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希望】凡眼看“红楼” (随笔)
很是惭愧,好多红学家《红楼梦》读了不下几十甚至上百遍,而作为资深“红迷”的我仅看过三遍。最近计划开始阅读脂批版《石头记》了。
读过刘心武先生“续貂”的《红楼梦》后四十回,我大不以为然。因为我感觉太偏离主线了。一部红楼本来是宝黛爱情史与家族衰亡史明暗两条主线齐头并进贯穿始终的,结果却续成了反清革命史。如果从红楼背面来看,应该还有血腥、残酷的皇位争夺这条主线。
红楼女子中,我最喜欢的不是黛玉而是“打入另册”的晴雯。“晴有林风”(脂评),她与林黛玉不仅眉眼相似,就连心性品行也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黛玉灵心慧性但太重疑心,宝钗过于做作且太深心机,袭人表面柔顺却太过奸诈,晴雯真诚爽利又有些任性;黛玉是一株香艳的仙草,宝钗是一部冰冷的机器,袭人是一条阴狠的毒蛇,晴雯则是大观园里恣意绽放的花朵!她在落难时怡红公子明明可以救能够救却置身事外毫无作为,这让我对他的好感大打折扣甚至心生怨恨!大观园是青春乌托邦,是爱与美与自由的理想国。导致晴雯和这个理想国毁灭的罪魁祸首,袭人无论如何脱不了干系。明里“花气袭人”,暗中毒箭伤人。从正面看她似乎于此事无涉,但从背面去看去想就不难明白了。她为何会爬上“准姨娘”的位子?谁是她最大的竞争对手?关键时刻她能不向主子摇尾巴表忠心递刀子么(难怪天真善良如宝玉也会怀疑到她)?
《红楼梦》就像断臂的维纳斯,残缺的后四十回无论谁续接,即便完整了但都不会是完美的!由此看来,丢失该书后四十回的借阅者真是罪无可恕啊!
一、作者谜
世人都以为《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但曹雪芹只有“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之功,不可能是原作者。因为他既没有那样高贵的身份,也没有那些坎坷的经历,甚至在诗词造诣上也比原作者逊色几分。那么问题来了,原作者究竟是谁呢?
认真阅读《红楼梦》“凡例”,再对照历史,明眼人不难看出,该书原作者便是“石头”——情僧——渺渺真人——贾宝玉,即评注该书的脂砚斋——康熙嫡长孙弘皙。"弘"与"红"谐音,"皙"与"玉"类同,即品质好的玉;“砚”可拆成“石见”,即"石头见过”。故而脂砚斋就是弘皙,“红楼”中事皆他亲历亲闻。
原作者频频使用“移花接木”“缩地成寸”“指桑骂槐”“乾坤大挪移”“烟雾弹”“障眼法”等诸多技能,在云山雾罩中留下了皇权争夺的蛛丝马迹。明乎此,对于原作者为何坚持将书名定为《石头记》、为何对大观园里发生的大小事情那么门儿清、为何会留下“辛酸泪”、为何不具真实姓名就会恍然大悟了。贾史薛王,元迎探惜,谐音便是:家事消亡,原应叹息!也只有原作者才有“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切肤之痛了!
毫无疑问,作为皇家的“包衣”(即家奴),曹公对弘皙非常忠心,对他的遭际也非常了解和悲悯,否则也不至于红楼未终就“泪尽而亡”了!
