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好好过年(散文)
好好过年,可能是人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或许比平时见面说“你好”的次数少,但份量却奇高。好好过年,是中国人最永恒的希望和期盼,是和“但愿人长久”同样具有诗意的句子。
一
离2025年春节越来越近了,我的心情也变得越来越沉重,这一年喜乐参半。一个人走在大街上,匆忙的人流,更增加了一些春节气氛,记忆又将我带回到儿时的春节。
儿时的春节,是充满期待和惊喜的。那时候,物质并不丰富,但那份简单纯粹的快乐却让人刻骨铭心。大人们早早地开始准备年货,厨房里飘出的油煎的面粉做的零食、蒸馒头的香气,香雾袅袅,年味钻进了我们这些孩子的心里。孩子们则三五成群,在村子巷里嬉笑玩耍,偶尔放一两声鞭炮,惊起了山上的一群飞鸟。
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的鞭炮声一响,“忙年”就正式拉开了序幕。大人们开始扫房屋,里里外外,角角落落,都要清扫得一尘不染,寓意着除旧迎新。我们小孩子也跟着帮忙,虽然大多是添乱,但那份参与的热情却是无比高涨。
到了除夕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其乐融融。长辈们会给孩子们发压岁钱,那一张张崭新的钞票,承载着长辈们的关爱和祝福。守岁的时候,困意总是不断袭来,但又硬撑着不肯去睡。
随着时代的变迁,春节的形式会有所改变,但它所蕴含的那份团圆、那份亲情、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不会改变。在这喧嚣的世界里,春节,始终是我们心灵的港湾,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不会轻易失去的温暖和宁静。
二
每年的春运大幕一拉开,车站里、机场中,人潮涌动,摩肩接踵。每年的这个时候,春运总会因那拥挤的人流而备受质疑和诟病。
人们抱怨着一票难求,埋怨着路途的遥远与艰辛,铁路也承受着巨大压力,有苦难言。人们往往忽略了在这滚滚人流背后,那一颗颗归心似箭的心,那些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对亲情的热切渴望。
对于那些漂泊在外谋生的人们来说,城市的繁华只是表面的景象。尽管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他们的辛勤付出,但他们在城市的生活中,始终难以找到真正的归属感。城市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都无法抹去他们骨子里的乡音乡情,无法改变他们对故土民俗的深深眷恋。在他们心中,城市依然是别人的城市,而那远方的家乡,才是自己灵魂的栖息地。
回家过年,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召唤。因为只有在那方熟悉的天地里,他们才能放下疲惫,享受真正的自在与坦然。不必在意财富的多寡,不必故装坚强,只需沉浸在亲情的温暖中,听着熟悉的乡音方言,感受着那份随意和舒适。
家在哪里,根就在哪里。回家过年,是对自身根本的认同和重温。在异乡的漂泊中,或许会有迷茫,或许会有挫折,但只要想起家乡,想起那片生养自己的土地,心中便有了依靠,有了力量。
当踏上归家的旅程,看着窗外的风景不断变换,心中的期待也越来越强烈。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家乡的一草一木,儿时的欢声笑语,父母的殷切期盼,都在脑海中一一浮现。
走进家门的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那一声亲切的呼唤,那一个温暖的拥抱,足以慰藉一年的辛劳。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品尝着家乡的美食,这便是最幸福的时刻。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句俗语,蕴含着无尽的温暖和力量。它是游子心中的信念,是亲情的纽带,是对家乡深深的爱。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让我们珍惜这份最纯粹的情感,铭记自己的根本,踏上归家的路,去拥抱那一份永恒的温暖。
为了回家过年,一切烦恼不叫烦恼,叫故事。在这样的共同背景下,过年,成为理解别人的关键词,因为过年,理解他的匆忙和惊惶,理解那些磕磕碰碰的细节。这就是过年这个中华文明的永恒魅力。
三
