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东篱】桃园纪事(小说)

精品 【东篱】桃园纪事(小说)


作者:莲罄 布衣,324.1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75发表时间:2025-01-18 07:23:44
摘要:回忆家里的桃园事件。做情感的寄托。


   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进窗台的时候,我开始了回忆——回忆桃园。
   每当夏季的五月,这是桃子结果的时候,到了五月底就是桃子上市的时节。小时候,我很期盼桃子上市的日子,因为那是妈妈可以挣钱的时候。挣了钱干什么?可以给我和弟弟付学费。小时候,我不是很懂挣钱的意义,但是妈妈的殷切期盼是我活着的最大理由。我希望自己活在妈妈期盼的样子里,那是我存活的理由,也是我活着的模样。所以我很期盼桃子上市的忙碌和热闹。妈妈也会在桃子即将上市的时候,显得特别的兴奋。脸上总是笑眯眯的,非常开心。我知道,那是我们离希望最近的时候。
   一年之中很难得见到妈妈的笑容,但是每当桃子可以上市的时候,就是妈妈最开心的时候。那时也是我生命注入一股能量的时候。我的每一次成长源于母亲的微笑。我每一年的生日仿佛就是妈妈在当年微笑的开始。我感觉到我肩上的担子在加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或许是因为我考试没有考好的时候,或许是因为觉得自己成长的速度超过了我的见识,我围着妈妈的笑容决定着自己的方向,注定是要失败的。从那以后,妈妈的微笑只留在自己的镜子里了,很少对我微笑。我开始了对自己的人生的探索。妈妈也在我的琢磨中,开始给我讲述我爸爸的故事。
   我的爸爸叫李永丰。我没记错的话,我还没懂事的时候,妈妈教我的第一个名词是“李永丰”,而不是爸爸。爸爸那时候还吵着说:叫爸爸,叫爸爸。妈妈说:叫李永丰。爸爸生气地对妈妈说:“我叫你教她叫爸爸。”“哦,叫爸爸。”转头对爸爸说,“她会叫吗?”“你教了,她不就会叫了嘛!”我叫的是“爸爸”。妈妈的眼泪一下子哗啦流下来了。我笑了。
   我爸爸是个地道的农民,而且还是奉命成为农民的农民。他一辈子都没有想通的事情,可能已经想通了吧!或许我应该告诉他,为什么他这一辈子只能当农民。而他的亲人和族人却可以飞黄腾达,可以坐拥亿万家产。因为我的存在,因为我的出生,因为我必须成为刘李两家的长子嫡女。因为历史会轮回,会惊人的相似。
   如果我行,我就是中国未来的策划者,如果我不行,我就是中国的花瓶,一个作为国宝的摆设。幸不辱命,我行!
   在此,记录一下我的爸爸。感恩他的养育之恩;感谢他的培育之恩;感念他对我的深情厚意。
   我觉得每一个人有必要去记录一下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是我们头顶上的山,他们是我们成长的雨衣,他们是我们得以存在的理由。
   谨以此篇献给我的父亲李永丰。还要感谢天下父母对孩子的恩爱,对社会的贡献。用我微薄的力量和思维去感谢,50、60后的父母,他们是最辛苦的一代,为把我们80后作小皇帝培养,付出了体力和精力的双倍能量。感谢他们。
   现在也是到了他们老了的时候,我们还没有想到怎么好好孝敬他们,怎么为他们提供养老服务。愿我的心思能够湿润为我们付出了辛苦的父母辈们。
  