原作者是“石头”,贾宝玉是“石头”(玉石),“脂砚"也是“石头”,他们是同一个人。脂砚斋既是“石头”(原作者),又是主人公贾宝玉,还是该书的评注者,更是“补天”未成遗恨终生的弘皙。
要说弘皙也是够悲催的了,不光皇位被抢,连姓名也被剥夺了。四十六岁那年,他被圈禁遭清算,拥护他的人也被清除(曹家因“站错队”被抄家而破败),他孤苦无依,失去名姓,只留下乾隆给他的代号“四十六”。后来幸得脱逃(书中妙玉被劫似是暗示他被救)化名石头做了和尚,于是他将自己的经历(“身前身后事”)、情感和血泪全部融进这“无材可去补苍天”的“石头”里了,这就有了后来的《石头记》,又名《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红楼梦》。
二、荒唐说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原作者为什么说是“荒唐言“,为什么会留下“辛酸泪”?因何而“痴”?怎么体“味”?须知在那样“荒唐”的时代,面对“荒唐”的人,原作者只能用“荒唐”的言语来掩饰他悲伤的过往,来遮盖他悲愤的情感。
“假作真时真亦假”,《石头记》内容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甚至故意自相矛盾就是为了应付朝廷那些搜查抄检反书的官吏,以“荒唐”应对“荒唐”。
爱新觉罗·弘皙是康熙皇帝的嫡长孙,被两废两立的皇太子胤礽的儿子(史湘云称贾宝玉为“爱哥哥”,其中“爱”字似隐指其姓也)。弘皙本来有两次机会继承皇位的,但最终失之交臂,甚是“荒唐”。一次被雍正用阴谋手法谋取,一次被乾隆用武力手段夺取。书中提到“宝玉”的两次“丢失”,无非就是暗指皇位的两次被剥夺(第一次“宝玉”失而复得暗指雍正承诺归还皇位,后来黛玉仙逝也就隐喻他和皇位缘尽矣)。“胜者王侯败者寇”,乾隆登位后,弘皙遭清算家破人亡(为他补过雀金裘的爱妃“可儿”也遭诬陷死于非命)便是意料之中的了。还有比这更“荒唐”的吗?
《枉凝眉》中,“阆苑仙葩”指宝钗(皇太子用的大印),“美玉无瑕”指黛玉(皇帝用的玉玺),继承皇位终成虚话,“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让“枉自嗟呀”“空劳牵挂”的弘皙情何以堪?也就不奇怪眼中的“血泪”“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了!
薛宝钗和林黛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脂批)。为避祸免遭“文字狱”,也为向世人昭告自己的“不白之冤”,隐藏在智通寺当了和尚的原作者写作时巧妙地把一人拆分多人,如秦可鲫、林黛玉、妙玉(黛玉分身,其身世、品貌、气性、才华与黛玉何其相似,且一样的神仙风骨,一样的锋芒毕露)、林红玉(也称红儿、小红,其人决不会是一着闲棋,在原作者后四十回中应有大作为,惜乎被续作者忽略了)、探春、薛宝钗、香菱甚至包括他自己身上就有他亲密爱人“可儿”的影子;并且有时男女合体,如妙玉、薛宝钗、薛蟠(正邪两赋,薛蟠身上有原作者邪的一面)、秦钟(谐音清种,寓意为清朝种子即皇位继承人)等人又是他的幻身。这些人里有分合,也有交叉。如此费尽周折,如此隐晦曲折,更是“荒唐”!
曾经颇有贤名“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的皇长孙弘皙,却在争夺皇位的残酷斗争中落得个“昏惨惨黄泉路近”的结局,实在是悲惨之极也“荒唐”之极!
三、钗玉辨
贾宝玉含玉而生,这象征他作为嫡长孙生来就有继承皇位的权利。他天生有着“爱红”的毛病,同“粉脂”“胭脂”有不解之缘。其实是隐喻他爱的是家征皇位的玉玺和用来盖印的印泥。启用皇帝玉玺,在圣旨上盖上鲜红的大印,这便是多少人的“古今一梦”啊!如果不是他父亲被“两立两废”,康熙又废除了嫡长子继承制,之后把传位诏书搞得神神秘秘弄巧成拙让雍正“截胡”,弘皙第一次继承大统应该是没有悬念的吧?
薛宝钗“金锁”上的“芳龄永继”和贾宝玉“宝玉”上的“仙寿恒昌”为何是一对儿?这其中大有讲究。原来这两个物件上的字说的应该就是一个人的同一件事儿,就是康熙皇帝嫡长孙弘皙继承皇位的事,即"补天"(补皇位缺)的大事。这就是“宝玉”为何会那么重要了,它的的确确实实在在是“命根子”呀!