中国的春节,拥有着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寓意着新的开始,新的希望;“遥闻爆竹知更岁,偶见梅花觉已春”,那爆竹声中传递的是岁月的更替,梅花绽放处昭示着春天的来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旧岁远去,温暖的春风抚慰着人们的心灵;“千门万户瞳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那家家户户门前崭新的春联,寄托着对新年的美好祈愿。
离过年还有十多天的时候,家里就已经弥漫着浓浓的年味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准备着面粉做的零食。那白白的面粉在母亲灵巧的手中变换着形状,然后放入油锅中煎制,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屋子。爸爸则专注地炒着西瓜籽,锅里放着八角茴香,炉火的余温恰到好处地烘烤着,让瓜子在复杂的炒制过程中渐渐变得香脆可口。嗑上一口,花椒大料的清香和瓜子的纯香迅速渗透舌尖味蕾,这是童年里绝好的美味零食,平时难得一尝,只有过年时才能尽情享受,不受约束。
每年的春节,中午的主餐总是格外丰盛,满桌的大鱼大肉令人垂涎欲滴。这些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美味,让我们充满了期盼。吃完丰盛的晚饭,全家人会一起去邻居家看春晚。在那个年代,有一台黑白电视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邻居家的黑白电视让我们过年有了共同的欢乐场所。
春晚开始前,我们一家人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吃着零食,笑声和温馨充满了整个房间,那是多么开心的时光啊!
除夕夜,我们看中央台的春节晚会到12点都没有困意,人们都沉浸在对新年的向往和美好中,无忧无虑,十分惬意和幸福!春晚还没结束,全村就开始放鞭炮,那震耳欲聋的声响是在宣告新年的到来。
除夕之夜,全家欢聚一堂,长辈们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大家怀着对新年的憧憬和期待,等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新的一年就这样热热闹闹地开始了。
第二天早上,男女老少都身着新年盛装,大家齐聚村里礼堂团拜。走亲访友,互道祝福,声声“拜年啦”、“恭喜发财”萦绕耳畔。还有舞狮耍龙,热闹非凡。这样的盛况,一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才结束,让人回味无穷,大家沉醉在浓浓的年味中。
我们拿着爸爸妈妈给的压岁钱,去小卖部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有的小伙伴买了鞭炮,还会分给我一些。清脆的鞭炮声、孩子们的笑声,还有穿着新衣在雪地上奔跑的身影,交织成了我儿时春节最美好的回忆。
四
如今的年味,却在人们的意识里愈发淡薄,那曾经浓郁的烟火气息,正悄然消散在时光的深处。
曾几何时,过年是一家团聚的期盼,是亲情的温暖港湾。那时候,无论路途多么遥远,人们都会想尽办法在年前赶回家中,只为那一顿充满欢声笑语的年夜饭,只为那长辈们慈祥的笑容和孩子们天真的嬉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憧憬着未来的美好,浓浓的亲情在这一时刻汇聚成了最醇厚的年味。
如今年轻人追求一切从简,习惯用金钱去换取所谓的便利与享受,却遗忘了亲自动手所蕴含的本质意义。是我们真的忙碌到无暇顾及,还是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中迷失了自我,变得无知与冷漠?或许,两者皆有。
时光匆匆,三十载光阴已逝,我的母亲离我而去。如今的年,对我而言,更多的只是回忆。我在电视的画面中、大街的喧嚣里寻觅着那曾经熟悉的年味,可看到的只是匆忙而过的人群,他们的脸上或许带着疲惫,或许带着迷茫。
人生,本就是一场悲欢离合的交织。有人在新年里欢笑,有人在回忆中哭泣。但无论世界如何变幻,那份对亲情的眷恋,对年味的追寻,都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底,成为我们灵魂深处最珍贵的宝藏。
过年,再次将心情调节到最好的音阶上,年年如此,对时光的虔敬,永远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最美情感,继续让过年的故事精彩起来吧。
好好过年——我们见面就说这一句吧。过完年就说“过年好”,没有华丽的字词,只有一份但愿彼此都好的心情和温暖的祝福。
2025年1月20日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