   二
   我出生的时候是1981年,那时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建设时期,各方面都在进行整改建设。邓小平爷爷破天荒的决定进行经济建设。这是违背中国的社会主义路线的政治决定的。但是,吃饭是个问题,人民的消费是会无止限的上涨的,所以发展经济,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那时候,有经济发展的样品,没有经济发展的模式,何况是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于是,邓小平爷爷提出了以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心,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人们一般认为是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但是资本主义性质只是在发展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全民参与,个人所得部分多,而不是全归国家所有,或者是全归个人所有。所以,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少劳少得。人们对经济建设未必懂,但是对于勤劳致富都是懂得的。所以,我们的父辈是辛劳的一代,他们从肩扛手拿开始,创业成了他们这一代人的代名词。其实,我们80后,真的是富二代的人了。贫富差距的减小,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体现。经济建设是一个家,一个国必须经历的磨难。什么都是靠钱说话、吃饭的。而钱只是一个等价交换的代名词,真正的意义是人活着能干什么。促进就业,就是促进幸福感,就是让人明白活着能干什么的意思。所以发展产业,提供就业岗位是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不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制度。哪怕是农业社会,也要发展农业经济的多样。
   中国共产党在苦研中国历代历史的前提下,决定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是一个伟大的突破,也是需要辛苦专研的历史课题。从1978年开始,邓小平爷爷登上了中国掌政历史的舞台,中国注定会有一场别开生面的改革。邓小平爷爷被中国人民寄予了希望,被毛泽东寄予了厚望。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步,就是建设中国发展所必需的产业。农牧渔副,这是根本。毕竟靠天吃饭也是一种合理的生存取得。整合中国的资源、能源储存,还有人均收入、人们的劳动能力,预想的产量,发展了国际贸易,每一步都得都艰难。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第二步,是发展第三产业和旅游业。我们把那时候的经济叫作知识经济时代。后来有了计算机的研发,又有了信息产业。那时候报纸上都是宣传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新闻,人们有的兴奋,可以大展拳脚再干一番,有的疑虑重重,觉得自己要被淘汰了。有人真的在想生死存亡的事情了。后来不知道怎么了,邓爷爷说,信息社会不会有,知识产业找不到,还是等以后再说吧,你要把持好中国经济命脉不偏向。于是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计算机市场红火起来了,电脑普及,已经是普通家庭也能承担的必要学习设备了。一切都在巨变中,也在震荡中,人们在寻找着自己的生活方向。
   有人会提问,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三步是什么呢?我不知道。因为我看不到我逝世后的场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需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发展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和追求。
   为了合理利用资源,也为了更好的治理沿海周边地区,国家下令,进行了居民大迁移。就是让内陆的人到沿海去拓展,无论是生存之道,还是资源研发,还是优生优育,都是国家建设的需求。所以,我爷爷带着我爸爸他们,一家就迁移到了舟山的岱山小岛,安养生息。
  
