作一些糖食,藕糖应运而生。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丫山人民通过不断改进藕糖加工流程,代代传承,发扬光大,逐步形成了今天极富特色的"丫山藕糖传统制作技艺"和独特的口感风味。
   制作丫山藕糖,是一场与时间和温度的较量。方师傅们精心选用优质的糯米和麦芽,经过熬制、发酵,制成香甜的糖稀。这糖稀,便是藕糖的灵魂所在。
   接下来的拉糖环节至关重要。方师傅将糖稀反复拉扯,那原本金黄浓稠的糖体,在一次次的拉伸中变得洁白如雪、纤细如丝。而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传统手工艺中的独特技巧。他们以巧夺天工的技艺,将糖体塑造成一节节如藕般的形状,每一节都均匀有致,纹理清晰,仿佛是从荷塘中刚刚采撷而出的鲜嫩莲藕。
   尤为神奇的是,这藕糖上竟有73个孔,这可不是随意而成。这些孔的形成,全凭方师傅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精湛手艺。在制作过程中,他通过精准的控制和巧妙的手法,让糖体自然形成均匀分布的小孔,这些小孔不仅增加了藕糖的美观度,还使得藕糖在口感上更加酥脆可口。
   成型后的藕糖还需用芝麻把它吻起来。炒熟的芝麻香气扑鼻,将藕糖放入其中,芝麻就像温暖的被褥,紧紧地包裹着藕糖。芝麻的醇香与藕糖的清甜相互交融,让这份美味更上一层楼。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丫山藕糖”是丫山地区一种传统的农家食品,上溯可到宋代。“丫山藕糖”味道香甜可口,脆嫩松酥,口感独特,被美食家们评为“形带水乡色彩,味含山间花香”。在吃法上,“丫山藕糖”也特有讲究:吃时需要把藕糖含在嘴里,慢慢吹出三口热气,然后再轻轻咬嚼。如若不然,贪吃心切,则会弄得满嘴都是糖屑。
   刚做好的丫山藕糖,散发着淡淡的糯米香气和麦芽的清甜,再混合着芝麻的浓香。拿起一节放入口中,轻轻一咬,酥脆的口感瞬间在齿间绽放,那甜蜜的味道迅速弥漫开来,却丝毫不觉腻人。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让人陶醉其中,难以忘怀。2017年“丫山藕糖传统制作技艺”被列为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我的记忆中,每逢春节来临,家里总会备上一些丫山藕糖。亲朋好友相聚时,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这美味的藕糖,分享着生活中的点滴喜悦,温馨与甜蜜的氛围弥漫在屋子里。
   如今,美食荟萃,口味繁多,但每当想起家乡的丫山藕糖,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它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家乡的符号,承载着我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亲人的无尽思念。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丫山藕糖那独特的香甜味道,永远留在我的心间,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味觉记忆。而那传承千年的传统手工艺,也在这香甜中,继续熠熠生辉。
  

共 16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家乡丫山的特色美食——丫山藕糖。文章从作者与何校长相约购买藕糖开篇,引出丫山藕糖这一省级非遗美食。讲述了其背后济公活佛助人的传说,赋予了藕糖神秘而美好的色彩。丫山藕糖的诞生既得益于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所造就的优质原料,也源于交通不便下民众的生活需求,历经千百年传承发展,形成独特制作技艺和风味。其制作过程讲究,从精选糯米、麦芽熬制糖稀,到拉糖形成藕状,再到控制小孔均匀分布,最后用芝麻包裹,每一步都凝聚着方师傅们的精湛手艺和智慧。丫山藕糖不仅外形似藕精巧细致,口感更是脆嫩松酥、香甜可口。吃法独特,需含在嘴里吹出热气再咬嚼。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春节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寓意美好。在作者的记忆中,藕糖是春节亲朋好友相聚时分享喜悦的甜蜜纽带,是家乡的象征,承载着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即便面对众多美食的冲击,丫山藕糖依然在作者心中占据重要位置,其独特的香甜成为永恒的味觉记忆。千年传承的传统手工艺也因藕糖而熠熠生辉,彰显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佳作推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陌小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1-11 17:08:43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1-11 17:10:09
  这篇文章介绍了丫山藕糖,它是省级非遗美食。源于丫山独特环境与需求,制作讲究,口感独特。有美好寓意,是春节馈赠佳品。对作者来说,它是家乡象征与眷恋,承载亲情,独特香甜是永恒记忆,传承手艺也因此闪耀。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3 楼        文友:心灵的麦田        2025-01-11 17:14:02
  感谢晓荷文学社的编辑和老师,为我的拙作推荐共赏!
4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1-14 07:36:25
  这篇文章对丫山藕糖的介绍真是精彩绝伦,让人垂涎欲滴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作者从接到购买藕糖的邀约开篇,自然引出对藕糖的全方位描绘。不仅讲述了济公传藕糖的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还详述其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诞生及传承的过程。制作环节中,从原料选取、拉糖塑形到芝麻包裹,每一步都展现出传统手工艺的精湛。对藕糖外形、口感、吃法的描写细致入微,令人印象深刻。结尾处作者将藕糖与家乡、亲情紧密相连,使其超越美食范畴,成为情感寄托。总之,文章把丫山藕糖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