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丁香·希望】腊月的记忆(杂文随笔)

编辑推荐 【丁香·希望】腊月的记忆(杂文随笔)


作者:吴贤德 白丁,77.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4发表时间:2025-01-13 18:44:29
摘要:进入腊月,站在村头一看,房前屋后、马路边,一排排,悬挂着全国各地牌照的小轿车,家乡迎来最热闹的日子。

每年农历腊月春节前,我都会挤出时间从郑州乘火车返回老家。返回老家不为别的事儿,而是买些纸币和鞭炮,跪在掩埋在山林里的父母坟前燃烧掉,为天堂里的父母尽份孝道。
   我出生在豫南大别山下一个偏僻农村,转眼离开豫南老家30多年了。每次从郑州回豫南老家,早晨起床漫步集市,看见集市马路两边摆放的菜篮都会把我带回童年的记忆,心中充满满的乡愁。
   小时候,每到进入农历腊月(十二月),大队当会计的父亲开始忙活起来。父亲的任务就是把全村左邻右舍送到家里堆放在房间账桌上的一捆捆红纸,一份一份打开。打开后铺在家里吃饭的大木桌上,毛笔在砚台里沾上墨汁,写上喜气洋洋的诗句——为村里乡邻家写春联。
   父亲读过私塾,是村里有名的文化人。父亲为村里邻居们写春联时,我在一旁帮父亲磨墨,一副副龙飞凤舞的春联写好,展开在地上晾干,父亲并不急着写下一副,而是耐心地教我认识春联上的繁体字。今天,我所认识的繁体字,就是父亲生前腊月为邻居们写春联时教我认识的。
   我的童年是农村吃大锅饭的时代,土地由集体耕种。早晨,生产队的社员们,早早吃完饭等待在家里,生产队长口哨一吹,社员扛着农具开始下地干活。进入腊月,生产队基本没啥农活干了,为了挣点过年钱,大人们上山砍柴,担到街上集市换些油盐钱。
   腊月,放寒假在家的我一点也没有闲着。一边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边和村里小伙伴们,背着竹篮上山拾柴拾草,给家里做饭烧菜用,除此之外,父亲还分给我拾粪,帮助母亲干家务活等。我虽是个男孩,母亲却把我当女孩用,担着尿桶浇菜园、蒸馍、擀面条……家务活样样难不住我,感谢母亲的在天之灵。
   腊月二十三,农历小年。过罢农历小年,集市一天比一天热闹起来,父亲在家忙着为乡邻们写春联,作为家庭老大的我,母亲上街置办年货,总是让我带着弟弟和妹妹跟着她一块去。那时家里贫穷,说是上街办年货,其实就是购买几斤红糖白糖和小金丝,留作正月去别人家拜年用。
   腊月,我最企盼的就是“网户”(渔翁)来给生产队捕鱼。生产队共有5口养鱼塘,社员在鱼塘周边拉扯着渔网,渔翁在水塘里撑着双筒长尾巴船,不停的用撑船长竹竿敲击木筒,把鱼塘里的鱼吓得跳出水面老高。大人们撒网捕鱼,我和村里小伙伴们,在塘埂上跑着看热闹。如今,这种开心的日子再也没有了。
   生产队把网户从鱼塘里捕上来的鱼,统一集中到稻场上(稻场,就是打谷场)。用杆秤过完斤重后,再由生产队干部负责按人头分到各家各户。鱼分到家后,母亲开始忙碌起来,把分来的鱼提到水塘边,用菜刀一条条剖开洗净,我和弟弟用菜篮把母亲洗净的鱼抬回家。
   晚上,看着锅里炖得又鲜又嫩的鱼头,我和弟弟、妹妹在一边馋得直流口水,也不敢拿筷子从锅里夹点尝尝。小时,父母对我和弟弟、妹妹管教很严,家里来了客人,总是让母亲留点点菜,让我带着弟弟、妹妹在厨房里吃。客人吃好后,母亲才敢把桌上客人吃剩余的菜,端到厨房里给我们吃。我和弟弟、妹妹从没记恨过父亲。
   13岁时,农历腊月的一天早上,母亲让我把家里瓦罐里的鸡蛋,拿出来数一数有多少再放到竹筐里,让我带着弟弟一块去街上卖掉。临出门前,父亲再三叮嘱,要注意街上戴红袖章“私管会”的人(私管会,现在市场管理),见到戴红袖章的人来了,赶快跑到别处去卖,鸡蛋不要让市管会的人给没收了,没收就要不回来了,鸡蛋卖掉后,顺便到食品买块冻肉。
   步行4、5公里山路赶到街上,赶集买年货的人山人海。我和弟弟赶集,路上分工,我负责卖鸡蛋,弟弟负责站岗放哨,发现胳膊上戴红袖章的人,赶紧跑来告诉我。真是无巧不成书,我刚把装鸡蛋的竹筐放的街边,掀开盖在鸡蛋上面的旧衣服准备卖时,弟弟跑过来告诉我,哥,快跑吧,那边有两个戴红袖章的正朝这边来呢,我提起鸡蛋撒腿就跑。
   我和弟弟原来是虚惊一场,两个戴红袖章的人,并不是市管会的人,是街道街长带人在维持秩序。虽然不是私管会的人,我和弟弟也被吓怕了,为了保护筐里的鸡蛋,不让私管会没收掉,我和弟弟跑到食品门市部门前,见一个从里面买东西出来的人,就问买不买自家养的鸡鸡蛋。30个鸡蛋,当时卖多少钱,由于年代太久,我已经记不得了。
   78年时我17岁,正在读中学,真是屋漏遇上连阴雨,本来就穷得叮当响穷的不能再穷的家庭,43岁的父亲,被无情的病魔夺去了年轻生命。父亲去世后,我们家庭真是雪上加霜,为了把年幼的弟弟、妹妹养大,我不得不放弃读书的机会,承担起家庭重把。书,虽然不能再读了,但心中仍然有种期望,那就是走出家乡贫困的山沟。
   弟弟从小不仅聪明,而且十分肯吃苦,父亲去世后,为了不让母亲和妹妹吃太多的苦,我和弟弟先后学会了木工活,我们学做些桌、椅、窗子等木工家具,担到供销社收购门市部卖掉换钱。为了不耽误白天下地干农活,我和弟弟只能选择在晚上点上煤油灯干木工活。腊月,为了挣购买年货钱,常常通宵不睡,从来不知什么叫累。
   1991年3月,为了实现走出家乡贫困山沟的梦想,我带着在家乡工作获得的荣誉证书和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踏上远离家乡漂泊不定的打工之路。打工期间,无论在建筑工地干小工,还是在街头马路边当修鞋匠,不管条件多么艰苦,我仍然坚持晚上和业余时间,在租住的小房间里,一边阅读从报刊摊上买的书刊,一边给报刊写稿。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94年,在时任吴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江报社社长吴延元的热心帮助下,实现了自己的“记者”梦。读书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98年5月,为了实现心中最大的梦想,我从苏州来到郑州,应聘于北京某报驻河南记者站,从农民成为市民,实现了走出穷山沟的梦想。
   转眼之间,3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家乡已不是30多年前的家乡,当年偏僻的穷山村,通了柏油水泥马路,当年的土坯茅草房变成了小洋楼,浓烟滚滚的土坯烧柴灶,变成了干净的煤气灶……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进入腊月,站在村头一看,房前屋后、马路边,一排排,悬挂着全国各地牌照的小轿车。
   要过年了,家乡迎来了最热闹的日子。