   三
   我出生的时候,奶奶他们开始迁村了,因为山里要做水库了,所以就要把山里定居的村民迁到山下来。我是在山下出生的。我记得修水库的时候,我才三岁。那一天,妈妈带着我给爸爸送饭。我看到爸爸很辛苦地在挖石头,还有好多的叔叔伯伯,他们干得热火朝天的。在他们吃饭的间隙,我试着去搬一块石头,很重,我根本搬不动。周围的叔叔伯伯看了一阵大笑。他们说,难得有人来工地,又难得有小孩,还是个闺女来工地。这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生机,还有干活的信心。因此,我深得他们的喜爱。
   水库修好之后,人们求生存的形式也转变了。刚开始的时候,爸爸他们是种水稻、玉米等作物的,够吃就行。后来就不行了。天灾很多,因此,都是食不果腹的,所以想了很多的办法。当然,外来人和本地人的冲突总是难免的,相互指责也是时有发生,但是,还是得解决吃食问题。因此,村民们开始了团结一致,为了粮食问题作专题研究解决。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人们想出了出海捕鱼的行当。这个给原著民众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冲击。原来他们是不吃海鱼的。因为他们是世代守望这片疆域的守护人。所以海洋资源就是他们守护的对象。于是,经过了村民的一阵考察和研究,终于决定了捕鱼。因为除了潮汛,还有鱼类的自然死亡。村民们也试想对岸的日本人到底吃什么。吃鱼!于是,每当潮汛的时候,村民们开始捕食少量的鱼。为了能够长久吃到鱼,村民们也让鱼休养生息。这时候,村民们才意识到,他们守护的不仅是这一片疆域,还有高远的对岸。他们是防护人,他们是国家的守卫。村民们开始了团结协作。历朝历代,都有守护疆域的人,历朝历代,都有军队和士兵。人们会心地笑了。在这一片区域中,原来谁都是外来人,都是海岛的守护者,不让海盗来登陆,也不让自己成为海盗。至此后,村民们才开始安养生息,和谐字生存在这一片海域中。他们不再想着回自己的老家。因为已经没有了老家了。作为客家人,作为海岛的守护人,他们将世世代代地在这里生存下去。
   于是,这里产生了一个新的文化概念——小龙女。
   以磨心村为中心,作辐射,开始小龙女的选拔。
   小龙女,是岱山岛的文化品牌,也是村民相互扶持的基础。每当一个女孩子出生的时候,就会有神灵——蛇,来送祝福。象征着龙女的诞生。这片岛屿就这样在组建和形成自己的文化内涵。
   我们到舟山定居。你居家何处?我说:南海普陀山。是慧能大师给我安排的居所。于是,开始了中国的观音信仰。我也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领导人指导带领下,开始了自己的美好生涯。直至2005年,全国海洋文化节的举办,还有全国龙女的选拔,我就悄然地退出了这种文化活动。很多是经过大师调训的龙女,我没有去据理力争,而是选择了退而结网,开始了自己的独自生活。
   龙女,原本的含义是具有纯洁灵魂的小女子,能够说出天地的含义,能够通识宇宙的生机,能够给村民们带来希望和发展机会的人。村里的长老要求村里的男子都去供养小龙女,一个接着一个地供养出去,给村子带来希望。我们80后,有一个特别的身份——小皇帝。我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更是国家建设的希望。我们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代新人,因此,我们被捧着呵护着,被希望着成为中国的栋梁。我们80后,有一个快乐而无忧无虑的童年,有一个善良慈悲而坚韧的父母,所以我们的能力该是超过我们的父辈的。我们也被寄希望于突破,过上小皇帝的生活。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小龙女的主要任务就是招商引资,为了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那时候,我们做着愉快的努力。
  
   四
   我突然发现,我的思想,或说是意识流,符合建设的方向,可是我自己还是一事无成,或许,当我成为一个专才的时候,我就没有那么多的点子了。后来那些个点子也就成了人们建设的内容了,我也为了想点子而想点子了。梦想着能够成立一家金点子公司。可是我知道了,有时候,观音信仰的存在,是因为人做事可以有十足的尊严,可以有不被压榨的轻松感。如果都是金点子咨询公司的话,那么钱的流转方式又有了新的航向了。我突然意识到,金融制度的建立和制定,都是根据经济建设的内容来调整的。而对于经济建设的内容,是具有时代性的,不但一个人会有所改变突破,而且一个时代都有新生代来补充和修改老旧的经济内容。一拨拨的经济红利期,都是经济建设内容的变化而产生的。当我们逐浪经济获得最大效益的时候,我们的理想方向是该有什么内涵呢?我们的经济建设内容有了长足的丰富,我们的经济制度也很完善,而且会不断地完善,那么我们的经济红利期的长度还是多久呢?当我们的经济建设内涵丰富到没有失业人员了,那么我们就可以作沙龙式的聚会,朗诵、歌唱。曾经的生活模样就会有所显现。那为什么这样的形式,现在还不能实现呢?因为精神层面的修养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到底艺术家是该摆在什么社会地位,不清楚。当我们实行艺本位制度的时候,我们的精神层面是否都是端庄、娴淑的,是否都是具有绅士的气质,贵族的精神的。这个,真的有待探讨。我知道,自己无法解释这些现象,但我一直在试图理解,找到我存在的合理理由。
   “你爸爸承包了村里的果林,这是谁也不敢做的事情。你爸爸做了。”我听不出妈妈的声音里是自豪还是后怕。每当假期,我和弟弟都会在家里的果园里帮忙干活:拔草、抬鸡粪,翻地。每天傍晚回家的时候,妈妈都会说这句话,总是相同,而且乐此不疲。听多了,弟弟就会离开妈妈的唠叨,到院子里去打水。我听多了,产生了了怀疑,让我不知所措,很想替妈妈分担忧愁。我有一次忍不住问妈妈:“妈妈,你累了,晚饭就我和弟弟来烧吧!”妈妈突然大笑,说,你们长大了。可是我并不觉得我和弟弟长大了,因为我们没法体会妈妈的心情。弟弟有一次问妈妈:“妈妈,你哪里不舒服?去睡一觉吧,晚饭时叫你。”妈妈当时是很不理解的表情。
   现在想来,妈妈是替爸爸自豪的,有远见,有担当,有魄力,有能力。妈妈很高兴嫁给了爸爸,有饭吃。可是我也听出来妈妈心里的担忧:万一桃子不出产怎么办?爸爸说:村集体时,也是有桃子产出的,只是产量不够村里人分配的。如果单干,他就能把握种植技术还有种植管理,一切都是自由的。产量一定不会比村集体的时候少的。
   我现在在想村集体解散的时候,各家各户分配或者是自主要求从事的行业,有没有让他们吃不好的时候。比如,爸爸和妈妈是承包果林的,他们在第一年是不是吃桃子当主食的。乡俗有一句话:桃饱李伤命,杨梅可医病。我没问过我妈妈。依稀记得妈妈好像对我说起过类似的话语,说,要以桃子当饭吃。这事被外公否定了,当神仙也是要吃米饭的!