四、正反论
不妨大胆推测,贾府就是皇宫,大观园就是圆明园。相对应的,贾珍就是康熙,贾政就是雍正(王熙凤是他另一个幻身),而贾敬就是去五台山当了和尚的顺治。历史上顺治和弘皙(智通寺里的龙钟老僧,龙钟即龙种)当了和尚,“红楼”中贾敬和贾宝玉也当了和尚(一个失了爱情,一个丢了皇位;一个主动,一个被逼),这难道是巧合吗?红楼里大凡公子小姐或是丫鬟病了动辄就请太医,给宝贝孙子看病时贾母甚至扬言看不好就要拆皇家太医院大堂。这话除了皇太后和皇上敢讲,还有何人敢讲?还有一处说的极为明白,王夫人(雍正的齐妃李氏)要给袭人(弘皙的大丫鬟)增加月钱时说从她每月的份例上匀出来,“不必动宫中的就是了”。这个“宫”难道不是指皇宫?……“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看看,原作者矛头直指康熙和雍正了!
据《红楼梦》原作者“石头”所言,《红楼梦》里写的是他自己经历过的一段“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的陈年旧事。可奇怪的是,当我们在阅读《红楼梦》时,看到的却是宁荣二府里大姑娘小媳妇和丫鬟们争风吃醋、与一帮男人爱得死去活来的“满纸荒唐言”,怎么也品味不出这位“痴”作者“石头"亲身经历过的那些令人流下“辛酸泪”的悲伤故事来呢?其实原作者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想让乾隆的鹰犬抓不到他的把柄,这算不算“痴”呢?无怪乎后来做贼心虚的朝廷要以“淫书”为由查禁《红楼梦》了。
曹雪芹在题书名《金陵十二钗》后并题一绝中明确指出书中“正面”文字是“满纸荒唐言”;脂砚斋一再告诫读者不要看这书的“正面”方是会看;跛足道人也警告贾瑞“风月宝鉴”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它的背面……这无一不是在提示、暗示和警示读者不要只读表面文字而要深究其内在含意。书中提到薛宝钗“待选”嫔妃和才女(正面),实际上是暗指贾宝玉“待选”储君(反面);宝钗协助管理“园子”(正面),其实是说弘皙在雍正生病期间代为管理朝政(反面)……所以,“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一些红迷和红学家看了多少遍《红楼梦》都没看懂,究其根源就是只看正面了。从正面看是爱情故事,从背面看却是血泪家史!这才是会看!
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可能大家会问,既然雍正夺了弘皙的皇位,那就有不共戴天之仇,为何弘皙还愿意帮雍正管理“园子”呢?大家还记得甄士隐(“真事隐”)吧?甄士隐又名甄废(真废),他就是被废的皇太子胤礽。胤礽第二次被废并圈禁后,康熙做主将弘皙过继给了雍亲王(雍正),弘皙顾念其“锻炼”、养育之恩,所以皇位被夺也就认了。可能雍正内心有愧,所以允诺以后将皇位转让给弘皙(虽说雍正不正,毕竟他对弘皙还是颇喜欢的)。或许他还来不及安排就跟康熙一样突然“驾崩”了,这才让乾隆有了“可乘之机”。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我甚至大胆怀疑,当年康熙之所以暴亡应该是为雍正所害,然后这一桥段又被乾隆复制了!乾隆本非嫡子,也非庶出,据闻他是“掉包”过来的,眼看承继大统无望,他能不先下手为强么?
《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百科全书式且具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衍生出了一门博大高深的学问,其读者之多,传播之广,影响之大,恐怕是原作者与曹公始料未及的!“红楼”中隐藏着无数的谜,即使再过千年,后人只怕也难摸得清看得准猜得透!
2024年11月26日下午于邵阳
【原创首发】
娇娇回答,林妹妹!喜欢林妹妹的美丽,喜欢林妹妹对宝玉的痴情,更喜欢林妹妹琴棋书画,知识渊博,林妹妹是个古代小才女,用东北方言讲:还是个哭吧精!亲爱的读者,你喜欢红楼梦里的谁?勇敢讲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