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家园】重读《红楼梦》第一回:宝黛宿缘(随笔)

编辑推荐 【家园】重读《红楼梦》第一回:宝黛宿缘(随笔)


作者:书为故人 白丁,45.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3发表时间:2025-01-18 21:22:07

《红楼梦》第一回讲明《石头记》的来历后,再才开始说姑苏城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旁住着乡宦甄士隐,旨在借助这样一个人物娓娓道来这部鸿篇巨制中曲折离奇、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
   甄士隐(谐音:真事隐)是个神仙般的人物,这不是说他神通广大,而是说他禀性恬淡,不汲汲营营于功名。他的家境谈不上大富大贵之家,但也在当地算是望族,就是我们现今说的小康之家。他年过半百,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叫英莲(谐音:应怜),只有三岁。
   英莲的名字大有玄机,当然是从谐音“应怜”来预测,英莲后来确实是命运多舛,让人同情。
   盛夏的一天,士隐在书房坐久了,有点困乏,睡意袭来,便伏在书案上小憩,进入了梦乡的他忽然间看见了一僧一道边走边谈。甄士隐为什么做梦梦到的是一僧一道,而不是凡俗之人?这里面就大有玄机。在前面就讲了僧把石头变成宝玉准备带入红尘,然后僧道飘然而去,并没说具体将把宝玉带去哪户人家,写到这里便戛然而止。而现在甄士隐梦见僧道,就是以甄士隐梦境之见闻向读者告之宝玉的去向。同时,僧道在甄士隐的梦里出现,也意味着他们与甄士隐将会产生某种关联。《红楼梦》开篇就说到“真事隐”,所以作者假借甄士隐这么一个人物,也是借他人之口,在千回百转中讲出自己想讲又不敢明讲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佛家讲四大皆空,离苦得乐,道家讲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但这都有个前提,那就是大彻大悟之后,人不经一事不长智,不经一大劫不死心,心死之时便是重生之日,这个死心,就是死凡心,彻底看破红尘。甄士隐做这个梦,意味着他后来的命运苦到极致,并因此与僧道产生了真实不虚的交集。这里只讲甄士隐的梦境。甄士隐在梦里听到道人问僧:“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这句话完美地与前文中僧将石头变成宝玉……那一段文字产生衔接,使读者有了一种“终于又可以知道石头的消息了”的惊喜感。
  
   当初是僧用法力把石头变成玉形,道人当然要问僧将把石头带向何处。道人不说石头,而是说蠢物,意思是石头还是未完全修成正果,俗心未除,只能算蠢物。
   僧回答道人那一段话,正是讲明了这部经典中宝黛爱情产生的缘由。也就是说明了石头投胎到红尘后,化为贾府中衔玉而生的贾宝玉为什么与林黛玉(绛珠草)有那么深的情缘。
   原来,石头与绛珠草前生存在很密切的关系。“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曾受赤瑕宫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之恩,绛珠草受天地精华变成人形,一心想报答神瑛侍者的恩情,恰巧神瑛侍者也是凡心炽热,想到红尘造历幻缘。绛珠仙子认为神瑛侍者给予自己甘露之惠,而自己无此水相报,她的报答之物,除了眼泪再无其他,她只想到红尘后把一生的眼泪偿还给他。
   这就是宝黛奇缘,一个是前世施恩于绛珠草的神瑛侍者,一个是前世感念于神瑛侍者之恩的绛珠仙子,他们到红尘既是历劫,也是了却三生情缘。这样的故事,当然比那苟合之辈的风月故事更加纯粹感人了。黛玉情深不寿,泪尽而亡,宝玉看似花心,是一个喜欢流连于花丛中的滥情之人,实则一生只深爱一人,即林黛玉,黛玉香消玉殒之时,就是宝玉万念俱灰、看破红尘之日,这样的故事不更比那些偷香窃玉、暗约私奔的风月故事更可歌可泣打动人心么?至于其他几个女子与宝玉之间的纠葛,也只是各自之间真情流露。
   僧道将石头带到红尘历劫,了却尘缘,离苦得乐,也是功德一件。
   这里讲到绛珠草变成女体后,“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这说明林黛玉之所以多愁善感,经常被愁绪闲恼所困,对宝玉爱得真挚忘我,皆是因为前世就是绛珠仙子的她就对神瑛侍者情根深种。
   这正是:
   三生石畔结宿缘,神瑛绛珠入凡间
   甘露之惠何以报?唯把清泪尽流干
   待到香消玉殒时,方了尘缘归仙班
   宝黛情深泣鬼神,实为前世心相连
  
  

共 15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细腻的文笔,厚重的内容,读《红楼梦》第一回的感悟——宝黛宿缘,分析了书中的主要人物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命运。文章开篇引出甄士隐,旨在借助这样一个人物娓娓道来这部鸿篇巨制中曲折离奇、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作者感悟宝黛奇缘,一个是前世施恩于绛珠草的神瑛侍者,一个是前世感念于神瑛侍者之恩的绛珠仙子,他们到红尘既是历劫,也是了却三生情缘。内涵厚重的文字,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5-01-18 21:23:13
  细腻的文笔,厚重的内容,读《红楼梦》第一回的感悟——宝黛宿缘
秋觅
回复1 楼        文友:书为故人        2025-01-18 22:48:42
  谢谢秋觅老师编辑我的拙作,您辛苦了!向您问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