共 17907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在大集体时代,农民每天在地里滚爬,遇到改革开放,土地分到农户,李家分到了一片桃林,于是有了桃园生活。那时,生产方式和所有制的变化,让人感到新鲜,也带来很多问题,但李家还是不断思考中找到了坚定农事种好桃树的信心。当时李家属于迁居身份,怎样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安家有自己的产业,是身处底层的农家的担心,但一个时代终于给了他们机会。贫穷的日子里,人们的心思不在发展生产上,而是不恰当地寄托希望,小龙女的身份成为农家和村落的追求。那时,老家承包了桃林,有了自己的产业,但还是担心有一天会发生变化,但在这种怀疑里,他们选择了相信,于是有了后来的万元户。桃子丰收了,但市场经济在农村没有形成,很多桃子送人了,收入不高。家庭经济有了变化,李家就把希望放到孩子成长上。为了李家的发展,小叔也告别的家庭外出打工,希望多能赚钱,养活好一个家。为了桃园,父亲起早拾粪,辛勤付出,桃子丰收,不负勤劳人。日子好了,面临着分家,就怕影响桃林。尽管守住桃林,但父亲还是把希望放在儿女身上。李家的日子,因为卖桃有了收入,好起来,夫妻的话就围绕桃子展开了,生活有了崭新的意义。桃子多了,外村人上门,要收购做罐头,但这样的新事物,李家人并不理解,只能告吹。桃树老了,李家的女人想到伐掉桃树,引种新苗,经过没有成功,买回了葡萄橘子树苗。桃树就此枯死,桃事成为过去。但“我”还沉浸在桃红桃甜的日子里。这个小说,以大视觉,写出了农民在改革开放时发展产业的艰难,写出了一家人怎样摆脱贫困的艰难历程。这是给一个时代的农家画了一幅画,一幅创业的力作。【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119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1-18 08:13:16
  以农村承包责任制为背景,以李家人在这场伟大变革所发生的故事为主线,以作者的参与观察、经历和思考为特色,深刻反映了农民在这场变革中的观念和生活的改变,一处桃园,给了一个家庭最大的希望,让农民真正有想法有干劲,有快乐也有烦恼,这才是最生动的生活。关键是农民在这场变革中,思想极度活跃,作者给与了这个家庭极大的关注。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继续写出好作品。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莲罄        2025-01-19 14:57:18
  谢谢怀才老师的编按,还有点评。很受感动,你的点评也让人感动。
2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5-01-18 15:12:00
  老师的风格幽默风趣,所以这么长的小说,很轻松地看完,一个家族的发展离不开时代这个大背景,还得有挑起大梁的人物,有思路有责任,作者的父亲,在出现艰难的时候没有放弃努力,让人佩服。很有读感的小说。感谢老师投稿东篱,祝老师生日快乐!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2 楼        文友:莲罄        2025-01-19 14:56:21
  谢谢欣然老师。感谢赏阅点评。你的点评有了新的视角。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