共 24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说到腊月,就与冷,与年,与团圆,与回忆,与思乡,与乡愁等等不能分开。 不管我们在外面干的事有多大,春节时总是要回家给祖先们烧纸,树高千尺不能忘根。作者老师从春节回家给父母烧纸,开始回忆自己的童年经历。他的童年有父亲给左邻右舍写对联的故事,有他给父亲拉下手认识繁体字的故事,也有背着竹蓝上山拾菜草,干家务等等的故事。这些让他早早的练就了一身本领。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过年能吃到好吃的,是不容易的事。父母把好吃的饭菜先给客人吃,吃剩下的才轮到他们姊妹几个,但他们也没有记恨过父母。他和弟弟去街上卖鸡蛋,和管理人员斗智,斗勇,最终也把30多个鸡蛋一个一个卖掉了,真不容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78年家里有了变故,作者和他的弟弟学了木工的手艺来补贴家用。94年,他守得云开见日出,终于实现了自己当记者的梦想,读书改变了他的人生,和命运。 一晃30年,30年的家乡,30年的自己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了家乡的盛景,又回想去了曾经的日子。 写自己的亲身经历的故事的文章,值得一读! 【丁香编辑·小罗先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罗先生        2025-01-13 18:45:15
  一说到腊月,就与冷,与年,与团圆,与回忆,与思乡,与乡愁等等不能分开。 不管我们在外面干的事有多大,春节时总是要回家给祖先们烧纸,树高千尺不能忘根。作者老师从春节回家给父母烧纸,开始回忆自己的童年经历。
   好文,推荐阅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以文养心!
2 楼        文友:小罗先生        2025-01-13 18:45:59
  写自己的亲身经历的故事的文章。读书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
   好文,推荐阅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以文养心!
3 楼        文友:娇娇        2025-01-13 20:55:24
  30年故乡大变样,文章字里行间写满思念!腊月是盼年的月份,期盼春节要比过春节还有意思,盼年,让幸福的感觉拉长!感谢分享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娇娇
4 楼        文友:娇娇        2025-01-13 20:57:11
  小罗副社编辑好精彩,辛苦了、敬茶!
娇娇
5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1-13 22:11:54
  没有寒冷,就没有人生。
6 楼        文友:吴贤德        2025-01-14 06:28:28
  感谢小罗编辑和大家的支持
吴贤德,河南固始县人。曾从事记者,现为摄影师。
7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1-16 23:02:08
  "进入腊月,站在村头一看,房前屋后、马路边,一排排,悬挂着全国各地牌照的小轿车"。年就是一桌团圆饭,年就是乡村族亲的大聚会。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